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塞罕坝人工针叶林鸟类群落垂直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1995年在塞罕坝用条带统计法研究了人工针叶林鸟类群落的垂直结构,结果表明,人工针叶林鸟类群落结构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化,群落物种多样性、均匀性随栖位和栖息高度而变化,并对密度最大的4种鸟类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进行了测算  相似文献   

2.
在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西台,通过路线调查法研究了该地区夏季鸟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群落间的相似性,并对鸟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随空间的变化模式及物种生态位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不同鸟类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排列顺序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溪涧>灌丛>亚高山草甸>亚高山灌丛。鸟类的物种多样性随栖位而变化,并在不同的鸟类群落中表现出不同的模式。群落物种多样性随着生态位重叠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3.
人工针叶林鸟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工针叶林面积的扩大,人工针叶林在鸟类保护与招引方面的作用,正逐渐为人们所关注。一般认为,鸟类群落的复杂性与生境类型密切相关,人工针叶林林分结构单一,但在广大退化的生态系统及农田生态系统中,人工针叶林,特别是大面积人工针叶林的存在,起着“森林岛”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2005-2006年夏季在河北塞罕坝地区运用固定样线法对退化森林生态系统人工针叶林恢复形成的40年生人工针叶林鸟类群落进行调查,并同自然恢复形成的天然落叶阔叶林和天然针阔混交林进行比较.共记录鸟类39种.分别隶属于8目17科.结果表明:人工针叶林恢复对退化森林生态系统鸟类群落具有重要影响;人工针叶林鸟类物种数为(4.14±0.60)种·hm-2,密度为(26.21±7.64)只·hm-2,均高于或显著高于(P=0.018)天然阔叶林,且密度与天然混交林无显著差异(P=0.902),人工针叶林中的沼泽山雀和黄眉柳莺的密度有了显著提高,分别从(2.78±0.67)只·hm-2和(1.21±0.45)只·hm-2增加到(13.57±5.58)只·hm.(P=0.027)和(5.95 4-1.56)只·hm-2(P=0.009,0.002),但人工针叶林鸟类群落物种多样性值(H')较小(0.98 4-0.10)、均匀度(J)显著较低(0.73 ±0.04)(P=0.003,0.045);在鸟类4个取食集团中,人工针叶林有2个取食集团的物种组成与自然恢复无显著差异,但密度却有较大的变化,人工针叶林可以显著提高食虫鸟的密度(P=0.041),但杂食鸟和食谷鸟密度均显著低于天然混交林(P=0.007,0.002).  相似文献   

5.
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群落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兴隆山自然保护区阔叶林、混交林和针叶林鸟类群落结构的调查,结果表明:混交林中鸟类物种数和鸟类物种多样性最高,阔叶林最低。其中,山雀科和鳾科在阔叶林中占优势,而柳莺亚科在混交林和针叶林中占优势。提出了保护区每种生境都应保持一定面积,以便保护该地区鸟类物种多样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紫蓬山区国家级森林公园春夏季鸟类群落生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4~7月对紫蓬山区国家级森林公园的鸟类群落生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8个鸟类群落中,针阔混交林中鸟类种类和数量最为丰富,优势种最多;针阔混交林、农田和岗坡灌丛群落鸟类多样指数较大,阔叶林、库塘、岗坡灌丛鸟类群落的均匀性指数较大;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鸟类群落极相似。鸟类群落的空间配置上的差异和生境特征以及植被类型相关,鸟类群落的多样性存在季节差异。  相似文献   

7.
人工红松种群生态位与生产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凯  魏晓慧 《林业科技》1997,22(2):10-12
通过对红松人工森林群落不同在子梯度和环境资源的定量,定位观测,分析了红 人工种群生态 要生态因子结构和功能,以红松树有作为人工复合森林群落的生态位功能指标,应用Simtp生态们宽度计测公式,定量的计算出各生产力等级的红松人工复各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和适应程度。  相似文献   

