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中刚 《油气储运》2007,26(3):43-45
介绍了新型原油加热系统热媒脱水与脱轻馏分工艺。针对热媒炉系统易发生水击、无法实现自动控制和优化运行、热效率低、热媒乳化失效快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主要根源是热媒脱水与脱轻馏分工艺操作不合理。经过系统优化,实现了热媒炉系统的安全、平稳、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2.
从美国Eclipse公司全套引进的热媒间接加热系统,于1986年元月下旬在熊岳泵站启运一次成功。在现场经双方共同标定,热效率为90.7%,达到了合同要求,且具有安全可靠的优点。这是目前管道系统引进的最大负荷的热媒间接加热炉。尚有五部主体设备引进经国内配套的热媒炉,将于本年度陆  相似文献   

3.
目前,原油长输管道使用的加热设备一热媒炉,在输油管道系统中正被广泛的推广应用。其中,国产热媒炉烟气/空气预热器低温露点腐蚀是热媒炉系统设备中较突出的问题。对于利用高含硫原油做燃料的热媒炉来说,空气预热器腐蚀情况就更为严重,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  相似文献   

4.
张圣麟  黄杰 《油气储运》2002,21(7):32-34
在管道输送原油的间接加热过程中,热媒的导热油由于长期在高温下使用,会劣化变质,形成积炭,影响热媒炉的传热效率,讨论了热媒炉积炭的成因,形态及化学清洗条件,在介绍了水基复合清洗剂和酸性清洗剂清除积炭化学原理的基础上,给出了清除积炭的施工工艺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任继善 《油气储运》1989,8(2):18-31
本文以安装在东营至黄岛复线上的C-E NATCO热煤炉为例,介绍间接加热炉的系统组成及技术性能,间接加热的工艺流程和就地控制,智能逻辑控制单元I~2R控制、MECA微机控制的原理、显示及报警参数、程序框图等。通过C_E NATCO加热炉在东黄线上的运行与调试,介绍了热媒炉系统的启动、停炉顺序,平流式火焰燃烧器的结构及调节原理和加热炉的维护内容及使用经验。  相似文献   

6.
赵丑民 《油气储运》1997,16(4):45-47
以GW5000-6/6.4-Y2型直接加热炉和4650KW热煤炉为例,对直接加热炉和间接加热炉的经济,技术性能进行比较,得出如下结论:在结构上,直接加热炉比热煤炉简单;从安全角度,由于加热介质不同,在其炉管的腐性及炉管的结垢,结焦和承压能力等方面,热媒炉优于直接加热炉。  相似文献   

7.
邢玉庆 《油气储运》1994,13(3):51-52
由于热煤炉这种间接加热系统安全性能好、便于自动化监控等优点而深受广大用户的喜爱。现在,有许多输油站库用热媒炉来替代原来用的压力容器锅炉,然而,随之而来的换热器泄漏及穿孔现象也时有发生(1993年2月28日,胜利输油公司东营站就曾发生一起换热器穿孔事故),为了能准确判别并妥善处理热媒进水,使事故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  相似文献   

8.
王铁成  李忠伟 《油气储运》2001,20(10):16-18,30
介绍了大庆-铁岭输油管道(庆铁线)改造前的工艺流程概况及存在的问题,在工艺流程设计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输油泵站工艺改造方案,该方案采用高效患联泵,取消给油泵,简化工艺流程,采用原油/热媒换热器与间接加热系统取代直接式方箱炉,实现“先炉后泵”输油工艺,改造后的工艺流程简单实用,功能齐全,操作方便,并可支持调度与站控端对管道系统实时调节与保护。  相似文献   

9.
导热油在使用中会发生变质、分解,在系统表面结垢,对热媒炉运行安全构成威胁,当导热油达到报废标准时必须及时更换,并对导热油系统进行清洗,通过对热媒炉导热油系统结垢的原因进行分析,以化学清洗为例,详细介绍了热媒炉导热油系统的清洗方法和步骤,并对清洗更换导热油时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0.
李建良  李秋萍  许铁  刘国豪  阎海波  叶芳 《油气储运》2011,30(7):553-554,472
针对枣庄输油站的热负荷问题,对热媒炉尾部烟气、导热油比热容、燃料油、热媒炉热效率等进行现场测试,并根据SY/T6275-2007《油田生产系统节能监测规范》对热媒炉热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导热油实际载热能力比设计能力下降22%,因此导致排烟温度上升,热效率下降。提出更换导热油、清理炉管受热面积灰、加强炉体外表面保温等措施,以提高拔头炉的热效率。  相似文献   

