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永定河是海河水系五大河之一,其自然性状况对北京地区居民饮水安全和海河流域水环境均有重要影响,基于“近自然”理念的河流自然性评价是保护和恢复河流自然状态的基础。  方法  以永定河北京山峡段为研究对象,从河流的水文要素、断面形态、水体理化性质、河岸带状况和社会生态价值5个方面,选取了25个定性、定量指标,构建了河流自然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结合的组合赋权方式计算各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分别对河流进行自然性评价和自然等级判定。  结果  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的评价结果总体一致,划分的21个调查河段中处于自然状态、近自然状态、退化状态和人工状态的河段分别占总河长的14.29%、28.57%、46.62%和9.52%,长度分别约为7.5、15.0、25.0和5.0 km。  结论  总体上,调查河段大部分处于退化状态,但仍具有潜在的近自然修复能力。采用的模糊综合评价法与灰色关联分析法均是可行的河流自然性评价方法。表3参27  相似文献   

2.
根据西南山区河流特点及引水式电站开发对河流产生的影响,建立引水式电站对西南山区河流健康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用于调查西南山区河流健康状况.该文以西南山区河流为例从河流水文情势河岸带生态系统状况、水环境、河流自然形态水生物状况、社会服务和水资源利用7个方面来构建,分为3个层面25个评价指标,并对各个指标实际含义给出了详实的解释,对该评价体系的特点和可行性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3.
河流作为重要的地貌与生态系统,是影响河网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降低区域生态发展质量.以吴江区6条河道作为研究对象,以政府管理和公众反馈为指导目标,构建包括河流水质、水文、河床地貌、水生生物以及河岸带形态5个方面、15项指标的河流健康快速评价体系,并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居民反馈与综合评价结果对比.结果表明:清水盪菀南、钱家甸东港以及肖家桥河段健康处于良好,浦家埭和打弓湾河段处于中等,照家湾河段处于亚健康;限制河段健康的主要原因是流速低、河床地貌硬质化以及河岸带被侵占;与居民调查结果对比显示,河流评价结果与公众感官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说明该体系具可操作性,适宜在吴江区域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平原地区河流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和粗糙集理论,识别影响河流健康的关键因子,构建河流健康的评价指标体系。【方法】界定平原地区河流系统健康的概念和标志;以渭河干流关中段及千河、石头河等8条干支流为评价样本河流,基于PSR模型,从压力、状态和响应3个层面分析河流健康的影响因子;采用基于粗糙集等价关系的指标体系约简模型,识别河流健康关键影响因子,构建平原地区河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结果】针对8条平原地区代表河流系统特性,基于PSR模型识别了107项河流健康影响因子,通过基于粗糙集等价关系的指标属性约简,最终构建了适合平原地区河流系统的包含34项指标的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结论】构建的平原地区河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可作为平原地区受人类活动影响较明显,且城市化、工业化及农业设施化较为密集河流系统健康状态评价的通用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白河湾河流形态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农业科学》2015,(11):105-108
河流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健康的河流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而河流系统的健康需要由多样、生态的河流水文形态来保障。本文选取北京市怀柔区白河的部分河段为研究对象,在2010—2014年5年间对其河流水文形态状况进行了5次实地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2010—2014年5年时间内,河流水文形态状况逐年变差,到2014年研究区河段保持自然河流水文特性的河道长度只占研究区总长度的14.7%;河流水文形态破坏的主要原因是旅游业的发展增加了对河流的扰动,不合理的河道整治工程以及当地群众的河流生态保护意识较差。最后提出了被破坏河道的水文修复方法,以期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河流健康概念及其内涵与外延的探究,指出当前河流健康评价实际应用中,仅以水质和水量等物化指标是否达标作为唯一标准的误区,揭示出河流健康评价的本质在于考察河流水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和谐程度,特别是河流系统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支持作用的稳定性与可持续程度。分析讨论了河流健康评价单元边界划分依据和原则,较为系统地总结了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价模式,在此基础上,探索性地提出河流健康指标体系动态性构建的思想,即建立一套统一稳定的河流健康指标体系框架,对不同类型、地区和功能用途的河流,通过专家、政府和公众打分,以及数学工具处理,确定出更具针对性的指标群,作为河流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7.
基于江阴市2012~2013年4条应用不同综合治理措施的小城镇河道的监测数据,建立具有河流水文、河流形态、河岸带状况、水质理化参数、河流生物5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的河道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对河道治理后的恢复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4条河道的健康状况级别在差~一般~亚健康之间,冬季低温、枯水期差于夏季高温、丰水期。按照健康指数恶化序列,依次为沿山河、团结河、华士河和花家浜。河流形态、河岸带状况、水生生物是河流健康主要的制约因子。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崇明村镇河道的特点,构建了包括河道结构形态、生物多样性、水质环境、水利水文及河道社会功能5个方面共30项指标的生态河道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崇明岛陈家镇4号河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陈家镇4号河当前的评价等级分布在“合格”和“较差”之间,其中属于“合格”的河段约占71%,属于“较差”的河段占29%。以锦陈公路河段为例,结合各指标的权重排序发现,底栖、水生植物、河岸带宽度等指标是此次村镇生态河道评价的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提出的生态河道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适用于村镇级河道的现状评估和规划建设,用以指导河流生态化构建。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保证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前提下,对位于青藏高原的河流生态服务功能进行评估,为河流的合理规划和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在界定了高原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和服务功能内涵的基础上,构建具有高原特色的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和服务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并将河流健康评价等级划分为"优"、"良"、"中等"、"差"和"极差"5个标准。在分析河流健康与其服务功能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服务功能评价模型,并将模型在位于青藏高原的巴河上进行实例验证。【结果】对巴河的生态系统健康和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估,在考虑河流健康指标后巴河的总服务功能价值较不考虑河流健康时减少了2.844×108元/年。【结论】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其服务功能密切相关。河流健康才能保障河流向人类提供所需的服务功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在确保河流健康的范围内进行。  相似文献   