8.
将保护区鸟类主要栖息活动的生境分为夏绿阔叶林、稀树灌丛草丛、人工针叶林、农田居民区和溪流水域等5个类型。通过调查,分布于溪流水域生境的鸟类种数最多,占保护区鸟类总种数的21.35%,其次为夏绿阔叶林+人工针叶林生境,占保护区鸟类总种数的17.98%;无鸟类只栖息生活在人工针叶林1个生境中。  相似文献   

9.
运用Shannow-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迹地不同更新方式群落主要树种的生态位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更新方式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迹地群落主要树种生态位有重要影响。人工更新群落中乔木檫木(Sassafras tsumu)虽有最高的生态位,为1.748,但已受林下常绿灌木的挤压,将会变窄。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群落中檫木生态位为1.671,因受微毛柃(Eurya hebeclados)、短柱柃(Eurya brevistyla)等树种挤压居第三位,群落已向良性方向演替。天然更新群落中乔木层落叶树种大穗鹅耳枥(Carpinus fargesii)最高,为1.667,常绿树种青冈(Cycloblanopsis glauca)的生态位已从人工更新群落中的0.601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群落中的1.081上升到1.584,群落中的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均较大,群落主要树种的生态位结构趋于合理。落叶阔叶树种檫木、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在天然更新群落中的生态位重叠值较低,分别为0.387和0.292,而常绿阔叶树种青冈则相反,在天然更新群落中的生态位重叠值较高,为0.537。不同更新方式群落中树种生态位宽度及树种间生态位重叠的差异源于人为干扰过程中对非目的树种生态位的压缩与释放程度以及树种间对资源竞争的结果。通过树种间生态位调控可以优化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10.
郑州市鸟类群落景观生态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郑州城市绿地环境与鸟类群落的关系。认为以山、水、路为基本框架,实施绿化的生态设计,增加岛形绿地面积、丰富植被层次、建设一定宽度绿化带、使城郊区连为一体,有利于鸟类向城区迁入。鸟类的分布与环境类型密切相关,鸟类群落变化情况可作为环境变化的一种指标,反映环境结构的适宜度。  相似文献   

11.
南四湖湿地春季鸟类及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于1993年3-6月对南四湖湿地6种生态类型鸟类及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共记录鸟类57种,通过多样性比较,评价出群落结构排列顺序为Ⅴ〉Ⅵ〉Ⅱ〉Ⅲ〉Ⅰ〉Ⅳ,生境Ⅵ优势度最大。  相似文献   

12.
我们于1993年3~6月对南四湖湿地6种生态类型鸟类及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共记录鸟类57种,通过多样性比较,评价出群落结构排列顺序为Ⅴ>Ⅵ>Ⅱ>Ⅲ>Ⅰ>Ⅳ,生境Ⅵ优势度最大。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市林业》2021,(1):25-30
为了解城市社区生物多样性的季节变化特点,文章以城市鸟类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4月—2019年3月,利用样线法对林科院社区进行实地鸟类调查,并通过鸟类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等指数探讨鸟类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规律。调查共记录到鸟类31种,其中,留鸟12种、旅鸟10种、夏候鸟4种、冬候鸟3种;全年优势种为麻雀(Passer montanus)和灰喜鹊(Cyanopica cyanus);鸟类区系以古北界为主,生态类群以鸣禽为主,取食方式以虫食性为主;鸟类群落结构季节变化显著(从种类看,秋季最多,春季次之,夏季最少,并于10月份达到了峰值;从数量看,冬季最多,秋季次之,夏季最少,并于8月份达到最低值,11月份达到最高值);鸟类群落结构变化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候鸟的季节性迁徙和留鸟的季节性繁殖。  相似文献   

