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杨智  陈洪  刘济明  王超  伍飞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781-7783
[目的]为了揭示小篷竹竹笋和幼竹的生长发育规律。[方法]通过对小篷竹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出笋数、退笋数、成竹数、成竹高度和地径进行测定,研究了小篷竹的出笋、退笋和成竹规律,并分析了其退笋原因。[结果]小篷竹出笋时间在60 d左右,出笋呈偏正态分布,9月6~25日为出笋盛期。小篷竹的成竹率和退笋率分别为54.63%和45.37%。造成退笋的主要原因是营养不良、病虫害和鼠害,故应加强小篷竹出笋前的抚育管理。小篷竹竹笋—幼竹高生长呈慢—快—慢的规律,符合Logistic曲线,生长高峰期在第15~45天,夜间生长量是白天生长量的1.42倍。地径生长期为15 d左右,生长变化不明显。[结论]该研究为小篷竹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小篷竹群落邻体干扰指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邻体干扰指数模型,分析小蓬竹群落种内、种间竞争强度,确立小蓬竹群落的竞争干扰因子。结果表明,在小蓬竹群落中,对小蓬竹干扰指数最大是猴樟,其次是小蓬竹本身。在自然情况下的群落演替过程中,猴樟种群将占优势,最终小蓬竹将在小蓬竹群落彻底消失。  相似文献   

3.
采用野外与室内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内蒙古野生柳兰6种不同生境下的土壤与环境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野生柳兰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好,在山地、林间、耕地、林缘、湿地、草地等均可完成全生育期生长;野生柳兰生长区域土壤水分介于2.4%~15.1%,对土壤水分的适应范围大、较耐干旱;野生柳兰生长区域土壤紧实度为34~48 kg/cm2、土壤温度为12~22℃,变异幅度较窄,可能是野生柳兰扩大种群的限制因子之一.研究结果将为野生柳兰最适生长环境分析、引种驯化及规模化种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带状采伐后毛竹更新效果以及影响恢复更新的关键因子,以带状采伐后翌年生毛竹纯林为对象,探讨土壤养分、林分结构和地形因子等对毛竹恢复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养分质量分数对新竹平均胸径、平均高、样地株数影响显著,其中,土壤全碳是影响最显著的因子。原有林分平均高对新竹平均胸径和平均高影响显著,原有林分年龄均匀度直接影响新竹平均高,原有林分结构对新竹株数影响不显著。不同地形的新竹数量存在显著差异,平均胸径和平均高差异不显著;新竹株数在不同地形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阴坡大于阳坡,缓坡大于陡坡;地形因子的交互作用对新竹平均胸径、平均高和株数的影响不显著;土壤养分、林分因子和地形因子的交互作用解释了新竹胸径和竹高的大范围变异。改善带状采伐后翌年的新竹生长更新,可通过控制土壤养分等环境因子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影响巨桉人工林生长的主要土壤因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24块巨桉标准地的土壤分析资料,采用逐步回归方法,探讨影响巨桉生长的主导土壤因子.结果表明:制约巨桉人工林生长的主导因子为土壤田间持水量、有效锌、有效铁及有效磷,其回归方程为:Y=-1.923+0.268x4-0.363x15+0.045x16+0.143x10.为提高巨桉人工林生长力、培育速生丰产林,选择适宜的立地,调控土壤田间持水量、有效磷、有效锌及有效铁水平是其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宋发军 《湖北农业科学》2021,60(17):31-35+53
应用统计学和RDA分析法,研究大别山丘陵区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探讨其地形因子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6种土壤养分均呈中等程度变异,其中速效磷、速效氮、速效钾的变异性高于全氮、全磷、有机质。土壤速效磷的最适模型为指数模型,块基比为59.05%,全磷和速效钾以球面模型拟合为佳,块基比为20.25%、44.81%,有机质、全氮、速效氮的最适模型是高斯模型,块基比为43.10%、20.41%、48.57%;其中全氮和全磷具有强烈空间自相关性,其他养分呈中等程度空间自相关。定量分析表明,11个地形因子共解释了土壤养分54.7%的变异信息,一级、二级地形因子的解释能力分别为44.6%、10.1%,其中高程、坡向、坡位对养分的综合解释能力达15.2%、14.1%、7.1%,并在0.05水平呈显著性,是区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的主要地形因子。  相似文献   

7.
杜仲是一种集杜仲皮、叶茶等绿色保健品,深受人们喜爱。为了在江淮地区更好地种植杜仲,提高产量,对地区地形因子与杜仲生长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同一坡面不同的坡位杜仲的树高生长和粗生长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②杜仲是一种速生优质的材药两用树种,对立地条件要求比较严格,喜深厚肥沃湿润土壤;③江淮地区栽培杜仲必须优先选择丘陵岗地的中下部。  相似文献   

