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利用RAPD技术分析小麦强优势组合亲本遗传差异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利用RAPD技术对小麦(黑麦)异源重组系异源2号组配的22个强优势杂交组合的亲本进行了遗传差异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被测材料间RAPD标记多态性较高.61个随机引物中,37个引物(占60.65%)扩增产物具多态性,共扩增得到181条带。其中,105条带具多态性,占58.01%。每个引物可扩增出1~7条多态性带,平均可扩增2.8条多态性带。父本异源2号与其强优势组合母本间RAPD遗传距离较大,平均为0.43,聚类结果也显示其单独聚为一类。由此证实,异源2号与母本间确实在分子水平上存在较大遗传差异。RAPD遗传距离与亲本各性状表型差异相关均不显著,与F1各性状杂种优势间除抽穗期外相关也均不显著。据此认为,难以直接利用RAPD遗传距离预测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2.
甜瓜亲本与其F1代的RAPD标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APD标记方法,从分子水平上探测了甜瓜亲本与其杂种F1的遗传差异,用27个引物对11个甜瓜基因型进行了扩增,共扩增出44条有效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9条,占总条带数的43.18%。每条引物可扩增3~8条带,平均每条引物产生1.63条有效带。根据RAPD遗传距离进行分析,杂种F1多偏向母本自交系遗传;甜瓜亲本自交系间的遗传距离为0~0.39。作为父本,TopMark自交系与H16自交系相比,子代更多继承了Top-Mark自交系的遗传特性。以上结果与田间性状表现相符,RAPD标记用于甜瓜遗传差异的研究切实可行,其结果可用于育种过程中的亲本选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3.
利用SSR标记分析小麦强优势组合亲本遗传差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SSR标记对小麦(黑麦)异源重组系异源2号组配的22个强优势杂交组合亲本进行了遗传差异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被测材料间SSR标记多态性较高。69对引物中,52对引物(占75.36%)扩增产物具多态性,共扩增得到155条带。其中,123条带具多态性,占79.35%。每个多态性引物可扩增出1-6条带,平均可扩增2.3条多态性带。父本异源2号与其强优势组合母本间SSR遗传距离平均值0.30,高于母本间遗传距离平均值0.21,聚类结果也显示其单独聚为一类。由此证实,异源2号与母本间确实在分子水平上存在较大遗传差异。SSR遗传距离与亲本各性状表型差异及F1各性状杂种优势间相关均不显著。据此认为,可能难以直接利用SSR遗传距离预测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4.
利用RAPD和ISSR分子标记对西瓜作图亲本的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瓜为材料,对基因组DNA的RAPD和ISSR分析体系中的Mg2+、dNTPs和引物浓度进行了优化.筛选出的RAPD优化体系(20 μl)为:引物0.4 μmol/L,dNTPs 200 μmol/L,Mg2+ 2.0 mmol/L,DNA 20 ng,1 × Buffer缓冲液,Tap 酶1.0 U;ISSR优化体系(16 μl)为:引物0.25 μmol/L,dNTPs 160 μmol/L,Mg2+1.0 mmol/L,DNA 20ng,1×Buffer缓冲液,Taq酶0.64 U.以远生态西瓜品种自交系64+1⊕ -3和6⊕-2、及23⊕-1和4-1⊕-2为作图亲本,利用筛选好的RAPD和ISSR体系对作图亲本的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作图亲本64-1⊕-3和6⊕-2中,181个RAPD引物中有11个引物不能有效扩增,其余170个引物产生了525条扩增带,平均每个引物在基因组中可检测到3.08个基因位点,其中可检测出多态性位点的引物有55个,产生了77条多态性扩增带,平均多态率为14.67%;62个ISSR引物中有17个引物不能有效扩增,其余45个引物产生了188条扩增带,平均每个引物产生了4.18条扩增带,15个多态性引物可以在双亲间检测到多态性位点23个,平均每个多态性引物能扩增出1.53个多态性位点,多态率为12.23%.在作图亲本23⊕-1和4.1⊕-2中,利用499个RAPD引物进行了基因组的扩增,其中43个引物为非有效引物,456个引物产生了1 431条带,平均每个引物产生3.14条带,142个多态性引物检测到了240个多态性基因位点,平均多态率为16.77%.表明西瓜作图亲本问的遗传背景较狭窄.  相似文献   

