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观叶秋海棠种类丰富,品种繁多,可四季栽培,其叶片色彩斑斓、叶斑变化丰富,是广为栽培的室内观叶植物。观叶秋海棠可通过种子、分株、利用根状茎或叶片扦插、组培等方式繁殖。其中,利用叶片扦插简单、易成活,既能保留品种特性、又容易增加繁殖系数。本试验通过不同基质、扦插方法的对比,优化基质扦插条件,为观叶秋海棠优质种苗繁育与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观叶秋海棠因其丰富的叶色、奇特的叶形深受消费者喜爱。结合市场需求,培育株形紧凑、叶色丰富、叶形奇特、叶片肉质的秋海棠新品种成为育种者的目标。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从2014年10月底开始收集秋海棠种质资源,现已收集73个秋海棠种类,其中  相似文献   

3.
观叶皇后秋海棠(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海棠(Begonia grandis)是我国传统栽培的花卉之一,为秋海棠科秋海棠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朵鲜艳美丽,叶片变化多姿,已成为全球热门的观赏植物。我国依据观赏特性将秋海棠属植物分为观叶型、观花型和观叶观花兼顾型。英美等国家按其形态特征也详尽地将其分为8个类型,即:根茎秋海棠、块茎秋海棠、竹节秋海棠、四季秋海棠、  相似文献   

4.
盆栽观叶秋海棠是桌案和转角处的良好饰品,尤其是蟆叶类型的秋海棠,由于其株型较大且叶色、叶形独特而成为装饰设计的绝佳材料,大型秋海棠集中布置时可以取得令人眼前一亮的效果。室内装饰中,观叶型秋海棠是替代盆栽花卉的良好植物,它们有缤纷的叶色,不同的叶片质感,不需要太高的养护水平。当室内光线在150~500lux、相对湿度在30%以上时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5.
马蹄秋海棠     
在众多的观叶植物中,秋海棠是人们较为喜爱的一类,而马蹄秋海棠因其叶片秀丽雅致、斑纹奇异,成为秋海棠中观叶类的佼佼者。马蹄秋海棠又叫虎皮秋海棠、铁十字秋海棠,原产于中国和马来西亚,属根茎类秋海棠。其根状茎肉  相似文献   

6.
进行室内无土栽培,家庭以观叶植物最适宜。因为无土栽培清洁卫生,且室内观叶植物大多耐荫能力强;同时无土栽培应该避雨,在室内能自然地满足此条件,保持盆中营养液不致淋失。最适宜初学者进行室内无土栽培的观叶植物有:蕨类植物(波士顿芒、肾蕨等)、巴西铁、花叶万年青、南洋杉、龙舌兰、凤梨、蜘蛛抱蛋、秋海棠、蓝  相似文献   

7.
秋海棠是著名的观赏花卉,依观赏性质可分为观花和观叶两大类。观花秋海棠以丰富的花色和优美的花姿诱人,观叶秋海棠则以斑斓的叶色和多变的叶形取胜,另外还有株形矮小的袖珍品种,可谓形形色色,美不胜收。据美国园艺学家拉森1980年统计,全世界有秋海棠约1000种,常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杜文文、研究员崔光芬等培育的秋海棠属新品种‘华尔兹’、OT百合新品种‘芭蕾’‘秘境’等获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授权。‘华尔兹’以‘冰川’为母本、毛叶秋海棠为父本,从杂交培育实生单株优选获得的根茎类观叶秋海棠新品种。株高15~30cm,叶卵形,先端锐尖,叶色复色,叶片边缘绿色,叶面着银灰色环状和点状斑,中央具金属光泽,叶柄红色,花单瓣,红色,花期9~10月。  相似文献   

9.
观叶秋海棠     
古往今来,被人们叫做"海棠"的植物可不少。不过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观叶海棠,与那"故烧高烛照红妆"的木本海棠显然不是一回事。其实古人早已明白草本海棠是另一类植物了。清代尤怡曾有诗描写白秋海棠:"玉人断肠后,淡妆无语背人时。"因而秋海棠又被称为断肠花。老品种的秋海棠大多很素雅,林黛玉咏海棠曰:"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消魂。"秋海棠的姿色可见一斑。这里介绍的观叶秋海棠是秋海棠科秋海棠属草本植物,学名是Begonia Rex。我国南方温暖湿润的地区在多年前就开始流传,如铁十字秋海棠、虎斑秋海棠等等,它们因有特异的不对称的叶形以及叶面变化多端的花纹,被人们品玩并在民间流传下来。到了上世纪50年代,发达国家的人们强调生活的品味,开始重视室内植物的装饰作用,育种学家发现观叶秋海棠比较耐阴,适合放在室内,于是做了大量杂交育种工作,育出了一些蟆叶秋海棠的新品种,图中色彩亮丽鲜艳的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众所周知,植物的叶片大部分呈绿色,这是因为叶内有很多叶绿素来进行光合作用,只有较少数品种或是某些品种在特定的生长时期才会有彩色的叶片。植物的花朵是繁殖器官,为了招蜂引蝶需要好看的颜色,所以绝大部分都很艳丽。可惜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如今彩色的秋海棠巧妙地弥补了这一遗憾,四季  相似文献   

