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罗尔斯通氏菌菌株H16新杀虫蛋白的纯化及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H4)2SO4盐析、超滤、Sephacryl-400HR凝胶过滤层析及DEAE-Sephadex A-50阴离子交换层析等方法,从罗尔斯通氏菌菌株H16(Ralstonia eutropha H16)中分离纯化出一种新的杀虫毒素蛋白.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此杀虫毒素蛋白存在于胞内和胞外上清液中,电泳结果显示胞内和分泌到胞外的杀虫毒素可能是同一种物质.此毒素对菜青虫初孵幼虫有较强的口服毒性,LD50为2.7mg/头.SDS-PAGE图谱显示此杀虫毒素是由两个亚基组成的复合蛋白.  相似文献   

2.
Bt即苏芸金杆菌的简称,Bt杀虫剂是利用Bt杀虫菌,经培养生产的一种微生物制剂.这种杀虫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芽孢并形成一种蛋白质毒素,在显微镜下观察,通常是不规则的菱形结晶,叫做伴孢晶体.当害虫蚕食了伴孢晶体和芽孢之后,在害虫的肠内碱性环境中,伴孢晶体溶解,释放出对鳞翅目幼虫有较强毒杀作用的毒素.  相似文献   

3.
苏云金芽胞杆菌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可产生2种不同类型的专一性极强的杀虫蛋白,一种是在其产孢过程中形成的杀虫晶体蛋白(ICPs),包括晶体毒素(Cry)和细胞裂解毒素(Cyt),前者对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鳞翅目和双翅目或鳞翅目和鞘翅目以及线虫具有专一的杀虫活性,后者在体外具广泛的溶细胞活性,但其杀虫谱较窄,杀虫活性较低;另一种是在营养生长期合成并分泌到胞外的非晶体杀虫蛋白即营养期杀虫蛋白(VIPs),具有与杀虫晶体蛋白相似的毒性活性和专一性.然而,这3种蛋白的分子结构和毒性机理各不相同.本文综述了ICP蛋白和VIP蛋白的杀虫机理和害虫抗性产生的分子基础,以及营养期杀虫蛋白的发现和应用对延缓或防止害虫针对ICP蛋白产生抗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建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029-15031
对一种植物源性光敏毒素α-T在植物中分布、化学合成、作用机制作了介绍,并对光敏毒素α-T在农林卫生害虫杀虫活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开发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多位点生物杀虫毒素BtA形成的HPLC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多位点生物杀虫毒素理论和生物耦合技术,研制生物杀虫毒素BtA,为新生物农药的开发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手段。将苏云金芽孢杆菌(B.t.)晶体进行酶解改造,形成带末端氨基的原毒素;将阿维菌素的羟基进行激活、衍生化,形成带羧基的阿维菌素衍生物(Abamectin-COONa);再利用氨基-羧基偶联剂(EDC)进行两种生物毒素的生物耦合。利用反相液相色谱(HPLC)检测不同反应时间的BtA生物耦合体系,以确定生物耦合反应的发生;通过反应底物两两组合的分析比较,识别生物耦合产物BtA生成的色谱特征,分析生物耦合产物---多位点生物杀虫毒素BtA的产生过程。  相似文献   

