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克雷氏骨折患者的焦虑状况及缓解方式。方法选择48例老年克雷氏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干预组采用情志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得分,探讨不同因素对老年年克雷氏骨折患者情绪及心理状态的影响。结果干预前,2组SAS及SCL-90评分无显著差异;干预后,2组SAS及SCL-90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降低,且干预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情志护理较常规护理能更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情绪及心理障碍。有无亲人陪护和收入水平对患者情绪及心理状态有很大影响(P0.05),性别、医疗保险种类对患者情绪及心理状态影响不大(P0.05)。结论提高老年克雷氏骨折患者的社会保障及心理健康水平,给予更多关怀,有助于促进患者身体康复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鼾症患者多导睡眠监测的心理状况和干预对策及效果。方法:在行多导睡眠(PSG)监测前.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82例鼾症患者随机分成2组.进行心理状况评价并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结果:经过心理护理和干预的患者在监测过程前的评定中.抑郁、焦虑的情况明显好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鼾症患者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对其在监测前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和护理,取得病人的充分信任和配合.使之感到安全、舒适,减少紧张情绪,有利于患者的心理健康.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焦虑及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5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与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情绪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别。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评分(41.28±6.23)明显低于对照组(47.36±8.45)(P〈0.01);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改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中可以积极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心身康复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9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39例),对照组采用抗抑郁药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与对照组同样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 S)、抑郁自评量表(SDS)、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 S IE)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SA S、SDS、NO S IE评分均明显降低,与该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促进抑郁症患者的心身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量化运动处方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58例38~88岁符合诊 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运动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运动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 上给予运动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测定两组 患者干预两个月前后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2个月后,与运动前比较,运动组的SDS、SAS评分 明显下降(P<0.05)、WHOQOL—BREF评分明显上升(P<0.05),而对照组的SDS、SAS、WHOQOL—BREF评 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量化运动处方能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以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的护理干预对减轻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焦虑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60例伴焦虑情绪的MH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以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为主的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健康调查简表于干预前后进行评分,并结合患者干预前后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焦虑SAS评分、生活质量测评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比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均明显改善(P〈0.05或0.01)。结论以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为主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MHD患者的焦虑情绪,减轻心理压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慢性肾炎临床治疗中常规护理联合心理和生活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间收治的慢性肾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给予常规护理联合心理和生活干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与实施护理前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慢性肾炎临床治疗中常规护理联合心理和生活干预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对颈椎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焦虑和抑郁的影响.方法 对38例颈椎病患者发放疾病不确定感、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并实施相应综合干预,1个月后再次发放以上量表,比较实施综合干预前后颈椎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焦虑和抑郁有无差异.结果 实施综合干预后,颈椎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焦虑和抑郁明显下降,与实施综合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颈椎病患者存在较高的疾病不确定感及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严重影响颈椎病患者身心健康.对颈椎病患者采取相应的综合干预,可提高其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降低疾病不确定感、焦虑和抑郁水平,自觉调整不良的心理状态,促进疾病恢复,才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基于PERMA模式的积极心理学干预对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89例行化疗的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45例及常规护理组44例。心理干预组在化疗期间给予基于PERMA模式的积极心理学干预,常规护理组在化疗期间仅行常规护理。使用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及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EORTC QOL-C30)评价患者干预前后正负性情绪、心理弹性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情绪积极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心理干预组情绪积极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并高于同期常规护理组(P<0.05),常规护理组情绪积极率较干预前略有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CD-RIS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心理干预组CD-RISC评分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并高于同期常规护理组(P<0.05),常规护理组干预后CD-RISC评分较干预前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EORTC QOL-C3...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心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将36例GDM患者随即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8人,比较两组在不同时间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护理效果。结果:第2次评定干预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护理质量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明显缓解GDM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恶性肿瘤患者"五级防护"心理干预效果。方法将100例恶性肿瘤存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干预,构建恶性肿瘤患者心理危机的"五级防护",即恶性肿瘤患者的自我调节、恶性肿瘤患者的互帮互助、医护共同参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参与以及恶性肿瘤患者对自身治疗的积极参与;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与生活指导。两组在干预前后分别应用自评抑郁量表(SDS)生命质量测评问卷(QLQ-C30 3.0)进行评分、评价。