8.
杜仲是一种集杜仲皮、叶茶等绿色保健品,深受人们喜爱.为了在江淮地区更好地种植杜仲,提高产量,对地区地形因子与杜仲生长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同一坡面不同的坡位杜仲的树高生长和粗生长均表现出极显著盖异;②杜仲是一种速生优质的材药两用树种,对立地条件要求比较严格,喜深厚肥沃湿润土壤;③江淮地区栽培杜仲必须优先选择丘陵岗地的中下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黄土高原地区小流域内土壤养分含量的空间特征及其与地形因子的相关性,为养分精确管理和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位于黄土高原的陕西彬县红岩河小流域为例,于2011年结合GPS共采集了121个田间土样,对其土壤养分(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有效钾)含量进行测定,并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对土壤养分含量半方差函数模型及其参数进行了确定,用普通克里格插值(Kriging)绘制了研究区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图,统计分析高程、坡度、坡向、坡形等地形因子与土壤养分含量的相关性,并进行了插值结果检验。【结果】陕西彬县红岩河小流域土壤碱解氮的空间变异性很弱,有机质、速效磷和有效钾具有强烈的空间变异性。各养分含量空间分布均呈斑块状,条带性分布趋势不明显。总体上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与高程和坡度呈负相关,与坡向呈正相关,与坡形相关不显著。【结论】随机性变异(人为因素)对碱解氮的空间变异起主导作用,且变程较小,有机质、速效磷和有效钾的空间变异主要由结构性变异(自然因素)引起,且变程较大。高程、坡度及坡向明显影响土壤养分的含量和分布。  相似文献   

10.
影响稻米品质的主要土壤生态因子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田间定点取样、定期播种与收获的方法 ,研究稻米品质与四川盆地区主要土壤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①稻米品质各性状及综合品质不同程度地受海拔高度、质地、养分含量等因子的影响 ,不同土壤生态因子对稻米各品质性状及综合品质的影响不一致 ,利用偏相关分析较单相关更能准确地反映两个变量的线性程度 ;②从单相关分析结果来看 ,海拔高度、物理性粘粒、粗粉粒、有机质、有效铜、有效铁、有效锰含量是影响稻米品质的主要土壤生态因子 ;从偏相关分析结果来看 ,海拔高度、耕层厚度、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铜含量是影响稻米品质的主要土壤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11.
小蓬竹不同小生境土壤的理化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小蓬竹的保护及其在石漠化治理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以小蓬竹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样品采集和室内分析方法,对小蓬竹不同小生境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蓬竹分布地的土壤酸碱性为弱碱性,质地为中壤土和重壤土,含水量坡下部各小生境高于坡上部,同一坡位以石缝小生境的含水量最高,其次为石沟、石槽、石洞、土面,坡下部各小生境的土壤养分均高于坡上部各小生境;坡上部各小生境的土壤有机质、水解性氮、速效钾含量均以石缝最高,有效磷以石槽最高;坡下部各小生境的土壤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含量均以石槽最高,速效钾以石缝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小蓬竹水土保持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小蓬竹的水土保持特性。[方法]利用典型的喀斯特草地和灌木群落为对照,测定小蓬竹的林冠层、枯落物层、腐殖质层的持水量和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结果]小蓬竹群落林冠层、枯枝落叶层和腐殖质层能够截留更多的降水;能够有效的降低林地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自然含水量、毛管持水量和饱和含水量,增强其蓄水保水能力;明显增强土壤的抗蚀性和抗冲性;明显加快土壤的熟化程度,增加土壤肥力。[结论]小蓬竹对增强土壤的固土、保水、保肥能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小蓬竹增殖培养和生根培养提供参考,促进小蓬竹的保护及开发利用,用小蓬竹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为外植体,进行了小蓬竹组织培养中消毒方法及诱导培养的研究.结果表明:将外植体在75%酒精中浸泡1min,0.1%升汞溶液消毒10min,无菌水冲洗5~6次消毒效果最好,成活率较高;采用MS培养基的诱导率达到73%,显著高于1/2 MS和1/4 MS培养基的诱导率;在不同激素组合下,6-BA浓度达到3.0mg/L时诱导效果最好,当6-BA浓度高于3.0mg/L时,其诱导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以喀斯特地区特有濒危物种小蓬竹(Drepanostachyum luodianense Keng f.)为研究对象,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分离内生真菌,结合形态学特征与分子生物学鉴定的方法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鉴定。研究其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从180个供试组织块中分离得到105株内生真菌,可划分为19个属,31种(含2个可能的新种),相似度为95%~100%。在属的分类水平上,以节菱孢霉属(Arthrinium)、镰刀菌属(Fusarium)、木霉属(Trichoderma)、炭角菌属(Xylaria)为优势菌属,分别占菌株总数量的12.38%和9.52%、6.67%、6.67%。小蓬竹内生真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2.800,Simpson指数(D)为0.932,均匀度指数(E)为0.604,且在不同组织部位中小蓬竹内生真菌多样性也存在一定差异。Jaccard指数与Sorenson指数变化趋势一致,均为根茎的相似性最低,茎叶的相似性最高,而根和叶的居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林分下小蓬竹的群落土壤种子库。[方法]采集喀斯特地区小蓬竹保存完好的天然林和人工林的土壤进行萌发试验,研究小蓬竹群落的土壤种子库。[结果]天然林种子库中种子种类有18种,人工林有8种。草本植物是两种不同林分下小蓬竹群落种子库物种组成和个体数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天然林种子库中活力种子储量为27 733.33粒/m2,人工林为4 566.67粒/m2。种子库的垂直分布规律是种子数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且受人为干扰。种子库中现存植物6种,群落演替前期各阶段产生的种子15种。[结论]贵州小蓬竹群落土壤种子库中活力种子数量丰富,天然林种子库的物种种数及储量都大于人工林。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干旱胁迫对小蓬竹光合生理的影响,对小蓬竹抗旱能力进行科学的评价,进而为其保育措施、科学栽培和水分管理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以小蓬竹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控水法,设置轻度干旱(LD)、中度干旱(MD)和重度干旱(SD)3个胁迫水平及对照(CK),对不同水分条件下小蓬竹的光合色素含量、光合作用和光响应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蓬竹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变化在所有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气体交换性指标显示,小蓬竹叶片光合速率(Pn)在LD处理下略高于对照CK,其他参数变化极不显著;MD及SD处理下净光合速率逐渐下降,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以及水分利用效率(WUE)逐渐降低,胞间CO2浓度(Ci)逐渐升高.光响应特征参数显示,与CK相比,LD时各参数变化轻微,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强,初始量子效率(α)、表观量子效率(AQE)、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以及光饱和点(LSP)逐渐下降,光补偿点(LCP)逐渐升高,暗呼吸速率(Rd)与CK差异不明显.说明,小蓬竹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并且对轻度干旱(LD)环境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小蓬竹(Drepanostachyum Luodianense)地上部生态场效应,为建立小蓬竹濒危机制及合理保护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设置7个小蓬竹种群(Q1~Q7)样地,实测样地内所有小蓬竹竹丛的平均冠丛高、冠丛半径、竹丛株数和竹丛直径,通过构建小蓬竹生态场模型,对小蓬竹地上部生态场的作用特性、空间变化规律和作用范围进行定量研究.[结果]7个样地小蓬竹种群的平均生态势最大值大小次序为φ7> φ4> φ3> φ6> φ1> φ2> φ5,小蓬竹地上部生态势随着与小蓬竹作用距离的增加逐渐减小,并在场源处达最大值;不同样地小蓬竹生态势的消减形式及刻画生态势空间变化率的生态场梯度曲线分别近似于Gaussian分布与Rayleigh分布;根据经验模型估测得到小蓬竹地上部生态场有效作用距离10.62~14.52 m,作用范围平均为12.08 m.[结论]小蓬竹地上部生态场生态势的大小、生态场梯度、作用范围均与其形态大小紧密相关,场源植物活力参数为影响生态势大小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18.
不同小生境中小蓬竹的含水率及生物量分配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不同小生境中小蓬竹含水率及生物量的分配规律,为喀斯特地区小蓬竹的培育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对不同小生境中1~4年生小蓬竹生物量和含水率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小生境中,小蓬竹各构件含水率随龄级的增加而降低;构件含水率排序为秆>地下部分>枝>叶;小蓬竹各构件生物量的分配规律为秆>地下部分>枝>叶,各构件生物量随竹龄的分配规律为3年>2年>4年>1年.不同小生境中,同一龄级的小蓬竹秆的含水率排序为石槽>石缝>土面>石沟,枝叶及地下部分含水率变化较小;小蓬竹生物量的分配规律为石槽>石缝>土面>石沟.  相似文献   

