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蚕血液型脓病是由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家蚕病毒病,在蚕区时有发生,严重时会给蚕桑产业造成巨大的损失。总结了家蚕血液型脓病在生产上暴发的危害、该病的症状、发病的特征和诊断方法。综述了该病的诊断有症状诊断、显微镜镜检、血清学诊断、分子生物学诊断和检测软件诊断;在病原的研究进展上,有病原生物学特性、表型和生活史、感染途径和侵入方式;在防治的研究进展上,有抗病品种、抗性蛋白、抗性基因和防治药物;防治药物方面主要有消毒剂、抗病毒类化合物和生物类药剂。系统归纳总结了该病的防控技术及研究进展,旨在为该病的科学防控和深入研究提供更多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 在蚕室地面及周围环境的土壤中存在相当数量的多角体病毒,这些病毒在土壤中可以较长时间保持活性,并可通过各种条件飞散传播,造成家蚕感染发病。用一般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对这些潜存的病毒不易彻底杀灭,给生产上造成的危害很大。作者用常规消毒剂和新研究出的消毒药物对核型多角体病毒(NPV)进行了试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4.
5.
家蚕血液型脓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发病特征及危害血液型脓病俗称高节蚕,系感染细胞核多角体病毒所致,传染途径为食下传染及创伤传染,发病多在3龄~老熟,尤以5龄中后期最为严重。本病属亚急性传染病,小蚕感染后经3~4天发病死亡,大蚕经4~6天发病;外温高时病程加快。病症在不同的阶段分别表现为不眠蚕、起节蚕、高 相似文献
6.
选取白花蛇舌草、广金钱草、金钱草、败酱草、蒲公英、薏苡仁等6种中草药进行家蚕血液型脓病防控试验,通过煎煮法提取中草药有效成分添食于家蚕,测定药物对家蚕血液型脓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试验结果显示,6种中草药对家蚕血液型脓病均具有显著的预防效果,白花蛇舌草、广金钱草、金钱草的效果较好,保护率分别为47.26%、35.62%、33.56%,蒲公英、败酱草、薏苡仁的保护率分别为21.92%、14.38%、4.11%;6种中草药对家蚕血液型脓病治疗效果相对较差,白花蛇舌草、广金钱草、金钱草、蒲公英、败酱草、薏苡仁的保护率分别为4.00%、9.33%、2.67%、22.67%、1.33%、4.67%。可对白花蛇舌草、广金钱草、金钱草进行深入研究,开发出预防血液型脓病新型药物。 相似文献
7.
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家蚕血液型脓病的病原
家蚕血液型脓病是一种病毒病,是由于家蚕感染了核型多角体病毒而引起的。该病原属于杆状病毒科(Baculoviridae),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属(bombxy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 virus,简称家蚕NPV)。杆状病毒(Baculovirus)是一类专门寄生节肢动物的病原微生物,是囊膜包被的双链环状DNA病毒,病毒粒子呈杆状,基因组大小介于80~180kb之间。 相似文献
9.
1家蚕中肠型脓病的病原家蚕中肠型脓病,又叫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病,其病原为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Bombyxmori Cytoplasmic Polyhedrosis,BmCPV)。该病原属于呼肠弧病毒科(Reoviridae)质型多角体病毒属(Cy.povirus),主要寄生于家蚕中肠上皮圆筒状细胞的细胞核内(图1)。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以游离态病毒粒子和多角体2种形式存在于病变细胞中: 相似文献
10.
11.
12.
在昆虫病毒中,杆状病毒(Baculovirus)是以众多的病毒粒子同时封存在一个折光性强、具有蛋白质性质、直径在0.5~10μm的多角体内为特征的。由于杆状病毒曾经直接威胁了养蚕业的发展,早在19世纪中叶就受到了人们的注意和研究。自1970年Goodwin用杆状病毒感染了昆虫细胞系,建立了第1个杆状病毒-昆虫细胞离体系统之后,人们对昆虫杆状病毒的研究不断深入。近年来,昆虫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较快,3种杆状病毒(AcMNPV、OpMNPV、BmNPV)全基因组序列已公布,为从分子进化的角度研究昆虫病毒进化的关系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3.
针对如皋部分地区家蚕血液型脓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的现状,实地调查饲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将养蚕前消毒、养蚕过程中消毒、养蚕结束后消毒的三大消毒防控技术贯穿整个养蚕全过程. 相似文献
14.
15.
16.
野蚕与家蚕对脓病的抗性强弱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野蚕对病毒的抗性应比家蚕强,那么对脓痛的抵抗性也应该强于家蚕。本文作者通过生产饲养发现,在饲养环境条件一致,饲养技术相同的情况下,野蚕先暴发脓病,从发病到上蔟野蚕的死亡率高于家蚕。 相似文献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