10.
基于高原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服务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保证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前提下,对位于青藏高原的河流生态服务功能进行评估,为河流的合理规划和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在界定了高原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和服务功能内涵的基础上,构建具有高原特色的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和服务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并将河流健康评价等级划分为“优”、“良”、“中等”、“差”和“极差”5个标准。在分析河流健康与其服务功能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服务功能评价模型,并将模型在位于青藏高原的巴河上进行实例验证。【结果】对巴河的生态系统健康和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估,在考虑河流健康指标后巴河的总服务功能价值较不考虑河流健康时减少了2.844×108元/年。【结论】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其服务功能密切相关。河流健康才能保障河流向人类提供所需的服务功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在确保河流健康的范围内进行。  相似文献   

11.
水体纳污能力是科学合理地制定水污染控制规划的基础。沿海河网地区水系复杂,水体具有水深较浅、流速缓慢、顺逆不定和水体自净能力不强等问题。以沿海平原河网地区的海门市水环境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水系特点和实际需要建立一维河网水量水质模型,在此基础上计算了该市主要河道的纳污能力,为当地的水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根据伊通河水功能分区及沿岸污染源的分布情况,选取10个断面,采用污染物单项污染指数、综合污染指数、污染物超标倍数、污染分担率和污染负荷比对伊通河水体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10个监测断面中,主要污染指标为TN和COD,超标率分别达到100%和90%;伊通县境内水体污染状况较轻,长春段水体污染较严重,这是由于污染源主要集中在长春段流域的上游;10个监测断面水质状况均达不到水功能区的水质类别要求,除伊通前桥为Ⅴ类水体外,其他9个断面均属于劣Ⅴ类,污染原因主要为伊通河流域传统的工业布局及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水平不高、城镇污水处理率低和面源污染不断扩大等。  相似文献   

13.
投加土著微生物菌剂降解黑臭河水中的污染物质,采用水葫芦床、仿生水草床结合增氧措施控制直排入河的人造革废水、含油酸洗废水及生活污水,同时采用循环水泵造流,结合曝氧船增氧、生态浮岛和景观植物恢复水体生态环境等措施,使得屿田、上庄河全河段主要水质指标维持在地表水近Ⅴ类水平,黑臭现象完全消除,且使水体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洗衣废水对河水水质的影响。[方法]研究了绍兴市越城区4条河河埠头洗衣废水对河水总氮(TN)、总磷(TP)、悬浮物(SS)以及化学需氧量(COD)的影响。[结果]洗衣废水排放瞬间河水COD及TN、TP、SS含量分别上升了507%、229%、148%、722%;随着时间的延长,4项指标含量均显著下降,尤其是洗衣废水排放60 min后,河水COD及TN、TP含量仅比洗衣废水排放前上升了50%、16%、44%,但河水SS含量仍然上升127%,需要更长时间的河水自净作用来去除。[结论]洗衣废水排放对河水水质具有一定影响,而河水的自净作用可以有效去除污染物。  相似文献   

