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气候条件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产量预报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俊  李剑萍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0,11(4):121-123,129
[目的]研究气候条件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并建立产量预报模型,用SPSS将历年马铃薯产量资料分离成气候产量和趋势产量,并对气候产量与气象因素进行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影响马铃薯产量的气象因素分为普遍性和区域性。普遍性因素包括上年秋季8~9月的水汽压或相对湿度、6月下旬~7月上旬及8月中旬降水量;区域性因素有1月降水、4月上旬~中旬的降水、5月水汽压。用逐步回归建立产量预报模型,拟合率较好。[结论]此方法计算简单、预测时效长、预测准确率较高,为做好马铃薯种植业气象服务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2.
利用湘北地区1987~2011年早稻单产和早稻生育期内旬平均气温、旬降水量、旬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应用统计分析法建立了早稻的气象产量动态预报模型,并进行了预报验证。结果表明,通过分析气象产量与早稻生育期逐旬气象要素相关性,筛选出5月上旬的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5月中旬平均气温、5月下旬日照时数、6月中旬降水量和7月中旬日照时数是影响湘北早稻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基于关键气象因子建立了早稻气象产量动态预报模型。对1988~2009年早稻产量进行了预报验证,平均准确率在91.0%以上。该模型的预测结果基本反映了早稻产量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崆峒区玉米产量与气候条件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找出 5月上旬至中旬、6月上旬、7月中旬至 8月中旬的降水是影响该区玉米产量的决定性因素 ,并建立了玉米气候产量预报模式。针对玉米生产中的农业气象问题 ,提出了可行的生产建议和有关措施。  相似文献   

4.
利用合川区2004 ~2013年枇杷产量和同期气象资料,用线性回归方法对枇杷产量进行趋势产量和气象产量的分离,气象产量与各生育期43个气象要素进行相关分析,利用逐步回归方法,找出影响枇杷生产的关键气象因子为3月最低气温、10月降水量、1月上旬平均气温、1月中旬平均气温,建立合川区枇杷单产的预测模型,通过对历史回代、2014年预测试验,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通过1990—2014年蠡县麻山药气象产量资料及同期气象观测资料,采用HP滤波法、相关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法等,对麻山药气象产量及其生育期与气象因子关系综合分析,利用spss软件建立麻山药产量预报模型。结果表明:影响麻山药生长关键气象因子包括降水量、日照和气温,其中4月下旬降水、6月下旬降水,8月上旬气温、8月下旬气温与麻山药生长呈正相关,9月中旬降水量和9月累计降水量呈负相关,日照对麻山药产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水稻褐飞虱发生程度气象预报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水稻稻飞虱发生程度预报方程,从气象条件的角度对每年的发生程度进行预测,指导稻飞虱的防治工作。[方法]利用江苏泰州地区历年气象资料和水稻稻飞虱发生资料,选取大量气象因子,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寻找和水稻稻飞虱发生密切相关的气象因子。[结果]前期气象因子与当年水稻稻飞虱发生密切相关;3~5月平均气温与10月上旬褐飞虱影响程度呈负相关;2~4月降水量和降水日数与10月上旬褐飞虱影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以前期气象因子通过逐步回归建立的预报方程可用于实际预测。  相似文献   

7.