6.
苏云金杆菌溶细胞毒素及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Bt)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土壤细菌,在其芽孢形成期能够产生多种杀虫晶体蛋白,这些蛋白在靶害虫中肠内被激活为毒素并使细胞膜穿孔,从而达到杀虫目的。近年来,关于溶细胞毒素分布、分类、杀虫机理、昆虫抗性等问题的研究已成为新的热点。文章综述了各国实验室在这些方面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营养期杀虫蛋白Vip3A是一种由苏云金芽孢杆菌在对数生长期产生的新型杀虫毒素.Vip3A与敏感昆虫中肠上皮细胞的结合是其发挥杀虫活性的关键步骤.为进一步探究Vip3A毒素的杀虫机理,研究Vip3Aa10与甜菜夜蛾刷状缘膜囊泡(BBMVs)的结合特性.【方法】在大肠杆菌中用IPTG诱导表达Vip3Aa10,用亲和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的方法纯化蛋白,并用胰蛋白酶活化Vip3Aa10,得到Vip3Aa10GT.然后分析Vip3Aa10前毒素和Vip3Aa10GT对甜菜夜蛾的杀虫活性,用免疫印迹法和配体印迹法分析Vip3Aa10GT与甜菜夜蛾BBMVs的结合特性以及在甜菜夜蛾BBMVs上的结合蛋白.【结果】Vip3Aa10GT与Vip3Aa10前毒素对甜菜夜蛾的杀虫活性很高.Vip3Aa10GT在p H80时更容易与甜菜夜蛾BBMVs结合,并且能够与非敏感性昆虫黄粉虫BBMVs结合.在相同p H条件下,Vip3Aa10前毒素比Vip3Aa10GT更容易与甜菜夜蛾BBMVs结合.Vip3Aa10GT在甜菜夜蛾BBMVs上有4条结合蛋白,其分子量分别为80、38、31和22k Da.【结论】活化的Vip3Aa10与甜菜夜蛾BBMVs的结合是p H依赖性的,并且能与BBMVs上的4个蛋白结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营养期杀虫蛋白Vip3A是一种由苏云金芽孢杆菌在对数生长期产生的新型杀虫毒素.Vip3A与敏感昆虫中肠上皮细胞的结合是其发挥杀虫活性的关键步骤.为进一步探究Vip3A毒素的杀虫机理,研究Vip3Aa10与甜菜夜蛾刷状缘膜囊泡(BBMVs)的结合特性.【方法】在大肠杆菌中用IPTG诱导表达Vip3Aa10,用亲和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的方法纯化蛋白,并用胰蛋白酶活化Vip3Aa10,得到Vip3Aa10GT.然后分析Vip3Aa10前毒素和Vip3Aa10GT对甜菜夜蛾的杀虫活性,用免疫印迹法和配体印迹法分析Vip3Aa10GT与甜菜夜蛾BBMVs的结合特性以及在甜菜夜蛾BBMVs上的结合蛋白.【结果】Vip3Aa10GT与Vip3Aa10前毒素对甜菜夜蛾的杀虫活性很高.Vip3Aa10GT在p H80时更容易与甜菜夜蛾BBMVs结合,并且能够与非敏感性昆虫黄粉虫BBMVs结合.在相同p H条件下,Vip3Aa10前毒素比Vip3Aa10GT更容易与甜菜夜蛾BBMVs结合.Vip3Aa10GT在甜菜夜蛾BBMVs上有4条结合蛋白,其分子量分别为80、38、31和22k Da.【结论】活化的Vip3Aa10与甜菜夜蛾BBMVs的结合是p H依赖性的,并且能与BBMVs上的4个蛋白结合.  相似文献   

9.
昆虫病原丝状菌Nomuraea rileyi,在沙氏培养基中,于22℃、暗条件下振荡培养两周以获得菌体。用甲醇、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从菌体中提取Nomuraea rileyi的毒性物质。以鳞翅目昆虫斜纹蛾和菜青虫进行毒性和杀虫试验,证明该物质是具有生理活性的杀虫毒素。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该毒素是一种多肽。  相似文献   

10.
1.6%狼毒素水乳剂以杀虫高效、微毒,广谱性好,速效性强,持效性适中,药效抗性小,自然降解速度快,不破坏生态环境及对人畜安全等优点,可广泛应用各种作物害虫的防治,是一种高效、安全、绿色的杀虫剂。  相似文献   

11.
T-2毒素微胶囊是制备虾毒饵料研究该毒素在对虾食品链中传递规律的前提技术,从T-2毒素微胶囊毒饵料的性状、包埋率及对虾利用率3个方面对其进行评价.采用微胶囊技术,以复合蛋白制剂为壁材,20 ng T-2毒素和对虾饲料为混合芯材,采用均质和物理加热法使复合蛋白制剂包裹混合心材,再用恒温干燥法使其硬化,形成颗粒状对虾T-2毒素微胶囊毒饵料,建立了T-2毒素微胶囊毒饵料的制备工艺.采用LC-MS/MS技术检测T-2毒素,普通毒饵料、微胶囊毒饵料抽提水样中T-2的毒素含量分别为2.661、0.654 ng/mL,微胶囊毒饵料的包埋率达96.73%,其利用率是普通毒饵料的1.7倍.研究表明T-2毒素微胶囊毒饵料可以解决对虾口服难溶于水的T-2毒素的问题,并提高了T-2毒素的利用率,为研究T-2毒素对对虾的作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明大蒜白斑病菌(Stemphylium solani)粗毒素液的致病机理,采用毒素活性分析方法,对大蒜白斑病菌粗毒素液的基本性质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S.solani毒素是一种极性较大的非蛋白小分子物质;经高温处理后,致病活性基本不变;在微酸或微碱条件下毒素较稳定,强酸性条件有利于加强毒素的致病活性,而强碱性条件下毒素活性有所下降;粗毒素液渗透势对生测结果无显著影响;培养液中的活性成分不能被活性碳有效吸附。官能团鉴定结果表明,粗毒素液中不含酚类、糖类和生物碱等物质,但含酯类和含氨基的有机物。  相似文献   

