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解刺槐人工林养分循环特征,以太行山丘陵区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标准木收获法,对其生物量和养分循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刺槐林乔木层总生物量为39.87 t/hm^2,各器官生物量排序为树干〉树根〉树皮〉树枝〉树叶,树干所占生物量比例最大,叶生物量最小。2)3种元素在各器官中含量表现出较大差异,在树干、树根和树皮中的含量大小排序是N〉Ca〉P,枝、叶中含量排序为Ca〉N〉P。3)各器官营养元素积累量、年存留量分配关系为树干〉树叶〉树枝〉树根〉树皮,林分3种营养元素积累量为633.20 kg/hm^2,积累量和年存留量大小排序为Ca〉N〉P,Ca积累量最多(368.36 kg/hm^2),P最少(18.19 kg/hm^2),N居中(276.65 kg/hm^2)。4)凋落物营养元素年归还量为286.52 kg/hm^2,3种营养元素年归还量大小排序为Ca〉N〉P,Ca最高(196.48 kg/hm^2),分别是N和P的2.31倍和40.26倍。5)刺槐人工林吸收系数排序为N〉P〉Ca,富集系数为N〉P〉Ca,刺槐对N吸收系数、富集系数均高于P、Ca,利用系数、循环系数排序是Ca〉N〉P,Ca周转时间最短(1.87 a),P最长(3.73 a),N居中(3.25 a)。  相似文献   

2.
太行山地区侧柏人工林主要养分元素分配及循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人工林养分循环特征,以太行山丘陵区侧柏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标准木收获法,对其生物量和养分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侧柏人工林(26 a)生物量约45.55t/hm2,林分净生产力为2.07 t/hm2;生物量分配排序为;树干树根树皮树枝树叶.(2)林分营养元素积累量为455.23 kg/hm2,积累量的排序为:CaNP.(3)灌草植被层营养元素积累量顺序为:CaNP,灌草层3种元素总贮量仅占乔木层的5.5%.(4)凋落物营养元素年归还量为337.12 kg/hm2,3种营养元素归还量排序为:CaNP,Ca的年归还量最高,为271.66 kg/hm2,分别是N和P的4.42倍和69.12倍.(5)年吸收量、年存留量、养分年归还量和富集系数排序均为CaNP;吸收系数排序为CaNP;利用系数、循环系数排序是NCaP,侧柏对N的利用系数最大;Ca的富集能力最强.分别是N,P的1.9和2.8倍.侧柏的N周转时间最短(1.22 a),P周转时间最长(3.63 a),Ca周转时间居中(1.43 a).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广西高峰林场11年生(近熟林)马占相思人工林10种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的特点。结果表明:(1)马占相思不同器官营养元素含量以树叶(叶状柄)为最高,树干最低;各器官中大量营养元素含量以N最高,其次是Ca或K,然后是Mg,P最低;微量元素含量则以Mn和Fe最高,其次是Zn和B,Cu最低;(2)林分营养元素贮存量为2609.28kg/hm^2,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分别占83.95%、4.43%、1.71%和9.91%,林木中不同器官营养元素贮存量排序为干材〉树枝〉树根〉干皮〉树叶.(3)林分年吸收量、归还量、存留量分别为388.47、195.51和192.96kg/(hm^2·a),10种元素的循环系数为0.39~0.78,循环速率依次为Mn〉Zn〉Mg〉P〉Ca〉Fe〉N〉Cu〉K〉B。  相似文献   

4.
田林老山中山杉木人工林生产力及营养元素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西田林县老山林场中山区气候冷凉潮湿,土壤肥力较高,能满足杉木速生要求。17年生杉木人工林乔木层的生物量达138.46t/ha,平均净生产量为8.15t/ha·a,与杉木中心产区相当。乔木层对N,P,K,Ca,Mg5种营养元素的吸收量为224.04kg/ha·a,其中42.3%存留在林木层,42.5%通过凋落物,15.2%通过降雨淋洗归还土壤。通过凋落物归还是N,P,Ca,Mg归还的主要途径,K的归还主要通过降雨淋洗;K,Ca,Mg的循环系数较大,分别达到0.58,0.68和0.60;N,P相对较小,分别为0.48和0.33。林木正处于生长旺盛阶段,杉木对5种营养元素的吸收量、存留量和归还量以及循环系数都有较高水平,生物量积累也较大。  相似文献   

