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唐勇  张红  杨兵  应桦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296-11298
[目的]了解红尾副鳅生物学性状及人工驯养的可行性。[方法]测定了366尾野生红尾副鳅的生物学性状,并对其人工驯养进行研究。[结果]红尾副鳅平均体长为(122.89±2.58)mm,平均体重为(13.04±0.62)g。红尾副鳅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y=0.000 2x2.279 5(R2=0.795 2)。雌性红尾副鳅的绝对怀卵量为162~756粒,平均怀卵量为(437.3±31.27)粒。红尾副鳅的怀卵量与体重的关系式为y=29.814x+8.038 3(R2=0.682 6)。红尾副鳅的怀卵量与体长的关系式为y=0.003 9x2.378(R2=0.702 2)。雌性红尾副鳅初次性成熟年龄为2龄,雄性在1龄时就有成熟个体出现,繁殖旺季为4~5月。在人工驯养条件下,红尾副鳅能摄食人工配合饲料,且生长速度较快。经60 d饲养,红尾副鳅的增重率和成活率分别为27%~32%和78%~97%。[结论]该研究可为开发红尾副鳅为新养殖对象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短体副鳅繁殖群体的结构特征,积累副鳅属鱼类的生物学资料。[方法]对采自嘉陵江的208尾繁殖季节的短体副鳅成熟个体年龄、体长、体重及雌雄生长特性等进行研究。[结果]繁殖群体的性比为♀∶♂=5.71∶1.00。繁殖群体由1~5龄鱼组成,以2~3龄组为主。短体副鳅的体长范围为49.0~84.0 mm,体重范围为2.6~11.0 g。最小性成熟年龄是1龄;最小性成熟个体雌性体长49.0mm,体重2.6 g;雄性体长55.5 mm,体重3.7 g。群体体重(W)与体长(L)的关系:雌+雄为W=0.000 2×L2.477 2;雌为W=7.0×10-5×L2.753 5;雄为W=0.002 1×L1.896 4。生长系数雌性大于雄性;繁殖群体(雌+雄)的生长系数b=2.477 2〈3,说明短体副鳅个体发育正常呈异速生长趋势。[结论]短体副鳅的生长峰值均出现在性成熟后1~2年内,最佳捕捞期应该在3龄以后。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千岛湖大眼华鳊(Sinibrama macrops)的种群状况,于2008年7月-2009年4月在千岛湖采集了707尾实验样本,以其鳞片为材料进行年龄鉴定,对大眼华鳊种群的年龄、生长和繁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获得的大眼华鳊样本年龄由雌性0+~5+(1~6龄)6个年龄组和雄性0+~4+(1~5龄)5个年龄组组成,雌雄的优势年龄组均为1+~2+龄(2~3龄),占总数的71.4%;体长范围为9.2~20.4 cm,体重范围为18~195 g;体长和体重生长关系式为W=0.0248L2.8985(r=0.9482);拟合的Von Bertalanffy方程为:Lt=24.04[1-e-0.1477(t+2.8540)],Wt=249.38[1-e-0.1477(t+2.8540])2.8985;生长拐点年龄为4.35龄时,拐点体长、体重为15.74 cm、73.13 g;雌、雄性比为1.27∶1,绝对繁殖力为1 870~18 665粒,平均6 279粒,个体体长相对繁殖力平均为(408±214.22)粒/cm,范围为134~989粒;个体体重相对繁殖力平均为(98±40.49)粒/g,范围为38~215...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短体副鳅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89尾雌性短体副鳅为试材,对其中161尾进行年龄鉴定;考察该鱼的绝对生殖力(F)(以第4期卵粒数量表示)和F与其体长(L)、净体重(W)、年龄的关系,体长相对生殖力(F/L)与L和年龄的关系,体重相对生殖力(F/W)与W的关系,并对该鱼的卵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短体副鳅的F为102~574粒,F/L为1.887~9.111粒;F与L和W呈直线相关,线性方程分别为F=7.5462L-181.96和F=34.096W+140.74;161尾雌鱼中,1龄鱼42尾,2龄鱼59尾,3龄鱼52尾,4龄鱼7尾,5龄鱼1尾;F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F/L随年龄增大而减小;F/L与L的方程为F/L=0.0484L+1.5920,F/W与W的关系为F/W=-6.8869W+98.647;卵径分布只出现1个高峰,且峰值卵径所占比例较大。[结论]短体副鳅为一次性产卵鱼类。  相似文献   

5.
