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12年6~10月通过田间定点调查,研究烟粉虱在淄博市棉田中的日活动规律和种群动态。结果表明:烟粉虱成虫在10~14时活动较为活跃,早晨和傍晚停留在棉株上的数量最多;棉田中烟粉虱的发生高峰期为8月下旬至9月下旬,烟粉虱数量暴发状态时天敌的作用达不到很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
敦煌作为甘肃省棉花生产基地,每年棉花播种面积在1.3万hm^2左右。由于作物布局的调整,特别是温室大棚生产的兴起,敦煌市棉花病虫的发生种类、数量和为害程度也有了很大变化。2003年烟粉虱在敦煌棉田零星发生,2004年则已对部分棉田造成重度为害,重发棉田产量损失平均达51.5%,已成为继棉铃虫之后影响敦煌棉花生产的又一大害虫。为了遏制其为害的势头,确保敦煌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敦煌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对烟粉虱在敦煌市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烟粉虱除直接刺吸植物汁液,致植株衰弱外,还诱发霉污病,蔬菜的果实、叶子布满黑色霉层,另外它的危害还引发严重的西葫芦银叶病、蔬菜白化病等病害,更为严重的是传播70种以上的病毒病。近年来棚室蔬菜烟粉虱危害逐年加重,因此做好烟粉虱发生规律研究是确保棚室蔬菜正常生长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4.
江苏棉田烟粉虱发生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江苏棉田烟粉虱的发生危害情况的多年系统调查研究发现,江苏省棉田烟粉虱初入侵虫源主要来自温室(大棚)中的越冬蔬菜、花卉,棉田烟粉虱成虫7月中旬前后始见,10月下旬随着气温下降田间成虫逐渐消失。北部棉区烟粉虱发生高峰期略早,发生量明显重于苏中棉区。越冬条件的改善,越冬虫量丰富是近几年江苏棉田烟粉虱暴发危害的重要原因,控制越冬虫源是棉田烟粉虱防治的关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研究分析淄博地区温室B型烟粉虱的发生规律,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温室B型烟粉虱的综合防治技术,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6.
董辉 《现代农业科技》2007,(13):96-96,100
介绍烟粉虱的发生规律及为害情况,提出在防治策略上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全面有效地控制烟粉虱对在田作物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烟粉虱的发生规律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圣林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9):199-199
本文介绍了宿州市墉桥区烟粉虱的发生及为害情况,提出了有效控制烟粉虱危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外来入侵生物烟粉虱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B型烟粉虱是本世纪初随种苗调运传入台州市的一种外来入侵物种.通过2001~2003年对该虫的种群鉴定、室内饲养、生活习性观察和寄主调查及防治技术试验,结果表明,烟粉虱(B型)在台州1年可发生11代,以伪蛹在棚室内越冬,全年以第5、6、7、8这4代的发生虫量数较高,危害也最为严重.调查发现苋科的莲子草是该虫的一种重要杂草寄主.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锐丹、锐劲特和阿克泰等农药对烟粉虱(B型)成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持效期较长.  相似文献   

9.
棉田烟粉虱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烟粉虱在棉田的发生规律,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蔬菜田烟粉虱进行监测调查及防治试验,总结共发展规律做出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江苏棉田烟粉虱的种群动态及控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2002~2003年通过系统调查对江苏棉田烟粉虱种群动态规律及其控制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扬州市郊区棉田,7月下旬始见烟粉虱成虫,8月中、下旬形成第1个成虫高峰,10月上旬成虫消失;丰县棉田,7月中旬始见烟粉虱成虫,8月中旬出现第1个成虫高峰,10月下旬随着气温的下降田间成虫逐渐消失。棉田烟粉虱虫口密度,江苏北部棉区高于中部棉区,转Bt基因棉田高于常规棉田。黄板对烟粉虱成虫有一定的诱集作用。阿维菌素与吡虫啉混剂、灭多威和氧化乐果对棉田烟粉虱种群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其9d的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为82.32%、84.59%和80.03%。  相似文献   