5.
辣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90份辣椒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从200个RAPD引物中筛选出10个引物分别对供试材料的DNA进行扩增,共扩增出70个位点,其中多态性谱带38条,多态性程度为54.3%.平均每个引物产生7条多态性谱带,每个引物可扩增出4~9条,谱带大小为100~2000 bp.对RAPD结果进行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6.
樱桃番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从2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7个引物,对32个樱桃番茄品种进行RAPD分析,并对樱桃番茄遗传多样性和分类进行探讨和研究,结果显示,27个引物共扩增出207条DNA谱带,其中多态条带139条,多态性程度为 67.15%;平均每个引物产生7.67条,每个引物可扩增出2-12条多态性谱带,谱带大小为270-2 000 bp;遗传距离D值在0.33水平上,能将供试材料聚为3类:野生种聚成一类,果皮为黄色和少数红色品种聚成一类,全部是红色聚成一类;此外,还发现从重要特征观察,樱桃番茄品种表现出一定的聚集趋势。  相似文献   

7.
从2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个引物,对11份笋子芥材料进行RAPD分析,并对笋子芥遗传多样性和分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0个引物共扩增出93个位点,其中多态性谱带65条,多态性程度为69.9%;平均每个引物产生9.3条多态性谱带,每个引物可扩增出7-13条,谱带大小为100-2000 bp.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遗传距离为0.38时,11份笋子芥可聚成四大类群.  相似文献   

8.
利用同工酶和RAPD技术分析辣椒杂种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OD同工酶和RAPD技术对辣椒7个亲本和6个杂交组合进行遗传差异和亲缘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辣椒品系扩增出4~7条POD同工酶带,其中相同酶带在部分材料间表现的强弱有所不同;经聚类分析,可把13个不同辣椒品系分为6个大类。经RAPD扩增,10条引物共扩增出103条带,平均每个引物10.3条;13个不同辣椒品系可分为7个大类,其中有4组与同工酶的分类相同。因此,POD同工酶技术和RAPD技术都可进行辣椒杂种优势的划分且可以互补,但RAPD标记检测的多态性要高于POD同工酶标记。  相似文献   

9.
SSR标记遗传距离与小麦杂种优势相关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异源2号、川麦28号和绵阳26号等3个优良品种(系)与繁6等37个四川小麦品种组配杂交组合,考察了F1代6个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以及与SSR标记揭示的亲本间遗传距离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性状杂种优势平均值均较低,但变幅较大(-92 31%~145 1%)。小麦21条染色体上的23个SSR引物共扩增出74条带,其中66条(81 2%)具有多态性。每个SSR引物能扩增1~8条,平均为3 2条。亲本间遗传距离(GD)变幅为0 135~0 486,平均GD值为0 297,表明亲本间的遗传差异较大。除穗粒重外,各性状杂种优势与SSR标记揭示的亲本间遗传距离的相关系数均不显著,说明难以利用SSR标记遗传距离预测小麦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0.
应用RAPD标记技术研究大花蕙兰种质资源亲缘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RAPD标记技术对来自2个企业的18个大花蕙兰品种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从50个10碱基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5个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的引物,共扩增出92条DNA条带,其中90条为多态性带,占97.8%,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多态性带6条。18个种质之间的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1975~0.6704,平均相似系数为0.4761;遗传距离变化范围为0.3296~0.8025,平均遗传距离0.5239。基于RAPD的扩增结果建立了UPGMA亲缘关系聚类图,18份种质在遗传距离0.5239处被划分为4个类群。供试的18份种质间的遗传亲缘关系与其花色和花枝类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产量杂种优势标记与QTL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业芸  袁隆平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14):2699-2714
【目的】对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影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性状的杂种优势位点进行定位,在此基础上探讨亲本培矮64S和9311的遗传差异与水稻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间的关系,以探明水稻产量杂种优势的分子预测途径。【方法】应用经单粒传法获得后续世代的219个培矮64S×9311 F8重组自交系(RILs)株系材料与亲本培矮64S回交,并选用151个分布于水稻基因组12条染色体上的SSR多态性标记,构建回交群体RILs BCF1;构建基因组总长为1 617.7 cM、标记间平均距离10.93 cM和含151个分子标记的遗传图谱;采用分子标记技术和自由度不等的单向分组方差两组法、三组法分析,用SAS软件ANOVA分析、混合线性模型复合区间作图等方法,对回交RILs BCF1群体的产量性状及其构成因素的F1表型值进行相关分析、优势预测与QTL定位。【结果】本回交杂种群体RILs BCF1具备多种基因型,遗传变异丰富,性状平均值均显著高于亲本群体重组自交系RILs F8,共筛选到影响RILs BCF1群体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性状杂种优势的阳性、增效位点74个;其中,三组法所筛选的阳性、增效位点数高于两组法,用这些阳性、增效位点所预测的遗传距离与产量F1性状值的相关性也显著提高;三组法所筛选产量性状的增效位点与两组法所筛选的增效位点完全一致;连锁紧密的位点有成簇分布的现象,每穗空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有6个杂种优势位点相同,并与3个产量杂种优势位点重叠,且均处在第7染色体上;通过逐步回归建立了对4个产量性状进行预测的回归方程模型;筛选到28个杂合型的特异性标记,它们与产量性状的表型值显著相关,使用特异性标记可使遗传距离与产量F1性状值的相关系数由全部标记的0.335提高到0.617;定位到3个与产量杂种优势相关的QTL和3个影响每穗实粒数杂种优势的QTL。其中,在第7染色体上影响每穗实粒数和产量杂种优势的QTL QGpp7和QHy7与影响每穗实粒数和产量杂种优势的增效位点的结果相符。【结论】通过增加筛选产量杂种优势阳性位点或增效位点数量、筛选影响杂种优势特异性分子标记的方法,可显著提高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产量F1性状值的相关性,有效提高用分子标记遗传距离对杂种优势预测效率。定位了3个影响产量杂种优势的QTL及3个影响每穗总粒数杂种优势的QTL,分别在第2、3、7、11和12染色体上,其中,影响产量杂种优势的数量性状位点QHy7,贡献率为7.48%,可用于杂种优势的预测和杂交组合的选配。定位于第3染色体RM293-RM468的表型贡献率为14.9%的抽穗期QTL可用于早熟高产水稻的选育。  相似文献   