11.
孙晓彤 《油气储运》2002,21(10):31-32
介绍了4650kW热媒炉自动吹灰、除尘控制系统在原油热输管道中的应用,该系统采用 OMRON CPM2A为主控制器,与热媒炉吹灰、除尘器的控制器件相结合,实现了吹灰、除尘全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为热媒炉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东北管网在役热媒炉的全面调查与测试,提出了热媒炉在热效率、负荷率、空气过剩系数和排烟温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在提高热媒炉自控技术含量、合理分配负荷、热媒炉尾部防腐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建议,并在加强热媒炉技术管理方面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东北管网在役热媒炉的全面调查与测试,提出了热媒炉在热效率、负荷率、空气过剩系数和排烟温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在提高热媒炉自控技术含量、合理分配负荷、热媒炉尾部防腐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建议,并在加强热媒炉技术管理方面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14.
汪岗伟 《油气储运》1998,17(3):54-56
4650 kW热媒炉系统中热媒烟气换热器刺片管外和空气预热器烟道管内的积灰长时间堆积会影响换热器的效果,使排烟温度上升,热效率下降。在热媒炉上采用气动旋转脉动吹灰器,可降低烟气温度约30℃,排烟温度下降50℃,平均输油单耗下降约4.55%,全部吹扫过程由PLC可编程控制器进行程序控制。  相似文献   

15.
李金武 《油气储运》1996,15(3):18-20
煤焦油瓷漆加热搅拌釜是一种煤焦油瓷漆生产及现场涂层作业的加热装置,以往的煤焦油瓷漆加热方式以直接加热为主,其缺点是热效率低、污染严重,不能很好地适应生产要求。以热煤为载体的间接加热釜,也存在缺点,如搅拌效率低、物料混合不充分、耗能大、热媒与煤焦油瓷漆的总换热系数低、加热时间长等。为此,从煤焦油瓷漆和热媒的物理化学性质出发,利用热力学知识,计算了釜内热交换过程中的雷诺数Re、普朗特数Pr和努谢尔特数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种导热油再生与热媒炉洗炉专利技术。将导热油再生与热媒炉洗炉穿插进行。利用移动式装置在生产现场将废导热油蒸馏,除去变质产物,输入生产系统洗炉,洗炉后的油再次蒸馏并降低酸值,输入生产系统即可。工艺和设备简单,洗炉加导热油再生可在一周内完成。不需额外投资,只要用1~2台热媒炉洗炉与换油费即可购置设备,10~20天完成换油,收回成本,还可获利。由于不另需洗炉剂,大大降低了成本。经350~370℃高温裂解对比试验、300℃较长时间高温老化对比试验、抗氧化性对比试验,并历时一年半在导热油最高许用温度300℃下模拟实际操作工况热运行实验,其结果证明再生导热油的质量可超过新油。  相似文献   

17.
东营-黄岛输油管道使用的加热炉为美国CE-NATCI热媒炉,原设计热效率为92.3%,在热媒炉运行过程中,发现其热效率远未达到设计值。为此,选取一台热媒炉进行了热平衡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揭示了影响 热媒炉热效率下降的原因,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无机传热技术在原油加热炉上的应用及无机传热原油加热炉的原理和技术特点.与直接炉和热媒炉相比,具有整体加热装置简单、运行安全可靠性高、抗腐蚀防结垢、维修费用低的优点,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刘玉堂  邵云巧 《油气储运》2001,20(12):40-41
热媒加热系统广泛应用于输油领域,长期运行发现,系统中的热媒/水换热器容易出现水质不合格、操作不当而引起管道水击、水流速度过低以及垢下腐蚀等并最终导致泄漏。通过对热媒/水换热器泄漏的实例分析,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西部管道热媒炉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氧量分析控制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热媒炉前后炉墙温度过高、排烟温度高、烟管积灰严重.采取氧量分析调整、维修改造、工艺优化和技术革新等措施,提高了热媒炉的使用热效率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