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外源乙烯与脱落酸对牡丹切花衰老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胡红牡丹切花施加外源乙烯、脱落酸(ABA)及相应抑制剂,研究了乙烯、ABA与牡丹切花衰老的关系,探讨了乙烯、ABA对切花衰老的调控机理。结果表明,100 mg/L外源乙烯、1 mmol/L ABA均可以明显加速牡丹切花的衰老进程1,mmol/L STS作为乙烯信号转导途径抑制剂可明显延缓切花衰老进程,磷脂酶D(PLD)特异性抑制剂——1-丁醇(1%)可延缓牡丹切花的衰老进程,PLD途径在ABA诱导衰老的信号转导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乙烯和ABA信号途径是调控牡丹切花衰老进程中两个重要支路,可共同调控牡丹切花衰老进程,为进一步阐明牡丹花衰老调控机制,克隆牡丹衰老控制基因,培育出长花期牡丹品种奠定了基础;同时为牡丹切花保鲜制剂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牡丹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之一,牡丹切花在国际国内市场有一定的需求。为促进切花牡丹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产业化经营效益和经营水平,对切花牡丹产业化发展优势、产业化生产技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对产业化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牡丹鲜切花采后衰老机理的研究成果,阐述了牡丹切花采后衰老与内源激素、膜稳定性、大分子物质、水分平衡、呼吸代谢的关系,探讨了目前牡丹切花采后衰老机理和保鲜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牡丹切花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生长调节剂对牡丹切花保鲜及生理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浓度的多效唑、比久、CaCl2喷施牡丹切花,以研究它们对牡丹切花的瓶插寿命、最大花径、花枝鲜重、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呼吸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它们能使牡丹切花的瓶插寿命比CK长1~2 d.其中200mg·L-1多效唑的效果优于200mg·L-1比久,其使切花花枝鲜重持续时间长、花径大、可溶性蛋白降解速度慢、相对电导率小,能延缓牡丹切花呼吸高峰的到来,且POD、SOD活性大.200mg·L-1多效唑、200mg·L-1比久、0.1?Cl2等是延长切花瓶插寿命较为理想的保鲜液.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乙烯及1-MCP对不同开放阶段‘洛阳红’牡丹切花开放及衰老进程中切花品质及水分平衡的影响。[方法]以开花指数为1、2、3级的‘洛阳红’牡丹切花为试材,测定了其开放及衰老进程中花径增大率、开花指数、水分平衡及瓶插寿命对不同处理的响应。[结果]采用10.0μl/L外源乙烯处理6 h加快了切花的开放进程,缩短了切花的瓶插寿命及最佳观赏期持续时间,而采用1.0μl/L1-MCP处理6 h则延缓了切花的开放进程,延长了切花的瓶插寿命,但抑制了切花的正常开放。对水分平衡值的研究表明,水分平衡值的动态变化是影响‘洛阳红’牡丹切花衰老的重要因素,1-MCP处理改善了切花的水分平衡,使水分平衡值为0的时间延后。[结论]1-MCP主要通过延缓‘洛阳红’牡丹切花的开放进程来延长切花的瓶插寿命。  相似文献   

6.
牡丹、芍药切花保鲜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牡丹和芍药花冠硕大,花色艳丽,牡丹有“花王”之美誉。然而开花集中,花期短暂(一朵花从开到谢只有3—5天)。切花由于水分代谢和其它生理生化原因比在母体上衰败更快。研究牡丹、芍药切花保鲜对实现切花商品化和出口创汇有重要意义。我们从1985—1987年着重研究了牡丹、芍药切花的采后处理方法,模拟运输(贮藏)条件和保鲜液成分对保鲜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在切花牡丹品种筛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冠世红玉、洛阳红和锦上添花等39个牡丹品种为试验材料,选取11个性状为评价因子,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适宜切花牡丹品种各性状指标对其品种总体表现的影响,综合评价品种优劣,以期筛选出在洛阳地区适宜切花的牡丹品种,为牡丹鲜切花市场的产业化发展以及牡丹育种中亲本材料选择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参试的39个牡丹品种中有19个品种与理想品种的加权关联度较大(r0.7000),推荐为适宜切花牡丹品种;有17个品种的加权关联度在0.6000~0.7000之间,推荐为较适宜切花的品种;加权关联度低于0.6000的有3个品种,不建议作切花品种。其中,如花似玉与理想品种的加权关联度最大(r=0.0.7931),综合性状最优;素心兰关联度最小(r=0.5317),综合性状最差。  相似文献   