12.
利用RAPD标记对8个油用向日葵自交系进行了鉴定和遗传分析。从40个UBC引物中筛选出12个能产生稳定遗传多态性的引物,利用其中3个引物提供的RAPD标记可将8个自交系逐一加以鉴别。12个引物对8个自交系共扩增出41条带,其中39条(占95.1%J)具有多态性,每个引物可扩增出1-7条带,平均为3.4条带,不同自交系之间的RAPD遗传距离在0.13-0.85之间,平均为0.42。按UPGMA方法可将8个自交系聚为2大类、4个亚类。  相似文献   

13.
基于RSAP和SSR的辣椒优良自交系间遗传距离的估计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物F1代的杂种优势表现与亲本间的遗传距离直接相关,对自交系间遗传距离的估计可被用来预测杂种优势。针对我国鲜食尖椒的育种目标,利用RSAP和SSR标记系统,对来自国内外的10份尖椒优良自交系间的遗传距离进行估计,并比较了2种标记的结果和效力。结果显示,RSAP标记具有较高的位点和多态性检测能力,平均每次可检测51个位点和13个多态性条带,分别是SSR的17倍和6.5倍;基于RSAP的遗传距离和基于SSR的遗传距离相关性较高(r=0.542 9);2种标记系统的聚类结果基本一致,均将10份尖椒分为3大类,这种分类结果不但反映了果实形状在辣椒分类上的重要地位,而且与辣椒杂种优势育种实践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河南地方野生小鼠与近交系小鼠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120个随机引物,对河南地方野生小鼠及其他4个近交系小鼠品系进行RAPD分析,筛选出36个多态性引物,检测到380条扩增片段,其中多态性片段304条,且野生小鼠具有若干特异条带,反映出野生小鼠与4个近交系小鼠品系间存在遗传差异。多态性分析表明,野生小鼠与PWK之间的遗传距离指数为0.009 24,遗传关系最近;与DDK遗传距离指数为0.011 30,遗传关系最远。试验结果表明,河南地方野生小鼠与4个近交系小鼠品系之间有遗传相似性,也存在差异,同时也证明RAPD技术可以很好地用于检测小鼠品系间的遗传变异及区分不同的小鼠品系。  相似文献   

15.
利用RAPD标记水稻亲本遗传差异及其在杂种优势中的利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张培江  才宏伟 《安徽农业科学》1999,27(5):421-424,428
以17个杂交水稻亲本、3个新株型株系和24个光壳稻、爪哇稻品种为DNA样品来源,通过随机引物PCR扩增基因组DNA的多态性,探索RAPD标记水稻亲本遗传差异在杂交稻育种中利用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22个12碱基随机引物共扩增产物98个,其中17个引物可产生多态性产物,所扩增产物的47.9% 至少在两个基因型间存在差异。每个PCR扩增产物分别以1和0记录存在与否。由RAPD数据计算的Nei's遗传距离创建聚类树状图。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籼稻和粳稻容易被分开,普通粳稻又容易与光壳稻、爪哇稻分开,但光壳稻和爪哇稻混合聚在一起。根据聚类图发现普通粳稻亚群内杂种优势较弱,亚群间即生态群间的杂种优势较强,群间即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更强。利用光壳稻、爪哇稻选育不同生态群方向的恢复系和不育系,已配组育成超强优势的杂交稻组合。  相似文献   