2010年9月至2012年8月在千岛湖采集了709尾细鳞鲴及295尾黄尾鲴,对这两个相近种进行年龄、生长及繁殖的研究,旨在了解千岛湖细鳞鲴与黄尾鲴种群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细鳞鲴与黄尾鲴所获样本的年龄范围为1~5龄,优势年龄均为2~3龄,分别占整个样本的84%和76%;其中细鳞鲴体长与体重的生长关系式为W=0.0223L2.8785(R2=0.9439);Von Bertalanffy体长、体重生长方程分别为L t=38.82×[1-e-0.2450(t+1.2636)]、W t=836.21×[1-e-0.2450(t+1.2636)]2.8785,拐点年龄为3.05龄,对应体长为25.33 cm,体重244.78 g;雌雄比例为0.9568∶1,其个体绝对繁殖力为24 893~132 521粒,平均71 283粒。黄尾鲴体长与体重的生长关系式为W=0.0381L2.7172(R2=0.9439),Von Bertalanffy体长、体重生长方程分别为L t=41.99×[1-e-0.2264(t+0.9746)]、W t=980.22×[1-e-0.2264(t+0.9746)]2.7172,拐点年龄为3.45龄,对应体长为26.54 cm,体重281.88 g;雌雄比例为1.4513∶1,其个体绝对繁殖力为39 813~228 541粒,平均109 141粒。  相似文献   

6.
中华沙鳅个体生殖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芳  岳兴建  谢碧文  颉江  王静  王淯  齐泽民  葛正良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1):2302-2306,2310
为了研究中华沙鳅(Botia superciliaris)个体生殖力及其与多项生物学指标的关系,2009年5~9月从沱江资中段和长江宜宾一南溪段分别收集性腺Ⅳ期中华沙鳅雌鱼32尾和22尾进行研究.结果如下:①沱江资中段中华沙鳅产卵群体由2、3龄鱼组成;绝对生殖力(F)为 560~4 401粒,平均1 915粒,体长相对生殖力(FL)为63~458粒/cm,平均217粒/cm,体重相对生殖力(FW)为39~424粒/g,平均230粒/g;绝对生殖力、体长相对生殖力与体长、体重、净体重和成熟系数相关性极显著,体重相对生殖力与体重和成熟系数相关性显著,个体生殖力与肥满度相关性不显著.②长江宜宾一南溪段产卵群体由2、3、4龄鱼组成;绝对生殖力(F)为1 593~14 892粒,平均4 991粒,体长相对生殖力(FL)为168~1 568粒/cm,平均509粒/cm,体重相对生殖力(FW)为49~294粒/g,平均123粒/g;绝对生殖力、体长相对生殖力和体重相对生殖力与体重、净体重、成熟系数和肥满度相关性极显著,与体长和年龄相关性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沱江资中段中华沙鳅繁殖群体低龄化、小型化,建议加强其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7.
