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1 毫秒
1.
千百年来,在这片黄色的土地上,以稼穑耕犁为生的人们,他们以辛勤的汗水,一代代演绎着眷种秋收的故事,在他们简单朴素的心里,期望着那一茬茬收获的果实,实现他们最美好的希冀。然而,这片美丽的土地有时却不能承受之重——农民、农业、农村,一个从远古时代就困扰着神农氏、伏羲氏的千千之结,今天,依然还那么轮廓清晰,荷棘遍野。《汉书》讲“农天下大本也”,《孟子》讲“民为贵”,先行者们在破解这一道难题时,有过尝试、挫折、成功。今天.本刊辟出几个版面直面农民、农业、农村问题,意在摘选部分专家、学者、官员的良言,让我们从另一层面去透视三农问题,抛砖引玉,以期引起我们广大读者对三农问题的忧思与启迪。  相似文献   

2.
“十一五”期间,农业发展既面临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也承接着建设现代农业和发展精品农业的艰巨任务。如何立足建德实际,提升畜牧产业,发展精品农业,拓展农村经济发展新途径,关系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问题。1精品农业发展现状精品农业是将农业生态优势、良  相似文献   

3.
应用传播学原理在分析比较传统农业技术推广方式与举办农民田间学校在推广农业技术上的差异后认为,传统农技推广方式在推广农业技术特别是综合配套技术上具有局限性,而农民田间学校则表现出很多先进的方面,是新形势下农业技术推广的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雷波县是一个典型的半农半牧山区县,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幅员面积2937.46平方千米,辖49个乡镇,278个村,总人口为23.528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有21.12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1%,在人均不足667m 2(一市亩)的土地上,种草养畜是雷波县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柱产业,在农民增收和发展农村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尽快把种草养畜发展成一个大产业,进而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战略目标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结合县情,寻找差距,分析不足。1种草养畜发展现状近年来,雷波县以“…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存在着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贫困地区由于种种因素,农业技术进步缓慢,农业生产水平低下。因此,采取有力措施以推动贫困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已成为贫困地区农业发展和农民致富不可缺少的条件,本文在列举了贫困地区农业技术进步缓慢的种种表现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一个拥有近50万人口的农业大县,过去由于羊羔肉、驴肉和西瓜久负盛名,而今,就在离黄河咫尺的这方土地上,善良朴实的靖远人民正在用心谱写着一首勤劳致富的壮歌……这里的农民因为种菜、养羊而走上了特色农业产业化的致富之路,他们手里宽裕了、也有了私家小轿车……8月底的靖远,和往常有了些许不同,放眼望去,一片秋天的景象让丰收之情溢于人们言表。露天蔬菜被菜农铲收后售往菜市或者买给蔬菜经销商,娇红的枸杞子被农民用厚实的双手从树枝上一粒一粒的采摘到了竹筐里,东湾镇高科  相似文献   

7.
一、正确把握形势,始终把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工作的中心任务 党中央明确指出,增加农民收入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和基本目标。这些年来,各级农业和农村工作部门围绕农民增收这个目标,做了许多积极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上讲还不尽人意。我们必须审时度势,立足发展全局来看待农民增收问题,准确地  相似文献   

8.
农村合作组织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服务和指导组织,在现代农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基层农业生产中尤为重要。作为符合我国国情的中介服务组织,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在农业生产的市场化、现代科技化以及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健康绿色发展。一、农民合作组织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中介化服务组织农业的未来发展,不外乎两条路,一条是走由工商资本为主导的大型集约化之路,这种形式的特点是发展快、好管理,缺点是占用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挤占了小型农户的生存空间。另一条路就是  相似文献   

