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红松人工林幼龄材与成熟材干缩性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红松人工林幼龄材与成熟材气干与全干时的干缩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幼龄材与成熟材气干与全干时干缩系数相比,幼龄材的径向、弦向、体积干缩系数均大于成熟材;气干与全干时差异干缩都是成熟材小于幼龄材。在木材利用上尽量选择成熟材,以提高产品质量,实现较高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2.
杉木人工林木材密度及干缩性变异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系统分析了不同林龄、不同立地条件和不同林分密度下杉木人工林木材密度和干缩性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影响杉木人工林木材密度和干缩性的主导因子是林龄,其次是立地条件,林分密度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3.
红锥和西南桦人工林木材干缩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该文通过对红锥和西南桦人工林木材南北向、不同高度位置、不同径向位置横向干缩(包括弦、径向)的测量,讨论分析了以上3个因素对上述两种木材横向干缩率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南北向的不同对红锥和西南桦人工林木材的干缩均无显著影响;高度位置的不同对红锥径、弦向干缩影响均不显著,而对西南桦径、弦向干缩的影响极为显著;径向位置的不同对红锥人工林木材的径、弦向干缩及西南桦的弦向干缩无显著影响, 但对西南桦的径向干缩则有极显著影响. 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日本柳杉和杉木小径圆柱材为研究对象,对常规干燥过程中木材内部的温度和含水率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人工林日本柳杉和杉木小径圆柱材在干燥过程中木材内部温度形成了外高内低的整体性温度场,含水率在试件断面上形成了里高外低近抛物线分布。  相似文献   

5.
6.
对两种不同载植密度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木材密度和弦向、径向、体积全干干缩率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木材密度随阗载植的增大而增大,且达到极显著水平,而木材弦向,径向和体积全干干缩率,则随着载植的增大而减小;两种载植密度的木材体积全干干缩与基本密度呈负相关;木材干缩比与基本密度、栽植密度大的呈正相关、与栽植密度小的呈负相关,因此,适当增加栽植密度可以改善杉木木材的性  相似文献   

7.
闽东柳杉人工林密度管理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收集193块柳杉人工林标准地资料,应用连续状态的动态规划方法建立了可变间伐间隔期的闽东地区柳杉人工林的种群密度管理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模拟表明:该模型不仅反映了闽东柳杉人工林的种群密度调节机制,而且符合柳杉生长的一般规律,可应用于指导闽东地区柳杉人工林的抚育间伐等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8.
杉木人工林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本文根据103块标准地材料,并利用其103株平均木解析木,分析了不同年龄、不同密度对杉木人工林生物量的影响及不同器官生物量间的相互关系。利用不同的数学模型,探讨了生物量与胸径,树高及树干生物量与材积的回归关系,求出了各器官生物量的最佳估测模型。  相似文献   

9.
研究人工林日本落叶松 (Larix kaempferi)和日本花柏(Chamaecyparis pisifera)木材的部分物理力学性质和化学成分.结果表明,人工林日本落叶松比日本花柏木材的弦径干缩差异大,均属中等,日本花柏比日本落叶松木材尺寸相对稳定;日本落叶松比日本花柏木材的干缩率大,日本花柏比日本落叶松木材干燥质量好;日本落叶松比日本花柏木材的顺纹抗压强度大;两种木材的树脂含量低,对干燥过程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林凡  张文洪  苏婵 《吉林农业》2012,(9):215-216
以26~28年生柳杉和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海拔高度进行了出材和实际产值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试验条件下,只有在海拔高度达到850米左右时,二者产值才大致相等,在此高度以下柳杉经济效益低于杉木。  相似文献   

11.
杨新义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6):129-130
对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杉木二代林资源现状进行介绍,提出杉木二代林的3种更新模式:杉、竹混交,杉、檫混交,杉、枫香混交,并对该区现有的杉木二代林更新实践进行分析,以供林农和林业科技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猴欢喜与杉木人工林生物生产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对猴欢喜和杉木人工林生长及生物量测定,进行猴欢喜和杉木人工林生物生产力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立地条件下,猴欢喜人工林的胸径和树高生长均低于杉木林,28年生猴欢喜人工林蓄积量为262.93 m3.hm-2,比杉木林低33.25%;但猴欢喜林分乔木层生物量是杉木林的1.39倍,乔木层生物量在各器官的分配比例均表现为:干>根>枝>叶,但杉木林干所占比例高于猴欢喜,林分生物量在各层次的分配比例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猴欢喜林分年均净生产量是杉木林的1.31倍,说明猴欢喜人工林叶净同化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福建将乐林场杉木人工林多功能评价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小班面积(x1)、树种组成(x2)、郁闭度(x3)、年龄(x4)、平均胸径(x5)、平均树高(x6)、小班蓄积(x7)、坡度(x8)共8个指标构建福建将乐林场杉木人工林结构与风景游憩(Y1)、木材生产(Y2)、涵水保土(Y3)功能的模型:Y1=0.001x1-0.174x2+0.221x3+0.216x4+0.238x5+0.237x6+0.137x7-0.024 x8;Y2=0.584 x1+0.044x2-0.045x3-0.126x4-0.043x5-0.053x6+0.485x7-0.021x8;Y3=0.022x1-0.044x2+0.099x3-0.113x4+0.047x5+0.027x6+0.007x7+0.980x8,并对436个小班进行多功能的等级划分与评价.结果表明:多功能等级为优、良、中等、差、极差的小班比重分别为1.1%、13.8%、60.6%、15.4%、9.2%.评价结果为中等的小班最多,良和优的小班比重小,杉木人工林的整体多功能水平偏低.  相似文献   

