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7 毫秒
1.
孟霖  郭杰  欧名豪  李昆鹏 《土壤》2018,50(5):1032-1040
城镇建设用地多情景模拟有利于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扬州市为例,以2005年、2013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为训练数据,借助景观安全格局与ANN-CA模型模拟城镇建设用地扩张趋势,并利用城镇建设用地转移矩阵与景观格局指数分析2013—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模拟结果。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情景下的城镇建设用地模拟扩张占用其他景观规模不同,但均占用农村居民点规模最多,其中,惯性发展情景下,模拟新增城镇建设用地以布局在低景观安全格局为主,占用耕地、水域、林地规模较高;基本保障情景下,模拟新增的城镇建设用地主要布局在中景观安全格局区域,较惯性发展情景占用耕地规模增加,占用水域、林地规模减少;与惯性发展情景、基本保障情景相比,最优保护情景下占用耕地规模略高但集中于高景观安全格局区,新增占用水域规模、林地规模降低。(2)不同情景下的景观格局也存在差异,惯性发展情景下,景观格局变化一定程度有利于促进城镇化发展,但不利于耕地机械化生产,影响林地、水域生态服务功能;基本保障情景下,景观格局变化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对非人工景观的破坏程度较惯性发展情景降低;最优保护情景下,景观格局变化更有利于区域社会、经济及生态发展。(3)惯性发展情景下,应适当规划生态基础设施,严格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基本保障情景下,应充分发挥景观安全格局的生态底线功能,引导城镇建设用地合理开发与布局;最优保护情景下,可通过存量建设用地挖潜等措施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2.
以不同时期(1998—2007年)磐石市的土地if,4用类型、面积变化等数据,对磐石市城镇用地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数量变化等数据对磐石市城镇用地扩张得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时间上,近10年来磐石市城镇用地面积扩张了近6倍,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8—2001年,是迅速增长阶段;2002...  相似文献   

3.
基于土地集约化利用的城镇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科学合理评价,是提升城镇土地管理水平,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率,确保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从土地利用投入水平、土地利用效率、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3个维度,构建了基于土地集约化利用的城镇可持续发展模型.将土地集约化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的程度分为可持续发展型、趋近可持续发展型、趋近不可持续发展型、不可持续发展型4个类型.通过对新疆北疆铁路沿线15个城镇土地利用特点和现状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研究区城镇土地利用目前处于可持续发展阶段的结论.从土地利用集约化利用角度提出了城镇可持续发展措施:即健全完善包括经济、行政、法律、技术等手段在内的土地保护机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引导城镇扩张;节约集约利用城镇土地资源,优化城镇用地结构布局;防治并举促进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0年、2012年两期遥感影像解译结果,运用扩展动态分析法、象限方位分析法、同心圆分析法及土地利用转换分析法,对下关镇城镇聚落用地的扩展特征及模式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3年间,下关镇城镇聚落用地整体扩展态势明显,呈明显的南北分异,南部地区用地扩展规模与速度远低于北部;在距离镇政府2 000~2 500m及3 000~3 500m的圈层范围内为城镇聚落用地的主要扩展区;随用地扩展,城镇聚落用地海拔整体提升,低坡缓丘地区为用地扩展的首要选择。随时间演进,新建城镇聚落用地斑块破碎化程度较高、形态复杂、受人类活动影响明显,主要由耕地和非聚落人工覆被用地转入,呈现出城镇扩张推动型、交通干线引致型及工业发展衍生型等3类扩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王枫  李灿 《水土保持研究》2014,21(2):167-171,178
城镇建设用地是承载人们生产、生活以及非农产业活动的主要空间载体,研究城镇建设用地空间分布模式,能揭示城镇建设用地的空间演变规律,对全面认识城镇建设用地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广东省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将ESDA与GIS技术相结合,对城镇建设用地的空间分布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城镇建设用地大致呈“中心—外围”空间分布模式,整体上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局部具有较强的空间正相关关系,珠江三角洲核心区域形成显著HH关联模式,粤北山区东部和西部保持显著LL关联模式;自然、社会经济和政策等是影响广东省城镇建设用地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城镇建设用地合理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李鹏 《当代生态农业》2011,(Z2):120-125
以不同时期(1998-2007年)磐石市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等数据,对磐石市城镇用地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数量变化等数据对磐石市城镇用地扩张得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时间上,近10年来磐石市城镇用地面积扩张了近6倍,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8-2001年,是迅速增长阶段;2002-2005年,是缓慢发展阶段;2006-2007年,是稳步上升阶段。在空间上,磐石市城镇用地扩张的地域空间差异突出,自然环境资源丰富、交通便捷、经济发展水平高建设力度大的城镇是用地扩张的活跃区。影响磐石市用地扩张的主要驱动力有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和政策与规划的调控。  相似文献   

7.