9.
龙有 《山东饲料》2007,(9):42-42
订单农业作为比较好的农业生产组织方式,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条好途径,不少农民就是手拿订单搞种养,走上致富路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现代农业发展的多功能性,国家对农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和管理的要求更高了、更复杂了。美国、日本及欧盟各国,以及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及地区,为了加强农业宏观管理的职能和适应国内外市场需要,都按现代农业的理念和建设进程对农业管理体制先后进行了调整和改革,不仅拓宽管理范围,还强化管理职能和手段,依法保护和支持农业产业,实行对农业产业链和乡村综合发展的全方位管理。目前,我国也有一些省份对农业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把省经办、农业厅等有关涉农机构进行合并,组建了农业委员会,在实现"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率"的道路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当前,我国面临着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民增收等艰巨而迫切任务,面临着与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11.
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任重道远。我省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地区,农业人口占很大的比重,人均耕地少,而且短期内人增地减的矛盾不可逆转。农业要发展,只有从内涵上挖掘路子,把发展的轨道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农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担负着面向农村、面向农民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的重任,是农技推广的主力军。但从现状分析,他们的知识能力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  相似文献   

12.
科技兴农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可靠保证和有效途径.在现阶段,针对"三农"问题中普遍存在的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农业科技利用率低、农产品商品率低、农民增收乏力等现状,探索坚持科技兴农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对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解决"三农"问题,指导当前农业生产,尤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灵武市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上,通过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贯穿于农业社会化服务全程,并将其作为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在武汉市东郊,长江北岸绿色的田野上,坐落着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湖北天种畜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种公司)。改革开放以来,天种公司在农业产业化大道上阔步前进,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的模范企业。  相似文献   

15.
农业信息化存在诸如缺乏统一的规划标准和政策法规体系,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不完善,有针对性的信息资源缺乏,农民素质不高及信息网络人才缺乏等问题,必须加强宏观领导和统筹规划,扫除"最初一公里"障碍,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的快速发展,最大程度地发挥龙头企业在农业信息化中的推动力量,使农业信息化与产业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千百年来,在这片黄色的土地上,以稼穑耕犁为生的人们,他们以辛勤的汗水,一代代演绎着春种秋收的故事,在他们简单朴素的心里,期望着那一茬茬收获的果实,实现他们最美好的希冀。然而,这片美丽的土地有时却不能承受之重———农民、农业、农村,一个从远古时代就困扰着神农氏、伏羲氏的千千之结,今天,依然还那么轮廓清晰,荷棘遍野。《汉书》讲“农天下大本也”,《孟子》讲“民为贵”,先行者们在破解这一道难题时,有过尝试、挫折、成功。今天,本刊辟出几个版面直面农民、农业、农村问题,意在摘选部分专家、学者、官员的良言,让我们从另一层面去透视三农问题,抛砖引玉,以期引起我们广大读者对三农问题的忧思与启迪。  相似文献   

17.
《山东饲料》2013,(16):23
近年来,即墨市科协在实施科普惠农工作过程中,依靠产学研结合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逐步把"农科教结合、产学研一体化"这一惠农工作新体系推向深入,让农民充上科技电,为解决农业生产关键技术、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提供可靠的科技支撑,从而推动农业产业升级,为设施农业和农民增收注入正能量。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对内,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依托他  相似文献   

18.
设施农业的发展在欧洲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荷兰农民从十九世纪末就开始把玻璃盆覆盖在植物上用于透光和保温,但大规模的现代型设施农业是近年来随着农业环境工程技术的突破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集约化程度很高的农业生产技术。随着现代工业向农业的渗透和微电子技术的应用,集约型设施农业在美国、荷兰、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得到迅速发展,并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据着人口的大多数,如何大力提高农业水平,改善广大农民的生活,是一个十分艰巨的问题。文中以培养农村科技带头人为切入点,讨论了如何选拔、培养农村科技带头人的措施,力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戴邦元 《畜牧市场》1999,11(10):18-18
农业产业化是深化农村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是扶持、保护和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机制。近年来,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农业产业化有一定的发展,有的已初具规模,并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按照真正意义上产业化的要求,无论在人们的思想认识和观念上,还是在投入与产出比例上,或是技术与规模上,特别是在龙头企业的数量和质量上,都还有很大的差距。一、问题与障碍1.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农业产业化是规模经济,首先要求有批量优质农产品,而目前农民基本以户为单位从事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