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鸡性别与其生产力关系极大。在蛋鸡生产中,母鸡的生产效益远高于公鸡,而在肉鸡生产中,公鸡的生产效益通常高于母鸡,因而性别控制成为提高养鸡业生产效益的一种重要技术途径。鸡性别控制是指通过人为干预,获得人们所需性别后代的技术。在遗传选育上,鸡的性别比例不存在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2.
鸡性别鉴定技术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林金杏 《中国家禽》2008,30(7):35-38
鸡性别与其生产力关系密切。在蛋鸡生产中,母鸡的生产效益远高于公鸡;而在肉鸡生产中,公鸡的生产效益远高于母鸡。许多公鸡在刚出生时就被宰杀,仅2001年,在德国就有大约9200万只新生雏鸡被宰杀,在欧盟和美国,则达到2.82亿和2.26亿只。受精的发生先于蛋壳的形成,鸡胚胎在产卵的时候已经发育到40000-60000个细胞阶段。而且在遗传选育上,鸡的性别不存在遗传差异,不能选育出某类性别占优势的鸡群体。因此,如何在雏鸡出壳及鸡胚发育阶段对其进行性别鉴定,并根据生产需要对不同性别雏鸡进行重新配置和合理处理,将极大的提高养鸡业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3.
鸡的性别决定与性反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鸡的性别与其生产力关系极大。在蛋类生产中,母鸡的生产效益远高于公鸡,而在肉鸡生产中,公鸡又比母鸡饲料利用率高,生长速度快,生命力强。因而性别控制成为提高养鸡生产效益的一种重要技术途径。长期以来,许多学者和生产者为此而不断努力,对鸡的性别决定与性反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以期实现人为的性别控制,更大限度地提高养鸡业的生产效益。 1鸡的性别决定   遗传学研究证实,动物的性别由遗传物质决定。就鸡而言,性别决定机制目前公认的有以下三种学说。 1.1性染色体决定学说   1906年 Stevens首次提出了性别决定于性…  相似文献   

4.
遗传选择低脂鸡非常可行,并且这不会妨碍对活重的选择……以色列的遗传学家已经育成了一种低脂肪鸡。领导这项工作的是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农学院的Avigdor Cahaner博士。低脂系脂肪组织比例虽然大大低于高脂系,但它吃起来仍同高脂系一样可口,因为其肌内脂肪并未改变,只是在经过选育之后其单独的那层腹部脂肪大大减少了。  相似文献   

5.
《中国动物保健》2009,(2):120-120
一项来自美国的研究发现,有半数以上的商品鸡缺少本地鸡的遗传多样性。这种情况可使其更易患病,降低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人员认为,可以用本地鸡作为提高家禽业的遗传材料。从历史上看,生产商根据某些可取性状进行选择育种,对肉鸡主要选择体大,而对蛋鸡主要选择产蛋量高。参与这项研究的美国普渡大学动物科学系教授BillMuir说,用其他品种与商品品系进行品种间杂交有助于保护家禽业。  相似文献   

6.
动物性别决定机制的研究在遗传育种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定向调控鸡的性别能为我国家禽养殖产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在新品种培育和疾病防控方面也可发挥重要作用。文章主要从鸡的性别决定假说及性别决定基因两个方面概括了近年来在鸡性别决定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简述了鸡性别调控技术。  相似文献   

7.
鸡的性别控制技术是提高养鸡业生产效益的有效途径,该技术主要包括胚胎性别鉴定和人工诱导性别反转等。本文从鸡性别控制机制、鸡胚性别鉴定方法和人工诱导鸡性别反转等方面综述了鸡性别控制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鸡啄癖的原因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大规模养鸡时,鸡啄癖对养殖户造成的损失是很大的,不仅是相互叼啄造成大范围的死亡,一些禽类疾病也是由鸡啄癖引起的。鸡啄癖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品种、环境等多方面简要分析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止措施。1鸡啄癖产生的原因1.1品种和遗传在鸡啄癖中啄羽的现象比较常见,研究发现,啄癖的发生与鸡的性别、品种有关,蛋鸡比肉鸡的概率高,母鸡比公鸡的概率高,地方的土鸡比饲料喂养的鸡概率高。国外一些研究发现,地中海轻型产蛋鸡比美、亚的重型产  相似文献   

9.
英国罗斯种鸡公司正在从对于DNA序列的研究中得到好处。他们利用这项技术来识别纯系鸡所特有的DNA序列,大大加快了遗传进展率。他们这项工作的程序是: 1.从鸡的翼静脉采集少量血样; 2.用含抗凝剂的生理盐水稀释全部血样,然后将血样离心,分离红血球。然后“刺破”红血球,释放出血红蛋白; 3.用酶和洗涤剂溶解剩余的膜并分解掉除DNA以外的一切物质; 4.将DNA取出置于琼脂凝胶上,用电泳法分离其各个  相似文献   

10.
王利兵  王守勋  张伟 《中国家禽》2004,26(13):55-56
动物的性别控制一直是科研人员追求的目标。哺乳动物性别控制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而禽类的性别控制尚未显示出象哺乳动物那样的光辉前景。禽类的性别控制包括遗传上的控制和表型诱导。在遗传方面,鸡的性比不存在遗传差异,所以不能通过遗传选育获得某类性别占优势的鸡群体;在表型诱  相似文献   

11.
优质后备母鸡是高养殖效益的基础。优质后备母鸡就是具有持久的能力将生产性能发挥至其遗传极限的鸡。要想养殖效益最高,市场价格无法掌握,只能发掘鸡的最大生产潜能。荷兰Theo Peters博士在对蛋鸡性能的大量数据和育成期的数据研究后提出:后备蛋鸡培育必须抓好两个最关键阶段,即5周龄末体重和16周龄鸡的均匀度(鸡体重合格)。  相似文献   