8.
采前1-MCP处理对牡丹切花开花衰老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牡丹品种百园红霞为试材,研究了采前1-MCP(1-甲基环丙烯)处理对牡丹切花开花衰老进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前1-MCP喷洒和熏蒸处理能降低牡丹切花的呼吸强度,延缓开放进程,延长瓶插寿命,但切花的花径减小。  相似文献   

9.
以冠世红玉、洛阳红和锦上添花等39个牡丹品种为试验材料,选取11个性状为评价因子,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适宜切花牡丹品种各性状指标对其品种总体表现的影响,综合评价品种优劣,以期筛选出在洛阳地区适宜切花的牡丹品种,为牡丹鲜切花市场的产业化发展以及牡丹育种中亲本材料选择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参试的39个牡丹品种中有19个品种与理想品种的加权关联度较大(r>0.7000),推荐为适宜切花牡丹品种;有17个品种的加权关联度在0.60000.7000之间,推荐为较适宜切花的品种;加权关联度低于0.6000的有3个品种,不建议作切花品种。其中,如花似玉与理想品种的加权关联度最大(r=0.0.7931),综合性状最优;素心兰关联度最小(r=0.5317),综合性状最差。  相似文献   

10.
临洮紫斑牡丹的商品价值及产业化开发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宏伟  董生健 《甘肃农业》2005,(11):101-101
临洮紫斑牡丹品种特性独特,具有很高的商品价值,是理想的切花生产品种。预计全世界每年的牡丹市场需要量至少在2000万株左右,种苗、盆花、切花需求量逐年增加;丹皮用量很大,国内年需要量在250万kg左右,年出口量约为50万kg,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临洮紫斑牡丹产业化开发符合比较优势理论,有利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其开发方向应以盆花、切花生产为主,种苗生产为副,兼顾药品和美容产品研发。  相似文献   

11.
以牡丹切花品种‘洛阳红’为试验材料,应用不同质量分数的蔗糖溶液对切花进行瓶插处理,分析牡丹切花采后发育适宜瓶插蔗糖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与CK(对照)相比,A3(ω=2%)、A4(ω=4%)处理明显延缓了牡丹切花衰老,延长切花瓶插寿命,增大切花花径;A3、A4、A5(ω=6%)处理能显著降低花瓣的L*值,同时提高了a*值、b*值和C*值,改善切花的花色品质,其中A5处理由于渗透势过高,导致切花在瓶插后期迅速蓝变萎蔫;A3、A4处理显著延缓花枝鲜质量的变化,抑制细胞内丙二醛的积累,延缓可溶性蛋白的消耗,促进花瓣中花青素苷的合成,表明A3、A4处理能对牡丹切花产生良好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以“如花似玉”、“洛阳红”和“芳纪”等49个牡丹品种为试验材料,选取花色、花型、瓶插寿命等17个性状为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初步建立了牡丹切花品种综合评价模型,对这49个试验品种进行综合评价,以筛选出适宜推广的牡丹切花优良品种。结果表明,等级为Ⅰ、Ⅱ级的“如花似玉”、“洛阳红”和“芳纪”等26个优良品种,适宜推广种植。等级为Ⅳ级的“素心兰”和“荷花绿”等5个品种,不推荐作为切花品种种植。基于AHP的牡丹切花优良品种筛选,为牡丹品种的推广、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
牡丹为毛茛科芍药属木本花卉。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种类繁多,系统复杂,为芍药属的宝库。牡丹雍容华丽,秀韵多姿,世称“国色天香”、“花中之王”。中国为牡丹的主要原产国。日本的牡丹是小野妹子从中国隋唐时期引进的。其虽非牡丹原产地,但却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栽培之风很盛。值得注意的发展趋势是:寒牡丹、牡丹切花和牡丹盆栽。  相似文献   