14.
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并以不同经营方式的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为对照,研究了杉木人工林不同层次土壤中有机碳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pH值、全氮、C/N比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下降,不同层次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分异表现为:0~15 cm土层(20.6 g·kg-1)>15~30 cm土层(17.1 g·kg-1)>30~45 cm土层(12.4 g·kg-1)>45~60 cm土层(9.8 g·kg-1)>60~75 cm土层(8.2 g·kg-1),3种不同经营方式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土壤中平均有机碳质量分数依大小顺序排列为:杉木林地(13.6 g·kg-1)>经济林地(12.3 g·kg-1)>农用后撂荒地(11.0 g·kg-1).杉木人工林不同层次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与土壤pH值呈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r≥0.40,与土壤全氮、C/N比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81和r≥0.87.图2表2参14  相似文献   

15.
速生阶段秃杉与杉木人工林营养元素积累及其分配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西南丹山口林场相似立地条件下速生阶段(11年生)的秃杉与杉木(第2代)人工林5种营养元素(N、P、K、Ca和Mg)的含量、积累量、年净积累量和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秃杉与杉木不同器官中营养元素含量排序均为树叶>干皮>树枝>树根>干材,林木各器官营养元素含量均以N最高,其次是Ca和K,Mg和P最低。秃杉人工林分营养元素贮存量为573.40kg.hm-2,明显高于杉木人工林(330.33kg.hm-2),其中乔木层、林下植被层和凋落物层分别为517.97、11.05和47.05kg.hm-2,分别占林分营养元素积累量的89.91%、1.92%和8.17%。5种营养元素贮存量在秃杉与杉木人工林乔木层的分配均为树叶>树枝>干材>干皮或树根。秃杉人工林营养元素平均年净积累量为47.09kg.hm-.2a-1,是杉木人工林(26.55kg.hm-.2a-1)的1.77倍。秃杉的营养元素利用效率低于杉木,但明显高于马尾松、刺槐和马占相思。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酸雨区不同林龄(1、5、10、15 a)杉木人工林土壤活性铝含量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同一季节同一土层深度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交换态铝含量表现为15 a>10 a>5 a>1 a,1 a与5 a差异不显著;同一林龄同一土层深度不同季节杉木人工林土壤交换态铝含量总体表现为冬季>春季>夏、秋季,夏、秋季间无明显变化.杉木人工林土壤吸附态羟基铝含量随林龄及季节的变化规律与交换态铝相似.同一土层深度同一林龄不同季节杉木工人林土壤有机络合态铝含量总体表现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同一季节同一土层深度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络合态铝含量随林龄的增加而提高.酸雨区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表层土壤活性铝含量高于中下层土壤,活性铝占总铝的比例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杉木多代连栽地轮栽闽楠后凋落物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闽楠林分的年凋落量比杉木多代连栽林(对照)增加了2 262.02 kg.hm-2,两树种的凋落物年组成成分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都以叶的凋落量为最大,其次是枝条,再次是花果,第4是杂叶,第5是碎屑,最少的是杂枝.闽楠林凋落物的归还模式是主峰出现在4月份,占年凋落物总量的45.37%,该月的凋落物组成以叶为主,占月凋落量的绝对量(93.43%);而杉木多代连栽林则主峰出现在8月份,占年凋落物总量的48.49%,该月的凋落物组成虽也以杉叶为主,但它只约占了月凋落量的一半(48.35%),且杉木多代连栽林最大月的凋落量比闽楠林最大月的凋落量减少了900.62 kg.hm-2.凋落物的季节归还模式2种亦不同,闽楠林呈现出春季(50.40%)>秋季(24.19%)>夏季(23.04%)>冬季(2.37%),而杉木多代连栽林则呈现出秋季(53.06%)>春季(24.07%)>夏季(15.76%)>冬季(6.48%).  相似文献   

18.
不同树龄秃杉与杉木人工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采自广西南丹县山口林场8年生、14年生和28年生的秃杉Taiwania flousiana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木材进行了主要物理力学性质的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秃杉和杉木的木材密度及主要力学强度均随树龄增加而增大。秃杉木材的气干密度(含水率为12%)、基本密度、径向干缩系数、弦向干缩系数、体积干缩系数、弦面硬度、抗弯弹性模量、顺纹抗压强度、径面抗剪强度和弦面抗剪强度的平均值与杉木相比分别低2.3%,4.4%,1.6%,2.6%,1.5%,3.6%,3.8%,3.4%,17.5%和14.4%,但其端面硬度、径面硬度、抗弯强度、冲击韧性、径面抗劈力和弦面抗劈力的平均值与杉木相比则分别高6.6%,6.1%,3.4%,2.3%,15.0%和16.3%。差异显著性f检验表明,秃杉与杉木人工林的木材密度、硬度、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弹性模量、抗弯强度、顺纹抗剪强度和抗劈强度均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但干缩系数和冲击韧性均差异不显著。图2表3参12  相似文献   

19.
不同生长期杉木植被指数与蓄积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于不同生长期的人工杉木林,其各种生物量的生长和呈现的植被光谱区别较大。利用野外林木的样地实测数据和QuickBird遥感影像呈现的植被光谱,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获取一系列植被指数,评价不同生长期的人工杉木林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多个植被指数与蓄积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比值植被指数(RVI)与蓄积量的相关性大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环境植被指数(EVI)和归一化差异绿度指数(NDGI),特别是在杉木处于速生阶段时,可将比值植被指数作为其它估测模型的一种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