2015-2016年在梵净山及周边地区随机采集大鳞副泥鳅样本529尾,测量其体长、体重、净体重和性腺重等生物学指标,并对体长相对繁殖力、体重相对繁殖力和成熟系数进行计算。研究表明:大鳞副泥鳅繁殖期为4~7月,盛期为5月。个体绝对繁殖力F范围为2 275~34 375粒,平均为13 177粒,体长相对繁殖力为172~2 261粒/cm,平均为728粒/cm;个体相对繁殖力为117~1 474粒,平均为635粒,体重相对繁殖力为107~1 034粒/g,平均为501粒/g。绝对繁殖力主要集中在2 500~3 200粒,体长相对繁殖力主要分布于400~1 200粒/cm,而体重相对繁殖力主要集中在200~700粒/g。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明红尾副鳅人工驯养条件下的生长特点及其鱼病防治技术,为红尾副鳅的驯养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利用栖息地水源进行初夏、盛夏与初秋条件下的水簇箱充氧遮阴驯养;投喂环毛蚓属青蚓(Pheretima guillelmi)、赤子爱胜蚓太平二号(Eisenia foetida)、黄粉虫、黑水虻以及通威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等饲料;驯养水温15~18℃;用高锰酸钾对鱼体进行药浴消毒,鱼病用二氧化氯、聚维酮碘及五黄散等药剂进行防治。【结果】红尾副鳅喜食黄粉虫,适宜生长水温15~18℃;驯养60d的成活率为51.85%,鱼体体长增长率为10.80%,鱼体体重增重率为11.83%,红尾副鳅体长与体重的相关关系为W=0.000 2 L~(2.2783)(n=98,R~2=0.810 5),雌雄红尾副鳅的体长与体重差异不显著;驯养过程中主要发生细菌性(应激性)出血病与小瓜虫病,治疗效果不理想,发病鳅拒食快,死亡率高。【结论】在驯养水温15~18℃、水簇箱全程充氧、饲养黄粉虫及适当防治和治疗鱼病的条件下,人工驯养红尾副鳅成活率可达84%。研究为红尾副鳅人工驯化与种质资源保护积累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为高原鳅的分类及其种质资源保护奠定基础,于2014—2015年在塔里木河上游采集2种高原鳅属鱼类,采用形态学方法进行有关生物学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隆额高原鳅和长身高原鳅的外形特征差异不明显,均分布有不同程度的斑点和花纹,隆额高原鳅体长为(16.05±3.19)cm,雌雄间体长差异显著(P0.05),体重为(28.66±6.60)g,为匀速生长。长身高原鳅体长为(10.23±2.21)cm,体重为(13.57±5.02)g,雌雄个体间体重差异显著(P0.05),为异速生长。隆额高原鳅生物学性状中体长与体重和尾柄长与体重的关系相近,尾柄长可作为关键选育因子指标。2种高原鳅生活的适宜水温为8~22℃,食性均为杂食偏肉,3—7月为繁殖期,绝对怀卵量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乌江流域平舟原缨口鳅Vanmanenia pingchowensis的繁殖生物学特征,于2017年1月—12月至2018年3、6、9月在乌江中游佛顶山支流采集平舟原缨口鳅标本262尾,测定其体长、体质量和性腺质量等基础数据,分析了性比、副性征、卵径、繁殖力和性成熟系数等繁殖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雌雄群体年龄分布在3~+~6~+龄,优势年龄组均为4~+和5~+龄;协方差分析显示,雌鱼的体长、体质量关系与雄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雌雄鱼副性征不明显,繁殖季节性比为1.53∶1;用Logistic方程推算初次性成熟理论值,雌性体长58.72 mm、体质量3.83 g、年龄2.93 a,雄性体长52.45 mm、体质量1.99 g、年龄3.05 a;绝对繁殖力为739~2953粒,平均(1629±520)粒,体质量相对繁殖力为150.5~358.4粒/g,平均(250.2±58.5)粒/g;雌鱼Ⅳ期卵巢中存在明显的两批卵子,发育类型为分批同步型,产卵类型为完全同步型;卵径频率分布显示,平舟原缨口鳅繁殖期在5—7月。研究表明,当前乌江佛顶山平舟原缨口鳅繁殖群体大龄化趋势明显,补充群体严重不足,建议从保护现有种群和人工增殖两方面采取措施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1.
