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东临复线在密闭输油运行中,出现了首站出站压力、滨州进站压力突然下降的异常工况,通过对首站及沿线各站运行工况的理论分析,排除了管道漏油的可能性,确定了事故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2.
长输原油管道在输油生产过程中,会因输油站的误操作而造成管道水击现象,使管道发生局部超压、液柱分离和泵机组汽蚀。介绍了输油管道产生水击的原因;分析了日照-仪征原油管道压力自动调节系统、压力超限保护系统和水击控制系统的构成;对仪征误关进站阀的事故工况进行了模拟,分析说明了该管道的水击保护过程。结果表明:日照-仪征原油管道水击保护系统的应用具有可行性,可有效防止严重水击工况对管道和设备造成危害。(图3,表4,参7)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甬沪宁管道各站场及其输油泵的配备情况,分析了甬沪宁原油输送管道可运行的输油工况,介绍了用于水击分析时稳态极限工况的选取方法,并从水击源、产生水击时的工况、运用水击分析的管道瞬变过程理论和甬沪宁管道各站场边界条件的确定方法等方面阐述了甬沪宁管道的水击过程,给出了两种水击工况的计算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4.
输油管道可变速泵机组的最佳控制方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考察了从泵到泵输油管道的可变速泵机组的现行控制方法,指出了它们的缺点和不足,进而推出一种新的控制方案。该方案既能满足稳态控制和瞬态控制的不同要求,又能与水击增压速率调节装置相配合对水击进行控制。文末,该方案用计算机作了动态模拟。结果表明,这套方案是正确的,合理的,可以保障输油安全,提高了输油系统的经济效益,且能使输油工况平稳、调节自动化。  相似文献   

5.
对安—延管道密闭输油后产生的水击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模拟计算了该管道四种瞬变过程的水击压力,并绘制了压力变化曲线图。通过对各工况的计算结果分析,指出安—延管道密闭输油,必须在沿河湾站设出站调节阀,进站设低压泄压和低压回流保护系统,杨山进站设泄压阀,各站设低压报警设备,通过就地控制和人为调节可以实现管道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6.
张柏松 《油气储运》1996,15(4):18-20
介绍了我国几条输油管道水击试验的基本情况,对管道调节阀系统的功能作了一般性叙述,对水击控制试验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强调调节阀系统在水击控制中必须反应灵敏、关阀速度快。指出调节阀的另一重要作用就是启泵保护。启泵和停泵一样,会产生一个水击波,启泵过程也是一个很强的水击控制过程,而调节阀就位于波源处进行控制。在密闭输油中,调节灵敏、动作可靠稳定的调节系统是优化运行和安全运行的根本保障,它的调节速度与压力变  相似文献   

7.
大庆至铁岭输油管道建于70年代,是一条复杂的双线、双泵机组互联的管道系统,由于工艺落后、设备陈旧、能耗大,目前正对其实施密闭输油工艺改造。为此,依据该系统现状,针对不同的工艺改造方案,运用计算机技术,对管道可能出现的各种水击事故工况进行了模拟,分析了管道改建的条件、通信能力和沿线允许操作压力等因素,建立数学模型,用特征线差分方程进行数值计算的水击模拟软件,对各种水击事故及控制保护措施进行了分析计算。控制保护措施主要有①输油泵站高、低泄压阀组成的自动保护装置,②泵站调节阀的开关、调速电机变速和部分泵机组停启组成的自动调节系统,③由通信系统向上下游泵站传递命令,进行阀调节,停运部分泵机组或调速电机降速,以拦截水击事故产生的正负压力波。水击控制的方法主要是超前保护辅之以各站自动调节和保护,最早拦截水击波措施的动作时间为事故后30s。  相似文献   