12.
鸡精液的稀释与保存方式与受精率密切相关,直接影响着种鸡养殖的效益.由于技术限制,目前鸡精液保存技术还处于研究阶段,生产上仍采取"现采现用"的方式直接采精授精.性别控制在畜禽养殖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经济意义.由于鸡的生殖特点,目前的精子分离技术还不适用于鸡,早期胚胎性别鉴定对鸡性别控制有重要应用价值.而性别决定和性别控制...  相似文献   

13.
家畜的性别控制技术对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畜牧界数十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然而,家禽的性别控制和性别鉴别远比家畜复杂,在家禽生产中伴性遗传和泄殖腔鉴别法仍然是性别鉴定的主要方法。随着性别控制理论和试验研究的进展,目前产生了多种方法对家禽胚胎的进行性别鉴别。如何尽早的鉴别出鸡胚的性别是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就近年来产生的鸡胚性别鉴别的主要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快速鉴别鸡胚蛋的性别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鸡胚蛋性别的早期鉴别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巨大的经济效益。在鸡胚蛋人孵72小时即三天就能判定其性别,就可以即时停止不需要性别的鸡胚的孵化,从而节约近二分之一的人力和物力。大大降低孵化雏鸡的成本。而被停止孵化的、已经人孵72小时的鸡受精卵可以用于食品,这就从另一方面提高了经济效益。考虑到鸡和鸡蛋是人民生活中必需的、食用量极大的食品,故早期、快速鉴别鸡胚蛋性别就有着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据估计仅天津市每年创造效益将超过1000万元。  相似文献   

15.
微卫星分析中样本量和性别对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边鸡29个微卫星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数据为例,分析样本量和性别对群体遗传多样性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样本量超过30时,平均期望杂合度趋于稳定,样本量与平均期望杂合度无显著相关,与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和平均等位基因数呈正相关。在微卫星分析中性别对遗传多样性指标无显著影响。在运用微卫星标记进行群体遗传遗传多样性研究时以30~40个样本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6.
正病鸡以出现腹水、右心扩张、肺脏水肿及肝脏损害为特征,其死淘率较高。1发病原因1.1遗传因素本病与鸡的品种、性别和龄期有关。一般外种鸡比本地鸡发病率高,大型品种鸡发病率高于中小型品种鸡,肉仔鸡中公鸡比母鸡发病率高。本病以3~6周龄肉鸡发病率最高。  相似文献   

17.
不同鸡种肌肉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鸡肉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影响鸡肉品质的因素有很多,诸如遗传、年龄、性别、环境、饲料营养、药物等等.现将以广丰白耳鸡、隐性白羽鸡、景德黄鸡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肉色、肌肉系水力、肌肉失水率、肌肉pH值、肌肉嫩度、熟肉率与贮藏损失等几个方面的表现,并作出比较,为鸡的肉质评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FOXL2基因对鸡胚性腺分化的影响。本试验分为试验1组、试验2组和空白对照组(鸡胚数量分别为260、100、20枚),试验组通过胚盘下腔注射的方法分别将pLV-FOXL2慢病毒重组质粒、pLV空质粒注入胚胎期第2天的鸡胚,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并与试验组一起孵化至出雏,利用CHD1基因遗传性别鉴定的方法对出雏的雏鸡进行性别检测,分析其性腺解剖学、组织学结构变化,并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性腺FOXL2和CYP19A1蛋白表达量。结果显示,试验1组遗传性别为公的23只,遗传性别为母的18只,表型性别为公的21只,表型性别为母的18只,其中有2只表型性别不典型,左侧性腺发生变化,朝卵巢结构转变;试验2组遗传性别为公的9只,遗传性别为母的12只,表型性别与遗传性别一致。阳性PCR检测结果显示,试验1组获得阳性个体10个,阳性率为24.4%(10/41);试验2组获得阳性个体8个,阳性率为38.1%(8/21)。性腺解剖学结果显示,阳性pLV-FOXL2雄性鸡胚左侧性腺体积明显大于右侧性腺,表现膨松状态;组织切片结果显示,雄性鸡胚性腺具有典型的卵巢皮质层和髓质层结构;阳性pLV-FOXL2雌性鸡胚性腺的发育无明显变化。免疫组化结果显示,FOXL2和CYP19A1蛋白在试验1组左右侧睾丸中的表达量与空白对照组母鸡卵巢中的表达量相似,显著高于试验2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FOXL2基因可能促进鸡雄性性腺的性反转,在鸡性腺分化和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估计瑶鸡距长性状的遗传参数,为优化瑶鸡选育方案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研究测定20个家系的544只瑶鸡不同生长阶段(7、10、15、18、22、26周龄)的距长、体重及其他体尺性状。运用ASReml4.1软件的约束最大似然法(REML)配合个体动物模型,以性别为固定效应,对瑶鸡不同生长阶段距长的遗传参数进行估计。结果显示:7周龄距长为低遗传力性状,10周龄距长为中遗传力性状,15~26周龄距长为高遗传力性状;不同生长阶段的距长性状之间都呈正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且相邻阶段的距长性状间均为强正遗传相关;距长与胫长、髋宽、胫围和龙骨长的遗传相关系数在10周龄时最高,距长与胸宽和体斜长的遗传相关系数在15周龄时最高,距长与体重在10周龄和15周龄时呈显著正遗传相关。因此,在制定瑶鸡选育方案时,可将15周龄距长性状作为构建瑶鸡选择指数的目标性状。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鸡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鸡病发病率也越来越高,严重影响着养殖户的效益。因此,积极做好预防和治疗工作至关重要,这是降低发病率及养殖损失的重要举措。基于此,本文着重对鸡常见病的预防及治疗对策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