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奶牛接种布氏杆菌S2疫苗后抗体消长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氏杆菌病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其控制要点是执行以检疫净化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其中也包括对重点疫区的易感动物接种疫苗,在临床病例逐步减少和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再实施群体和地域的净化.国外现用的布氏杆菌病疫苗主要有S19、Rev.1,我国也已成功研制出了布氏杆菌猪种S2弱毒疫苗,并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S19、M5疫苗在我国部分地区也有应用.临床中应用较多的是每年接种一次疫苗和每年接种两次疫苗的免疫程序接种,为了进一步寻找奶牛在按照上述程序接种S2疫苗后血清中抗布氏杆菌特异性抗体的消长规律,为科研、疫苗开发以及基层兽医工作者提供参考,进行了以下试验.  相似文献   

2.
3.
动物机体在接种布氏杆菌疫苗后,约经1周,血清中首先出现大分子的免疫球蛋白抗体(IgM),半个月左右达到高峰后即开始下降,但通常不会降至0。而小分子免疫球蛋白抗体(IgG)出现的较迟,约经1—1.5个月达到高峰。小分子免疫球蛋白抗体滴度较低,消失得较早(与大分子免疫球蛋白抗体相比)。而在自然感染布氏杆菌病动物的机  相似文献   

4.
<正>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人类感染布病后,病程长,反复发作,长期不愈。家畜感染则出现流产和不育,多数病例为隐性感染,早期出现结膜炎和体温升高等。妊娠母畜流产(多在妊  相似文献   

5.
奶牛布氏杆菌病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奶牛感染可引起流产、不妊、并可感染人,因此给奶牛业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在奶牛布氏杆菌病的防制工作上,我国有些地区采取以M5号菌苗预防接种的方法来控制本病的发生。但奶牛接种M5号菌苗后,由于在被接种牛的血清内出现抗体,对应用现行检疫的结果制定造成混淆,带来很大的困难。我们为了解奶牛注苗后抗体消长的情况,阐明注苗牛抗体消长与自然感染牛抗体消长的差异,探寻其区别方法,在哈尔  相似文献   

6.
7.
对奶牛布氏杆菌病的病原特性、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正>1临床症状怀孕母牛感染时临床表现主要为流产,多发生在妊娠的中后期,怀孕后5~7个月,流产胎儿多已死亡,成活者虚弱发育不良,多数母牛在流产后伴发胎衣停滞或子宫内膜炎,致使病畜不孕。患病公畜睾丸发炎肿大、质地坚硬、附  相似文献   

9.
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全乳环状试验(MR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3种国家标准认可的动物布病检疫方法检测奶牛布氏杆菌抗体,并进行了比较研究。从82头非免疫和S2菌苗免疫的奶牛采集血样和乳样,RBT检测血样的阳性率为51.22%(42/82),MRT检测乳样的阳性率为46.34%(38/82),SAT检测血样的阳性率为45.12%(37/82)。以SAT定量检测的结果为参照标准,RBT初筛试验的符合率比MRT高,而且MRT反应强度的差异与SAT抗体滴度没有明显相关性。另对乳清和血清样本中布氏杆菌抗体的差异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0.
牛衣原体病是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呈地方流行性经过的人兽共患病,以母牛流产、犊牛肺肠炎、多关节炎、结膜炎、脑炎和公牛精囊炎等为其主要特征,常使养牛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并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许多研究者发现,牛罹患衣原体病时,由于并发或继发感染,常使病情复杂化,给病的诊断和防治造成很大困难。Mage  相似文献   

11.
按J.W.Cherwonogrodzky、.K.H.Nielsen法制备布氏杆菌O-多糖抗原,建立琼脂扩散反应。该法可鉴别布氏杆菌自然感染病牛和菌苗接种反应牛。本文报道了应用该法,在生产条件下进行检测表现出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材料和方法:牛血清样本采自萨拉托夫州11个农场6655份。其中248份来自布病清净场,961份为2个布病疫情场,另5408份来自7个本病情况不清的农场。采血的牛只,除对照组外均在不同时间内接种过布氏杆菌菌苗。 血清样本按以下方法检测:用O-多糖抗原的琼脂扩散试验;使用凝集、补反通用抗原的凝集反应和补体结合反应。琼扩反应操作用0.8%的俄罗斯产琼脂,融于10%氯化钠液中,然后均匀辅浇在9cm×12cm的玻板上,每板18ml。用打孔器打孔、中间1孔,周围6孔。每板可打72个周围孔和12个中心孔。71个周围孔内滴加待检  相似文献   

