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峥嵘 《福建茶叶》2016,(1):210-211
饮茶是中国人共同的习惯,基于茶文化基础上的饮茶行为可以被理解为广义上的"茶艺",茶艺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同时也与艺术文化之间有着完美的结合。我国茶文化的鼎盛时期是唐宋两代,尤其是唐朝的文人,对于"饮茶"的推崇,简直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程度。这其中的原因很多,比如文人陆羽提出了最早的"茶学",他从寺院学习了茶艺,并编写成书,从而推动了茶艺的发展,因此最初茶艺的兴起就是在文人中间,它是文人雅士所钟爱的活动。在唐朝,饮茶之风极为盛行,诗人之间以茶会友、饮茶对诗,十分常见。因此茶艺对于诗歌的影响十分深远,从唐代的茶诗中所体现出来的茶艺之美也非常浓厚,本文将针对这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书是茶艺发展史上第一本对茶艺下定义,立界说,提出茶艺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参考书。 主要内容中,茶艺的基本认识,为什么学茶艺等,有精辟的解说,尤其在建立茶艺学部分,更令人耳目一新。中国各民族的饮茶习俗、世界各国饮茶习俗和台湾  相似文献   

3.
试析茶艺     
黄友谊 《茶报》2004,(2):40-41
“茶艺”二字是在我国台湾省最早提出,并使用最早。随着“茶艺”出现并开始使用后,为使人易理解明白,自然有必要对其定义进行阐述和界定。较早吴振铎先生在其专著中就对茶艺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认为茶艺是把茶叶产、制、销的技艺融合在饮茶的生活艺术之中,使它升华。范增平先生在《中华茶艺学》一书中认为茶艺有广义和狭  相似文献   

4.
随着茶文化的发展,茶艺表演也逐渐兴盛起来。茶艺表演不仅是将泡茶的过程通过表演的形式表现出来,同时还要有相契合的音乐进行背景烘托,通过各个环节的完美配合将茶的性质凸显出来,使品茶者更加深刻的感受到茶的文化。茶艺表演的好坏不仅依赖于茶艺人员的技术水平,同时也受到配乐的影响。恰到好处的配乐不仅可以烘托出饮茶的氛围,辅助表演人员的技艺展示,还可以让饮茶者更好地领略茶的魅力。本文就茶艺表演中的配乐进行研究,首先介绍在茶艺表演当中可以使用的相关乐器,然后探讨不同种类的茶艺表演应该如何进行配乐。通过一系列的分析为茶艺表演提出一些参考依据,旨在进一步丰富茶艺表演,更好地促进茶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茶艺表演作为茶文化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其用艺术化的手法将茶叶的冲泡手法与过程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并赋予其独特的审美性。其中背景音乐是茶艺表演中重要的语言,也是饮茶者在饮茶过程中感悟茶文化,达到心灵交融的重要桥梁,但由于茶文化民族化特征,茶艺表演中的背景音乐通常以民族古典音乐为主,近些年来,因时代的发展,西方音乐也逐渐引入茶艺表演中。基于此现状,本文重点分析茶艺表演中小提琴音乐的运用及审美性。  相似文献   

6.
龚永新 《茶叶》2016,(4):202-205
福建闽南是一个茶文化氛围十分浓厚的区域,闽南人富有特色的饮茶习俗,不仅孕育了本地以功夫茶为主的茶艺,同时也赋予了茶艺的一些特殊品性、品质,这就是茶艺的特性。本文在分析总结闽南人的饮茶习俗的基础上,针对中华茶艺的主要特性及其表现展开研讨,并结合当今推广普及茶艺的形势需要,就如何开发利用中华茶艺特性,推动茶艺多种价值的实现,提出了以生活为基础、以服务为宗旨、以创新为驱动的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7.
茶叶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药效成分,这已逐渐被人们所熟悉。饮茶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习惯,客来敬茶被认为是文明的风俗。然而,近代科学研究表明,饮茶不仅可以解渴、提神,而且在逆境条件下,饮茶可以对人体的生理机能起保护作用。如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下,饮茶有明显的解毒作用。在开采矿  相似文献   

8.
1984年5月19~20日日本东京医科齿科大学名誉教授大西正男应商业部的邀请,来杭州作关于饮茶预防儿童龋齿(蛀牙)的学术报告,并进行学术交流。大西教授在杭州期间详细介绍了他多年从事饮茶预防儿童龋齿的研究结果。根据介绍认为,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每天饮粗茶1克,约100毫升茶汤,可以有效地减少龋齿的发生率。饮茶比自来水加氟效果更好,大西认为,饮茶对防齿槽蛀牙更有效,而单纯的  相似文献   

