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洋县七氏乡七氏前村青年农民王德娃,高中毕业回到乡里,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育桑养蚕。他有文化,脑子灵,会经营,头一年就获得了好收成。前年,他在自留地和房前屋后植桑3000株,又承包了集体10亩桑园和蚕种场。这一年,他四季养蚕,收入3000多元,加上桑苗和其他收入,共达到10000元。王德娃富裕了,但他没有忘记村里的父老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年轻人进城务工,养蚕老龄化,导致现有土地、桑树资源荒废。家住宁南县葫芦口镇银厂村四组的严世友却在别人选择外出务工时,回乡大干一番。严世友曾在外闯荡多年,用他的话说就是什么都干过,打过工,也干过小包工头,但现在在外面也没有那么好挣钱了。他回到家乡看到他家所在的葫芦口镇银厂河坝有一片几百亩标准的"6215"桑园地里的桑树全都嫁接投产了,有很好的水源灌溉条件,纵横交错的水泥路便于车辆运  相似文献   

3.
<正> 黔江县白石乡中河村四十一岁的庞家香,从1990年参加了妇联开展的“双学双赛”活功,并大胆承包了杨家岩200多亩荒山,栽桑养蚕。她聘请民工突击了1800多个工日,将荒山开垦完毕,1991年春她和丈夫栽植密植桑60余亩,12万多株,但由于新垦土质差,投入不足,养蚕设施不齐备,收入低微。于是,她说服丈夫,放弃街  相似文献   

4.
<正> 黔江县白石乡中河村四十一岁的庞家香,从1990年参加了妇联开展的“双学双赛”活动,并大胆承包了杨家岩200多亩荒山,栽桑养蚕。她聘请民工突击了1800多个工日,将荒山开垦完毕,1991年春她和丈夫栽植密植桑60余亩,12万多株,但由于新垦土质差,投入不足,养蚕设施不齐备,收入低微。于是,她说服丈夫,放弃街边的楼房,携带一对儿女来到荒山上安营扎寨,准备大干一场。她投入10000元,用于蚕桑投入,并完善了养蚕  相似文献   

5.
<正> 谭守国,一个普普通通的名字,一位朴朴实实的农民,却在苍溪县石马镇真武村五组的集体桑园里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成为石马镇有名的养蚕大户之一.称得上“蚕桑状元”,赢得了广大干部的称赞。为此,1998年底被推选为石马镇第13届人大代表,今年初换届选举被村民一致选为村长。 当你走近他梯田式的桑园时,一种“专业化”的感觉便油然而生。然而早在1994年,他以年包款  相似文献   

6.
<正> 一、我国养蚕技术的进展我国蚕桑生产的发展,与养蚕技术的进步是分不开的。科研、教育、生产部门紧密协作,相互配合,共同推进养蚕技术的发展,并通过各种方式,将有实用价值和经济效益明显的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从而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促进蚕桑事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7.
淳安县浪川乡洪家村徐国良,夫妻两人于1997年承包集体0.8 hm2桑园,一心一意开始了种桑养蚕致富之路.如今拥有桑园面积2.13 hm2,其中成林桑园1.5 hm2.2004年共饲养蚕种90张,产茧3.8 t,平均张产茧达40多kg,蚕茧收入达到6.5万余元,667 m2(亩)桑产值达3 000元,同2003年相比,蚕种增加27张,产茧增加1.3 t左右,蚕茧产值增2.3万余元.养蚕纯收入达4万元,真正成为我县种桑养蚕的专业户,致富的"领头雁".总结其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8.
袁里涛 《四川蚕业》2003,31(3):49-50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产业结构的调整 ,栽桑养蚕已成为余世斌全家的致富门路。在各级政府、丝绸公司的大力支持下 ,他在养蚕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 0 0 0年蚕桑收入 1 3万余元 ,2 0 0 1年 1 6万余元 ,2 0 0 2年养蚕 3 4 5张 ,产茧 1 3 75公斤 ,单产3 9 9公斤 ,茧款收入 1 2 3 75元 ;共育小蚕1 4 7张 ,共育收入 2 0 58元 ,总收入 1 4 43 3元。连续 3年受到县委、县政府表彰 ,2 0 0 3年被评为宜宾市优秀乡土人才并予表彰 ,主要工作如下 :首先是大力栽桑打牢桑树基础。要想多养蚕 ,必须先发展桑树。余世斌从 1 994年开始大力栽桑 ,1 995年…  相似文献   

9.
10.
方小友 《蚕学通讯》2001,21(4):43-44
淳安县富文乡重坑村村民方根法 ,全家六口人 ,其中劳力两个 ,现有桑园面积 0 .347公顷 ,其中采叶养蚕面积 0 .2 1 3公顷 ,去冬新种 0 .1 33公顷。去年由于规模生产效益突出 ,曾被评为“淳安县养蚕大户”。今年他更上一层楼 ,全年共饲养蚕种 1 4张 ,产茧 6 0 2公斤 ,产值达 1 .2 4万元 ,平均张产 4 3公斤 ,1 /1 5公顷产茧 1 88公斤 ,1 /1 5公顷产值 3875元 ,蚕茧收入占其家庭总收入的 70 %以上 ,成为远近闻名的养蚕致富带头人 ,现将其栽桑养蚕经验作一总结。1 注重桑园平衡施肥和治虫工作长期的生产实践 ,使他认识到桑园平衡施肥和桑园治虫…  相似文献   

