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有利于准确、及时地监测土地利用的变化.该文以济南市遥感影像、地形图、土地利用图为基础资料,利用ERDAS软件对济南市1995、2000和2005年三期的TM影像进行校正、重采样、增强、分类等处理,得到济南市土地利用信息和土地利用的变化信息.分析结果表明:草地、水体、耕地、林地4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减少,但是下降的速度在减缓;城镇交通用地增加最快;未利用土地面积有所增加,但是耕地、草场退化趋势已经得到遏制;济南市的土地利用正在日趋合理化.  相似文献   

2.
应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3期TM影像(19891、996、2005)进行解译判读,获取北京西北地区的土地利用数据.同时应用土地利用时空演变模型、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和景观生态学方法,从景观格局的角度定量分析1989—2005年间区域景观过程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近16年来耕地、沙荒地和未利用地的面积明显减少,而城市及建筑用地和林地的面积在连续增加;各景观组分间的转移过程频繁,其中耕地斑块向城市及建筑用地斑块的转移数量最大,沙荒地向林地的转变最为明显;1989—1996年间的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率较1996—2005年间的大,变化集中表现在西北城郊过渡区域;各景观类型的平均斑块形状趋于简单,景观多样性、均匀度指数和破碎度指数呈现增加趋势,而优势度指数在逐渐减小;城市及建筑用地的不断扩张,林地景观平均斑块面积持续减小,并呈现破碎化,是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生态过程响应.要实现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景观生态功能的良性发挥,须注重土地利用格局优化,维护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3.
根据2000年和2009年的两期遥感图像,通过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延吉市、龙井市和图们市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并与延龙图整个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延吉市的农用地年变化量最大,水域变化最显著;龙井市和图们市农用地和绿地年变化量较大,龙井市的水域变化最显著,而图们市的农用地变化最显著。延龙图整个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中,唯有绿地的面积在减少,分别转化为其它3种土地利用类型,尤其转化为农用地的面积最多。  相似文献   

4.
基于RS与GIS的闽江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闽江流域为研究区域,Landsat TM遥感图像为主要信息源,遥感软件Erdas作为空间信息处理工具,采用斑块平均面积、平均形状指数、分维数、破碎度、香农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等指标,对闽江流域1986-2003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闽江流域整体景观斑块数目增加了111块,平均斑块面积减小0.7 km2,平均形状指数和分维数降低,破碎程度增加.人类活动对景观的有利与不利干扰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使景观各要素发生了较复杂的结构变化和相互转化.从多样性指数来看,景观整体香农多样性指数由1.32降低到1.05,均匀度指数由0.89降低到0.72,表明优势组分林地对景观的控制作用不断增强,景观稳定性和异质性降低.  相似文献   

5.
以富屯溪流域为研究对象,运用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提取流域的高程、坡度、基础设施缓冲区、居民点缓冲区等水土侵蚀影响因子的数字格式,分别与流域土壤侵蚀图进行叠加分析,比较各侵蚀因子对侵蚀的影响关系.结果显示,高程和坡度与土壤侵蚀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在人为因素的干扰下,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距离居民点1000 m及距离基础设施500m之内.  相似文献   

6.
以RS、GIS和RUSLE模型为主要技术,选取典型的土壤侵蚀区福建省长汀县河田盆地区为研究区,通过对模型因子的合理选择,估算了该地区1988年、1998年和2010年的土壤侵蚀量,实现土壤侵蚀状况的定量评价和动态监测.结果表明:在1988年至2010年期间,研究区土壤侵蚀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平均土壤侵蚀模数由4259.11 t·km-2·a-1下降为1280.09 t·km-2·a-1,年侵蚀量由252.42万t下降至75.87万t;中度及其以上侵蚀面积由176 km2减少至62.69 km2,微度侵蚀面积由225.85 km2增加至358.9 km2.研究结果说明近22年来针对长汀河田盆地区土壤侵蚀的治理所采取的措施是卓有成效的.长汀河田盆地区水土流失进一步重点治理的区域应集中在盆地中心及其西北部等地区的高程低于400 m、植被覆盖度为20%-50%的地区.  相似文献   

7.
基于RS与GIS的南平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以南平市为研究区域,利用2000、2003年2期TM遥感图像,对南平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进行研究,得到南平市2000-2003土地变化情况及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结果表明:2000-2003年南平市耕地面积与居民地面积明显增加,林地与园地面积减少.最后对南平市土地利用变化进行驱动力分析,分析结果可为南平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县级土地利用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我国县级土地管理部门的实际需求,进行了县级土地利用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研制。本系统是由空间数据库、属性数据库、数学模型库、辅助决策服务子系统和人机交互界面等部分组成,系统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国家的规范和用户要求。该系统通过浙江省瑞安市的试运行,证明能够满足县级土地管理部门的实际需求,具有在全国各县推广应用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9.
以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作为技术支持,提出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研究的方法和体系,并在此基础上,使用遥感图像提供的信息和数据,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提供的空间分布功能,采用数学统计,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标模型、灰色预测等手段,对秭归县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动态地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依托ARCINFO及ERDAS IMAGINE平台,分析解译卫星影像,进行林业小班区划,同时结合现地验证,建立镇安县森林资源数据库及地理信息系统,对镇安县森林资源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划分各种森林资源类型,并制作相关森林资源调查图及专题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