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利用野桑蚕血液的特异蛋白为标记基因,分析比较了2个家蚕与野桑蚕杂交的F2代群体内,特异蛋白带3类基因子群体的茧质性状的平均数。初步得出:野桑蚕血液特异蛋白带与全茧量,茧层量有关而与茧层率无关。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行家蚕与野桑蚕的远缘杂交研究,在广西实验室条件下试养重庆地区野桑蚕,并调查了其相关性状。结果表明:引进外地野桑蚕在广西气候条件下难于饲养,交配难,产卵量少、茧层率低,但龄期经过较短,以期可作为培育龄期较短家蚕品种的育种素材。  相似文献   

3.
彭云武  黎欢吉  楚渠  胡必利 《北方蚕业》2007,28(4):29-29,31
为了研究秦巴山区不同地域的野桑蚕的生物学特性,特对不同地区的野桑蚕及其与家蚕杂交后的产卵数和茧质性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地区采集的野桑蚕产卵数差异不明显,但与家蚕杂交后,产卵数增加显著。同时表明野桑蚕的单蛾产卵数达到170~180粒。其平均茧层率在14%~15%。  相似文献   

4.
调查合肥地区野桑蚕生物学、经济学性状表明: 野桑蚕越冬卵孵化不齐,孵化期长,一日内孵化有光周期性,发育快,龄期短;性状表现常拟态、拟色;蚕逸散、爬行快,蛾会飞。随机交配的野桑蚕是三、四眠混合群体,数量性状、形质性状个体间开差较大,遗传混杂,能为家蚕育种提供丰富遗传变异材料。经济性状:全茧量0.46g,茧层量0.049g,茧层率9.63%,丝长246m,百米切断数3.5,如用其作杂交亲本,应着重克服茧质差、丝长短、解舒劣的缺点,吸取其发育快、龄期短(15.2——19.5H)丝特细(1.28D)的遗传基因。  相似文献   

5.
中国野桑蚕和日本野桑蚕的RAPD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用RAPD PCR技术初步研究了中国野桑蚕与日本福冈野桑蚕之间的DNA多态性。结果表明 ,不同地域中国野桑蚕个体之间及其与日本福冈野桑蚕个体之间均呈现出丰富的DNA多态性。中国野桑蚕同家蚕共有带率达 3 5 5 % ,同日本福冈野桑蚕为 4 5 1% ,而日本福冈野桑蚕同家蚕为 3 2 % ;中国野桑蚕与家蚕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 5 2 ,日本野桑蚕与家蚕的平均遗传距离为 0 6 3,与中国野桑蚕的为 0 5 8,而且与中国沈阳地区野桑蚕之间的遗传距离最近 ,为 0 4 8,以此创建了它们的系统进化树。  相似文献   

6.
野桑蚕和家蚕的环境适应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0,他引:12  
野桑蚕和家蚕对不同组分人工饲料的食性比较研究表明 ,野桑蚕不取食无桑叶粉的人工饲料 ,4 8h不出现疏毛现象 ,其食性较家蚕单一。以完成虫态的积温研究二者对气象环境的适应性 ,发现野桑蚕对气象环境的适应性较家蚕强 ,野桑蚕完成不同虫态所需的有效积温较稳定。对野桑蚕和家蚕添食农药和紫外辐照处理 ,结果表明野桑蚕对不良的环境的耐受性较家蚕强 :添食相同浓度的农药 ,家蚕全部中毒死亡 ,而野桑蚕却部分存活 ,且正常化蛹 ;紫外线辐照可使野桑蚕提前老熟营茧  相似文献   

7.
野桑蚕血缘对家蚕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家蚕雌与野桑蚕的雄交配,得到961B、961C、961D、961E四个形态性状不同的蚕品种.经与亲本比较,这4个带有野桑蚕血缘的蚕品种表现出龄期经过短,健康性增强,但茧层量低,交配能力弱,不受精卵多,卵质较差.  相似文献   