通过商业性捕捞取样,对北部湾条尾鲱鲤的渔业生物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北部湾条尾鲱鲤优势体长90~130mm,占65%;优势体重为20-40g,占56.4%;雌性个体平均体长大于雄性,性比为1.36:1,雌性个体数量不平衡;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主要参数分别为:L∞=141.75mm,K=0.67,t0=-0.49;体重的生长拐点为1.27龄;总死亡系数、自然死亡系数和捕捞死亡系数分别为1.83、1.535和0.295,当前开发率为0.161。  相似文献   

12.
长江刀鲚繁殖群体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刀鲚(Coilia nasus)是一种具有多种生活史类型的中小型鱼类,溯江洄游中的刀鲚也是目前长江下游最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为评估刀鲚渔业生物学特征的变化趋势,分析了2012年5月采自长江靖江段的458尾刀鲚繁殖群体样本。结果显示,刀鲚繁殖群体由1~4龄组成,其中2~3龄个体占85.81%;体长14.2~38.9 cm,平均(25.72±4.08)cm;体重9.2~208.4 g,平均(69.59±33.73)g;体长与体重关系式W=0.0028L3.0866(R2=0.915 3);平均丰满度为0.38±0.08。依据生长方程Lt=40.82[1–e-0.31(t+0.55)]和Wt=262.59[1–e-0.31(t+0.55)]3,求得渐近体长L∞为40.82 cm,渐近体重W∞为262.59 g,体重生长的拐点出现在2.99龄的Wt=77.66 g。与20世纪70年代的研究结果相比,长江刀鲚繁殖群体中补充群体和低龄剩余群体的比例显著增加,低龄化和小型化趋势明显,丰满度下降,资源衰退严重,但生长潜力依然存在。应采取降低对繁殖群体的捕捞强度、保护产卵场等积极措施来保护这一珍贵的渔业资源。  相似文献   

13.
落叶松具有速生、材质优良等特性,在辽宁林业产业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良种壮苗造林是提高林木产量和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为了比较不同世代落叶松种子园球果和种子的形态特征,本研究选择日本落叶松初级种子园、1.5代和2代种子园的母树球果和种子为研究对象,测定并分析了单果重、球果长、球果宽、种子千粒重、种子长、种子宽和种子厚等球果和种子形态特征指标,旨在比较日本落叶松种子园母树球果和种子在不同世代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落叶松球果和种子形态特征在不同世代种子园间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初级种子园母树球果单果重、球果长和宽平均值分别为4.04g、2.86cm和2.08cm,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厚和千粒重平均值分别为4.67mm、2.6mm、1.49mm和5.1g;1.5种子园母树球果单重、球果长和宽平均值分别为3.68g、2.85cm和2.12cm,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厚和千粒重平均值分别为4.59mm、2.61mm、1.5mm和5g;2代种子园母树球果单果重、球果长和宽平均值分别为2.93g、2.93cm和2.04cm,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厚和千粒重平均值分别为4.6mm、2.58mm、1.51mm和4.66g。不同世代种子园间比较表明,平均单果重、球果长和宽分别表现为初级种子园>1.5代种子园>2代种子园、2代种子园>初级种子园>1.5代种子园和1.5代种子园>初级种子园>2代种子园, 平均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厚和千粒重分别表现为初级种子园>2代种子园>1.5代种子园、1.5代种子园>初级种子园>2代种子园、2代种子园>1.5代种子园>初级种子园和初级种子园>1.5代种子园>2代种子园,方差分析表明,除种子宽和厚外,其他指标均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相关分析表明,日本落叶松种子园母树球果与种子的形态特征指标间相关性较强。本研究对了解日本落叶松的生态适应性、遗传变异和指导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0年9月—2013年5月连续33个月份在九龙江口紫泥、岛美、浮宫3个站位流刺网和定置网调查采集的样本,对斑鲦和花鲦的生长和死亡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利用单位补充量产量模型对斑鲦和花鲦渔业的开发状态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斑鲦的体长分布范围为29.0—190.30删,平均为103.54mm;体重分布范围为0.30~121.20g,平均为19.88g.VonBertalanffy生长参数L∞=204.75nlin,K=0.36,t0=-0.45a,总死亡系数、自然死亡系数和捕捞死亡系数分别为1.14、0.46842和0.67158;渔业生物学参考点F0.1和Fmax分别为0.64752和0.74556.2)花鲦的体长分布范围为42.00—143.00min,平均为89.26mm;体重分布范围为1.00—43.85g,平均为11.32g.其生长参数L∞、K和to分别为152.25mm、0.32和-0.55a,总死亡系数、自然死亡系数和捕捞死亡系数分别为1.54、0.47105和1.06895;渔业生物学参考点F0.1和Fmax;分别为1.16578和1.32132.通过YPR模型分析得出:斑鳔资源处于过度捕捞状态,花鲦资源尚未过度利用.  相似文献   

15.
