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1983年我们庙港乡坚持为蚕桑生产服务的观念,在发展蚕桑生产服务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以适应经济体制变革的形势。83年总产茧因灾减了产,但在蚕茧生产质量和经济效益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年张单产65.8斤,为全县第一;担茧值222元,比82年增了12.86元;全年平均上茧率达到97.7%。一年来,我们在为蚕桑生产服务的过程中,主要做了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正> 近年来,我市桑园面积不断扩大,蚕茧产量不断增长,但蚕桑生产整体水平却没有得到相应提高。主要表现在:一是蚕茧质量不高。仅以1989年为例,蚕茧产量虽位于全省第二位,但茧质水平为全省最低,上车茧率为60.03%,干毛茧出丝率比南通低8.57%,即每生产一吨生丝,盐城就要比南  相似文献   

3.
<正>前一时期,受国际、国内蚕丝价格下跌的影响,蚕桑生产的比较效益下降,广大蚕农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毁桑退耕的势头动摇了蚕桑生产的基础.然而,由于我们及时采取了关键措施,1996年,全市不仅稳定了桑园面积,取得了生产鲜茧3万多担的好成绩,而且春茧的蛆孔率仅3%,比上年下降了4个百分点;秋茧的解舒率为70%左右,比上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茧质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  相似文献   

4.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蚕桑事业得到了持续的发展。1991年桑田面积达166万亩,年产茧量达11万吨,生产蚕种500余万张,与1980年相比,分别增长了117%、188%、169%,生产效率、单产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亩产茧量从1980年的50公斤提高到65公斤,劳动生产率逐年有所提高,生产每公斤茧所需的劳动时间五十年代要15小时左右,现在只需6~7小时。这些成绩的取得,除了在工作中坚定不移地贯彻了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外,蚕桑科学技术进步对推动我省蚕桑生产的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对我省十年来蚕桑科技工作的回顾及今后的设想,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于受到市场行情的影响,大部分蚕区蚕桑生产发展处于低水平徘徊阶段。然而睢宁县蚕桑生产发展势头强劲,桑园面积由1997年的1666.7hm~2逐步发展到2003年的4667.8hm~2,增幅达180%。2002年发种9.81万张,产茧3678.8t,分别比1997年增加92.4%和101.2%。2003年春季发种54089张,张产茧42.5kg,再创历史新高。蚕茧质量也显著提高,2003年春季“天宝”牌蚕茧上茧率达95%、解舒率71%、干壳量10.8g、好蛹率97%,干茧销售价高于邻县4000~6000元/t,从而使睢宁县桑园面积、发种数量、蚕茧产量和质量由原来徐州市第4位而跃居首位,进入江苏省蚕桑生产重点县前10名行列。睢宁县蚕桑生产发展之所以能保持稳步发展的格局,与近年来实施的三大战略措施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6.
1997年是淳安蚕桑恢复性生产的一年,茧质有所提高,尤以解舒率、上车茧率较为明显.但1997年的春蚕生产是在经历低谷后,蚕农还处于消极被动的环境中开始的.自  相似文献   

7.
2002年高安市八景镇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发展蚕桑生产,建立高安天龙蚕丝业有限公司,至今有新老桑园面积147hm2,张种单产长期稳定40kg以上,干茧解舒率70%以上,缫折300以内,上茧率98%以上.在当今很多蚕区茧质时好时坏,靠天帮忙现象普遍的情况下,高安市八景镇蚕桑基地蚕茧生产长期稳产优质,在省内树立了典范.现将其主要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 江苏省蚕桑学会五届六次理事会于1990年7月24~26日在苏州召开,有29位理事出席了会议,会议由朱竹雯理事长主持。省丝绸总公司蚕桑生产部张曾平副经理通报了全省上半年的蚕桑生产情况,春茧生产量为5.1万吨,收购量为4.6万吨,茧质有明显提高,已接近茧质较好的1986年的水平,蚕种生产、育苗、桑园更新拓植等任务也完成较好,生产形势是好的,但当前生产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桑瘿蚊等病虫的为害与南旱北涝影响桑树的正  相似文献   

9.
浅谈提高秋蚕饲养成绩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启忠 《蚕桑通报》2007,38(3):55-56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曾经在苏南经济发展中起过突出作用的蚕桑生产已逐步被工业化生产所代替,南桑北移已成必然,一段时间内蚕桑产业仍是推进苏北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然而,多年来我地区的丝茧育生产一直处于较低水平.特别是秋蚕生产,成绩差的主要表现为蚕茧的单产、上茧率低,色泽差,解舒率、上车率低,缫折大。就此,笔者谈一点自己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0.
<正> 蚕桑生产是我县开发农业的骨干项目,是脱贫致富的主要门路。近几年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我县大安乡的蚕桑生产得到迅速发展。1987年全乡桑树达到174.4万株,其中良桑80.8万株,占47.1%,发种3141盒,产茧98,934公斤。同1981年相比,产茧翻了一番。但由于长期以来,科学养蚕水平低,蚕茧总产、单产基本形成了春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EM菌剂在蚕桑生产上的应用效果,于春蚕期按常规根外追肥的方法,对桑树喷施EM菌剂,并用EM喷施叶饲育5龄蚕.结果:(1)用EM喷施叶饲蚕,对5龄经过、结茧率、上茧率和健蛹率均无不良影响,而产茧量提高了1~6%;(2)5龄蚕给与EM喷施叶,能改善茧质,全茧量提高3~5%,茧层量提高2~4%,而对茧层率影响不大.试验认为,采用0.2%EM菌剂3眠、4眠2次喷施的桑叶饲育5龄蚕,其增产和改善茧质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梧州地区的蚕桑生产已有很久的历史.产量最高是1927年,年产生丝34万多斤,折合鲜茧5万9千担.后来,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破坏和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蚕桑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产量不断下降.解放以后的1952年产茧量是613担.党和人民政府采取了调整茧价、改进技术等一系列恢复发展蚕桑生产的方针、政策.1959年曾出现一个高潮,桑园面积达到4845亩,产茧量1676担.后来,由于错误路线的干扰破坏,蚕桑生产又转入低潮,1972年老蚕区长洲岛划归梧州市后,全地区的蚕茧产量只有318担.粉碎“四人帮”后,我地区的蚕桑生产才又得到较快的恢复发展,1977年桑园面积达到5666亩,养蚕8667张,产茧2951.6担,分别比1976年增长97%、58.7%、54.4%.1978年的产茧量达到4482担,比1977年增长51.8%.1979年产茧量达到5219担,又比1978年增长16.4%.今年,据初步统计,全地区现有桑园面  相似文献   