8.
孟刚  彭云武  楚渠 《蚕业科学》2018,44(2):249-256
家蚕(Bombyx mori)由野桑蚕(Bombyx mandarina)驯化而来,深入分析野桑蚕的遗传多样性,对发掘和利用其基因资源有重要意义。对来自秦巴山区的3份野桑蚕种质材料的线粒体COⅠ基因及其侧翼序列进行测序,并与从Gen Bank数据库中获取的15份野桑蚕、30份家蚕种质材料的线粒体COⅠ序列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和遗传进化分析。16份中国野桑蚕种质材料之间、2份日本野桑蚕种质材料之间的COⅠ序列分别存在65个和10个碱基的差异;30份家蚕种质材料的COⅠ序列中只存在7个碱基的差异。与来自中国四川、江苏等地的野桑蚕相比,来自日本、中国山东青州及秦巴山区的野桑蚕具有更为丰富的SNP位点。18份野桑蚕种质材料和30份家蚕种质材料的COⅠ序列共定义了25种单倍型,其中野桑蚕18种,家蚕7种。基于18份野桑蚕种质材料、30份家蚕种质材料的COⅠ序列的聚类分析表明:18份野桑蚕种质材料的聚类与其地理来源存在一定关联性,四川、江苏等地的野桑蚕各自独立成一枝,来自秦巴山区的5份野桑蚕种质材料分别与来自山东青州、四川地区的野桑蚕聚类;家蚕与中国野桑蚕的亲缘关系较近,与日本野桑蚕的亲缘关系较远,而来源于安康市汉阴县、岚皋县、汉滨区及山东青州的野桑蚕又与家蚕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同是来自秦巴山区的野桑蚕也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也再次佐证了家蚕起源于中国野桑蚕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家蚕与中国野桑蚕的RAPD标记遗传多样性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家蚕品种C10 8及江苏地区野桑蚕进行了RAPD分析 ,并利用已有的不同家蚕品种及其它地区野桑蚕的RAPD数据 ,比较了家蚕品种内和野桑蚕地理种群内个体间、家蚕品种间和野桑蚕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家蚕品种内的多态位点比率、Shannnon信息指数、Nei基因多样性指数等都远较野桑蚕地理种群内个体间的小 ,2 5个家蚕品种在分组和未分组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仅有一组例外 ,其余均较野桑蚕地理种群间的大。由此说明家蚕品种内的遗传多样性比野桑蚕地理种群内个体间的低 ;而家蚕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却比野桑蚕地理种群间的高。未分组家蚕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指数略大于分组后的 ,表明分析比较的样本数不同对结果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家蚕、野桑蚕线粒体Cyt b基因片段序列分析及分子进化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以家蚕中系一化地理品种延吉、印度多化品种迈索尔、欧系一化品种法 4 0 8油和中国镇江地区野桑蚕为材料 ,采用PCR技术扩增了其线粒体 (mitochondrialDNA ,mtDNA)细胞色素b(cytochromeb ,Cytb)基因 ,测定其 5′端5 91bp的核苷酸序列 ,并从GenBank中调取中系家蚕品种C10 8、夏芳 ,日系家蚕品种青熟 ,韩国家蚕品种Backokjam和日本野桑蚕的相应序列 ,进行同源性比较 ,发现日系家蚕品种青熟 ,印度家蚕品种迈索尔 ,欧系家蚕品种法 4 0 8油 ,韩国家蚕品种Backokjam和中系家蚕品种C10 8、延吉序列间的同源性最高 ,相互间均为 10 0 % ;日本野桑蚕与各家蚕品种序列间的同源性约 94 %~ 95 % ;中国野桑蚕与各家蚕品种序列间同源性约 98%~ 99%。分子进化树分析显示日本野桑蚕和各家蚕品种相应序列的分歧时间远远早于中国野桑蚕与各家蚕品种序列的分歧时间 ,这是在分子水平上证实家蚕起源于中国野桑蚕的证据之一。  相似文献   

11.
杀虫剂溴氰菊酯对野桑蚕和家蚕的毒力比较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4  
基于了解野桑蚕(Bombyxmandarina)和家蚕(Bombyxmori)对农用杀虫剂溴氰菊酯的抗药性差异,采用点滴法和浸叶法测定了溴氰菊酯对野桑蚕和家蚕的毒力,结果其毒力基本一致。野桑蚕和家蚕对溴氰菊酯的敏感度均较高,LD50在0.027~0.429 ng/头之间,但吴江野桑蚕、启东野桑蚕和苏大野桑蚕的抗药性较相对敏感的家蚕品种大造、菁松、皓月强10.11~15.89倍,较家蚕品种L11强4.37倍。  相似文献   

12.
几种绢丝昆虫遗传多样性的RAPD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选用重复性较好的 10个引物对 6种绢丝昆虫 2 3个个体进行扩增 ,共得到 2 45个RAPD标记。RAPD分析结果表明 :家蚕及野桑蚕种内各品种材料的遗传距离较大 ,天蚕、蓖麻蚕及柞蚕较小 ;家蚕与野桑蚕两者之间遗传距离小 ,反映出家蚕和野桑蚕亲缘关系较近 ;而天蚕、蓖麻蚕和柞蚕三者之间以及分别与家蚕和野桑蚕之间的遗传距离较大 ,亲缘关系远。聚类分析的结果与之相同。并且对家蚕的起源及绢丝昆虫遗传多样性的保护利用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家蚕和野桑蚕的起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兵  沈卫德 《中国蚕业》2008,29(2):11-13
综述了家蚕和野桑蚕的起源研究进展,从殷墟的蚕茧、钱山漾的丝线和丝绸残片、南杨庄的陶蚕蛹、河姆渡的“蚕纹”骨盅等出土的文物研究证明:家蚕起源于中国的古野蚕;从近年来对家蚕染色体数(家蚕及中国野桑蚕的染色体数2n=56,日本野桑蚕的染色体数2n=54)、DNA多态性和线粒体等方面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中国和日本的家蚕都起源于中国的野桑蚕。  相似文献   