对四川芦山生长发育进程中的慈竹秆形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慈竹节间长度、直径在林龄1~3a间迅速增加;在林龄3~5a间,节间长度缓慢增加,直径变化幅度较小。林龄3a时,慈竹节间平均长度、直径、壁厚分别为:37.99cm,32.94mm,3.46mm,均达到慈竹平均用材水平。对株龄1~3a(林龄3~5a)慈竹材物理力学性质的研究得出,竹材基本密度、顺纹抗压强度、顺纹抗剪强度均在株龄3a时最大,分别为0.570g/cm3、69.475Mpa、18.833Mpa;径、弦向干缩系数在株龄1a时最大,为0.339、0.330;株龄为2a的竹材物理力学性质最小;株龄3a时,竹材物理力学性质已达到结构用材需求。  相似文献   

16.
对长白山北方条鳅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食性和繁殖力等进行了研究.样本体长4.9~16.5 cm,体质量1.33~47.62 g,雌性体长和体质量明显大于雄性.鱼体肥满度雌性平均为1.09,雄性平均为1.02.主要以底栖的水生昆虫幼虫和钩虾等为食.雌性最小成熟个体体长6.6 cm,体质量3.48 g.繁殖期为5月中旬至6月中旬,绝对繁殖力为3 039~19 793粒/尾.  相似文献   

17.
梁子湖团头鲂的年龄和生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梁子湖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的种群现状,于2011年7月-2012年6月采集310尾样本,以鳞片作为鉴定材料,对团头鲂的年龄和生长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团头鲂年轮环纹呈疏密切割型,偶见幼轮,3龄以上个体可见生殖痕;种群体长分布范围为74.1~362.8mm,优势体长为180 ~320 mm,占群体总数的81.29%;群体由1~6龄共6个龄组组成,优势年龄组为3~4龄,占总渔获物的55.48%;体长(L)与鳞径(R)呈线性关系,关系方程为L=34.656R+25.21;体长与体质量(W)呈幂函数关系,关系方程为W=1×10-5L3.1228,幂指数接近3,属匀速生长型;拟合Von Bertalanffy方程为Lt=452.36(1-e-0.2407(t+0.2813)),Wt=2034.61(1-e-0.2407(t+0.2813))3.1228,生长拐点时间ti=4.46龄,此时体长Li=307.78 mm,体质量Wi=607.70 g.研究表明,梁子湖的团头鲂资源量日趋减少,种群出现了明显的小型化趋势,应当采取保护措施,以利于资源的恢复和增殖.  相似文献   

18.
研究随机抽取福建纹胸鮡标本238尾,以脊椎骨为主要年龄鉴定材料,胸鳍棘切片作对照,相符率达91.89%。年轮主要形成于3,4,5月,种群由5个年龄组组成,以2,3年龄组为主。生长特点属均匀生长型,体长与体重呈指数关系:W=0.0128L^3.2131(r=0.9019)。推算各龄体长,得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Lt=14.02[1-e^-0.2541(1 0.0696)],Wt=61.9193[1-e^-0.2541(1 0.0696)]^3.2131/。体重生长拐点年龄t=4.53龄,对应L=9.6743cm,W=18.7977g。第1-2龄生长迅速,且2龄年增积量最大。对年龄鉴定材料和数据的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