12.
调查了郑州地区烟粉虱的寄主植物及其在几种主要寄主植物上的发生动态.结果表明,烟粉虱的寄主有14科48种(变种),主要寄主植物是葫芦科、茄科、十字花科、豆科、锦葵科、菊科等;其中,茄科和葫芦科的植物受害最重.7月中下旬至8月上中旬是其全年发生危害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13.
广州地区烟粉虱寄主植物调查初报   总被引:49,自引:4,他引:49  
调查记录了广州地区烟粉虱的寄主植物,经鉴定达46科123属176种(变种),主要集中在茄科、葫芦科、豆科、十字花科、菊料和大戟科,其中包括蔬菜、果树、花卉、园林植物、经济作物和杂草等。并根据寄主植物上烟粉虱的数量将烟粉虱的为害程度划分成4个不同的等级。  相似文献   

14.
烟粉虱在温室甘薯寄主上的时空分布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研究了烟粉虱在温室甘薯寄主上全年的种群发生动态和在甘薯寄主上的空间分布特性.结果表明:烟粉虱在福州地区温室甘薯寄主上全年可发生10代,世代重叠严重,冬季越冬不明显,7-12月为主要发生危害期.烟粉虱在寄主植物上具有垂直分布特性,且分布在叶背的虫量明显多于叶面.  相似文献   

15.
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是小黑瓢虫[Delphastus catalinae(Horn)]的捕食猎物之一。提供6种寄主植物进行烟粉虱的选择试验,发现寄主植物对烟粉虱生长发育和存活的影响不明显,主要影响其成虫生殖力和种群增长。通过比较烟粉虱的种群增长指数(I),发现花椰菜、一品红、豇豆和烟草这4种寄主植物比较适合用于人工大量繁育烟粉虱,其中花椰菜的饲养效果最佳,最有利于烟粉虱种群的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6.
针对海南省景观植物小叶榕榕管蓟马(Gynaikothrips uzeli Zimmermann)及大棚甜瓜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发生危害严重的情况,对其防治进行了药剂筛选试验。结果发现,2096啶虫眯1500倍+绿颖喷淋油200倍的药剂处理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7.
黄板诱杀烟粉虱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烟粉虱的趋黄特性,研究不同黄板设置方向对烟粉虱的诱杀效果。结果显示,3个处理对烟粉虱都表现出较强的诱杀效果,表现为设板后7~8d对烟粉虱的诱杀效果比较明显,后期经过一定的峰值后急剧减少,并在一定量内浮动,其中以横向处理的方法效果最好,其次是纵横交叉综合处理,纵向处理的效果稍差。因此,横向设置黄板的方法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调查记录了西安地区烟粉虱的寄主植物,经鉴定达24科53种(变种),茄科、葫芦科、豆科、十字花科和菊科的种类较多,其中包括蔬菜、果树、花卉园林植物、经济植物和杂草等,并根据寄主植物上烟粉虱的数量将烟粉虱的危害程度划分成4个不同的等级。  相似文献   

19.
采用RAPD和ISSR 2种分子标记分别对福建省7个地区8个烟粉虱自然种群的80份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4条RAPD引物和4条ISSR引物,从80份样品的DNA中分别扩增2 240和1 776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分别为2 000和1 728条,说明福建地区烟粉虱自然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聚类分析表明,福建地区8个自然烟粉虱种群可分为2大类群,采自龙海变叶木种群单独聚为1类,说明与其他种群存在较远亲缘关系,推测为不同生物型;遗传距离分析说明福建不同种群在遗传相似性上与地理分布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Bemisia tabaci(Gennadius) is a serious pest in many cropping systems worldwide and occurs in different biotypes. The mtDNA COI gene of the 12 Bemisia tabaci (Gennadius) populations from different regions and countries were analyzed.Based on mtDNA COI sequences, their biotypes were characterized and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these populations were established with the method of UPGMA.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e genetic similarity between those populations from Beijing, Zhengzhou, Zaozhuang, Nanjing, Shanghai, Haikou, and the B-biotype populations from California, Texas, Arizona reached 99.8-100%, which meant the nation-wide infested populations of B. tabaci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were B-biotypes. Another population collected from Kunming of Yunnan Province showed very high similarity with Q-biotype B. tabaci from Spain and Morocco, which meant the Kunming population was Q-biotype.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n the invasion of Q-biotype into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