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刘柏根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1997,(4):12-14
<正>为探讨花岗岩水土流失区的综合治理方案,提高花岗岩流失区人工牧草地的水保及经济效益,找出生长好、见效快、效益高的牧草草种,为花岗岩流失区治理提供优良牧草品种。1987年开始在宁都县水保技术推广站设置试验区进行侵蚀劣地种植牧草的试验。 相似文献
2.
河田水土流失区板栗引种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84-1992年进行的板栗引种及生长结果分析,认为从广西,山东,浙江等省(自治区)引种的13个品种中,以九家种和YS较适合河田侵蚀区的环境,且颗粒大(80-88粒/kg),早熟丰产(幼树株产3-5kg)。成熟期早(9月中旬至下旬),适在本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3.
以当地主栽品种临蚕6号为对照,在庄浪县高寒阴湿区对6个蚕豆品种进行了引种试验。结果表明,青蚕14号、临蚕7号综合性状优良,生长势强,晚熟,丰产性好,平均产量分别为5 000.00、4 909.09 kg/hm2,较对照品种临蚕6号分别增产4.8%、2.9%,可在庄浪县高寒阴湿区推广种植。对照品种临蚕6号综合性状好,生长势较强,晚熟,丰产性较好,平均产量为4 772.73 kg/hm2,可继续种植。 相似文献
4.
5.
6.
7.
8.
9.
亚热带地区草坪草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草坪草引种试验的结果表明,在引进的15个草坪草中适宜在福建地区建植的主要是暖地型草坪草,其中沟叶结缕草和细叶结缕草表现最好,土壤配方A(即塘泥50%,砂子50%,鸡粪占总土壤重量10.8%)对建植草坪有显效果,表施土壤可促进草坪草的生长并增加密度,尤其是对以直立茎为主匍匐茎为辅的草坪效果非常显。 相似文献
10.
1992年-1997年在侯马市一,二级阶地平原区田间道路进行了窄冠白杨L1,L3,L4,L5,L6号的引种试验。结果表明,5个引进的品种对我市地理,气候条件来说是适应的。其中,窄冠白杨L1突出地表现为胁地少,抗病虫,生长快,易管理,材质好,是营造农田防护林的适宜树种,适合在我市及周围县大面积发展。 相似文献
11.
拟定和建立土壤侵蚀的雨量标准,旨在区分发生和不发生土壤侵蚀的降雨事件,从而可以减少计算降雨侵蚀力的工作量,进而在此环节上,为提高土壤侵蚀预报精度提供可能和条件。选取位于皖南山区的歙县华源河流域内所设置的3个径流小区的实测资料为分析样本,以此推求出其侵蚀性降雨雨量标准依次为13.6、14.6和14.77mm。按此标准,可剔除降雨场次50%以上,而漏选的土壤流失量占总侵蚀量的比例在3%以内。 相似文献
12.
土壤侵蚀预报模型是定量评价水土流失和评估水土保持措施效益的重要手段。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USLE)和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hinese Soil Loss Equation,CSLE)被广泛应用于土壤侵蚀定量评价。这些模型中坡长的计算受汇水面积阈值的影响较大。为揭示汇水面积阈值对土壤侵蚀定量评价的影响,选取北方土石山区、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区、南方红壤丘陵区、西南紫色土区、西南山地区和西南岩溶区210个流域面积在0.2~3.0km~2的小流域,以1∶10 000地形图10m分辨率DEM为数据源,分别计算了1 000,1 500,2 000,2 500,3 000,5 000,7 000,9 000,11 000,13 000,15 000m~2共11个汇水面积阈值下各小流域不同坡长、土壤侵蚀强度级别以及土壤侵蚀的面积比例,分析了它们对汇水面积阈值变化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平均坡长、土壤侵蚀面积和轻度以上各级别的侵蚀强度面积比例都随汇水面积阈值的增加先增加而后趋于稳定。微度侵蚀面积比例随汇水面积阈值的增加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当汇水面积阈值由1 000m~2增加到15 000m~2时,北方土石山区、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区、南方红壤丘陵区、西南紫色土区、西南山地区和西南岩溶区的平均坡长分别增至阈值为1 000m~2时的1.53,4.16,1.95,1.90,1.69,1.57,1.47倍;土壤侵蚀面积比例分别增至阈值为1 000m~2时的1.20,1.85,1.43,1.37,1.77,1.44,1.30倍。汇水面积阈值对各分区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从平均坡长和土壤侵蚀面积来看,东北黑土区受汇水面积阈值的影响最大。研究结果不仅为精确评价土壤侵蚀提供了数据支撑,而且对水土保持综合防治措施的评价和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安溪县铁峰山花岗岩矿区为例,以集水区为单元,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矿点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分析法、标桩法和侵蚀沟体积量算转换法进行矿区水力岩土侵蚀的研究。结果表明:1花岗岩矿区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水力岩土侵蚀以溅蚀、面蚀、沟蚀等形式体现,其土壤侵蚀强度多达到强烈甚至极强烈以上。2由于矿渣的阻滞作用,降雨后土壤多呈泥浆状溅散。雨滴的溅蚀使得土壤多呈现鳞片状侵蚀,降雨过后部分地表土层产生板结。3从研究区面蚀和沟蚀情况看,水力岩土侵蚀多达到极强烈以上侵蚀,且受坡长、坡度、堆体颗粒组成、有无植被覆盖、堆倒年限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4.
