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年来,我县的地膜棉发展较快。1984年种植面积达19.83万亩,占棉田面积的48.50%。为了探索不同颜色地膜的性能和对棉花的增产作用,我们选择了六种不同颜色的地膜,于1983年和1984年在慈溪县棉  相似文献   

2.
地膜棉有明显的增温保墒优势,有利于早出苗、快出苗、出全苗,是夺得棉花早熟优质高产的重要措施,在正常情况下,一般单产较露地直播棉增产25~30%,增值三成左右。我县从1981年的0.8亩地膜棉发展到1983年为88400亩,1984年又扩大到197000  相似文献   

3.
地膜覆盖是当代植棉技术的重大发展。南方棉区有没有推广应用价值?我们连续进行了三年试验示范:一九八二年,全县布了十个点,共计试验面积15.02亩,平均比露地棉增产10.74%;一九八三年,全县地膜棉扩大到650亩,平均亩产皮棉188.3斤,比露地棉亩增28.1斤,增产17.5%;一九八四年地膜棉发展到2100亩,占全省地膜棉总面积的40%以上,普遍获得丰收。实践再一次证明,地膜覆盖不但适宜于北方棉区,在南方也有一定的推广价值,是开创棉花高产丰收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大力推广种植杂交早稻、扩大双杂面积是当前粮食增产的有效措施。但育秧难、用种量大是阻碍杂交早稻推广的一大难题。我县在多年的早杂推广中,着力改革育秧技术,由湿润育秧改为地膜湿润、板田育秧,继而总结推广了地膜通气营养土育秧新技术,使全县杂交早稻面积由1985年的4450亩,1991年扩大到76720亩,占早稻面积的70%,粮食连续七年夺得丰收。 一、模式及做法 地膜通气营养土育秧是集地膜湿润育秧、板田育秧、场地小苗育秧优点于一体的组合型育秧方法。其组合模式可概括为四句话:通气秧田的底子、营养土层的面子,地膜覆盖的架子,中苗带土的秧子…  相似文献   

5.
自1985年以来,随着中棉12良种和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应用,使麦套地膜栽培技术提高到一个新水平。1990年全市12万亩麦套地膜棉平均亩产皮棉78.3公斤、小麦275.2公斤,其中贾悦镇5万亩麦套地膜棉,平均亩产皮棉93公斤,小麦302公斤,亩收入超  相似文献   

6.
1982年,我县的花生地膜复盖栽培由去年的小面积试验扩大到大面积示范推广。全县花生地膜复盖面积490亩,普遍取得了好收成,有14个单位154亩亩产超过900斤,有11个单位86.7亩,分别经省、地、县、社验收,亩产超过千斤。规就6块经省、地、县、社验收的地膜复栽盖培花生亩产超千斤的高产田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棉花地膜覆盖栽培(简称地膜植棉)是我国近年来引进的一项新技术。从试验示范到扩大应用,全国仅五年时间已发展到650万亩左右,每年均以十倍、百倍的速度递增,并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尤其是北方棉区,已成为夺取棉花早熟高产优质的一次关键栽培措施。我省居全国之后,1982年开始试验示范,83年播种地膜棉2000余亩,因遭历史罕见的冰雹、大风、洪涝、干旱等灾害的影响,实收地膜棉仅796.5亩。今年可能达一万余亩,为抗灾保苗,争早发多结,早熟高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地膜植棉的效应与研究进展两年来的试验证明:地膜植棉确实能适时早播,争“三苗”,突出了一个“早”字,比同期播种的露地棉早出苗4~5天,  相似文献   

8.
我县种植棉花近40年的历史,面积由小到大,单产由低到高,有较大的发展。1984年的植棉面积已由1949年的518亩扩大到18551亩,皮棉总产由3.9吨增加到911吨。棉花已成为德安县经济作物中的大头,是全省万亩棉县之一。但是近几年来,我县棉花生产发展不快,面积基本稳定在12000亩左右,单产在50公斤上下徘徊不前,总产没有突破过1千吨。我县地处赣北,属赣北棉区,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的气候条件。据历史记载年平均气温16.8℃,无霜期248天,可见我县热量资源较为丰富;年平均日照时数1878.5小时;全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县一熟制棉田占80%左右,经济收入低。为了提高棉田经济效益,近年来棉田种植正由传统的一年一熟制向棉粮、棉油、棉菜等两熟制发展,特别是随着我县西瓜面积的迅速扩大,1982年开始出现了西瓜棉花间作两熟的种植方式,经济效益获得了  相似文献   