11.
<正> 达县石梯镇把蚕桑生产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来抓,目前全镇220万株桑树长势喜人,825张春蚕种于5月7日全部安家落户。 为了把蚕桑生产抓好抓扎实,去冬今春开展了爱桑护桑竞赛活动。全镇220万株树修枝率、涂干率均达  相似文献   

12.
<正> 洋县胥水公社海连大队老养蚕员李存娥,八年来坚持科学养蚕,年年夺高产。1980年她养了6张蚕,产茧466.3斤,产值734.64元平均张产77.7斤,张产值122.44元,共用工130个,工日值5.65元。李存娥已获得奖励工404分,获奖金119.80元;80年已实  相似文献   

13.
赖宗玉  赵小康 《四川蚕业》2013,(4):39-40,45
<正>蚕桑是我县传统的优势产业,曾为我县的经济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其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深受我县农民的喜爱。近年来,丝绸市场持续升温,蚕茧价格连连上涨,栽桑养蚕的经济效益凸显。要想获高产、优质的蚕茧,使养蚕得到更高的效益,根据我县的蚕桑生产实际情况,应做好以下工作。1严格消毒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辽中县高岩村村民叶安勋,从事种桑养蚕已有20多年的历史.由于他不断地总结经验和刻苦学习养蚕技术,使自己的养蚕技能不断地得到提高,蚕茧生产年年季季  相似文献   

15.
附城公社上河生产队社员何训明,全家五口人,二个劳力,一九八二年除了承包生产队的水稻、甘蔗责任田三亩七分外,还承包生产队桑园1.89亩,一定三年,每年纯上交三百元。今年购进蚕种十九张半,实际饲养售茧十七张半,总产蚕茧1169斤,平均亩桑产茧618斤;总收茧款2153.84元,平  相似文献   

16.
罗晓芬 《四川蚕业》2003,31(4):46-48
蚕桑生产是我县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骨干项目之一,但近年来却一直存在单产低、质量低、效益低的实际问题,严重地削弱了蚕桑生产的生命力,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为此,1997年,我们组织科技干部在全县6个蚕桑重点乡中,实施“规范化科学养蚕”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7.
<正> 阆中县思依乡四村十社蚕农刘庆云,靠父亲刘永西祖传的一本《神农最要》(栽桑、养蚕古书)指导家里栽桑、养蚕,虽未大富,但却比左邻右舍的日子过得红火。刘永西年纪高迈,刘庆云接过父亲珍藏了几十年的蚕桑“宝书”,一家六口,除种植好粮食,饲养好生猪外,他改变父辈过去只靠“四边”桑养蚕,建造了半亩“小桑园”,加强对房前屋后自留地、承包地“四边”桑的培护管理,排除杂树杂草,人平虽仅有100余株桑,但季季单株产叶量高,叶质好,去年春、夏、秋三季养蚕5张,单张产茧38公斤,总产茧190公斤,人平31.5公斤,产值1140元,人平190元。今年春季养蚕二张,总产茧81.6公斤,平均单产40.8公斤,产值720元,夏季养蚕1.5张,产茧51公斤,平均单产34公斤,产值382元,春、夏两季产值1102元,在春、夏蚕丰收基础  相似文献   

18.
我们大队地处西江岸边。全大队十七个生产队,四百九十三户,二千四百七十九人,九百五十九个劳动力;水田面积一千六百五十四亩,旱地面积六百零八亩,河涌滩地四十亩。我们大队有种桑养蚕的历史习惯。近年来,我们合理安排生产布局,实行科学养蚕,种桑养蚕又有新发展。全大队十七个生产队,队队种桑养蚕,并不断获得高产丰收。去年,全大队桑树二百二十八亩,共养  相似文献   

19.
<正> 资中县玉代乡红豆村8组农民彭文,积极发展栽桑养蚕事业,成为全县有名的蚕桑专业户。他于1982年开始育苗,利用非耕地栽植小桑园5亩,计12000余株,加上原有“四边桑”800余株,共有桑树12800余株,人平2560株。1987年养蚕12.4张(盒),产茧455.4公斤,收入茧款2384.28元。单产茧36.75公斤,单产值189.28元。共育小蚕  相似文献   

20.
<正> 子洲县何家集公社乔家墕大队有位年逾六旬的老人叫刘凯举。他自幼爱务桑也会务桑,在自己的房前屋后和自留地上务上了106株桑树,但由于不懂科学养蚕,连年养蚕暴发蚕病、致使有桑不能很好受益。去年他春、秋两季养了三张蚕产茧不到50斤。秋上他让孙子到省蚕研所在子长县涧峪岔公社毛家河大队举办的蚕训班上学习了五十天。今春养的两张蚕采用石灰消毒、专室养小蚕、塑料膜复盖育、药剂添食等一系列科学养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