快速城市化条件下的西安市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西安市作为研究对象,采用1996--2005年的统计数据,研究了快速城市化条件下的西安市土地利用变化情况。首先从变化幅度、变化速度和变化程度3个不同的角度分析西安市的土地利用变化,发现10a内,西安市的耕地、牧草地、未利用土地面积均不断减少,而同地、林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面积分别呈增长态势。其中,耕地面积递减速度最快,牧草地次之,接着为未利用土地,而交通用地为增长最快的土地利用类型,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次之,依次为园地、林地和水域。因此西安市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期,也处于调整期。通过引入“城市化下的边际城镇用地扩张量”指标,建立线性回归模型,研究了西安市城市化进程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西安市城市化下的边际城镇用地扩张量总体是一个增大的过程。这说明西安市城镇居民点、工矿用地及交通用地面积扩张的过程比城市化率增大的过程要快.土地资源的缺乏已严重阻碍并将继续制约西安市未来的城市化进程。最后提出了协调城市化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相互关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MAPGIS数据库中的土地利用数据为数据来源,探讨如何在SPSS统计分析软件中通过曲线估计的方法,预测城镇用地规模,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孟祥健  李秀霞 《水土保持通报》2017,37(1):173-176,182
[目的]科学准确地预测城市建设用地,有利于把握城市发展的速度,了解城市化发展进程,为相关政府部门掌握土地利用情况,制定土地总体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把四平市作为研究对象,从"城市—农村"合力视角构建影响因子,利用因子分析探讨影响建设用地扩张的相关性,对指标进行筛选,在此基础上利用BP神经网络和灰色模型对四平市2012,2013和2014年建成区面积进行预测,最后对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预测与比较分析可知,BP神经网络结果的相对误差分别为0.8%,1.1%和2%,而灰色GM(1.1)模型预测结果相对误差分别为0.04%,0%和3.2%。可以看出,BP神经网络预测出的结果与实际相比较误差均在2%以内。[结论]BP神经网络预测的结果较精确,运用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
云南实施“城镇上山”战略的重要基础性支撑是开展山区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其中的参评因子可分为特殊因子和基本因子2类。根据云南实际,将特殊因子归纳为7个,即:坡度(陡坡)、地质灾害、地震断裂带、重要矿产压覆、基本农田保护、生态环境安全、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并分别分析了这7个因子对云南山区建设用地适宜性的影响和“刚性”制约作用,进而将云南山区城镇建设适宜土地(简称山区宜建地)定义为:指坡度在8°~25°,并位于地质灾害高危险区、地震断裂带500 m范围区、重要矿产压覆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和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之外的缓坡地。这为云南省以及其他类似地区开展山区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推进山地城镇建设提供了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11.
道网密度与城镇扩张时空变化特征及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城镇用地扩张已发展成为发展中国家的一种趋势。道路网络作为城镇用地扩张的极为重要驱动要素之一,受到相关学者高度关注。为研究道路网络与城镇用地扩张之间的一般规律,该文以北京、纽约、伦敦、芝加哥为研究区,基于多期遥感影像以及城市道路网络矢量数据,借助遥感和GIS平台,解译获得城镇土地利用矢量数据,进一步叠加分析提取城镇用地扩张信息,并利用Arc GIS密度分析工具生成道路网络密度图,将两者进行空间统计分析,通过回归分析建立道网密度-城镇扩张回归模型,系统分析道路网络与城镇用地扩张的分布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拟合关系,探求道路网络驱动下城镇用地扩张的一般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北京、纽约、伦敦、芝加哥城镇用地扩张阈值分别为1.89×104、3.78×104、5.70×104与6.47×104 km/km2,道网密度未超过阈值时,城镇扩张与道路网络均具有倒U曲线关系,北京、纽约、伦敦、芝加哥的城镇用地扩张转折节点分别为3.3×103、1.184×104、1.686×104与2.14×104 km/km2,即城镇扩张速度先随道网密度的增加而加快,超过转折节点后,城镇扩张速度随道网密度的增加而减慢;当道网密度超过上述阈值时,城镇将不再扩张。城市用地扩张与道路网络特征的关联性规律,对全球发展中城市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道网密度对于城镇用地扩张具有一定预测效果,能够为避免城镇用地的快速无序扩张、土地低效利用等问题提供新思路,应该重视城市道路网络规划的作用,推动城市"精明增长",以实现城镇用地与道路网络建设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为背景,从协调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发展之间的矛盾出发,在河北省卢龙县2010-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基础上,以产能理论为指导,结合卢龙县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从土地、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三方面进行粮食生产能力测算,预测出卢龙县2020年耕地粮食生产能力为215330.09t。通过产能预测及粮食需求量预测,预测出卢龙县2020年粮食需求量为211000.10t,则在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前提下耕地粮食生产能力剩余量为4329.99t。由此得出卢龙县到2020年有768.07~1179.02hm2的不同质量的耕地可以作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新增建设用地。该研究可为县域新增建设用地的科学合理预测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13.