12.
奶牛布氏杆菌病简介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一般呈慢性经过,临床诊断主要表现流产、睾丸炎、腱鞘炎和关节炎,病理特征为全身弥漫性网状内皮细胞增生和肉芽肿结节形成。奶牛布氏杆菌病以前在牧区多发,而随着奶牛跨省区调运频繁,从而导致了该病在全国流行范围更加广泛,并形成了某些农区的常发病。由于布氏杆菌病属于人畜共患疾病,从而也直接危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应引起广大从业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畜牧与兽医》2017,(3):104-107
为了解绵羊对布氏杆菌病S2疫苗免疫后的抗体消长规律,通过口服和注射2种方法对绵羊进行了布氏杆菌病S2疫苗免疫试验,利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以及c ELISA检测方法进行了血清抗体检测。结果表明:正常剂量口服免疫S2疫苗20 d后,RBT、SAT、c ELISA抗体阳性率均达到最高,分别是80%、70%、60%,并且在免疫100 d后羊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RBT 20%、SAT 10%、c ELISA 10%,免疫250 d后3种方法检测结果均转为阴性。2倍剂量口服免疫S2疫苗20 d后,RBT、SAT、c ELISA均达到最高为60%,并在免疫100 d后均转为阴性。以正常剂量注射免疫S2疫苗免疫7 d后RBT和SAT抗体阳性率达到最高为80%,c ELISA抗体阳性率达到60%,30 d后达到80%,而疫苗免疫370 d后,RBT和SAT检测抗体阳性率下降到60%,c ELISA检测抗体阳性率依然80%;而2倍剂量注射免疫S2疫苗370 d后,RBT和c ELISA检测抗体阳性率仍保持着100%,SAT检测抗体阳性率达80%。结果表明,从免疫羊抗体产生及体内消长规律来看,布氏杆菌S2疫苗注射免疫明显优于口服免疫效果,且两种免疫途径的试验羊均且未发现明显接种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1985年我们在某畜牧试验场试用M5-90菌苗对牛、羊进行免疫,并对免疫后的家畜进行了临床观察和血清抗体消长情况的测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牛布氏杆菌病(布病)是一种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B类传染病,是国际贸易检疫中必检的传染病.近几年来,随着养牛(尤其是奶牛)业的发展,牛及其制品调运越来越频繁,致使牛布氏杆菌病疫情在一些地方有所抬头.加强牛布氏杆菌病监测,扑杀阳性牛是控制牛布氏杆菌病的关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7.
18.
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影响,中国人间和畜间布氏杆菌病疫情持续快速上升,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奶牛布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传染病,属于我国规定的二类动物疫病。主要侵害生殖道,引起子宫、胎膜、关节、睾丸及附睾的炎症以及淋巴结炎、关节炎、流产、不育等特征。多数患病母畜只流产一次,此后症状可能逐渐消失,但畜群中有隐性病例长期存在,并不断排菌。隐性病例的存在,往往使人们丧失警惕,对其他奶牛及饲养人员的威胁更大。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影响,中国人间和畜间布氏杆菌病疫情持续快速上升,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奶牛布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传染病,属于我国规定的二类动物疫病.主要侵害生殖道,引起子宫、胎膜、关节、睾丸及附睾的炎症以及淋巴结炎、关节炎、流产、不育等特征.  相似文献   

20.
我国有牦牛1,300万头,约占世界总数的85%,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以及川西、甘南等地,牦牛传染病中布氏杆菌病流行广泛,感染率各地平均为17%,高者可达56%,远较绵山羊、黄牛、奶牛的感染率高。此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仅四川西北地区每年因流产、空怀、产奶量减少、幼畜成活率降低和皮毛质量受损等造成的经济损失即达250万元。为了控制牦牛布氏杆菌病,我国除应用已有菌苗如19号、M_5号、S_2号于防治工作外,还对青海牧科院研制的牦牛品系弱毒MB_(32)号菌苗进行了一系列试验,并试用于实际防疫。应用已有菌苗对牦牛的安全性和效力,各地报导尚不一致。牦牛是高原特有品种,对传染病及免疫原的敏感性与其他牛种不同,因而过去对其他牛种的试验数据,不能代替牦牛上的试验数据,有些在我国其他牛种中可以使用的疫(菌)苗,在牦牛上就不能使用,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