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福建沿海花生空秕诊断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系统阐述了福建沿海花生空秕的典型症状,揭示了导致花生空秕的原因,并提出土壤化学诊断指标,介绍了经长期田间实践掌握的一整套成熟的花生空秕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
2009年水稻空秕粒达历史之最,原因众说不一,该文气候、冷害、病害、品种抗性等几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包膜缓释铁肥防治花生缺铁黄化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包膜缓释铁肥防治花生黄化的效果。结果表明,施用包膜缓释铁肥后,花生产量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并影响花生体内活性铁和叶片中叶绿素含量。花生荚果产量与苗期新叶活性铁、叶绿素含量和开花下针期活性铁和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研究不同水分条件对东北风沙土花生各生长期植株形态、生理指标、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采用盆栽的方式对花生各生长期的土壤水分进行调控,对上述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风沙土栽培花生苗期适当干旱对花生生长发育没有显著影响;花针期对水分要求明显增高,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为宜;结荚期必须提供充足的水分,否则严重影响荚果生长,导致减产。在各组处理中全生育期土壤含水量下限控制在田间持水量60%时,水分利用率最高,达到1.53 g/kg,产量92.9 g/盆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该指标可用来指导东北风沙土花生补水灌溉。  相似文献   

5.
练成燕  王兴祥  李奕林 《土壤》2010,42(5):822-827
通过连续2年盆栽试验,比较研究了种植花生和施用尿素对红壤pH和交换性Al含量的影响,以及施用几种有机物料(稻草、紫云英、猪粪)对土壤酸化的改良效果,为花生种植地区合理施用有机物料缓解土壤酸化、提高产量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同一季中相同施肥处理不种花生的土壤相比,种植花生1季和2季后土壤pH分别降低了0.06~0.28和0.08~0.27,土壤交换性Al则分别增加了7.69%~72.94%和8.49%~46.20%;施用尿素增加了花生产量,但同时也加剧了土壤酸化,同一季中有机物料施用相同情况下,与低尿素水平处理的土壤相比,高尿素水平处理1季和2季后土壤pH分别下降了0.02~0.10和0.01~0.16;不同有机物料对土壤酸化的改良效果:猪粪稻草紫云英,且有机物料施用量越大,土壤pH升幅越大,土壤交换性Al含量则越低;几种有机物料中,猪粪处理显著增加了花生产量,2季中花生秸秆干重平均增加了11.12%~59.28%,花生籽粒干重平均增加了12.42%~68.20%;紫云英效果次之,稻草增产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在两年四茬作物,施肥总量相同的条件下,重前茬粮食作物肥的冬小麦,夏玉米和夏花生,比常规施肥分别增产8.06%,6.49%和10.48%;比重施后茬花生肥依次增产19.46%,25.03%和18.76%。重视前茬肥的粮油总产量和产值纯效益,比常规施肥增加8.19%和9.65%;比重施后茬肥增加18.63%和20.49%。  相似文献   

7.
纳米碳酸钙在花生上的施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选取对钙肥较敏感的花生品种鲁花4号,通过温室砂培试验研究了纳米碳酸钙的施用效果,分析了花生花针期植株的生长发育和生理状况,探讨了纳米碳酸钙对花生吸收钙肥和氮磷钾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碳酸钙与腐殖酸、有机肥配施,能促进花生的分蘖,使有效果针数目、叶面积和干重增加以及增加花生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纳米碳酸钙和腐植酸配施处理,花生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均最高,分别达4.2%、2.4mg/g,是硝酸钙处理的1.17倍、1.26倍,差异显著;纳米碳酸钙与腐殖酸、有机肥配施能促进植株根系对钙和氮、磷、钾的吸收,使植株钙以及氮磷钾含量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8.
Alcalase酶水解花生蛋白制备花生短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Alcalase水解花生蛋白制备花生短肽过程中,酶用量、底物浓度、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建立了短肽得率及水解度与各种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生产确定出了Alcalase酶解花生蛋白的最适条件为pH值8.0,水解温度54℃,底物浓度4%,酶用量3480 U/g,水解时间106 min。在此条件作用下,体系中短肽得率为79.08%,水解度为17.08%,短肽平均链长为5.85,平均分子量为661.5。  相似文献   

