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是利用有益生物防治害虫的有效措施,2000~2001年,灯塔市五星镇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约660hm2,取得了预期防治效果,一代螟危害株率防效62.9%~76.5%。二代螟危害株率防效56.5%~60%。  相似文献   

3.
大面积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通过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效果分析试验,对赤眼蜂寄生玉米螟卵块及卵粒情况、平均防效、挽回产量损失率等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玉米螟卵块寄生率平均为50.63%,卵粒寄生率平均为56.33%;玉米被害株减退率为58.61%,虫口减退率为59.53%,虫孔减退率为54.31%,平均防效为57.48%,平均挽回产量损失率为6.00%...  相似文献   

5.
6.
7.
8.
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性强,需严密组织,分工配合。文章总结了提高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效果的关键因素如生产优质蜂卡、准确测报时间、严格放蜂技术、克服环境影响等,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玉米螟对玉米产量危害较大,严重发生年份损失可达25%~30%。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具有对环境安全、操作简便等特点,可有效提高玉米品质及产量,改产大田生态环境。该文通过2010~2011年两年的调查,对卵寄生率、防治效果及经济效益分析得出,每667m2可增加35.5kg产量,增加产值71元。  相似文献   

10.
玉米螟对玉米产量危害较大,严重发生年份损失可达25%~30%.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具有对环境安全、操作简便等特点,可有效提高玉米品质及产量,改产大田生态环境.该文通过2010~2011年两年的调查,对卵寄生率、防治效果及经济效益分析得出,每667m2可增加35.5kg产量,增加产值71元.  相似文献   

11.
温度对赤眼蜂寄生亚洲玉米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8℃,22℃,26℃和30℃4个处理,对5个种10个品系的赤眼蜂进行了亚洲玉米螟寄生潜能的影响试验。结果发现温度并不是影响赤眼蜂寄生亚洲玉米螟的重要因子,其种间或同种不同品系间对寄生亚洲玉米螟的潜能存在很大差异,所以选择种及品系及利用赤眼蜂防治亚洲玉米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赤眼蜂寄生亚洲玉米螟的潜能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头雌蜂3d更换寄主卵、不更换寄主卵、更换寄主卵第1d喂蜜等方法,对供试赤眼蜂进行亚洲玉米螟卵的寄生潜能试验。结果表明:寄生亚洲玉米螟的优势赤眼蜂种依次为T.evanescens(广赤眼蜂)、T.ostriniae(玉米螟赤眼蜂)和T.dendrolimi(松毛虫赤眼蜂),而T.chilonis(螟黄赤眼蜂)、法国T.maidis、美国T.nubilale、古巴T.pinloi和T.preti  相似文献   

13.
应用赤眼蜂防治向日葵螟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对应用赤眼蜂防治向日葵螟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赤眼蜂防治向日葵螟有效防治率达61.97%,赤眼蜂防治区的被害籽粒和被害率较对照区差异显著。赤眼蜂防治区较对照区增产8.33%,投入产出比为1∶41。  相似文献   

14.
室内观察了松毛虫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寄生亚洲玉米螟卵的寄生行为,以及两种赤眼蜂在单独和竞争情况下的寄生及其子代蜂受寄主卵龄的影响。结果发现:松毛虫赤眼蜂完成1次寄生所需时间显著短于玉米螟赤眼蜂,而产卵次数占总寄生次数的比例(40.16%)显著低于玉米螟赤眼蜂(66.26%)。单独寄生时,玉米螟卵龄对玉米螟赤眼蜂的子代雌蜂数和子代蜂存活无显著影响,但对松毛虫赤眼蜂具有显著影响,且死亡蜂数量随卵龄增大而增多。在竞争情况下,两种赤眼蜂子代总雌蜂数均增加;寄生6h和36h玉米螟卵产出的子代蜂显著小于单独寄生时的子代蜂;寄生12h卵的子代蜂死亡数(21头)显著高于寄生其他龄期的卵,但在其他卵龄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赤眼蜂载菌方式筛选及田间防治玉米螟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室内试验筛选出有效的玉米螟致病菌及赤眼蜂载菌的最佳方式,并对栽菌赤眼蜂进行了田间防治玉米螟的效果评价。通过对卵寄生率及百株遗留虫量的调查,赤眼蜂携带病原菌对赤眼蜂的寄生能力没有影响,释放载菌赤眼蜂比单独释放赤眼蜂提高防效11.59%~15.21%。  相似文献   

16.
亚洲玉米螟卵对3种赤眼蜂的适合性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观察研究了以米蛾卵和亚洲玉米螟卵为寄主时,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拟澳洲赤眼蜂(T.confusum),松毛虫赤眼蜂(T.dendrolimi)等3种赤眼蜂的寄生发生及羽化情况,结果发现:以米蛾卵为寄主时,3种赤眼蜂最高,达10.42%,且死于预蛹期以前的蜂所占比例显高于拟澳洲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以亚洲玉米螟卵为寄主时,玉米螟赤眼蜂的寄生发生率和寄生卵粒数显高于其它两种蜂,松毛虫赤眼蜂的寄生发生率显低于其它两种蜂。可以为,亚洲玉米螟卵是玉米螟赤眼蜂的适宜寄主,是拟澳洲赤眼蜂的次适寄主,是松毛虫赤眼蜂的不适寄主。  相似文献   

17.
携菌赤眼蜂防治亚洲玉米螟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田间评价了携带昆虫致病细菌的松毛虫赤眼蜂对亚洲玉米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携带病原细菌的赤眼蜂寄生能力与未携带病原细菌的赤眼蜂无显著差异。释放携带病原细菌的赤眼蜂的防治效果比单纯释放赤眼蜂的高,最高达15.21%,平均为13.95%;携带病原细菌的赤眼蜂在田间的寄主搜索和寄生活动有助于病原细菌在田间的扩散,从而提高残留玉米螟幼虫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赤眼蜂对玉米螟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是一项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技术,不仅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大石桥市连续3a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效果显著。防治过程中要注意选择质量好的蜂卡,准确测报,确保蜂卵相遇及统防统治等措施的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19.
对性诱剂诱芯在谷田玉米螟监测及危害防控中的应用效果和使用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玉米螟专用性诱剂诱芯灵敏度高于测报灯,可以较早监测到谷田玉米螟始发期,对确定防治适期并及时防控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在诱捕器选择上,干式诱捕器与水盆诱捕器诱蛾效果相当,且明显高于三角形诱捕器,干式诱捕器替代传统水盆诱捕器用于谷田玉米螟防控更为简便、可行,每667m2放置6个能达最佳防控效果,防效88.71%。  相似文献   

20.
采用放射化学法(RC)与放射免疫法(RIA)分别测定了被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寄生的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卵内保幼激素酯酶活力与蜕皮激素滴度的变化。结果发现,被寄生的卵内,保幼激素酯酶活力和蜕皮激素滴度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玉米螟赤眼蜂从卵到蛹的个体发育过程中体内激素的动态变化。与玉米螟卵内激素变化显不同,说明早期被寄生的玉米螟卵内进行的是玉米螟赤眼蜂的个体发育,而玉米玉米螟的胚胎发育受到了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