14.
森林土壤微生物生态的研究对于了解森林生态系统过程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川西亚高山针叶林位于青藏高原东缘、长江上游地区,是长江上游的天然生态屏障和生物多样性宝库,是全球变化的敏感性区域。因此,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土壤微生物群落与植被的互动机制、土壤微生物群落与土壤生态的关系等将是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土壤微生物生态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5.
国外人工林鸟类资源的经营和管理楚国忠人工林是鸟类重要栖息地类型之一。随着国内外人工杯面积不断扩大,研究鸟类群落对人工林环境的反应及人工林环境刘鸟类群落的影响,对于鸟类资源保护,尤其是濒危珍稀鸟类的保护很重要,对于如何发挥和利用鸟类对有害昆虫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太白山针叶林植被进行了多元分析,结果表明太白山针叶林可分为6个类型:Ⅰ、巴山冷杉-秦岭小蘖群落;Ⅱ、巴山冷杉-四川忍冬群落;Ⅲ、巴山冷杉-糖茶子-太白花楸群落;Ⅳ、巴山冷杉-太白杜鹃群落;Ⅴ、巴山冷杉-金背杜鹃群落;Ⅵ、太白红杉-头花杜鹃群落。随海拔高度的升高,针叶林的结构组成依次有规律地变化。高位芽植物占42%、地面芽植物占12%、地下芽植物占42%、一年生植物占4%。针叶林的乔木层以幼龄、中龄级占绝对优势,自然更新良好。  相似文献   

17.
昆明市云龙水库水源涵养林群落结构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昆明市云龙水库水源涵养林云南松群落,选取了15块标准地作为典型林分类型的代表进行群落结构研究。运用坐标综合分析法和分级评定法,评价了不同林分类型的群落结构及其与水源涵养生态服务功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具有乔灌草复层紧密结构的针叶林和软阔树种的混交林分为水源涵养功能最优林分类型,针叶林与硬阔树种混交的林分水源涵养功能次之,草类—云南松单层纯林的水源涵养功能最差。  相似文献   

18.
从鸟类群落的时间变化、鸟类群落的空间变化等方面分析了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鸟类群落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的鸟类群落状况并不十分理想,没有达到预期值,主要表现在鸟类物种数不够丰富,鸟类密度偏低。而且这种现象并不只局限于特定时间段,而是在全年各个季节中均有表现。针对其表现出的群落状况,分析其产生原因主要为当地气候、乔木植被结构以及人类的活动所导致。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朝阳凤凰山自然保护区鸟类生境的调查,结果表明:凤凰山保护区为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保护区,保护区内鸟类的主要栖息活动的生境分为夏绿阔叶林、稀树灌丛草丛、人工针叶林、农田居民区和溪流水域等5个类型。其中夏绿阔叶林分布的鸟类有131种,占保护区鸟类种数的57.96%;稀树灌丛草丛区内共有鸟类98种,占保护区鸟类种数的43.36%;人工针叶林区域内共分布的鸟类有95种,占保护区鸟类种数的42.03%;农田居民区共有鸟类72种,占保护区鸟类种数的31.85%;溪流水域分布鸟类43种,占保护区鸟类种数的19.02%。  相似文献   

20.
岷江上游亚高山典型森林植被群落数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标以及群落均匀度指标,定量研究岷江上游亚高山主要森林群落的组成结构特征。以原始林的数量特征为参照,比较分析了岷江上游亚高山植被自然恢复与人工恢复的群落数量特征。结果表明,岷江上游亚高山主要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为0.55~4.62,多数在1-3之间,多样性指数值偏低。生态优势度为0.06-0.92,多数在0.40-0.80之间。群落均匀度为0.27~1.39之间。原始林的群落组成及结构特征取决于人为干扰程度。在森林植被恢复过程中,人工营造的混交林的群落结构优于自然恢复的次生林的群落结构,因而具有较好的生态效应,而人工营造的纯林的群落结构则比自然恢复的次生林差。人工林的林木生长速度大于天然更新的林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