5.
厚荚相思人工林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1.5~4.5年生厚荚相思人工林5种营养元素(N、P、K、Ca和Mg)的含量、积累、分配和生物循环以及它们随林分年龄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厚荚相思人工林不同器官中营养元素含量排序大致为树叶>于皮>树枝>树根>干材,林木各器官中营养元素含量均以N最高,其次是Ca,然后是K和Mg,P最低;厚莫相思人工林营养元素贮存量依次为145.00~611.70 kg/hm2,随生长过程中生物量的增加而增大;不同器官微量元素贮存量的分配随林分年龄的增长发生变化,1.5年生时营养元素贮量主要集中在树叶和树枝,2.5~4.5年生时营养元素贮量则主要集中在树干和树根;林分营养元素年净积累量为96.66~135.93 kg/(hm2·a),林木各组分营养元素年净积累量总的变化趋势以树干最高,树皮最低,年吸收量为116.50~258.10 kg/(hm2·a),年归还量分剐为19.83,117.21,114.83,122.17 kg/(hm2·a),利用系数分别为0.80,0.78,0.55和0.42,循环系数分别为0.17,0.49,0.48和0.47,周转期分别为7.34,2.64,3.73,5.01年.  相似文献   

6.
刚果桉人工林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对刚果12号桉无性系W5人工林营养元素积累、分布和生物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刚果桉W5不同组分的营养元素含量存在差异。树叶的主要营养元素N、P、K、Ca、Mg含量均较高,树皮的Ca、K含量较高,树干主要营养元素的含量均较低;刚果桉W5人工林主要营养元素年净积累量随林龄增长而增加,2年生的主要营养元素净积累量的增幅最大;刚果桉W5人工林的N、K或Ca的年吸收量与总存留量较高,Mg次之,P最小。植后第5年,Ca的吸收与存留增加明显;刚果桉W5人工林归还林地的主要营养元素比例很低,2~5年生林木以凋落物形式归还的营养元素在12%~15%,其中N、Mg的归还率在20%以上,Ca的在8%~14%,P的在6.5%~9%,K的不足5%。与热带半落叶季雨林比较,刚果桉W5人工林的养分循环率要小得多,说明这一人工林土壤养分趋向于减少。  相似文献   

7.
对湖南汨罗桤木人工林5种营养元素(N、P、K、Ca、Mg)的季节动态、空间分布及生物循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桤木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均为春季最高,干材养分含量偏低,且大部分元素在春季达最低点,所以建议桤木干材在春季采伐;树皮有大量Ca富集,根系中营养元素季节变化不明显。林下植被元素含量从春季到冬季有下降的趋势,枯落物、土壤层中元素含量季节变化趋势不明显,K元素各个土层各个季节含量变化都不是很大。桤木人工林生态系统各组分养分含量变化差异较大,以树叶中养分含量最高,30-60cm土壤层中含量最低;乔木层各器官排序为树叶>树皮>树枝>树根>树干,各器官中养分元素含量以N最高,P最低。桤木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总贮量为167 809.80kg/hm2,其中乔木层5种元素总量为754.77kg/hm2,占生态系统养分总贮量的0.45%,林下植被与枯落物层二者的养分积累量为254.04kg/hm2,占生态系统养分总贮量的0.15%。营养元素的年积累量为350.18kg/hm2,以N的积累量最大。桤木年吸收量、归还量、存留量分别为449.38,348.23,101.15kg/hm2。营养元素的循环系数为0.77,利用系数为0.60,周转期为2.17年,循环速率依次为N>Ca>Mg>K>P。  相似文献   

8.
农业生态系统营养物质的循环分析是人们认识系统功能、进行人工凋控与提高系统生产力和保持其持续性的主要依据之一。通过在黄土高原中南部的延安市宝塔区的飞马河村、南沟村和淳化县的西坡村3村的定位观测与调查,分析了植物营养元素和复合系统营养元素的循环特征,结果表明:(1)植物对N、K的吸收量均高于P,而土壤中三者的贮量表现为K〉P〉N。不同植物对N、P、K的吸收量是不同的,总体来说作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量要高于果树。不同植物N、P、K的归还量也不同,总的规律是果树比作物更有利于土壤N素的归还。营养元素N、P、K的周转期.果树均表现为N周转最快.而作物除油菜表现为P周转最快外,小麦、谷子、玉米均表现为K周转最快。(2)农果复合系统内营养元素N、P、K的循环系数表现为飞马河村〉南沟村〉西坡村,周转期表现为南沟村〈飞马河村〈西坡村,这主要是由于各村植物种植结构的不同造成。N和K的循环特点为吸收量、留存量和归还量均较P高。  相似文献   

