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猪高热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分析了其发病原因,并提出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为该病的防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于夏季的高温、高湿天气,夏末、秋初易发生多种病原感染及继发感染引起的猪“高热病”,该病以发热、不食、皮肤发红、并伴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由于发病急、死亡率高、群发率高、不同年龄的猪均感染,给饲养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笔者通过近三年的走访调查,预防诊治,回访巡查,对该病的防治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3.
李祥云 《农村科技》2007,(10):64-64
猪蓝耳病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猪的传染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呼吸困难、败血症和母猪流产、死胎、弱胎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4.
从2006年5月开始,我国从南到北发生了一种以高热、传染快、死亡率高的猪病,使养猪业受到重创,农业部将其定性为"高致病性",并制定了防制规范。但直到今天该病仍在部分地区流行,某些养殖户损失惨重。几年来,笔者在该病流行地区进行了大量的现场诊断与防治工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自2006、2007年养猪场高热病连续2a大流行后,近几年依然不断在区域内流行。因此,有必要对该病提高警惕,从其病原、流行特点、病因、病理等方面理清防制思路,采取措施,防止该病的再次大流行。  相似文献   

6.
猪高热病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主要发生在育成猪和母猪,病猪临床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呼吸困难,部分病猪皮肤发红变紫等症状。  相似文献   

7.
近日来,常熟市部分地区有散发高热病出现,其中以大义、谢桥、莫城等地为主,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病快,突然死亡,高热不退,食欲下降,周身发紫,母猪流产死胎等现象,给养猪户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本人对这次所遇到的难题.是如何来面对与解决?现将本次发病的流行特点及发病症状和防治措施作如下总结。  相似文献   

8.
猪高热病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介绍了猪高热病的流行特点、症状及病理变化,并提出了具体的综合防控措施,以供养猪户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部分省市和地区的生猪在高温季节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体温升高至40.5℃以上,呈稽留热、厌食、倦怠、大便干燥、后期拉稀、皮肤发红和呼吸急促等临床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猪高热病”,多数病程长达7天以上或或反复发作,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达到65%和20%以上,给生猪养殖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预防和控制“猪高热病”的发生和流行,保障养猪业持续健康发展,应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监管,消毒灭源”的综合防控措施,有效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自2006年5月以来,江西、湖南的部分猪场爆发一种以高热、传播迅速、呼吸道症状明显为特征的无名高热病一直延续至今,不少中小型猪场因此倒闭。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高温诱发生猪高热病的症状,分析其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并提出保护猪只肺部器官和提高其抗病能力的措施,以期为预防猪高热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张罡 《现代农业科技》2010,(14):333-333
介绍了猪高热病的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免疫接种、消毒、加强饲养管理、药物预防及时诊治、无害化处理等,以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这几年,如东县发生多病原单独或混合感染引起的猪"高热病",这种病以高热、厌食、皮肤发红和出现呼吸道症状为主要特征,传染性强,死亡率在30%以上,严重时达到70%,且病愈后复发率高,给养猪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14.
近日来.部分地区开始暴发猪高热病,其中以江苏、浙江、湖北、安徽、河南等地为主。此次猪高热病与往年相比具有发病率高、传播速度快、病程时间长、死亡率高和零星散发的特点.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病迅速、突然死亡、高热不退、食欲下降、流产死胎、周身发紫等现象。  相似文献   

15.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猪高热病是一种常见疾病,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对生猪健康造成极大影响。猪高热病多发于育成猪与母猪,其主要症状为体温升高、呼吸困难、食欲不振、精神萎靡,一些病猪会出现皮肤发红发紫现象。本文将对猪高热病的流行特点进行分析,探讨猪高热病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对2011夏季红河州猪高热病的流行现状、发病原因、防控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本病是以猪瘟、圆环病毒、伪狂犬为主要病原,协同其他致病因素引起的一种以持续高热、发病急、死亡率高和传播迅猛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根据病情提出了预防与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7.
虞泽良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2):49-49,83
介绍了猪“高热病”病因和危害性,并从病原、发病表现和病因作简要分析,提出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加强饲养管理,强化免疫工作,严格消毒,补充必需的营养素,加强检疫监督等,以供养猪户及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丁善庭 《吉林农业》2012,(3):194-195
近年来,猪高热病在全国多个省份和地区呈蔓延之势,不仅给广大养猪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影响了我国养猪业的发展和居民对猪肉的消费.文章结合猪高热病的流行特点及临床症状,探讨了如何做好当前猪高热病的防(治)控措施,以期为基层同行和广大养殖户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猪高热病的临床特征以及该病的发展的过程和原理进行详细分析,并对如何有效防制猪高热病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探明猪“高热病”的病原特点及发病规律,收集河南豫北地区2007年9月至2010年10月15个县(市)189个不同规模猪场及农村散养户1 381份猪“高热病”病料样本,采用PCR或RT-PCR方法并结合细菌培养技术进 行病原检测.结果显示,除7份样本检测结果呈阴性外,共检出猪监耳病病毒( PR RSV)阳性1 202份,猪圆环病毒(PCV-2)阳性1 199份,猪流感病毒(SIV)阳性995份,猪瘟病毒(CSFV)阳性20份,附红细胞体(E.suis)阳性316份,副猪嗜血杆菌(Hps)阳性758份,大肠杆菌(E.coil)阳性1 248份,巴氏杆菌(PM)阳性18份,沙门氏菌(SE)阳性38份,检出率分别为87.04%、86.82%、72.05%、1.45%、22.88%、54.89%、17.96%、1.30%和2.75%;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2009年豫北地区猪“高热病”发病率比2008年上升了115.71%,而2010年前3季度较2009年同比下降42.88%,河南豫北地区猪“高热病”由多种病原混合感染引起,不同年份的流行特征也不同;此疫情秋季发病率最高,对哺乳仔猪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对规模化猪场的危害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