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副猪嗜血杆菌毒力因子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近年来严重危害我国养猪业发展的新发细菌性传染病,我们对其毒力因子的了解却很少。为了更加全面地认识该病原体,作者对副猪嗜血杆菌各种因素与菌株毒力的关系做了简要的介绍。其中重点介绍了血清型与毒力的关系,较为全面地概述了巴氏杆菌科毒力相关因子荚膜、菌毛、脂多糖、外膜蛋白以及酶类与副猪嗜血杆菌毒力的关系,并认为神经氨酸酶是副猪嗜血杆菌重要毒力因子。副猪嗜血杆菌的毒力因子的研究是副猪嗜血杆菌病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副猪嗜血杆菌抗原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副猪嗜血杆菌是猪格拉瑟氏病的病原,主要引起SPF猪和断奶前后仔猪的纤维素性多发性浆膜炎、多发性关节炎和脑膜炎等。其抗原主要有荚膜、脂多糖和外膜蛋白等,不是所有的菌株都存在荚膜抗原,外膜蛋白抗原是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的主要抗原,菌株抗原性的高低与毒力的强弱呈正相关,副猪嗜血杆菌的毒力因子至今仍不清楚,推测其荚膜、外膜蛋白、菌体细胞膜表面的自动传输三聚体蛋白等与副猪嗜血杆菌的毒力有关。至今已经定型的副猪嗜血杆菌有15个血清型,还有约30%为未定型的菌株,其中血清5型副猪嗜血杆菌为强毒力代表菌株,常作为研究副猪嗜血杆菌抗原性的代表菌株。副猪嗜血杆菌抗原性的深入研究必将为新型、高效疫苗的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副猪嗜血杆菌是引起猪格氏病的病原,多继发感染引起全身性疾病,其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给养殖业造成严重损失。作者主要对其潜在毒力因子,包括外膜蛋白ompP5和ompP2、自转运蛋白vtaA、转铁蛋白、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和毒素等的研究作一综述,并对应用于副猪嗜血杆菌的最新研究方法进行概述,从而形成对其毒力相关研究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对副猪嗜血杆菌的外膜蛋白、荚膜多糖、脂多糖、菌毛、转铁结合蛋白和酶类等主要毒力因子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副猪嗜血杆菌主要毒力因子和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革拉斯氏病(Glasser’s disease),引起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脑炎,是近年来严重危害养猪业的细菌性传染病,呈世界性分布,并已证实在中国绝大多数猪场存在和流行。副猪嗜血杆菌的血清型众多,不同血清型的副猪嗜血杆菌毒力差异很大,对其毒力因子了解很少,对其主要的致病机理更是知之甚少,现已发现该病原可能的毒力相关因子有荚膜、菌毛、脂多糖、外膜蛋白及酶类等。笔者对这些毒力因子及该病的致病机理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副猪嗜血杆菌是引起猪格氏病的病原,多继发感染引起全身性疾病,其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给养殖业造成严重损失。本文主要对副猪嗜血杆菌的外膜蛋白、荚膜多糖、、菌毛、转铁结合蛋白、酶类和毒素等主要毒力因子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parasuis,Hps)是常规猪群上呼吸道的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在某些因素的条件下,可突破黏膜屏障,从而引起严重的全身性感染,以纤维  相似文献   

7.
副猪嗜血杆菌是猪革拉泽氏病的病原体,该病是近年来严重危害养猪业的细菌性传染病之一,呈世界性分布。副猪嗜血杆菌相关致病性毒力因子的研究目前很少,关于转铁结合蛋白更是鲜为人知。在此对副猪嗜血杆菌转铁结合蛋白的结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及其免疫原性进行综述,对阐明致病菌的慢性感染机理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病是近年来严重危害我国养猪业发展的新发细菌性传染病。本文对副猪嗜血杆菌相关致病因子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介绍HPS上假定的hhdA和hhdB基因所编码的溶血素激活蛋白,进而对副猪嗜血杆菌相关毒力因子有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potD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作为转运体蛋白,负责多胺的结合和转运,为细胞的正常生长提供必需因子,已在多种病原菌中鉴定为毒力相关因子,但在副猪嗜血杆菌中的作用还不清楚。利用自然转化法构建potD缺失株SC1401ΔpotD::kan,再比较亲本株和缺失株的生长特性、自凝集活性、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抗血清杀菌能力以及对小鼠的致病力。结果显示potD基因的缺失不影响副猪嗜血杆菌的生长、自凝集活性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但导致该菌的抗血清杀菌能力和对小鼠的致病力显著降低。以上结果表明potD基因可能与副猪嗜血杆菌的毒力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前预防和控制革拉斯氏病仍然非常困难,副猪嗜血杆菌是革拉斯氏病的病原菌,定殖于健康猪群的上呼吸道中。了解副猪嗜血杆菌的病原性对于确定其如何引起发病和更好的区分"毒力"和"非毒力"菌株是必要的。副猪嗜血杆菌感染需要粘附和入侵宿主细胞,抵抗巨噬细胞的吞噬,抵抗补体结合并诱发炎症反应。鉴定这些机制过程中的毒力因子在方法上受到一定的限制。关于副猪嗜血杆菌的发病机制的最新进展集中在突变株的构建,然而目前大多数的所谓的毒力因子需要进一步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