14.
中国野桑蚕Giemsa淡染性染色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来自重庆、陕西、湖北等 3个不同地域的野桑蚕染色体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3个不同地域的野桑蚕染色体数目都为n =2 8,2n =5 6 ;均在粗线期染色体观察到了与家蚕类似的Giemsa淡染性区域 ,并对其进行了组型分析 ,从细胞遗传学的角度探讨了野桑蚕与家蚕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5.
根据已报道的家蚕朝日×东海的幼虫血清蛋白LSP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以野桑蚕、家蚕苏·菊×明·虎的基因组DNA为模板,分别克隆了野桑蚕、家蚕苏·菊×明·虎的LSP,基因5’侧翼区,约1.9kb,并进行了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克隆的野桑蚕、家蚕苏·菊×明·虎的LSP基因5’侧翼区涵盖了第一内含子、第一外显子、启动子区及其5’上游区;野桑蚕LSP基因5’侧翼区与朝日×东海LSP,基因5’侧翼区的同源性达96.4%,其中第一内含子、第一外显子的同源性分别为91.6%,100%;家蚕苏·菊×明·虎的LSP基因5’侧翼区与朝日×东海LSP基因5’侧翼区的同源性达98.9%,其中第一内含子、第一外显子的同源性都为100%,核心启动子区具有典型的TATA盒,还有数种昆虫脂肪体内组织特异性表达基因的共有序列和推定的激素响应元件等功能元件;野桑蚕的LSP基因启动子的5’上游区(-304~598bp)与J139家蚕丝素轻链基因第一内含子区域(7639~7933bp)的同源性达90.6%,-913~-1383bp为失活的部分水手转座子元件。  相似文献   

16.
中国野桑蚕mtDNA中A+T丰富区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中国野桑蚕mtDNAA +T丰富区片段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在所测定的 72 0bp左右的片段中 ,A +T含量为 92 0 8% ,与不同家蚕品种的mtDNA相近 ,中国野桑蚕与家蚕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呈高度同源性 (98%以上 ) ;但与日本野桑蚕相比 ,中国野桑蚕mtDNA的A +T丰富区片段 ,缺少 2个 12 6bp的重复单位 ,A +T含量低 0 9% ,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也较低 (72 % )。该片段与中系家蚕mtDNA比较 ,有 15个变异位点。对mtDNAA +T丰富区的中国野桑蚕和日本野桑蚕及中系、日系和韩国的 4个家蚕品种进行聚类分析表明 ,日本野桑蚕有可能由中国野桑蚕分化而来。  相似文献   

17.
中国野桑蚕DNA多态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用RAPD技术对浙江省、陕西省和重庆地区的野桑蚕及家蚕品种C1 0 8和大造进行了DNA多态分析。结果发现 :中国野桑蚕具有极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就DNA多态性而言 ,不仅地区之间有很大的差异 ,同一地区不同个体之间的DNA多态性差异也类似家蚕品种之间的差异 ;同时 ,野桑蚕也与家蚕有较大的相似性 ,其共有的DNA带数高达 1 3 6%,相似系数也在 0 6以上 ,这从另一个侧面证明家蚕是从野桑蚕进化而来的  相似文献   

18.
家蚕新品种野三元实验室试养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养结果表明:家蚕新品种野三元与山西省的当家品种菁松×皓月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其平均茧层率25.19%,比对照(24.37%)提高0.82个百分点;万蚕产茧量比对照提高12.1%;5龄50?桑产茧量比对照提高21.3%;丝质成绩较优,解舒丝长比对照长60m,解舒率高1.5个百分点,茧丝长长47.5m,干茧茧层率高2.75个百分点,茧丝纤度高0.200dtex;家蚕新品种野三元具有高产、优质、强健好养的特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PCR技术,对中国山东青州野桑蚕mtDNA的12SrRNA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青州野桑蚕12SrRNA基因为788nt,在DNA水平上,与家蚕12SrRNA基因的同源性达到99%,与中国陕西安康、日本筑波来源的野桑蚕12SrRNA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97%、98%;分子进化分析显示,家蚕可能是起源于中国野桑蚕。  相似文献   

20.
基于mtDNA ND1基因的家蚕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青州野桑蚕mtDNA中ND1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野桑蚕ND1基因全长为933bp,编码310个氨基酸残基,A+T含量较高,达78.7%;同源性分析显示,不同来源的家蚕和野蚕ND1基因在核苷酸水平和氨基酸水平具有很高的相似性;以ND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及氨基酸残基序列进行了家蚕及野桑蚕的分子进化分析,进一步证明家蚕起源于中国野桑蚕。用mtDNA的ND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Blast家蚕的基因组序列,发现家蚕基因组中存在与ND1基因部分区域同源的序列,表明家蚕基因组中存在起源于线粒体的假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