9.
施锌对FCU复合铁防治花生失绿病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盆栽试验及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施锌对FCU复合铁防治花生失绿病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锌明显地降低了花生叶片中铁的含量,减少开花数及产量,对花生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干旱和盐胁迫对花生生长发育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以花育25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设置正常供水(75%田间最大持水量,CK)、中度干旱胁迫(45%田间最大持水量,D)、盐胁迫(75%田间最大持水量,土壤含盐量0.3%,S)、旱盐胁迫(45%田间最大持水量,含盐量0.3%,DS)4个处理,研究开花期干旱和盐胁迫对花生光合特性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中度干旱胁迫降低了花生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净光合速率(Pn),增加了叶片的SPAD值、光补偿点(LCP)和暗呼吸速率(Rd);盐胁迫降低了花生叶片的相对含水量、Pn和SPAD值,增加了LCP和Rd;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DS处理的叶片相对含水量、Pn、SPAD值、LCP和Rd的变化趋势与盐胁迫基本一致。干旱胁迫结束复水10 d后,D处理的各项指标与CK无显著差异;但旱盐胁迫与盐胁迫间差异显著,干旱胁迫结束复水10 d时,旱盐胁迫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和Pn分别较盐胁迫降低1.57%、16.67%,LCP和Rd较盐胁迫分别升高78.07%、45.78%。旱盐胁迫降低了花生主茎高、侧枝长和植株干重的Vmax(最大生长速率)和Tm(Vmax出现时间),单株荚果产量较CK降低41.10%。干旱和盐胁迫对花生单株产量和出米率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旱盐互作加剧了盐胁迫对花生植株生长的危害,因此盐胁迫下种植花生应在开花期及时灌水、防止盐分和干旱双重胁迫。本试验结果为盐碱地花生种植的合理灌溉和高产稳产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田间试验在施氮量为06、0、120、1802、40、3003、60.kg/hm27个水平下研究了不同水稻子粒产量、产量构成因子以及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差异。结果表明,水稻品种4007的子粒产量在各个施氮水平下显著高于品种ELIO对氮肥的响应度高。施氮水平显著影响子粒产量构成因子。有效穗数与子粒产量存在显著正相关:ELIO和4007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839**和0.933**,表明有效穗数对水稻子粒产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试验条件下,ELIO和4007获得最高产量所需的有效穗数分别为332、561个/m2;两者的氮素吸收效率在各施氮素水平下差异很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氮素利用效率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4007的氮素利用效率在各个施氮水平下显著高于ELIO,较高的氮素收获指数(NHI)是主要原因之一。水稻氮素利用效率与成熟期茎秆、叶片的氮含量显著负相关,说明开花期后植物将吸收的氮素从营养器官有效地转运到子粒中是氮素利用效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不同脱粒元件对切流与纵轴流水稻脱粒分离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为研究不同脱粒元件对切流与纵轴流脱粒分离性能的影响,该文在自行研制的纵轴流脱粒分离试验台上,利用自制的矩形齿板、短纹杆-板齿、钉齿、刀形齿、梯形板齿对喂入量为7及8 kg/s的水稻进行了脱粒分离性能试验,对比切流装置在不同脱粒元件下的功耗和初脱分离率及纵轴流复脱装置在不同脱粒元件下的总功耗、夹带损失率、脱净率、破碎率、脱出混合物轴向和径向分布等指标。结果表明,在7 kg/s水稻喂入量时,刀形齿切流装置初脱分离率最高为47.71%,钉齿纵轴流复脱装置夹带损失最低为0.25%;切流装置采用刀形齿且纵轴流复脱装置采用钉齿,在8 kg/s水稻喂入量时,单位功耗最低为8.51 kW/(kg·s),夹带损失最低为0.31%,脱净率达到99.96%。  相似文献   

13.
结实期土壤水势对水稻籽粒品质及其粒间差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结实期土壤水分对水稻籽粒品质的影响, 以中熟籼稻“扬稻6 号”和中熟粳稻“扬粳9538”为材料, 在盆栽条件下, 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势(0 kPa、-15 kPa、-30 kPa、-45 kPa)对水稻籽粒品质的影响, 并进一步探讨了不同粒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 结实期土壤水分对稻米籽粒品质有较大影响, 且影响程度因品种、粒位不同而异。与对照(0 kPa)相比, 土壤轻度胁迫(土壤水势在-15~-30 kPa 之间)籽粒的精米率、整精米率和崩解值增加, 垩白度和消碱值降低; 不同粒位间比较, 土壤轻度胁迫对水稻穗上二次枝梗或同一枝梗上较迟开花籽粒的影响较大。随土壤水势进一步降低稻米品质变劣。在0 ~ -45 kPa 范围内, 随土壤水势的降低,粗蛋白含量和胶稠度增加。灌浆期土壤轻度落干(土壤水势在-15 ~-30 kPa)有利于稻米品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不同土壤耕作模式对冬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冬小麦籽粒的品质受土壤环境影响。为了研究不同土壤耕作模式对冬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采用了5种土壤耕作模式(常规耕作秸秆不还田、常规耕作秸秆还田、旋耕秸秆还田、缺口圆盘耙耕秸秆还田、免耕秸秆覆盖)在山东龙口进行了3年田间试验,测定了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品质、面团流变学特性和淀粉糊化特性。结果表明:少耕模式特别是旋还模式有利于改善籽粒蛋白质质量、改善面粉的加工品质,免覆模式对改变面条蒸煮品质有利。土壤耕作可改变土壤环境,但耕作方式对冬小麦品质的长期影响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地下仓储粮期间粮堆的温度变化,该研究以湿基含水率为23%的高水分玉米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试验方法对内径3 m,高5 m的地下筒仓在静态储藏条件下的仓内温度场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然后基于多孔介质传热理论,使用多物理场数值模拟软件COMSOL对试验仓进行了模拟研究。数值模拟基于实际堆粮高度,充分考虑了仓内谷物颗粒呼吸作用对粮堆内温度场分布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初始粮温、粮食种类和装粮季节对仓内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静态储藏阶段,粮食的呼吸作用较强,粮堆首先在底部开始升温,并逐渐形成高温热芯,随后热芯位置逐渐向粮堆中上部移动,并最终稳定于距装粮线1 m处。初始粮温为35 ℃时,仓内粮堆温升最高,为6.1 ℃,温度达到峰值后出现下降趋势;在5种不同种类(玉米、油菜籽、大豆、小麦和稻谷)粮堆中,油菜籽堆平均温升最高,为1.6 ℃,玉米堆平均温升最低,为1.2 ℃;不同季节外部环境温度的变化对仓内粮堆温度变化影响很小,仓内粮堆温度在不同季节条件下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该研究对地下仓高水分粮储藏期间的温度变化进行了研究,并拓展了数值模拟,可为实际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循环式粮食干燥机的智能控制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有效地控制干燥机的温度、水分等因素,提高干燥效率,针对国内干燥机控制系统存在的不足,设计出基于单片机和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技术的一体化控制系统,采用了温度、水分、仓位等多个传感器来检测有关信息,进行干燥机的智能控制。该系统可完成温度传感器的设定,水分传感器的校准和修正,干燥机15项运行参数的设置,能进行水分、温度和故障的自动检测与报警,燃烧机的自动控制等。也可实时将测量的谷物水分值传送给计算机,便于多台干燥机的集中监控,及进行统计分析。该系统经实践检验,实现了干燥机正常可靠的各项操作和多种干燥作业,达到了高效干燥的智能化控制,且系统易于扩展,谷物品质好。  相似文献   