9.
北京密云2种人工林氮磷钾的生物循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究北京密云2种典型人工林生态系统主要养分元素的生物循环特征,2006—2007年以北京密云水库库西试验区的油松人工林和麻栎-侧柏人工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样方定位观测的方法,对其主要元素N、P、K的降水输入、凋落物归还、积累量以及生物循环特征进行了观测和研究。结果表明:1)大气降水向油松林和混交林生态系统每年分别输入养分量为31.56和13.27kg/(hm2.a);2)油松林和混交林凋落物中N、P、K的归还总量分别为18.00和14.06kg/(hm2.a);3)油松林中乔木层N、P、K积累总量为612.37kg/hm2,各器官中N、P、K积累量大小排序是叶>枝>干>根,混交林中乔木层N、P、K积累量分别为153.87、18.28和100.13kg/hm2;4)油松林养分利用系数排序为N>K>P,混交林养分利用系数为K>N>P,油松林对N、P、K的吸收系数均高于混交林,而混交林N、P、K的循环系数均高于油松林。研究结论阐明,油松林和混交林通过降水归还的养分量占总归还量分别为63.7%和53.0%,通过凋落物归还的养分量占总归还量分别为36.3%和47%,2种人工林生态系统的降雨淋溶均为年养分归还量的主要部分;油松林和混交林生态系统从土壤中吸收N、P、K的总量分别为126.58和54.96kg/(hm2.a),其中有77.02和24.42 kg/(hm2.a)存留于林分中,有49.56和30.54 kg/(hm2.a)通过淋溶和凋落物归还土壤。  相似文献   

10.
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养分循环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山西省吉县蔡家川流域人工刺槐林和人工油松林养分元素积累与分布和生物循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黄土丘陵区人工林乔木层不同器官养分元素含量以树叶为最高,树干最低;各器官中养分元素含量N最高,P最低,凋落物层养分含量总计约占整个林下层养分含量的26.69%~37.36%;(2)黄土丘陵区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总贮量为3 238.548 kg/hm2,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分别72.24%,12.31%,8.70%和6.74%,说明该地区人工林群落结构简单,乔木层树种单一;(3)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年吸收量、归还量、存留量分别为256.825,110.328,146.497 kg/(hm2.a),年归还量占年吸收量的42.96%,凋落物的回归量不到吸收量的1/2。(4)循环系数为0.364~0.398,循环速率依次为PMgKCaN。  相似文献   

11.
太行山典型区域不同林分类型枯落物水文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样地调查和室内浸泡法,对河北易县洪崖山自然保护区葫芦峪林场6种不同林分类型枯落物的水文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6种林分类型枯落物的蓄积量范围为5.25~15.70 t/hm~2,蓄积量总体为阔叶林刺槐最大,针阔混交林次之,针叶林最小,各林分半分解层蓄积量总体大于未分解层(油松纯林、黑枣和油松混交林未分解层大于半分解层);最大持水量范围为10.55~25.04 t/hm~2,阔叶林栓皮栎(25.04 t/hm~2)最大,刺槐纯林(23.66 t/hm~2)次之,针叶林油松(10.55 t/hm~2)最小;最大持水率范围是171.19%~260.20%,针叶林油松最大,侧柏最小;有效拦蓄量范围为6.25~17.60 t/hm~2,阔叶林栓皮栎(17.60 t/hm~2)最大,刺槐纯林次之(17.30 t/hm~2),针叶林侧柏(6.25 t/hm~2)最小;有效拦蓄率略有不同,针叶林油松最大,其值为180.29%,阔叶林栓皮栎(162.98%)次之,针阔混交林黑枣和油松最小,其值为77.22%。综合研究分析表明,栓皮栎和刺槐的枯落物层持水能力较佳,该地区栓皮栎林和刺槐林枯落物层水源涵养能力优于其他4种林分类型的枯落物。  相似文献   

12.
 为了了解侵蚀坡地生态果园的物质和能量流动,研究了福建侵蚀坡地果园龙眼凋落物年变化规律和凋落物的养分含量和年库流量。结果表明:龙眼果树年凋落量为48.513kg/株,叶、枝、花和果分别占32.41%、13.15%、1.97%和52.47%;龙眼果树月凋落量季节变化规律是单峰型的,8月凋落量为29.115kg,与其他月份之间有显著差异,占全年的60.01%。凋落叶N、P、K含量季节变化大于Ca和Mg,Ca、Mg季节间变化不明显。通过龙眼凋落物归还的年库流量为697.91kg/hm2。凋落物中5种养分中,年库流量大小顺序为Ca>K>Mg>P>N((446.02>115.73>74.31>37.47>24.39,kg/hm2),各元素的含量所占比例,凋落叶78.59%,枝14.88%,果3.54%,花2.99%。果树叶片凋落前因N、P、K迁移而导致落叶中N、P、K浓度比成熟叶的低,但三者存在着元素间的差异,Ca不迁移,Mg有月份间差异;果树叶片凋落前,N、P、K的年回流量分别为7.420、6.374、53.152kg/hm2,9月份回流量最多,分别为3.632、3.762和21.920kg/hm2。  相似文献   