16.
三个鸡品系遗传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从分子水平上阐明快羽系、绿壳蛋系和合成系3个鸡品系之间的遗传差异及其遗传关系,为进一步开展这3个鸡品系的杂交配套利用提供依据,本文采用RAPD标记对3个品系的血样进行了群体遗传关系分析。实验共筛选出27条随机引物,对3个鸡品系的池DNA进行了RAPD分析。27条引物共产生235种扩增片段,扩增产物片段的长度大小在277~2441bp范围内。利用电泳分析数据分别计算了3个品系群体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指数。结果表明:快羽系与绿壳蛋系间的遗传关系最近;而快羽系与合成系间的遗传关系最远。  相似文献   

17.
利用SSR标记划分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的杂种优势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SSR分子标记研究了50份微胚乳超高油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变异。从64对SSR引物中,选出扩增带型稳定的58对引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出207个多态性条带,涉及58个SSR位点,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到的等位基因变异数为3.569个,变化范围2~7个;平均PIC值为0.560,变化范围从0.232到0.784。经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把供试微胚乳超高油玉米自交系划分为4个类群(8个亚群)。聚类后的群内遗传相似系数大于群间遗传相似系数,这表明所选取的SSR引物可以有效地区分微胚乳超高油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划分结果是客观合理的。  相似文献   

18.
以华中地区大面积应用的4个三系不育系的同型保持系和来自不同生态类型的16个恢复系为材料,根据9个产量及其相关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以欧氏距离为指标,研究了杂交水稻亲本间遗传差异状况及其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保持系间遗传差异较小,恢复系间及保持系与恢复系间遗传差异较大。对亲本间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分析表明,三系杂交稻亲本间遗传差异与杂种优势关系不密切,而杂交稻产量的高低与双亲产量尤其是双亲产量平均值的高低密切相关,说明亲本改良在提高杂交稻产量中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 17个杂交水稻亲本、3个新株型株系和 2 4个光壳稻、爪哇稻品种为DNA样品来源 ,通过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 ,简称RFLP)标记技术 ,研究光壳稻和爪哇稻及其与温带粳稻之间的关系 ,探索RFLP标记水稻亲本遗传差异在杂交稻育种中利用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 :42个探针共产生 6 9个不同的限制性片段 ,其中 2 0个 (占 47.6 % )探针显示 47个 (占 6 8.1% )多态性片段 ,至少在 2个基因型间存在差异。每个具有多态性片段分别以 1和0记录存在与否。由RFLP数据计算的Nei’s遗传距离 ,创建聚类树状图。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籼稻和粳稻容易被分开 ,温带粳稻又容易与光壳稻、爪哇稻分开 ,但光壳稻和爪哇稻混合聚在一起 ,光壳稻与温带粳稻之间的遗传距离要比爪哇稻与温带粳稻之间的遗传距离大。根据聚类图发现温带粳稻亚群内杂种优势较弱 ,亚群间即生态群间的杂种优势较强 ,群间即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更强。利用光壳稻、爪哇稻选育不同生态群方向的恢复系和不育系 ,已配组育成了强优势的杂交稻组合  相似文献   

20.
利用RFLP标记水稻亲本遗传差异及其杂种优势中的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17个杂交水稻亲本、3个新株型株系和24个光壳稻、爪哇稻品种为DNA样品来源,通过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简称RFLP)标记技术,研究光壳稻和爪哇稻及其与温带粳稻之间的关系,探索RFLP标记水稻亲本遗传差异在杂交稻育种中利用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42个探针共产生69个不同的限制性片段,其中20个(占47.6%)探针显示47个(占68.1%)多态性片段,至少在2个基因型间存在差异。每个具有多态性片段分别以1和0记录存在与否。由RFLP数据计算的Nei‘s遗传距离,创建聚类树状图。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灿稻和粳稻容易被分开,温带粳稻又容易与光壳稻、爪哇稻分开,但光壳稻和爪哇稻混合聚在一起,光壳稻与温带粳稻之间的遗传距离要比爪哇稻与温带粳稻之间的遗传距离大。根据聚类图发现温带粳稻亚群内杂种优势较弱,亚群间即生态群间的杂种优势较强,群间即灿、粳亚种间杂种优势更强。利用光壳稻、爪哇稻选育不同生态群方向的恢复系和不育系,已配组育成了强优势的杂交稻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