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柚木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内在柚木的引种、育苗、造林和遗传改良等方面进行了40多年的探索与研究,并在建立种质资源收集圃、繁殖和栽培实用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本文主要从引种驯化与遗传改良研究、柚木的人工栽培区划、种子处理、育苗和苗木贮藏、速生丰产栽培和经济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诸如林分结构功能、抗性机理、扦插无性繁殖技术、木材材质及利用率等。  相似文献   

2.
对柚木种子育苗和栽培技术进行研究,掌握柚木种子育苗处理方法及栽培管理技术要点,为雷州半岛引种柚木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柚木种子播种前在露天水池浸泡7d的平均发芽率最高;红壤土播种比河沙播种出芽率高(76.10%),出芽快且整齐。采用截干种植的栽培技术比直接上袋育苗再移植长的快。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罗甸县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且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部分地区具有适合柚木生长的条件,因此,罗甸县2010年就开始了柚木的引种栽培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针对柚木的一些基本情况对柚木的病虫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安徽引种四川桤木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桤木从60年代起引进安徽,1987年安徽省大量引种。到1998年,已在皖南皖北栽培407hm2,用于混交林、纯林和四旁植树,生长良好,很受欢迎。本文就引种情况,阐明桤木在安徽的适应性和发展前景。1 桤木的分布与生长情况桤木(Alnuscremastogyne)为落叶乔木,高可达25m,胸径达40~50cm。是喜光、喜温、耐水、耐瘠薄的浅根性树种。结实量大,翅果易飞散,容易自然繁殖。育苗容易,1年生苗高1m左右,造林成本低,成活率高。桤木广泛分布于四川各地,尤以成都盆地及其周围低山丘陵为多,垂直分…  相似文献   

5.
朝阳地区引种宁夏枸杞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阳地区引种宁夏枸杞,经3年育苗试验,平均出苗率达97.5%,合格苗率达91.6%,平均苗高达1.27m,地径达0.43cm,公顷产量达41.7万株。通过试验积累了辽西地区枸杞育苗经验,掌握了育苗技术,说明引进该树种已取得初步成功,从而为朝阳地区脱贫致富增加一个新的经济树种。  相似文献   

6.
引种栽培研究表明,秃杉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够适应我国南方中、低山区的气候和土壤。四川盆地秃杉人工幼林年平均高生长量达1.0m,胸径生长量1~1.3cm;江苏、浙江良好立地,5年生时平均树高、胸径分别3.12m和3.5m。云贵高原、四川盆地为秃杉扩大引种栽培的最适引种区;南方中低山丘陵区显示出速生潜力。秃杉造林采用1~2年生优质壮苗,带状整地,株行距1.5m×1.5m  相似文献   

7.
张荣贵 《林业调查规划》2014,(1):118-122,133
红河州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利于柚木生长。适宜柚木发展的土地面积约4万hm2,目前仅种植4 200 hm2,发展潜力巨大。文中介绍国内外柚木引种情况以及红河州柚木引种栽培及相关研究概况,从生长水平、形态变异等方面评价红河州柚木引种栽培效果。进一步分析柚木原产地条件,依据柚木的生态特性及红河州的自然特点,将柚木引种栽培区划分为柚木最适引种区以及由抗旱、耐酸和抗寒3个育种栽培区组成的引种试验区。对红河州柚木发展前景进行展望,提出有针对性地引进、选择、改良适合红河州生长的柚木优良种源,以推动柚木的科学和规模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秃杉的引种与栽培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引种栽培研究表明,秃杉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够适应我国南方中,低山区的气候和土壤。四川盆地秃杉人工幼林年平均高生长量达1.0m,胸径生长量1 ̄1.3cm;江苏,浙江良好立地,5年生时平均树高,胸径分别3.12m和3.5cm。云贵高原,四川盆地为秃杉扩大引种栽培的最适引种区;南方中低山丘陵区显示出速生潜力。秃杉造林采用1 ̄2年生优质壮苗,带状整地,株行距1.5m×1.5m。  相似文献   

9.
柚木壮苗培育及造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柚木的地理分布、用途及育苗造林技术。采用日晒夜浸法处理种子以及先进的育苗造林技术,使种子发芽率提高到70%,育苗期缩短100d以上,造林成活率达90%以上。该技术对柚木的育苗造林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0.
海南柚木种植的现状及发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海南柚木引种、育苗、种植的现状及发展优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海南实际对柚木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柚木引种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阐述了珍贵树种柚木的主要引种栽培技术。为我省生产上大面积推广柚木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2.
无瓣海桑引种育苗试验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报道了红树植物无瓣海桑引种育苗试验,结果表明:海水盐度在10‰以下时才适宜无瓣海桑育苗,尤以0‰-5‰最适宜。肥沃的海泥适宜于播种育苗和营养袋育苗,1年生苗高平均达1.5m,优苗高达2.2m,相当于本地优势树种秋茄1年生苗高的2.5倍。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生长性状,引种潜力较高。  相似文献   