14.
牡丹雍容华贵被人们誉为“花中之王”,它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蔓好幸福的象征。牡丹花枝还可供切花。把皮入药。有活血、镇痛的效果,深受人们的喜爱。传统牡丹春节催花,常用四至五年生牡丹苗植株进行促成栽培,具有成本高、重量大的缺陷,为进一步降低催花牡丹成本,对利用当年嫁接牡丹苗进行催花,并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5.
赤霉素对牡丹促成栽培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东明  果朋忠  宋伟  张喆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757-6757,6763
以3个牡丹品种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对不同牡丹品种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赤霉素浓度对打破休眠、提早开花、促进枝叶生长、提高成花率和切花品质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作者近几年的调查研究及国内外牡丹的研究资料,分析综述了关于牡丹种质资源,品种演化,花芽分化,花粉结构,染色体行为,胚胎发生,化学成分,分类地位以及牡丹的花期调节,切花保鲜技术,组织培养技术等方面的现状,提出了今后牡丹研究方向和开发利用方面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7.
分析临夏牡丹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科学认识临夏发展牡丹产业的优势,对最终发展壮大牡丹产业,打造西部牡丹城意义重大。文章通过对临夏牡丹产业发展缺乏领军人才和龙头企业,政府、部门、干部及群众观念仍然跟不上牡丹产业发展的需要;牡丹新品种选育(尤其是专用牡丹品种选育)相对滞后,配套栽培管理技术还很粗糙[1];牡丹生产方式相对单一,油用牡丹、切花牡丹、盆栽牡丹、催化牡丹、药用牡丹等牡丹多元化生产滞后,起步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的阐述,提出了推动临夏牡丹产业化可持续发展建议: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明确牡丹产业化发展的方向;摸清底子、准确定位、理清牡丹产业发展的思路;认清优势、发挥特长、实现牡丹文化的大融合;明确目标、综合推进、促进牡丹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唱响牡丹文化,发展牡丹产业,打造西部牡丹生态城。  相似文献   

18.
切花的保鲜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在祝贺节日时送束鲜花已成为一种时尚,切花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切花的剪取  剪取时间最好在清晨或傍晚。清晨气温低,呼吸弱,花也十分鲜艳;傍晚切花,花茎内所含的养分是一天中最高的。剪取的花朵最好含苞待放,且摘除盛开的花朵,以减少养分消耗。  二、防止切口感染  1.烧焦法切花剪取后,先将花枝切口用蜡烛火焰炙片刻,以消灭切口上的细菌,如月季、腊梅、芍药、牡丹、一品红等适于此法。  2.涂盐法切花剪取后,用少许食盐涂抹在花枝的切口上,如马蹄莲、百合、彩叶…  相似文献   

19.
为解析外源ASA、H2O2作用下牡丹切花衰老的细胞学和生理学机制,本试验以‘凤丹’切花为材料,研究施加不同浓度ASA、H2O2对‘凤丹’瓶插切花花瓣生理指标和细胞核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ASA和H2O2处理下,切花SOD活性受到抑制,高浓度处理激发了POD活性,CAT活性受到明显影响且整体变化趋向于平缓,MDA含量明显下降。5 mg/L ASA和0.03 mg/L H2O2处理,能有效维持切花细胞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平衡,减轻活性氧对细胞膜的破坏作用;细胞核完整率较高,瓶插末期仍然维持大部分细胞核规则、明亮,能有效缓解‘凤丹’切花的细胞程序性死亡,也即能延缓切花衰老,有较好的保鲜效果。该研究可为进一步揭示外源H2O2、ASA对牡丹切花保鲜时间的延长提供试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牡丹切花衰老过程中花瓣萎蔫脱落的生理机制,为更好地开发牡丹切花贮藏保鲜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 ‘洛阳红’牡丹为试材,分别用去离子水(CK)、20 µL·L-1乙烯拮抗剂可利鲜(AVB)、20 µL·L-1乙烯释放剂乙烯利(CEPA)处理1 h时及20 µL·L-1可利鲜预处理1 h后再用20 µL·L-1乙烯利处理1 h(AVB+CEPA),然后插入去离子水进行单枝瓶插,观测不同预处理的生理效应。利用显微镜观察花瓣离层细胞形态,通过拉力试验测定瓶插过程中花瓣抗脱落力,运用生理生化手段测定乙烯与生长素代谢、离层水解相关酶活性和PsETR1、PsCTR1、PsEIN3、PsERF1、PsYUCCA10、PsPIN1、PsPME1PsPG1PsBG1的相对表达量。【结果】牡丹‘洛阳红’切花花瓣基部有明显的离层结构;AVB预处理明显推迟了切花乙烯跃变出现的时间,乙烯释放峰值降低34.9%(P<0.05),提高了花瓣的抗脱落力,降低了花瓣基部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β-葡萄糖苷酶(BG)活性和PsPG1、PsBG1表达量,延缓了牡丹切花的衰老进程,显著延长了切花的瓶插寿命;外源CEPA明显加快了花瓣内源乙烯的释放速率,提高了生长素氧化酶(IAAO)、PG和BG活性,加快了切花花瓣的离层细胞的衰老,减小了花瓣的抗脱落力,从而促进了花瓣的萎蔫脱落;AVB+CEPA复合预处理瓶插寿命和最佳观赏期与对照组相差不大,CEPA能够部分抵消AVB的生理效应。【结论】对乙烯敏感型切花牡丹‘洛阳红’,内源生长素参与了乙烯促进花瓣离层细胞脱落的过程,控制乙烯是改善其切花瓶插品质的基础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