10.
叶形、叶色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一类植物通称观叶植物。这类植物种类繁多,且大多数不受花期、果期的限制,叶色恒常,终年观赏,在园艺上应用很广。其中象鸭跖草类、多种蕨类和秋海棠等阴生观叶植物,在城市人工植物群落的下层配置中,在公园、居住区、厂区、医院和其他公共场所阴性环境的美化绿化上,有着其他植物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近些年许多耐阴和阴性植物更是悄然入室,大大改善了家庭生活环境。阴生观叶植物大多原产美洲的低纬度地区、非洲南部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地区。厦门良好的自然条件比较适合这类植物的引种栽培。厦门植物园经过30多年特别是近几年的努力,已成功地从国内外引进了大量的观叶植物,推广应用近400种。本文简单介绍新  相似文献   

11.
通过盆栽试验对收集保存的38个观叶秋海棠种类的15个观赏性和适应性指标进行观测统计,构建观叶秋海棠品质性状综合评价体系,为筛选和利用适宜产业化生产的种类提供依据。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各评价因子的权重进行定量评价,其中株型、叶面斑纹颜色、生长势、叶面斑纹大小的权重值分别为0.2210,0.1368,0.1041,0.0880,所占比重较大。对38个观叶秋海棠种类进行K-Means聚类分析,将其划分为优、良、一般3个等级,筛选出17个株形丰满紧凑、叶色鲜艳、生长势强的优等级种类,综合性状符合选择目标。结果表明应用层次分析法和K-Means聚类法建立的评价体系,可以有效地对观叶秋海棠品种进行评价和分级,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观叶秋海棠种质资源提供了一种相对科学严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由于温室观叶植物大多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越冬温度要求较高,因此不利于南花北移。近两年我们对白脉网纹草、花叶黛粉、喜林芋类、椒草类、秋海棠类等50余个观叶品种,采用电热温床加塑膜覆盖、以温控仪控制温度的方法进行越冬养护,收到了满意的  相似文献   

13.
铁十字秋海棠(Begonia masoniana),是秋海棠科多年生草本阴生观叶植物。其叶片深绿色,叶脉突出呈浅网格状,鲜艳夺目的“黑十字”赫然其上,线条粗犷,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我们经过多年的试验研究,成功地对其进行了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并已开始较大规模的商品化生产。  相似文献   

14.
正秋海棠为秋海棠科植物,有观花、观叶类两类。秋海棠花的种类很多,有1500多种。秋海棠原产热带、亚热带及温带地区。种类大花秋海棠植株较矮,适宜种在有荫的花圃或树下。天气炎热、干旱,海棠花瓣易出现枯焦、边缘变黄、枯死等现象。这类海棠花朵大、花型美,颜色有白色、粉色、红色、黄色、杏色等。花瓣像玫瑰花一样有波浪边,花径在6cm左右,但个别品种直径可达15cm。四季海棠花朵较小,像打开的蛤蜊,内有花心,又叫作蛤蜊秋海棠。此  相似文献   

15.
采用LCpro+光合测定系统,对3种室内观叶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光合速率日变化进行测定和分析,同时对3种植物的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和最大净光合速率进行测定,并通过光合特性的综合分析,得出3种植物的耐阴性从强到弱依次为绿萝、孔雀竹芋、蟆叶秋海棠。  相似文献   

16.
三种室内观叶植物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采用LCpro+光合测定系统,对三种室内观叶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光合速率日变化进行测定和分析,同时对三种植物的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和最大净光合速率进行测定,并通过光合特性的综合分析,得出三种植物的耐阴性为绿萝>孔雀竹芋>蟆叶秋海棠。  相似文献   

17.
秋海棠科的彩斑海棠是一种美丽的观叶植物,用组织培养的方法繁殖率高,且生长较快,组培苗经无土栽培后半年即可长成小巧玲珑的观赏佳品。组培方法是:先将彩斑海棠叶片进行常规消毒。然后将其分割成1平方厘米左右制、块,接种于MS+BA 2.0毫克+NAA0.01毫  相似文献   

18.
秋海棠科秋海棠属种类繁多,据美国园艺学家拉森1980年统计,全世界有1000种以上,其中多数兼具观叶和观花的艺术效果,尤适于室内盆栽观赏。秋海棠类常用分株、扦插及播种等方法繁殖,但都比不上组织培养快速。现将观赏价值较高的竹节秋海棠、银星秋海棠、蟆叶秋海棠、彩纹秋海棠和巨花秋海棠等,在同一条件下进行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斑叶秋海棠又称银星秋海棠,是较为流行的室内观叶、观花植物,现将其四季管理及病害防治方法简介如下: 一、四季管理春季:斑叶秋海棠不耐寒,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北地区清明后方可置于室外。此时应勤松土,薄肥勤施,最好将腐熟的豆饼水加60倍清水每天浇一次。夏季:应避免强烈阳光直射,在上午10时至下午5时,可将盆花置于阴凉通风处。经常向叶片喷洒清水,防止叶片枯萎。适当控制施肥。  相似文献   

20.
彩纹秋海棠是一种耐阴的观叶植物,其组织培养方法如下:将彩纹秋海棠叶片进行表面消毒后,切成约一平方厘米大,放在加入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MS培养基并通过高压减菌的三角瓶中进行培养。培养温度为24—26℃,每天照光10—12小时,光照强度为1000米烛光。培养35天后,叶片上、下表皮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