张德汴  霍继超  李柯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588-21590
[目的]分析棉花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相关对策。[方法]用数理统计学和模糊数学方法分析开封市气候变化趋势、光温水与棉花产量的关系,建立数据库,在Excel软件的支持下,利用二阶多项式将棉花产量和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分离成社会量和气候量进行研究。[结果]开封市全市棉花生长期积温与棉花产量均上升,气候变暖是气象因子影响棉花产量的主要因素;降水量与棉花产量呈上升趋势,棉花生长期全市降水量大于棉花生长需要的水分;日照时数下降,棉花产量上升,表明气象因子中日照时数虽然对棉花的品质和产量影响最大,但不起决定作用。[结论]掌握气候变化规律,采用有效措施积极应对,能减少因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利用1980—2012年金华市气象站的日平均温度、降水量、日照时数和同期晚稻产量等资料,对金华地区晚稻相对气象产量与其生长期间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探索气象要素变化对晚稻产量的影响,并籍此建立产量预报方程。结果表明,金华地区近30年晚稻单产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以20世纪80年代增速较快,自20世纪90年代起增速放缓;同期晚稻生长期间的平均温度也呈上升趋势,其中,2003—2009年上升幅度较大;但近30年降水量无明显变化趋势。晚稻相对气象产量与7月中旬、8月中旬的平均温度以及8月中旬—9月上旬的积温呈负相关,与7月中旬降水量、9月上旬日照时数呈正相关。基于近30年数据资料建立产量预报方程,经检验,其历史拟合误差率为4.31%。用该方程预测2010—2012年晚稻产量,误差率为2.62%。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对苹果产量预测的特点和现有的苹果产量预测方法的适用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经济——气候模型的研究结论,根据全球重大灾害性气候事件,建立世界苹果主产国苹果产量增减预报模型。研究全球12个产量超百万吨的苹果主产国气候背景与产量增减的关系,根据极端气象灾害引起产量变化的历史资料,结合当年苹果主产国气象灾害发生地域、影响范围及程度,运用数理统计方法,预估苹果主产国当年苹果产量的增减趋势。根据目前国内对全球重大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的监测能力建立全球苹果主产国产量预测的思路是可行的,该研究思路对其他全球范围的作物产量预测具有积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南丰县关键气象因子变化对蜜橘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南丰县1981—2017年气象资料与蜜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统计产量数据,采用线性气候倾向、SPSS相关性等方法进行分析,探讨了蜜橘产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南丰县近37年的柑橘面积、总产量呈增加趋势;年平均气温、年积温与年平均产量呈显著相关,与降水量、降水日数、日照时数相关不显著。柑橘年平均产量与3月下旬、6月中旬、7月下旬、8月上旬、9月上旬、11月上旬、11月中旬最低气温,6月中旬平均气温,11月中旬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6月上旬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马铃薯气候产量预报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准确预测马铃薯气候产量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利用1980—2015 年山西省大同市马铃薯产量及同期国家基准观象台观测到的气候资料,选用传统的统计回归方法和BP神经网络方法分别建立马铃薯产量预报模型。结果表明:通过二次函数曲线和最小二乘法确定马铃薯敏感期的气候因子是气温、日照和降水,其中降水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最大。通过改进的气候产量算法可以更好地反映气候要素与作物单产之间的函数关系。在Matlab 平台上训练精度设为0.005、学习率0.01 的BP神经网络方法可以很好地逼近非线性函数。用大于1/3 样本进行预报检验表明,在预报精度和拟合精度上,BP神经网络模型都明显优于传统的回归模型,BP神经网络方法在马铃薯产量预报中有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梁平  胡家敏  王洪斌  于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913-9915,9995
[目的]研究制约黔东南马铃薯生产的气候因子。[方法]利用黔东南16个代表站1961~2009年温度、降雨、日照、相对湿度等气候资料,根据马铃薯种植生产获得高产所需的气候条件,运用对比分析方法,分析该地区马铃薯生长期内各相关气象要素利弊影响,找出制约黔东南马铃薯产量形成的气候因子。[结果]马铃薯生长期间日照不足,平均日照仅2.5~3.3 h/d,是制约黔东南马铃薯产量形成的光照因子;春季黔东南日平均气温≥20℃、日平均地温≥22℃的高温天气时有发生,缩短了马铃薯的生育期,马铃薯生长期间大部分时间气温日较差≤10℃,不利于干物质的积累,这是制约马铃薯产量的温度因子;黔东南马铃薯开花期降雨量不足、成熟期潮湿多雨造成马铃薯多病虫害发生,是制约黔东南马铃薯生产的雨湿因子。[结论]黔东南马铃薯生育期内,雨日多、日照少、相对湿度大、气温日较差小、高温天气时有发生等是制约马铃薯高产的主要气候原因。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光合生理因子日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马铃薯光合生理特性及生长的适宜气象条件,以高效利用宁夏农业气候资源提高马铃薯品质与产量,大力发展宁夏特色农业,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方法]利用CIRAS-Ⅰ型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马铃薯光合生理要素日变化,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宁夏西吉县马铃薯生理因子与气象因子日变化规律,研究作物生长关键期(开花期、块茎膨大期)气温、湿度、CO2浓度、光强等气象因子对马铃薯生理各要素日变化的影响。