19.
遮阴处理对小蓬竹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濒危植物小蓬竹对光照的适应性,设置轻度遮阴(LS,74.32%自然光)、中度遮阴(MS,44.83%自然光)、重度遮阴(SS,18.57%自然光)3种遮阴处理,以自然光为对照,观测了小蓬竹叶片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相对于对照,轻度遮阴小蓬竹植株叶片数量显著增加,比叶重、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游离脯氨酸含量均无明显差异,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以及叶绿素b相对含量略有升高;中度遮阴及重度遮阴小蓬竹叶片相对数量、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叶绿素b相对含量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升高,比叶重、可溶性淀粉、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差异较小.说明小蓬竹对轻度遮阴环境有良好的适应性,适度遮阴更有利于其生长发育.遮阴加重的情况下,小蓬竹降低比叶重、促进扩展生长、提高总叶绿素尤其是叶绿素b的含量,从而提高光照截获面积与光吸收能力;调节游离脯氨酸含量维持正常的细胞膨压;减少光合有机物的净积累,将能量更多地用于生命活动的维持;保持足够的可溶性糖并提高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从而加强对弱光逆境的抵御能力.由此推断,小蓬竹对中度及重度遮阴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
影响水曲柳人工林生长的主导立地因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不同立地条件下10年生水曲柳人工林生长指标进行标准地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水曲柳人工林生长的主要立地因子依次为土壤湿度、坡度和坡位;水曲柳最适生的立地为山地中上腹,而不适于坡度平缓的山地中下腹。认为土壤湿度和因地形原因引起的逆温是限制水曲柳人工林生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