8.
朱坤锋  桑广世 《油气储运》2000,19(10):11-14
通过分析离心式输油泵在管道顺序输送运行中的水击现象,阐述了水击产生的原理及给管道安全运行带来的危害,在对多泵站输油泵水力工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水击控制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格拉输油管道是我国高海拔地区的第一条成品油管线。文中介绍了1987年8月采用全线密闭流程,首次顺序输送航空煤油到拉萨,历经12个泵站,1080km,输送航煤的质量基本保持了出厂质量标准;同时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实践证明,管道顺序输送汽油、柴油、航空煤油是能保证质量的,是提高管道输油效益的有力手段,且为今后的成品油顺序输送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安一延输油管道水击保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安一延管道密闭输汪后产生的水击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模拟计算了该管道四种瞬变过程的水击压力,并绘制了压力变化曲线图。通过各工况的计算结果分析,指出安一延管道密闭输油,必须在沿河湾 站设出站调节阀,进站设低压泄压和低压回流保护系统,杨山 设泄压阀,各站设低压报警设备,通过就地控制和人为调节可以实现管道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1.
针对靖咸管道大落差、多种管径和输送流量大的特点,结合实际运行工况进行了技术改造,旨在降低管道的运营能耗.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了管道的自动调压与自动调量控制,有效地提高了管道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管道运行平稳安全,油耗量及电耗量大幅降低,输油能耗指标比改造前下降了20%.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10号轻柴油的油品物性和输送条件,比较分析了-10号轻柴油与-20号、-30号轻柴油在输送过程中摩阻和管道承压、流量、管输压力的变化量,提出了地处高寒区的格拉管道首次密闭输送-10号轻柴油的输送方案。针对管输压力、流量设定、工艺流程、控制方式、管道泄漏、进出站压力突升突降、输油设备故障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对策。实践表明,格拉管道在每年的7、8月份地温最高时密闭输送-10号轻柴油是可行的,但对压力、流量、节流压力等主要技术参数和输送方案还需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3.
液体弹性波在管输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李斌  贾磊 《油气储运》2001,20(4):11-13
根据液体弹性波在管道中的传输特性,结合原油管输系统,提出了刊用弹性波振荡和水击效应来防蜡防垢、排污解堵,从而实现降耗节能安全输油的新思路。针对水击压力波的产生及传播特性,指出该技术方案的本质是水击(锤)反问题及水击(锤)控制。介绍了国内外有压瞬变流的研究动态及现状,探讨了尚待研究的理论及问题。  相似文献   

14.
长输管道泄压阀的应用及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长输管道水击角式自力泄压阀的类型及工作原理。针对水击角式自力泄压阀在实际应用中因设计缺陷导致的配件多和安装作业难度大等问题,对其进行了优化改进。经输油生产运行实践表明,改进后的水击角式自力泄压阀具有较强安全可靠性,能有效防止水击现象,保证长输管道安全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15.
格拉输油管道水击分析与保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多礼 《油气储运》2005,24(11):39-41
输油管道运行中发生水击现象易造成管道局部超压、液柱分离和泵汽蚀.针对这一问题在格拉输油管道上采取了水击多重保护措施,即各站泵出口汇管处设置调节阀调节、机械式泄压阀保护及其紧急停泵措施.并对非正常停泵、意外关阀等事故工况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该管道的水击保护过程.提出了增加水击超前保护系统,提高该管道的检测能力、具备可靠的控制和通讯手段,编制开发工况分析与水击保护的控制软件和专家诊断系统,防止和减少因设备误操作及设备故障引起的水击等项建议.  相似文献   

16.
易凝原油低温热输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湛茂管道所输的三种易凝原油的粘温特性进行了试验,分析了该管道的低温输送规律和安全输送温度.根据试验结果,调整了该管道的工艺运行参数,通过降低输油温度的可行性论证,证明输油温度降低后,管道可平稳、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7.
对添加降凝剂输送工艺经济效益的计算方法进行研究,以输油工艺为理论基础,利用输油生产的真实数据仿真出了不加剂和加剂两种输送的输油方案,建立了计算加剂输送工艺经济效益的数学模型及相关指标体系。分别介绍了燃油消耗及费用,耗电量及费用、固定资产折旧、加剂不加剂输送可变成本等的数学模型及相关指标,最后对影响加剂运行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指出在管道顺序输送工况分析中一直存在的错误:用系统工作点跃变来解释和描述混油经过泵时的水力状态。作者提出按流动变化性质和程度的不同,顺序输送工序分为:混油进入首泵站后的一段时间为水击区,经过中问泵站时为渐变区,在管内移动的过程为缓变区。本文按水击特征线解法给出混油经过泵时的边界条件,并提供了分析实例。  相似文献   

19.
粘稠油水环输送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环输油是一种较先进的输油方法,尤其是对粘稠油的输送更佳。保证水环的稳定性是水环输送的关键。通过初步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明确了水环不稳定的原因,指出要保证水环的平衡稳定就要保证核心油柱的结构稳定和防止油粘壁。同时介绍了为保证水环的稳定在试验中所采用的工艺方法。目前已具备粘稠油水环输送工业性实验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液体弹性流在管输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液体弹性波在管道中的传输特性,结合原油管输系统,提出了利用 性波振荡和水击效应来防蜡防垢,排污解堵,从而帝现降耗节能这发全输油的新思路,针对水击压力波的产生及传播特性,指出该技术方案的本质是水击(锤)反问题及水击(锤)控制,介绍了国内外有压瞬变流的研究动态及现状,探讨了尚待研究的理论及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