花岗岩坡地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参考指标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实测资料建立了花岗岩坡地土壤侵蚀强度模型,并对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进行了讨论,认为2OOt/km2为土壤允许侵蚀量较合适。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参考指标系统。该指标是以侵蚀量为基础的,且各指标在野外获取容易,所以该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参考指标可以在条件相似的广大南方花岗岩地区推广试用。 相似文献
15.
16.
由于土壤侵蚀使土壤退化及土地生产力下降,甚至威胁人类生产生活的生态环境.多年来土壤侵蚀规律研究一直是自然科学领域研究的关键性技术.20世纪50年代初,黄委会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第1副区设立了小流域土壤侵蚀不同类型的因子观测站网、径流小区等,采集获得60 a多的原始观测资料.长期以来一直为人工观测,成果资料多为降雨-径流-泥沙的特征点源数据,而每次降雨侵蚀是一个连续的自然过程,人工监测由于其因子对位性、监测数据的连续性和系统性较差,造成研究成果只局限于土壤侵蚀影响的单因子或部分因子研究成果,严重影响该区水土流失系统模型的开发.为了进一步提升水土流失规律研究的水平,寻找土壤侵蚀客观真实的自然数据规律,加快该区水土流失模型开发,在该区引进了现代自动化的水土流失监测系统,经过2 a的监测实践和成果数据的比测分析,不仅节约了大量的人、才物资源,而且获取得了客观真实、精度较高和连续动态的水土流失过程数据,对该区水土流失规律研究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寒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抗风蚀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风洞实验对祁连山东段天祝高寒地区天然放牧草地、退耕自然恢复草地、翻耕地、免耕留茬地和人工种植多年生草地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原状土抗风蚀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年生草地的临界侵蚀风速最大,免耕留茬地和天然草地次之,翻耕地和退耕自然恢复地最小;风蚀速率与风速变化成正相关,随着风速增大,风蚀速率相应增加;风蚀速率和风速变化服从幂函数变化关系。在近地表0-20cm范围内,降尘量总量依次为退耕自然恢复地翻耕地天然放牧草地多年生草地免耕留茬地;土壤抗风蚀能力表现为退耕自然恢复地天然放牧草地多年生草地免耕留茬地翻耕地。 相似文献
18.
19.
青海三江源区土壤侵蚀现状及其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青海长江、黄河和澜沧江三江源区2005年时像的土壤侵蚀遥感调查,从宏观上查清了该区土壤侵蚀类型、面积和分布:三江源区土壤侵蚀面积11.48万km2,其中水力侵蚀1.84万km2,风力侵蚀1.16万km2,冻融侵蚀8.48万km2。土壤侵蚀主要分布在果洛州6县、玉树州6县、海南州2县、黄南州2县和格尔木市1乡,共涉及16县1乡。三江源区水力侵蚀主要发生在5—9月份,风力侵蚀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冻融侵蚀主要发生在4—5月份。该项研究为三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决策、规划及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0.
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风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农牧交错带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风蚀的影响,为干旱沙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及经营耕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气象资料和野外风蚀试验,分析该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风蚀状况。[结果]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风蚀的影响显著,在不同利用类型的人工草地中羊草地较苜蓿地减蚀效果显著,天然草地中滨草地减蚀效果优于蒿草地,人工草地较天然草地显著降低土壤风蚀量。农田用地中耕翻地土壤风蚀量最高,未留茬免耕玉米地较耕翻地风蚀量减少46.7%~48.6%;作物留茬地土壤减蚀效果显著,且留茬作物不同,减蚀效果差异明显,玉米留茬较耕翻地风蚀量减少了58.1%~63.5%,荞麦留茬较耕翻地减蚀率为50.5%~54.6%。在不同地形坡地中迎风坡风蚀量高于背风坡3.12~3.73倍。[结论]应在该地区适宜增加人工草地种植面积,减少冬春季节耕翻地面积,减少迎风坡土地的开垦利用,在冬春季节采取地表覆盖或者作物收获后留茬的保护措施,以降低土壤风蚀程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