福州市域城镇用地扩展有序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996--2004年福州市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和经济发展数据为依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在对福州市域城镇用地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城镇用地有序扩展评价模型对其城镇用地扩展进行评价,并提出城镇用地有序扩展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陈瀚阅  陈思明 《土壤》2009,41(3):366-371
以 1996-2005 年漳州市和龙岩市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和经济发展数据为依据,运用 GIS 空间分析技术,对漳州市与龙岩市城镇用地变化及驱动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996-2005 年漳州市城镇用地现状结构变化快于龙岩市,在变化幅度、变化速度、区域分异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性.导致两市城镇用地变化的区域差异主要是在自然因素差异基础上,不同的社会经济因素及政府决策行为叠加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嘉陵江中下游地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动态监测与预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定量分析研究区1986~2000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以及土地利用各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状况,并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分析。运用马尔柯夫原理,对研究区未来土地利用演变趋势进行模拟与预测。作者认为,必须在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坚决贯彻国家相应法规政策的前提下,科学规划城镇建设,严格控制城镇用地,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强天然林保护,搞好退耕还林还草并有规划的植树造林,建立区域外补偿机制,以实现研究区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城镇快速发展带来的用地矛盾和建设用地无序蔓延等问题,该研究以咸阳市为例,基于 “双评价”技术方法划定城镇建设适宜区与不适宜区作为约束条件,在此基础上,引入PLUS模型模拟咸阳市2040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最终划定并修正相对应的三重城镇开发边界。结果表明:1)咸阳市南部以城镇发展和农业生产为主,北部以生态保护为主,城镇建设适宜区面积为1 368.98 km2,不适宜区面积为3853.04 km2。2)PLUS模型模拟得到2040年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为133.86 km2,与未加约束的自然发展情景相比,未利用地面积明显减少,耕地、林地、建设用地等面积均有增加,有利于实现土地的高效利用。3)划定除城镇建设不适宜区外的底线城镇开发边界、由城镇建设适宜区构成的备用城镇开发边界、以及将2040年城镇建设用地作为范围的优先城镇开发边界面积分别为3863.39、852.28和134.84 km2。该方法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能够满足城镇动态发展的需要,有利于解决城镇发展、耕地保护、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并为规划实践提供方法参考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城镇低效用地识别与再开发研究对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与促进城镇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系统论视角以山西省山区贫困县榆社县中心城区为案例地,将影响低效用地形成因素归纳为内部性质和外部特征两个维度,构建因地制宜的城镇低效用地识别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组合矩阵模型划分城镇低效用地内-外部性组合指数等级,辨识欠发达县域城镇低效用地范围,并提出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策略。结果表明:1)榆社县商业用地内-外部性指数等级分布较为均匀,工业用地内-外部性指数等级均集中于低等级,居住用地内-外部性指数等级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外部性指数等级以低等级为主,内部性指数等级则表现出低等级与高等级均匀分布的特征。2)榆社县最终确定城镇低效用地25块,商业和工业低效用地占比不到10%,空间分布较为零散,不具有典型的空间性;居住低效用地占低效用地比例的90.06%,主要集中分布于城镇边缘地带和中心区域,可见居住用地仍然是欠发达地区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主体。3)城镇低效用地存在空间分布和用地类型双重差异性,榆社县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需针对空间分布特征和内-外部性主导影响因素精准施策,促进区域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贵州省人口与建设用地变化的关系,以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方法]利用贵州省2000—2017年城乡人口及建设用地数据,采用脱钩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城乡人地关系演化过程。[结果]贵州省城镇人口持续增加,乡村人口逐年减少;城乡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大,城镇和乡村建设用地同向增长。2000—2008年,贵州省城乡人口变化与建设用地扩张关系为强负脱勾类型,乡村人口与乡村建设用地变化为强负脱钩类型,城镇人口与城镇建设用地变化为扩张负脱钩类型。农村人口减少伴随着建设用地增加,农村人地关系处于较不合理状态;城镇人口和建设用地二者均增长,但建设用地增幅快于人口增幅。[结论]贵州省应积极推动农村宅基地流转,提高城乡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促进城乡融合。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用地矛盾越来越突出,土地生态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在土地生态安全的状态下实现城镇用地的有序扩展是解决这一挑战的重要途径。以曹妃甸新区为例,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目标,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建立地表景观类型最小阻力面和“源”间生态廊道,确定了关键战略点,最终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安全格局。在此基础上,结合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提出城镇空间扩展的优化战略。研究结果显示,运用景观安全格局理论能更好地完善原有规划的不足,在保障城镇发展水平的同时协调各类用地之间的冲突,为曹妃甸新区城镇用地可持续扩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不仅是实施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缓解用地矛盾、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率的战略选择。以鄂东南丘陵地区湖北省崇阳县为例,在对城乡用地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的优化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996-2005年崇阳县城乡用地总量呈上升趋势;城乡用地存在城镇人均建设用地较少、结构不合理、用地效率低下等问题;未来城乡用地总规模将继续扩大,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将有所减少。最后,从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和建立完善城乡挂钩政策提出了优化城乡用地结构与布局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