17.
In order to optimize N application and understand how the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water and N management affect grain filling characteristics and yield, we designed three irrigation regimes (W1 submerged irrigation, W2 alternate irrigation, W3 dry cultivation), and different N application strategies at 180 kg ha?1 in 2010 and 201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ain filling characteristics and grain yield formation were respectively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re were obvious interacting effects of irrigation regime and N application strategies on grain yield and grain-filling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Compared with W1 and W3 treatments, under W2, the N-fertilizer should account for 30% base, 30% tillering, and 40% panicle fertilizer with the last being applied equally at 4th and 2nd leaves emerged from the top. Correlat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grain filling rate during middle grain-filling stage was the largest and contribute more than 50% to grain-filling. Grain yield wa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grain filling rate (Gmax or Gmean), final weight of a kernel (A), and mean grain filling rate (MGR) of the early, mid and late stages during grain filling in inferior spikelets, which is the important reason for water and N coupling effect further to increase yield and fertilizer use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18.
堆肥化是在微生物作用下通过高温发酵使有机物矿质化、腐殖化和无害化而变成腐熟肥料的过程,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中,不但生成大量可被植物利用的有效态氮、磷、钾化合物,而且又合成新的高分子有机物—腐殖质,它是构成土壤肥力的重要活性物质[1]。本文以堆肥、缓释肥和有机无机复混肥3类养分缓释型肥料进行对比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不同肥料产品在蔬菜上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稻米仓储害虫的微波致死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米象和锯谷盗为对象,研究微波作用对稻米害虫的致死作用,探索适宜的微波杀虫条件.结果表明微波条件对米象和锯谷盗成虫和虫卵致死率有极显著影响,对虫卵致死率的影响较成虫显著.在微波参数中,对米象致死率的影响以能量密度最大,其次是时间和能耗.在相同微波处理条件下,虫卵致死率大于成虫致死率.在较高能量密度下,米象致死的能耗较高,100%致死的能耗为6.0×10-5kW·h/g以上.在较低能量密度下,米象100%致死的能耗为3.0×10-5kW·h/g以上.较低能量密度和稍长时间的微波处理有利于害虫的杀灭,且能耗较低.  相似文献   

20.
为正确选取有效识别脱出混合物中籽粒和杂余的阵列式PVDF夹带损失传感器的最佳安装位置,该文通过分析6、7和8kg/s喂入量时纵轴流滚筒下脱出混合物沿纵向与横向的籽粒和杂余分布规律,选取不同喂入量时纵向与横向分布的籽粒和杂余质量比例最稳定且变化最小的位置,通过比较籽粒和杂余在下落过程中不同位置的下落速度对阵列式PVDF夹带损失传感器冲击产生电压信号相差较大且谐振影响较小的点作为传感器的安装位置;结果表明,阵列式PVDF夹带损失传感器在纵轴流滚筒下的最佳安装位置为横向X轴上i为6、纵向Y轴上j为12、法向Z轴上k为14的点,在该点安装的阵列式PVDF夹带损失传感器可以有效检测脱出混合物中的籽粒数量,检测误差在4.5%~5.26%之间。该文为切纵流联合收获机纵轴流滚筒下夹带损失传感器的安装定位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