13.
播种量对晚播紫云英生长及养分积累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影  魏启舜  管永祥  陈震  王琳  郭成宝  文蔚明 《土壤》2020,52(3):482-486
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播种量(22.5~75.0 kg/hm2)对晚播紫云英生长状况、产草量以及养分积累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种量的增加,紫云英每公顷株数显著增加;播种量在30.0~75.0 kg/hm2范围内单株鲜重和干重随播种量增加而降低;不同处理单株分枝数差异不显著。鲜草和干草产量随播种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播种量为45.0 kg/hm2的处理产草量最高,鲜草和干草产量分别为48.34 t/hm2和5.70 t/hm2。不同播种量处理的植株地上部碳、氮、磷、钾含量差异不显著,其养分积累量随播种量的增加则先增加后减少,播种量为45.0kg/hm2时紫云英养分积累量最高,继续增加播种量则差异不显著。综上,晚播紫云英的适宜播量为45.0 kg/hm2,即可获得较高的产草量及养分积累量。  相似文献   

14.
对密云水库北京集水区油松水源保护林主要养分元素积累与分配的研究结果表明:29年生油松林的生物量为92 627 kg/hm2.油松林不同器官中各养分元素的含量差异较大,在叶、枝和干中各养分元素的含量顺序分别为N(K)>K(N、Ca)>Ca(K)>Mg(P)>P(Mg).根系中的养分元素随着根系直径的增加呈各养分元素的含量降低.油松林生态系统5种养分元素的贮存量为695.17 kg/hm2.若以各养分元素在油松林生态系统中的贮存量来计,则N的贮存量最大,P的最小,不同养分元素贮存量的顺序N>Ca>K>Mg>P.油松林生态系统对N元素的富集能力最强,不同器官中各养分元素的富集系数排序均为N>P>K>Ca>Mg.油松林每积累1 t干物质需N、P、K、Ca和Mg等5种养分元素共计7.51 kg.  相似文献   

15.
研究晋西黄土区不同密度油松林保育土壤功能变化规律及差异性,评价其保育土壤功能,以加强林分管理和生态恢复建设.以山西吉县蔡家川流域4种不同密度(925,1 325,1 750,2 250株/hm2)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容重、孔隙度等物理性质、有机质等化学性质以及坡面径流泥沙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确定了 12项评价指...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施肥量对绿肥产量和养分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氮、磷、钾肥用量对绿肥[豆科绿肥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和禾本科绿肥看麦娘(Alopecurus aequalis Sobol.)]产量及养分积累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增加绿肥产量,绿肥鲜草产量较不施肥处理增加42.8%~311.1%,与缺素处理相比,氮、磷、钾肥的增产率分别为57.1%~177.5%、27.8%~178.7%、14.2%~32.4%。两种绿肥的鲜草产量均随氮、磷、钾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中、高水平的氮、磷肥用量下看麦娘的产量均高于紫云英,所有钾肥处理的看麦娘产量均高于紫云英。绿肥的养分积累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中高水平的氮、磷肥用量下看麦娘的氮、磷积累量高于紫云英,不同钾水平下的看麦娘钾积累量均高于紫云英。氮、磷、钾肥用量分别为112.5 kg(N).hm?2、19.7 kg(P).hm?2、37.5 kg(K).hm?2时,两种绿肥总产量及碳、氮、磷、钾积累量最高,分别为49 424 kg.hm?2和3 212 kg(C).hm?2、151 kg(N).hm?2、19.8 kg(P).hm?2、156 kg(K).hm?2。此时看麦娘产量、碳、氮、磷、钾积累量分别占总量的59.0%、65.7%、66.3%和64.4%。紫云英田间自然洒种的看麦娘无成本投入且养分积累量高,不失为一种优质绿肥。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不同梯度氮沉降作用下亚热带常绿阔叶甜槠(Castanopsis eyrei)林凋落物量及养分变化规律,从而为亚热带地区氮沉降研究提供数据参考与理论依据。[方法]对安徽省仙寓山地区设置不同梯度施氮对照试验,长期实地监测甜槠林凋落物量及其养分的响应状况。[结果]凋落物量大小顺序为:高氮加磷(HN+P)低氮(LN)高氮(HN)对照CK,不同处理间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但是落叶量LN与CK之间差异显著(p=0.023)。各处理凋落物量的月变化模式均呈双峰型,分别在4和11月达到峰值;凋落物中各组分所占比例从大到小均为:叶果枝碎屑花皮;施肥处理不同程度上改变了落果量的比重:HN+P(27%)HN(25%)CK=LN(23%)。甜槠林C,N,P,K,Ca,Mg这6种大量元素的养分年归还量共计:HN+P 4.62t/(hm2·a)CK 4.44t/(hm2·a)HN 4.17t/(hm2·a)LN 3.96t/(hm2·a);不同处理各养分(K除外)归还量均表现为上述关系,且HN+P与CK之间的N,P的养分归还量差异显著(p=0.047;0.023)。对于各组分而言,落叶的养分归还量占年养分归还量的52%~58%。[结论]模拟不同梯度的氮沉降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甜槠林凋落物总量的大小及其组成比例,且影响到其他养分的吸收及归还量。  相似文献   

