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3 毫秒
1.
德化戴云山脉,有天然栲、楮等壳斗科植物林地4 992hm2,环境条件非常适合野生红菇生长.为此,我们配合德化县农办、食用菌开发办对戴云山脉红菇生长环境条件进行了多次考察,现将考察结果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灰肉红菇的子实体经组织分离分离出1种丝状真菌,显微观察没有锁状联合,经ITS鉴定属于丛赤壳菌属。该种真菌菌丝体的生长速度比一般腐生真菌慢,最适生长温度是25℃-28℃,在30℃时生长速率显著降低,最适pH值是5—7,符合红菇的生境条件。培养基中添加红菇宿主柯树的根、叶以及红菇子实体粉、活性炭能显著促进其生长。对该真菌的研究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红菇的生长特性,为后续红菇研究积累资料,其本身是否是1种丛赤壳菌新种,以及是否与红菇的生长、菌根形成有关系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红菇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红菇属是一类重要的外生菌根真菌,许多种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本文在对福建闽西正红菇生态环境考察的基础上,对红菇属的种类、共生关系、生态研究概况及其应用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广东封开的一种野生可食红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生长在广东省封开县境内的一种野生可食红菇——美红菇(Russula puellaris Pr.)的生境、子实体的形态特征、菌丝体的形态特征和培养特征。美红菇为我国稀有红菇资源中一新型优质食用菌,其菌丝体液体发酵培养周期短、产量高,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了解大红菇的出菇特性,课题组从2008年5月开始,在景洪市大渡岗乡林场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合作,建立了红菇实验基地,通过在出菇林地固定样地的定位监测和同步的气象观测。对红菇出菇、生长与植被、土壤、小气候、菌塘发育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观察分析研究。初步探明了红菇出菇特性及生长发育过程,从而也为红菇保护促繁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邵武市红菇资源及生态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永清 《食用菌》1999,21(1):5-5
红菇是世界上珍贵的野生食用菌,目前还无法人工栽培。为了探明我市红菇资源的分布和生态条件,为开发、利用、研究红菇提供依据,我们历经三年,对我市15个乡镇林区着重考察了红菇资源及生态环境。现将考察情况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福安市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明显,自然资源富集,森林覆盖率达67.9%,森林植被类型多样,野生红菇资源丰富,主要品种有葡酒红菇、大红菇、菱红菇等。生长季节在7月中旬~9月中旬,主要共生树种为米槠、福建青冈。林中温度25℃~30℃,腐殖层p H值为4.5~6.0,海拔在300 m左右野生红菇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8.
红菇属于红菇目红菇科,是药食两用的野生菌。红菇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多糖、脂肪酸、甾醇和多种人体必需的矿质元素,不仅具有美容养颜、滋阴补肾、产后补血之功效,而且具有抑菌、抗氧化、抗癌等功效,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发展前景广阔。综述了红菇的生长特性、种植方式、药用价值、食用方式和开发利用现状等方面,可为今后综合开发利用红菇资源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广东封开的一种野生可食性红菇―美红菇(RussulapuellarisPr.)[1]摇瓶发酵培养条件对菌丝体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红菇菌丝体液体发酵的最适培养温度为28℃,培养基最适初始pH值为7.0,最适装液量为50mL/250mL三角瓶,最适摇床转速为180rpm,接种量在(4~10)mL/100mL的范围内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不显著,最适培养时间为84h。  相似文献   

10.
闽西红菇资源与生境考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闽西山区位于闽赣交界处的武夷山脉东麓,南有玳瑁山脉,北有杉林山脉。该地森林覆盖率达75%,真菌资源十分丰富。笔者于1986年7~8月在北纬25°58′至26°40′、东经116°21′至117°02′间的部分地区,对红菇进行了调查,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1.
大红菇是藤县的特产之一,是珍贵的食用和药用菌。多年来,由于野生大红菇自然生长,缺乏科学的管理和指导,农民对其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持续开发意识淡薄,采菇时急功近利,采收后加工技术落后,导致了部分地方野生大红菇产量和  相似文献   

12.
《食用菌》2014,(6)
<正>红椎菌,也叫红菇、正红菇,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红菇目、红菇科、红菇属。国际上已报道的红菇有300多种,是一种和椎木、楮、栲等树木的根系共生的菌根真菌,是在天然红椎林或白椎林里特定的气候、土壤条件下生长的野生食用菌。正红菇色泽鲜艳,菌盖表面呈鲜红色,含有人体所需的维生素A、B、C、D、E、V和18种氨基酸以及多种微量元素,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畅销日本、东南亚、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正红菇多产于我国的辽宁、江苏、福建、广西、四川、云  相似文献   

13.
关良洲  周香存 《食用菌》2006,28(5):41-41
河南省西峡县山林茂密,山清水秀,独特的天然条件为各类野生菌类生长提供了适应的生存环境,每年进入7~10月漫山遍野的红香菌、牛肝菌、鸡油菌、灵芝、鹿茸等山野菌破土而出。时下,走进西峡县双龙镇香菇市场,人们正在忙着分级、加工、包装一种叫红菇的野山菌。过去这种无人问津的野生菌,现在却倍受福建、台湾、香港等地区以及东南亚国家消费者青睐。  相似文献   

14.
在生态调查基础上,采取面上调查与定点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滇南地区“大红菇”进行了生态学分析研究,分别介绍了滇南地区大红菇生长分布区气候条件、林地气候、土壤、植被等生境的调查及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5.
自2012至2015年在广西省浦北县、博白县及容县选取山林改造成熟、鳞盖红菇(Russula lepida)产量稳定的山林进行不同方案的林地改造实验,观察山林改造后野生鳞盖红菇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一直沿用的标准改造方法(适当伐树使林地郁闭度保持在0.8左右,适当砍伐灌木杂草使灌草盖度保持在0.27左右,枯枝落叶厚度保持在2.0 cm左右)效果最好,在降雨正常的条件下野生鳞盖红菇的产量保持在每百平米15 kg左右。  相似文献   

16.
利用刚果红杯碟快速筛选法对大白菇、金针菇、香菇、竹荪、磷盖红菇、杏鲍菇6种食用菌产纤维素酶能力进行了比较,同时对高产纤维素酶食用菌的最佳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磷盖红菇出现透明圈最大,直径为20 mm;磷盖红菇产纤维素酶最佳工艺条件为摇床转速105 r/min,培养初始pH5.4,培养时间72 h,培养温度26℃.  相似文献   

17.
张清明 《花卉》2009,(4):42-42
科学家日前在海南鹦哥岭山脉原始热带雨林考察时,发现轮叶三棱栎、附生植物球兰等新物种。专家认为,新物种对研究岛屿森林与生态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动植物在封闭环境中进化及独特性等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广西浦北鳞盖红菇的形态与生态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鳞盖红菇是广西浦北红椎林中发生量大面宽的一种食用菌根,本文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报道了对其生态环境考察结果,为半人工模拟栽培或人工栽培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红菇菌种分离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红菇菌种分离实验戴维浩(福建省古田县兴华真菌研究所352200)红菇属中国已知47种,其中食用25种、药用16种、有毒6种,药用的16种中8种有抗癌作用。正红菇是人们熟悉的野生食用菌,由于它味美、色艳、营养价值高,还有追风散寒,舒筋活络等药理作用。所...  相似文献   

20.
广西浦北磷盖红菇的形态与生态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鳞盖红菇是广西浦北红椎林中发生量大面宽的一种食用菌根,本文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报道了对其生态环境考察结果,为半人工模拟栽培或人工栽培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