13.
广东发展柚木人工林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根据柚木的生物学特性和原产地自然条件,介绍了我省柚木引种栽培和研究现状,分析了我省发展柚木人工林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了我省发展柚木人工林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介绍国内外柚木遗传改良工作的基本情况,分析了柚木原产地及云南引进的柚木种源特点。对红河州引进保存的来自世界柚木分布区8个引种国家126个种源的试验情况进行了评价。依据柚木的生态学特性、发展前景及红河州的自然特点,提出了柚木的改良目标、方向、策略、途径及程序,提出柚木应适地、适树、适种源,因地制宜地加以集约栽培,柚木人工林的经济效益才会最大,才能在适宜栽培范围内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柚木(Tectona grandis Linn.f.)原产东南亚,是著名的热带珍贵用材树种之一。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已有多年引种栽培历史。广东省尖峰岭林业局大面积柚木已郁闭成林。柚木野螟(Pyrausta machaeralis Walker)属鳞翅目野螟亚科(Pyraustinae),在柚木原产地是柚木的一种主要食叶害虫。我国柚木引种地区业已普遍发现为害。据调查,尖峰岭林业局的柚木林植株被害率轻度达45.2%,中等至严重被害占28.6%。该虫发生量大、世代多、为害期长,虫口高峰期正值柚木生长季节,因此,严重影响植物光合作用,致使柚木生长减慢。关于柚木野螟在我国的研究资料,以前未见报导。鉴于柚木的优良特性及重要用途和造林面积的不断扩大,为能及时防治该虫为害,以利于为社会主义建设更多更快地提供优质木材,我们于1973—1976年在海南岛尖峰岭地区对该虫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木材的构造和性质,均可能因为林木的产地、生长环境、气候、森林经营措施等不同而产生某种变异。例如同一树种天然林与人工引种林所产的木材,构造和性质有所不同。柚木(Tectonagrandis)原产于印度、马来西亚、缅甸和泰国等南亚、东南亚国家,因其木材利用价值高,后来广泛移植于非洲、南美洲等国家,在我国台湾、海南岛、广东沿海地区和滇西、滇南也有引种栽培。目前市场上的柚木除了来自东南亚天然林以外,部分木材来自于人工栽培林,来源不同的木材在销售价格上,差距很大。本文就来自于市场的泰国天然林柚木、非洲人工林柚木,以及…  相似文献   

17.
粗糠为紫草科。厚壳树属的落叶乔木,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台湾等地,泰安在1981年进行了引种栽培,生长良好。该树种种子繁殖比较困难,限制了在山东省的发展。为此,自1996年春开始,我们进行了粗糠插根育苗试验,扦插成活率达95%。现将育苗情况简介如下。1...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红树植物无瓣海桑引种育苗试验。结果表明:海水盐度在10‰以下时才适宜无瓣海桑育苗,尤以则0‰~5‰最适宜。肥沃的海泥适宜于播种育苗和营养袋育苗,1年生苗高平均达1.5m,优势苗高达2.2m,相当干本地优势树种秋茄1年生苗高的2.5倍,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生长性状,引种潜力较高。  相似文献   

19.
历经数年的试验,总结出了选用大粒种子进行播种育苗,保护地栽培、肥水充足、合理密植、适度遮荫等5项技术措施,当年苗高达到20cm,地径11cm,高径比大于105,大叶片35片以上,每公顷产苗24万株以上  相似文献   

20.
我国柚木引种及其发展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就我国引种柚木的历史和效果作一回顾,并与世界各地的柚木生长进行比较。最后评价了柚木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和提出了柚木引种地带的区划。我国从十九世纪初期开始引种柚木,1960年以后才大量发展。柚木种源来自缅甸、泰国、印度、老挝、越南、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现已引至南方7个省(区)45个以上的县(市);最北界已达福州(26°05′)和四川的渡口(26°35′)。柚木成年大树可越冬,但生长已受低温制约。台湾与海南岛是我国栽培柚木最多的地方。海南岛10—20年生柚木树高年平均生长量为0.5—1.5m,胸径0.6—1.7cm,接近原产地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