[结果]①马铃薯试验田间的空气湿度呈"U"型余弦曲线形式变化,而光合有效辐射和气温则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②田间CO2浓度与马铃薯叶片细胞间隙CO2浓度成正相关性,二者日变化均呈"W型双峰"曲线;③马铃薯生长季内,在空气相对湿度较为适宜的晴天,其叶片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生理要素的日变化与环境因子太阳辐射的日变化规律一致,都表现为"M型双峰"曲线形式,且有明显的"午休"现象;④光照过强引起叶片光合作用出现的"午休"现象通常与气温最高值和湿度最低值出现的时间同步。[结论]该研究可为宁夏地区马铃薯的大规模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马铃薯生长后期叶片对产量的影响。[方法]通过不同时期去叶处理方法,对马铃薯生长后期叶片对马铃薯结薯数、大薯率及产量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马铃薯终花期后叶片对结薯数影响不大,而对大薯率和最终的产量影响较大。[结论]马铃薯终花期前马铃薯植株结薯数量已经确定,而大薯数及最终产量的形成与后期叶片仍有一定的关系。在生产上应综合利用各种措施,调控植株后期叶片生长,延长叶片的功能期,为马铃薯丰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氮磷钾有机肥配合施用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内蒙古乌兰察布地区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技术指导。[方法]以马铃薯品种克新1号为材料,以尿素(X1)、磷酸二铵(X2)、硫酸钾(X3)及有机肥用量(X4)为决策变量,马铃薯产量、淀粉含量和商品率为目标函数,采用二次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建立最佳施肥模型。[结果]分别建立了马铃薯产量最高、品质最好、商品率最高的最佳施肥模型,且各模型对相应指标的拟合程度均达到了显著水平;该试验条件下,马铃著产量〉10177.33kg/hm^2、淀粉含量〉15.53%、商品率〉80.69%时,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有机肥用量分别为203.18—265.13、134.49-155.87、172.14~207.05和43635.47580kg/hm^2。[结论]氮、磷、钾、有机肥合理配施可显著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毕节地区早熟马铃薯的高产配套技术。[方法]以中薯3号为试验材料,通过研究不同处理的产量变化,明确马铃薯实现高产的适宜播期和栽培设施。[结果]3月1日播种,采用覆膜垄作可显著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平均产量达到22 786.5 kg/hm2,纯收入21 297元/hm2,经济效益显著。[结论]确定了早熟马铃薯中薯3号的适宜播期和栽培设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黄腐酸对秋马铃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方法]分析黄腐酸对秋马铃薯生育期、植株形态、块茎、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LAI)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施用黄腐酸可延长秋马铃薯生育期,增加植株株高、茎粗、叶片叶绿素含量和LAI,提高叶片有效净光合速率、单株薯块数、单株薯块重和商品薯率,从而提高产量。施用黄腐酸后可延长秋马铃薯生育期1~3 d,显著或极显著提高植株株高、叶片净光合速率、单株块茎重和产量。在复合肥减半的情况下施用黄腐酸与复合肥常量施用下的出苗期和成熟期一致、生育期相当、净光合速率无差异性,特别是固体肥和液体肥配施后产量无差异性。[结论]施用黄腐酸后在产量不变的情况下可减少化学肥料的投入,降低化学肥料的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解马铃薯光合生理特性及生长的适宜气象条件,以高效利用宁夏农业气候资源提高马铃薯品质与产量,大力发展宁夏特色农业,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方法]利用CIRAS-Ⅰ型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马铃薯光合生理要素日变化,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宁夏西吉县马铃薯生理因子与气象因子日变化规律,研究作物生长关键期(开花期、块茎膨大期)气温、湿度、CO2浓度、光强等气象因子对马铃薯生理各要素日变化的影响。[结果]①马铃薯试验田间的空气湿度呈"U"型余弦曲线形式变化,而光合有效辐射和气温则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②田间CO2浓度与马铃薯叶片细胞间隙CO2浓度成正相关性,二者日变化均呈"W型双峰"曲线;③马铃薯生长季内,在空气相对湿度较为适宜的晴天,其叶片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生理要素的日变化与环境因子太阳辐射的日变化规律是一致的,都表现为"M型双峰"曲线形式,且有明显的"午休"现象;④光照过强引起叶片光合作用出现的"午休"现象通常与气温最高值和湿度最低值出现的时间同步。[结论]该研究可为宁夏地区马铃薯的大规模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杨瑒  靳学慧  周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3,(22):9309-9312
[目的]探究不同氮水平对马铃薯抗晚疫病和薯块产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对高、中、低3个水平(90、145、180 kg/hm2)氮肥处理后的马铃薯叶片接种晚疫病,研究了不同氮水平对马铃薯抗晚疫病和防御物质(防御酶和抗性物质)以及薯块产量的影响.[结果]中氮水平能增强马铃薯植株的抗病能力并有最高产量,而高、低氨水平则削弱植株的抗病力并降低产量.相关防御酶(多酚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力在马铃薯叶片接种晚疫病后的前4d都被诱导上升,并在中氮水平下最高.受病叶片的总酚和类黄酮的积累量也显著上升,并在中氮水平下达到最高.中氮水平能使马铃薯产生最大比例的大个块茎.[结论]为了解氮对植物抗病反应和产量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