10.
棉花扩种的局限性对如何增加棉花产量的途径问题,目前我县各社队普遍存在着以扩大面积为主的倾向,认为只有这样,产量才上得快,从而出现了棉地面积逐年扩大的趋势。然而耕地面积总是有限的,因而棉田面积也就不可能无边无际地扩大,而且,即使把棉田面积扩大到尽头,今后增产棉花,还得要走提高单产这条路子。例如天红公社,1979年种植4000亩,总产皮棉5289担,平均亩产132斤,人平收入136元。1980年种棉5500亩,总产6990担,平均亩产127斤,人平收入135元,1981年种棉6163亩,总产8361担,平均亩产135斤,人平收入仍只136元。连续三年扩大面积,总产看起来是直线上升,但单产没有什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釆,我县棉农在棉田里间作绿豆,由点到面,面积逐年扩大,现已成为一种新的种植方式,收到了较理想的经济效果。一、棉豆间作的主要优点1、扩大复种指数,减少漏光损失,提高光能利用率。当前春棉一年一熟的种植制  相似文献   

12.
移栽地膜棉栽培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移栽地膜棉集营养钵棉的早播、壮苗、全苗和地膜棉的早发优势为一体,能充分发挥棉花的生产潜力。其栽培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是京山县棉花生产再上新台阶的一个有效途径。1997年我县已推广移栽地膜棉4000hm2,平均皮棉产量1930.5kg·hm-2,总产15...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地膜棉自1981年试种以来,至1983年发展到14.7万亩,试验示范都获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因此,我们在研究地膜棉的生长发育特点的同时,又研究了地膜棉的营养特点,为地膜棉进一步推广和高产施肥技术提供了依据。现  相似文献   

14.
(一)我省从八二年开始进行地膜植棉试点,当年试种面积为110亩,八三年进行小面积示范、推广,推广面积1400亩,八四年扩大推广到4980亩,比上年增加了3580亩。从整个情况看,我省地膜植棉虽然有所发展,但进展十分缓慢,与各兄弟省市相比,差距很大。为了把今年地膜植棉推广工作搞好,我们着重抓了三件事:一是举办培训班。除了派人到浙江、江苏参观取经和派出技术人员到江苏农学院参加地膜植棉培训外,去冬今春各产棉地、市和县也都分别举办了有技术骨干和植棉专业户、重点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麦棉套种和地膜植棉在我省发展较快,1983年麦套棉自然面积达415万亩,占棉田面积的37%;地膜棉发展到61万亩,一般增产30~50%。为了使这两项栽培技术能有效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地膜的增温保  相似文献   

16.
鄂北岗地棉区、泛指襄樊市所辖主产棉的六个县市,棉田面积共140多万亩。1982年引进地膜植棉技术,到1985年已发展近40万亩,增产效益十分显著。地膜棉较同等条件的露地棉增产40.7%;亩产值增加46.5%通过三年的试验示范,对岗地地膜棉的生育特性及其栽培技术有了较明确的认识。1、关于棉田覆盖度。全盖(占厢面的87%)与半盖(占厢面的56.4%)相比,三  相似文献   

17.
棉花地膜营养钵简易育苗法,是科用地膜平铺覆盖、营养钵育苗,将地膜棉和塑膜育苗移栽有机地融为一体的新的简化栽培技术(简称为棉花地膜钵育移栽技术)。根据陕西省植物保护研究所1984—1990年在临潼县境关山乡及毗邻的富平、渭南等县的11个村镇51283亩适棉地域试验、示范、推广,累计实施面积为17859.4亩,正常年景平均亩产皮棉91.2公斤,比露地棉亩均皮棉45公  相似文献   

18.
地膜棉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丘市1983年开始试种地膜棉以来,产量稳步提高,至1989年300亩地膜棉亩产皮棉137.5公斤,比不覆盖的亩增子棉189公斤,亩净增收516.2元。其高产关键技术有以下几点。1、选好品种。地膜覆盖应选用增产潜力大,后发性强,不早衰的中熟或偏晚熟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采用沟种移膜新技术,收到了全苗、增产、节膜的良好效果。据三年试验结果,沟种移膜的棉株,根系发达,抗旱力强,比露地棉和平覆地膜棉亩增皮棉7.5~20.3公斤,霜前花率增加35.3%。地膜可连用2~3年,每年亩节支17.6元。而且减少了土壤污染。  相似文献   

20.
棉地套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徐从辉(德安县农业局330400)1995年我县棉地大面积引种小麦品种扬麦158,全县棉区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从播种到成熟收割,扬麦158表现出良好的性状。产量超过扬麦5号,单产普遍突破150公斤以上,受到我县棉农的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