13.
尖孢镰刀菌毒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引起大豆根腐病的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不同菌株产毒量不同,毒素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用两种方法提取毒素,结果表明用炭吸附法提取的毒素量多于乙酸乙酯萃取法。生物活性测定表明:该毒素对大豆胚根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大豆一出复叶期幼苗有致萎作用。尖孢镰刀菌毒素不仅对大豆种子萌发、胚根生长有抑制作用,对其它作物种子萌发、胚根生长也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杂交竹梢枯病菌毒素蛋白的质膜结合位点及在不同品种的结合活性,在低压层析分离纯化毒素蛋白的基础上,以该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毒素特异性抗血清,并将该蛋白用不同浓度的抗体吸附后处理杂交竹幼嫩枝条。结果表明:毒素所引起的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说明所制备的抗体在与毒素发生特异性免疫学反应的同时,可部分封闭毒素分子上与毒素受体结合的位点;利用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杂交竹嫩枝的质膜制剂与毒素蛋白的结合活性显示,质膜制剂与毒素结合后能部分阻断毒素与其抗体的免疫学反应,即质膜制剂中含有毒素的结合位点,且不同品种的结合活性有差异;用胰蛋白酶或加热处理质膜制剂后,质膜制剂对毒素与其抗体反应的抑制作用消失,证实质膜制剂中与毒素结合的是蛋白类物质。  相似文献   

15.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Curvularialunata)是目前玉米生产上的一个主要病害,该病菌可以产生毒素。本文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产生的毒素进行了生物学测定,并观察了毒素对寄主叶片超微结构的破坏作用。证明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产生的毒素是其致病因子之一,研究发现该毒素不是蛋白质。  相似文献   

16.
菌核菌粗毒素对向日葵种子及幼苗的毒害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向日葵菌核菌粗毒素和病菌培养滤液处理向日葵的种子和幼苗,研究粗毒素对种子萌发、胚根生长的影响,对幼苗的致萎作用、对幼苗离体叶片的致病作用以及对叶片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核菌粗毒素对向日葵种子萌发、胚根伸长和幼苗生长都有毒害或抑制作用,对离体叶片也具有强烈的致病作用,且粗毒素和培养滤液引起的症状基本相同。同时,草酸毒素可作用于寄主细胞膜,引起细胞膜透性的增加,造成膜功能的紊乱。  相似文献   

17.
以苏云金杆菌HD 73伴胞晶体为活性蛋白,经胰蛋白酶酶解后分别用阴离子交换柱分离纯化法和等电点纯化法进行纯化,纯化后得到的样品进行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分离纯化都获得67kDa的毒素蛋白,但是离子交换柱纯化法样品消耗量大,得率低;而等电点沉淀法样品消耗少,得率高。  相似文献   

18.
茶藨生柱锈重寄生木霉粗毒素的基本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液体发酵和生物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茶藨生柱锈(Cronartium ribicola)重寄生木霉SS003菌株(Trichoderma atroviride)所产粗毒素的基本性质。结果表明,SS003所产粗毒素为一类非蛋白质、极性较大的物质,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酸碱稳定性,能被甲醇较好地提取出来,可被活性碳有效地吸附并为甲醇所洗脱。该结果为SS003菌株的活性成分研究及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对原核表达的重组嗜水气单胞菌Aer毒素进行初步纯化,比较了它与天然Aer毒素的抗原性,为建立检测该毒素的免疫学方法奠定了基础。将原核表达的重组Aer毒素经SDS-PAGE后,切下目的蛋白,利用电洗脱法将蛋白洗脱出来,后经透析、PEG8000浓缩、定量,对獭兔进行免疫,采集血清,提纯IgG,在W estern b lotting试验中可与天然Aer毒素起反应,说明,体外表达的重组Aer毒素保留了天然Aer毒素所具有的抗原性。同时,将嗜水气单胞菌AHCS02菌接种于兔鲜血平板,30℃、培养15 h后,将具有β-溶血的单菌落于LB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后,用饱和硫酸铵法提取上清液中的天然Aer毒素,用甲醛脱毒后,以同样免疫方法免疫獭兔,免疫结束后,采集血清提取IgG,在W estern b lotting试验中,可以检测到重组Aer毒素。试验说明:原核表达的重组Aer毒素和天然Aer毒素诱导獭兔产生的血清IgG抗体可以互相识别重组Aer毒素和天然Aer毒素,重组Aer毒素和天然Aer毒素有相似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20.
 对原核表达的重组嗜水气单胞菌Aer毒素进行初步纯化,比较了它与天然Aer毒素的抗原性,为建立检测该毒素的免疫学方法奠定了基础。将原核表达的重组Aer毒素经SDS-PAGE后,切下目的蛋白,利用电洗脱法将蛋白洗脱出来,后经透析、PEG8000浓缩、定量,对獭兔进行免疫,采集血清,提纯IgG,在Western blotting试验中可与天然Aer毒素起反应,说明,体外表达的重组Aer毒素保留了天然Aer毒素所具有的抗原性。同时,将嗜水气单胞菌AHCS02菌接种于兔鲜血平板,30 ℃、培养 15 h 后,将具有β-溶血的单菌落于LB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后,用饱和硫酸铵法提取上清液中的天然Aer毒素,用甲醛脱毒后,以同样免疫方法免疫獭兔,免疫结束后,采集血清提取IgG,在Western blotting试验中,可以检测到重组Aer毒素。试验说明:原核表达的重组Aer毒素和天然Aer毒素诱导獭兔产生的血清IgG抗体可以互相识别重组Aer毒素和天然Aer毒素,重组Aer毒素和天然Aer毒素有相似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