9.
茶艺表演是借助茶艺环境将泡茶、饮茶等进一步艺术化、形象化的舞台艺术表演,它能让品茶者在优雅的环境中欣赏茶艺之美,感悟茶艺之道。背景音乐是茶艺表演的重要内容,有着营造情境、除烦涤尘、净化灵魂等作用,能够引发品茶者对茶艺美的无限回味。本文深入分析音乐与茶艺表演的关系,探究茶艺表演中音乐形式的分类,把优美的背景音乐运用于茶艺表演之中。  相似文献   

10.
孙达 《中国茶叶》2020,(3):62-66
近年来茶事展示、茶艺大赛等活动活跃,茶艺编创与表演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一部好的创新茶艺作品,在科学沏泡和品饮茶的基础上,配合主题融入诸多审美要素,艺术化地展示品茶饮茶的过程,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享受和思考。编创一个创新茶艺作品包括背景与主题的确立、作品要素的设计、意境的营造、编排设计等诸多方面,本文以2013-2018年全国及浙江省高职茶艺技能竞赛一等奖作品为例,分别对其进行阐述和解析,总结创新茶艺编创理论和实践的若干问题,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茶艺表演是一种文化形态,也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其立足于茶道精神与传统美学之上,将绘画、音乐、服装等多种艺术形式融于一体而形成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其中背景音乐对于营造出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饮茶意境,诱发品茶者的情感体验,感悟茶中蕴藏的文化内涵、审美价值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重点分析茶艺表演中的背景音乐,首先概述了茶艺表演发展及内涵,确立了茶艺表演主题决定茶艺展示与综合性艺术表现,进而决定了茶艺表演的类型。其次分析了三种主要的茶艺表演类型,根据其主题来选择不同的背景音乐,进而对茶艺表演背景音乐选择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借助茶艺环境使得饮茶和泡茶的过程变得更加艺术化和形象化的舞台表演方式称之为茶艺表演。对茶艺表演过程中的形体和音乐艺术进行深入分析,并确立两者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对茶艺表演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关于茶艺审美特征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茶艺是茶文化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以饮茶方式为对象的具有规范仪式的审美创造活动.本文论述了茶艺作为一种形象的认识,它具有仪式化、人格表现、情趣与意象、大众性四大审美特征:仪式化使茶艺成为一个可认知的审美对象,人格表现是茶艺的审美核心,情趣与意象是茶艺的审美内容,大众化是茶艺作为日常生活美学存在的特征.茶艺是一种审美化的仪式,是仪式化的生活艺术.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饮茶、品茶、鉴茶活动逐渐流行开来,并且在茶艺的活动中融入舞蹈艺术,或者在舞蹈活动中加入音乐,如此可以促进茶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可以舒缓人们紧张的工作情绪与工作压力。本文首先介绍了茶文化的起源,然后分析了如今茶艺与舞蹈相结合的先例,最后探究茶艺与舞蹈结合,对茶文化所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史景宵 《福建茶叶》2016,(12):326-327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茶艺文化是传统文化里的一块瑰宝;与茶艺文化一同发展的绘画艺术,反映出我国的茶文化在各个时代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中国的绘画作品里,有很多都是以茶为题材,在博物馆珍藏的绘画作品中都生动地记载了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饮茶时刻。茶艺文化中我们能感受到绘画艺术的魅力,也在绘画作品中体会茶艺文化的精髓。本文将从茶艺文化中细细品位绘画艺术带来的视觉之美。  相似文献   

16.
当前茶艺与饮茶一样,成为人们重要的关注点。当前各种茶艺表演已经发展成为人们对传统茶文化内涵有效认知的重要途径。而茶艺表演的成熟发展,客观上也表明了我国茶文化的成熟发展。  相似文献   

17.
治器是指泡茶前对茶具的预热处理,其作法是用热水烫洗茶具,包括茶壶、茶杯等直接接触泡茶和饮茶的茶具。表面看来,治器只是烫壶杯等而已,但在茶艺演示过程,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茶艺演示环节,热汽腾腾的热水,雅观的茶艺姿态,意味着美好的茶艺意境即将进入高潮。因此,重视治器过程茶艺水平的发挥,是提升茶艺意境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朱红缨 《茶叶科学》2012,32(2):155-159
茶艺作为特殊的饮茶活动,从日常生活方式演变为社会生产方式。本文从茶艺的生产力、生产关系进行分析,进一步研究了茶艺生产方式的具体存在,茶艺已成为一种新的文化产品和产业模式。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社会环境下,类似茶艺的新文化产业如何获得制度的激励,并进一步获得地位和空间,是本文最后探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茶艺美学是茶文化美学价值的集中体现,具有鲜明的艺术文化色彩,是在饮茶活动过程中逐渐演变成的一种文化现象。本文以茶艺美学为切入点,对美术审美教学进行了简要分析。在论述了茶艺美学的含义与特点后,着重分析了茶艺美学在美术审美教学中的应用表现之处,并据此提出了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概述饮茶是一门关乎人类心身健康的学问;其次从社会角度阐明饮茶作为自然疗法运用的必然性;最后介绍茶艺增进心身健康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