13.
<正> 广东是我国蚕茧生产的主要省份之一,蚕桑生产有悠久的历史。在二十年代初期,亩产茧量曾达80.13斤,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买办的催残破坏,到解放前夕,亩产茧降至45.8斤。 解放以来,蚕桑生产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总产茧量成倍增加,单位面积产桑量和产茧量猛增。全省亩产茧1955年上升到105.2斤,1978年达到243.2斤。顺德县1949年  相似文献   

14.
中国加入WTO,一方面蚕桑前景看好,茧丝绸行业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国内市场与国际接轨融入世界经济潮流,竞争将日益加剧.产品的质量是通向市场的"金钥匙",从茧丝绸生产的首道工序---栽桑养蚕这一基础产业上,把好茧质关,提升茧品位,已成为业内人士的强烈呼声.东台市是全国闻名的产茧大市,自2000年以来强力推进和实施养蚕业"质量标准化"工程,通过近几年努力,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市现有桑园7670hm2 ,2002年饲养蚕种29万张,产茧11500t,产值1.72亿元,上茧率96%,解舒率75%,茧丝净度94.5分,春茧丝丝长1230m,秋茧1150m,处于全省领先水平.现将东台市从生产上开展提升标准化水平的"六化"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 蚕室、蚕具、劳力、桑叶和蚕种是蚕茧生产的基本条件,如果将现代蚕桑生产的科技成果同先进的技术综合配套,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的养蚕体系,就能提高蚕桑生产整体水平,结出丰硕的经济效益之果。我县1983年养蚕,产茧4.25万担,为历史最高水平,单张产值93.25元,鲜正茧上车率  相似文献   

16.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曾经在苏南经济发展中起过突出作用的蚕桑生产已逐步被工业化生产所代替,南桑北移已成必然。一段时间内蚕桑产业仍是推进苏北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然而,多年来我地区的丝茧育生产水平未有较大提高,就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一谈自己的粗浅看法:1主要技术指标情况单产不高、上茧率低、色泽差、解舒不高、上车率低、缫折大。2原因分析2.1桑叶质量差桑叶是蚕桑生产的基础,叶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养蚕成绩。2.1.1桑园树龄长,大都在15年以上,产叶量低、质量不高。2.1.2桑树密植,通风透气性差,容易诱发桑病虫害。2.1.3偏施…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只能以质取胜,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达到优质优价,这是商品经济规律。蚕桑生产也同样,只有优质的蚕茧,才能得到优价。近年来,我们遵循这规律,努力提高我县蚕茧质量,把党的蚕桑生产政策与科学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指导蚕农重施有机肥,提高桑质,改造养蚕的饲养环境,提高养蚕技术,采用较为先进的簇具,达到提高茧质,增加经济收益。实践应用说明,我们试制成功的一种易制、好用、效益高的新型簇具一竹片簇。除了制作容易、使用方便,更可喜的是它能够提高茧质。一、竹片簇的应用效果九○年和九一年,两次在樟市镇迳口管理区进行了竹片簇与花簇的结茧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八七年前,高州县泗水镇生产的蚕茧质量低劣,蚕农只追求数量,忽视提高茧质。茧站购进的蚕茧茧色差,下茧混售率高,解舒率低,平均茧价是全县最低的镇。镇政府当时误认为茧站压级压价,群众意见也很大。为了提高泗水镇的茧质,从而提高茧价,消除误会,巩固泗水镇的蚕桑生产。从八九年上半年开始,泗水茧站在上级公司的帮助下,从解决思想认识入手,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经过三年的努力,茧质有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是蚕茧解舒率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正> 近年来,山西省蚕桑生产发展较快,到1991年桑园面积达5万多亩,发蚕种十几万张,产茧350多万公斤,比上年增长15%以上。但在蚕茧质量上,却普遍有所下降,主要反映在上茧率低,茧层率低。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经济环境的影响。许多蚕农受前几年蚕茧大战的影响,片面认为售茧早、价格低。人为延长饲养时间,导致蚕儿发育不齐,下茧增加。更由于乡镇丝绸企业的发展,争相抬价,抢购原料茧,干茧分级不严,混装严重,加剧了茧质下降。  相似文献   

20.
苏州大学蚕桑研究所发明现行蚕品种转育成荧光茧色判性蚕品种的方法,新育成的蚕品种“雄晓”雄茧为黄荧光,雌茧为紫荧光,判性率100%。茧质成绩:全茧量1.499g,茧层量0.366g,茧层率24.42%,具生产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