18.
不同氮源与镁配施对甘蓝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氮源与镁配施对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试验在等氮条件下设4个氮源,分别为不施氮肥、100%铵态氮、50%铵态氮+50%硝态氮、100%硝态氮;设4个硫酸镁施用量,分别为0、75 kg·hm-2、150 kg·hm-2、300 kg·hm-2。结果表明,100%硝态氮与中量(150 kg·hm-2)镁配施处理的甘蓝产量比不施肥处理、100%铵态氮与中量镁配施处理和50%铵态氮+50%硝态氮与中量镁配施处理分别增产56.9%、14.7%和5.2%。施用100%硝态氮处理的甘蓝产量略高于50%硝态氮+50%铵态氮处理,比施用100%铵态氮处理和不施肥处理分别增产13.0%和44.2%。施用低量(75kg·hm-2)镁肥的甘蓝产量比不施镁肥增产9.3%,而增加镁肥用量对甘蓝产量没有显著影响。施用100%硝态氮、50%铵态氮+50%硝态氮和100%铵态氮处理的甘蓝硝酸盐含量比不施氮肥处理分别增加84.4%、63.4%和6.9%。100%硝态氮与高量(300 kg·hm-2)镁肥配合施用的甘蓝硝酸盐含量比不施肥处理、100%铵态氮与高量镁肥配施处理和50%铵态氮+50%硝态氮与高镁肥配施处理分别增加101.4%、82.3%和14.1%。施用高量镁肥处理甘蓝硝酸盐含量比不施肥处理增加11.2%。随着硝态氮比例增加,甘蓝维生素C、还原糖、总氨基酸含量相应增加,镁肥施用量对甘蓝维生素C、还原糖、总氨基酸含量影响明显。随着硝态氮比例增加,甘蓝对磷、钾和钙吸收量显著增加;随着镁施用量增加,磷、钾和镁吸收量相应增加。不同氮源与镁肥相互作用对甘蓝维生素C含量,氮、磷、钾、钙和镁养分吸收均有明显的影响。本研究表明,50%硝态氮和50%铵态氮混合与适量镁肥配合施用,既能增加甘蓝产量,提高维生素C、还原糖和总氨基酸含量,又能减少硝酸盐含量,提高甘蓝品质。  相似文献   

19.
为了阐明人工梭梭林土壤碳氮磷密度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演变规律,以吉兰泰荒漠区不同林龄(3,6,11,16年)人工梭梭林为研究对象,分析0—20,20—40,4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密度和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1)4种林龄人工梭梭林0—60 cm土层SOC、TN含量及其密度随林龄增加而升高,而TP含量及其密度随林龄增加而降低。其中,3,6年梭梭林SOC、TN含量及其密度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升高,TP含量及其密度则与之相反;11,16年梭梭林SOC、TN、TP含量及其密度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2)4种林龄梭梭林土壤C∶N、C∶P、N∶P分别为2.24~9.21,1.59~7.05,0.56~0.81,均属于中等变异水平,且变异系数随林龄和土层深度增加逐渐减小,说明土壤C∶N、C∶P、[JP]N∶P趋于平稳状态。(3)林龄、土层深度及其交互作用显著影响SOC含量、SOC密度、C∶N、C∶P,对TN含量、TP含量、TN密度、TP密度、N∶P无显著影响。(4)土壤孔隙度(STP)与SOC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说明土壤孔隙度增加有助于SOC密度增加,提高土壤肥力。在干旱荒漠区建植梭梭林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干旱荒漠区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