结果干预组在干预后抑郁情绪明显缓解,生命质量显著提高,干预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构建恶性肿瘤患者心理危机的"五级防护",在改善恶性肿瘤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方面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56例伴有抑郁、焦虑情绪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取护理干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SF-36生活质量调查量表于干预前后进行评估。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56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SDS和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明显有效地缓解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及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心理行为干预对学龄儿童支气管哮喘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学龄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影响效果。方法:将52例支气管哮喘儿童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22例。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行为干预措施,对照组只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分别于发病后第2天和第7天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别量两组患儿的焦虑值和抑郁值.并密切观察和记录两组患儿的咳嗽、喘息、肺部哮鸣音的消失时间。结果:干预组的焦虑值和抑郁值在采取措施后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及采取措施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O.05--0.01),干预组咳嗽、喘息、肺部哮鸣音的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O.01)。结论:心理行为干预可减轻哮喘儿童的不良心理反应,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促进病情好转与恢复,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子宫切除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子宫切除患者53例随机分为干预组26例与对照组27例,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心理干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前后两组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焦虑、抑郁程度。结果干预组进行心理干预后,出现焦虑、抑郁者分别为5例(19.2%)、3例(11.5%),对照组则分别为15例(55.6%)、10例(3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干预组的SAS、SDS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降低子宫切除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心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康复期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及康复护理训练3个月.干预组在常规的药物治疗及康复护理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即在患者康复早期、中期、晚期给予不同的心理支持、心理疏导等方法.采用独立功能评定量表(FIM及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定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康复疗效.结果 经过3个月的康复护理及心理干预,干预组的FIM和FMA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康复疗效比较,干预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Hc=3.8642,P<0.05).结论 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增强患者生活信心,更好地恢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孕期心理干预对改善孕产妇心理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孕期心理干预对改善孕产妇心理状况的可行措施。方法:随机将孕妇分为2组并随访至产后2周(非心理干预组402人,随访至产后2周者356人;心理干预组323人,随访至产后2周者287人),心理干预组孕妇分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进行三阶段的心理干预,孕期调查用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HAD),产后2周调查用艾迪产后抑郁量表(EPDS)并增加本次有关妊娠、分娩前后的生活事件等内容并进行比较。结果:心理干预组孕妇临产前焦虑和抑郁情绪均分值明显低于非心理干预组,其焦虑和抑郁情绪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心理干预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非心理干预组(P<0.01)。对其潜在心理背景分析表明:心理干预组的孕产妇在妊娠心境、产后育儿、与社会家人关系等得到明显改善(P<0.01);而对来自分娩周围环境、分娩疼痛等压力无明显改善,与非心理干预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孕期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孕产妇的心理状况和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宫颈癌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围术期分别给予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入组时及出院时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下床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颈癌围术期应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可有效纠正患者不良心理情绪,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术后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妇科肿瘤术后患者50例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综合组及常规组各25例,常规组患者仅行常规护理干预,综合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配合健康教育及放松训练。使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及抑郁、焦虑自评量表(SDS、SAS)评价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及抑郁、焦虑状态变化。结果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QLQ-C30量表各单项评分及总分、SDS及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QLQ-C30量表各单项评分及总分较护理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SDS及SAS评分较干预前下降(P0.05);干预后综合组QLQ-C30量表各单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SDS及SA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妇科肿瘤术后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配合健康教育及放松训练,可有效纠正患者悲观、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黛力新联合心理行为干预治疗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合并焦虑抑郁的高血压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及常规组各50例,均给予常规控压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黛力新口服并联合心理行为干预,比较2组治疗前后24 h平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血压晨峰(MBPS)变化;使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状态变化;并对比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变化。结果干预后干预组24 h SBP、DBP及MBPS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常规组干预前后24 h SBP、DBP及MBP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SAS、SDS评分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并低于同期常规组(P0.05);常规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WHOQOL-BREF评分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且高于同期常规组(P0.05);常规组干预前后WHOQOL-BRE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黛力新联合心理行为干预,可提高降压效果、改善生活质量及焦虑抑郁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临终关怀护理对临终患儿家长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98例确诊为重症临终患儿的家长随机分为实验组48例及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儿家长予对症治疗及一般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临终关怀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家长焦虑情绪改变。结果实验组临终患儿家长焦虑情绪评分<50分、50~60分、61~70分、>70分的例数分别为20、14、12、2例,对照组则分别为6、20、16、8例,实验组临终患儿家长经临终关怀后其焦虑情绪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3,P<0.01)。结论临终关怀可有效减轻临终患儿家长焦虑情绪,对临终患儿及家属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