15.
河流生态系统修复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近年关于河流生态系统修复的重要进展和动态,包括人工强化河流自净作用、生态混凝土技术、河内植物栽培技术、微生物治理技术、拆坝措施、改善河道内局部地貌特征、重新自然化、岸区生态防护技术、调水措施等。并结合国情对我国河流生态系统的修复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渭河中下游铬(Ⅵ)的分布及迁移转化规律。【方法】以铬(Ⅵ)含量为测定指标,采用三点三线法,于201103采集渭河中下游陕西段13个水文监测站附近的水样,研究渭河河水中铬(Ⅵ)含量的分布规律;此外,采集了陕西段主要城市排污口污水及代表性断面的底泥,研究污染源及泥沙吸附作用对渭河中下游河水中铬(Ⅵ)含量的影响,并采用一维稳态水质模型模拟了渭河中下游铬(Ⅵ)的沿程迁移规律,对水流自净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从上游至下游,渭河中下游陕西段河水中铬(Ⅵ)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中西安段代表断面河水中铬(Ⅵ)含量达到最大,为0.113 mg/L;对渭河中下游陕西段各主要城市排污口污水中铬(Ⅵ)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各排污口污水对河水中铬(Ⅵ)含量有明显影响,其污染明显超过了河流的纳污能力;对虢镇桥-兴平西吴、天江人渡-新丰桥、树园-潼关吊桥3个河段水样和底泥中铬(Ⅵ)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泥沙对降低河水中的铬(Ⅵ)有积极的净化作用。【结论】渭河中下游陕西段大部分河段铬(Ⅵ)含量已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对Ⅴ类水质的要求,应加强对铬(Ⅵ)污染的治理。  相似文献   

17.
石河子市城市化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显著,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许多不可避免的影响,确定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可为城市系统良性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和依据。以2000~2005年石河子市城市化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为基础,结合层级分析法确定因子权重,分析城市化对石河子市城市系统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随城市化进程正逐渐恶化的正向指标为森林覆盖率、人均水资源量、水域面积比重、草地指数,逆向指标为降水变率和空气污染指数;逐渐优化的正向指标为市三产比例和市人均GDP,逆向指标为荒漠化指数、耕地指数、市人口密度、市恩格尔系数、地表水质指数、固体废物排放强度。城市化进程中石河子市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首要影响因素是水网密度,其次是植被覆盖。石河子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处于低水平协调阶段,处于城市化初期,城市系统可以通过生态环境的自净能力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18.
吴建强    王懿祥    杨峪  杨一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4,29(4):175-181
在GIS技术的支持下,以C#编程语言与ArcEngine组件库为开发工具,设计开发了融4种边缘校正方法、6种竞争树判断方法、19种竞争指数计算方法为一体的插件式林木竞争指数计算系统,具备了林木竞争指数的计算和林分竞争分析等功能。结果表明,该计算系统简单易用,计算科学,适用于林木竞争指数的研究和应用,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常熟地区水质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W分级法,2006年4-5月对常熟地区典型水域水质(包括水质透明度、溶解氧含量、电导率、高锰酸盐指数、总氮含量、总磷含量等主要指标)进行了监测评价.结果表明:监测期城区与郊区的水质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其污染程度已经超出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和点源化学及物理方式处理污水的能力(其中总氮平均超标4.45倍,溶解氧含量也低于Ⅲ类合格水域标准的1.44倍).本文根据监测结果,指出需要建设一个能大量处理水质污染物的面源水质生物净化体系,以避免或减缓其水质污染的加重.  相似文献   

20.
对重庆市次级河流水污染综合整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永川  杨海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5535-5536,5596
随着重庆市次级河流水污染综合整治的大规模展开,对次级河流整治的思路、目标、方法、管理等问题的认识尚不十分明确。在次级河流综合整治过程中,首先应采取综合管理、生态治理的综合整治策略和思路;其次应尽快建立重庆市次级河流综合整治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确定的整治目标,选择恰当的河流水污染治理技术并进行集成。完善现有的管理模式,实现管理制度的创新,形成多部门协作管理、广大民众广泛参与的社会化河流污染综合整治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