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射阳县特佣乡王村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蚕桑专业村。全村468个农户中有396户养蚕,桑园面积800亩,1987年全村栽桑养蚕收入59万元,占全村工农业总产值的46.3%,一、三、五组农户收入的90%来自栽桑养蚕。栽桑养蚕不但壮大了村级经济,还有力促进了全村各业的综合发展。一、选准路子抓发展。王村在1981年人平收入只有52元,随着党在农村经济政策的  相似文献   

2.
<正> 海门县新余乡幸福村81年冬栽桑43亩,因无经验,桑园多数分摊到劳。由于各户桑园比重不大,次年桑园收入光靠夹种。82年冬又种桑43亩,因责任制未完善,多数桑园又按劳分摊,导致不能养蚕,桑园收入仍靠夹种。83年全村83亩1~2年生桑园仅养蚕42张,总产茧2352斤,总产值3541元,张产  相似文献   

3.
<正> 吴县横泾乡南章村,近几年来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积极种桑养蚕,成为蚕桑生产的重点村。全村有桑园1452亩,其中投产桑园1100亩。1987年全村农副工三业总产值628.76万元,其中蚕桑收入64.69万元,占三业总产值的10.3%,人均分配水平1053.89元,其中来自蚕桑生产纯收入205.37元,占19.49%。1987年生产蚕茧110.2吨,张产36.64公斤,亩产100.2公斤。南章村的蚕桑生产主要是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发展起来的,1984—1985两年  相似文献   

4.
湖州市郊区北里乡富强村是久享盛名的"南浔大头菜"的主产地.该村有水田1020亩,旱地242亩,其中桑园174.3亩,自留地65.7亩(也基本上种了桑树).由于地少人多,该村十分注意挖掘土地潜在力量.全村农业收入,除粮食外,蚕桑、蔬菜(大头菜、雪菜)是两项主要经济来源.1984年饲养蚕种518.1张,总产蚕茧40943斤,比上年增长19.2%,平均亩产茧234.8斤,总茧款76973.64元,平均亩产蚕茧值441.6元.大头菜、雪菜两项,1983年达102543元,占农业总收  相似文献   

5.
江山县四都乡水滩头村共137户,507人,有粮田542亩,桑园300亩.1985年农业总收入约28万元左右,其中蚕茧款收入11.46万元,占农业总收入的40%以上.全村127户栽桑养蚕,1985年户均产茧210公斤,产值836.4元,年蚕桑收入超千元的有38户,其中超2千元的有6户.该村发展蚕桑生产后,人均收入超过450元,比三年前增1.2倍.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他们的经验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 一、蚕桑生产利国利民山区半山区发展蚕桑生产,对增加群众收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改变粮食广种薄收的耕作方式,增强农业后劲,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六川河乡荔家山村,地处高山梁顶,土地瘠薄,粮食产量较低。他们扬长避短,发展蚕桑生产,平均每亩桑园相当于该村3亩左右的粮食收入。养蚕收入扣除物资成本,每个桑园管理和养蚕净工值5元以上。1989年省、市政府将我县列为蚕桑生  相似文献   

7.
桐乡桑园间作历史悠久,全县33个乡中有30个乡实行桑园间作,间作桑园和间作农户分别占桑园总面积和总农户的54.11%和80%以上.经营水平中等的间作桑园亩产茧58.87公斤,间作物产值占桑园总产值的36—49%;经营水平高的间作桑园亩产茧超过175公斤,间作物产值约占桑园总产值的25%.间作增加了蚕农收入,有利于蚕桑生产的巩固发展,1986年全县桑蚕茧产量超过15000吨,跃居全省之首.本文对桐乡桑园间作规模、历史、模式、经济效益和技术经验等作了较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黄广才是江西省全南县金龙镇水西村村干部 ,他从 1988年开始种桑养蚕 ,至今已发展到 7亩桑园。 2 0 0 2年养蚕 2 6 5张种 ,产茧 980kg ,种桑养蚕收入 10 780元 ,亩桑产茧 14 0kg,亩桑收入 15 4 0元。在他的带领下 ,全村 2 10户农户已有 5 3户种桑养蚕 ,杂交桑园面积达到 2 31亩 ,其中连片种植 30亩以上的基地有 5个 ,种桑 5亩以上的大户有 2 0户 ,10亩以上的专业户有 2户。 2 0 0 2年全村养蚕 80 5张 ,产茧 2 8175kg,种桑养蚕收入达到 30 9万元 ,占全村农业总收入 10 5 8万元(不含工副业收入 )的 2 9 2 %。在 2 0 0 2年蚕茧价格偏低的情…  相似文献   

9.
<正> 睢宁县桃园乡位洼村有303户、1323人,耕地面积1700多亩。过去单一生产粮食,粮食虽然增了产,但经济收入很低。1978年人均农业收入只有124元,副业收入也不多。近两年他们合理调整了农业生产结构,在保证粮食稳定增长的基础上,把村前村后的200多亩“鸡口田”沙碱地改粮植桑,全村桑园面积从78年的110亩发展到409亩。84年饲养蚕种1090张,产茧7.72万斤,收入茧款15.7万多元,产值比78年增长4.6倍,成为  相似文献   

10.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浴阳镇江口村,地处环江河岸,土地平坦、水源较好、绿洲连片。这个村于1983年在村民韦富前的带动下,全村有14户种桑,(1公顷多),养蚕种50张,产茧1125公斤。到1992年发展到170户,种桑18.6公顷,养蚕860张,产茧20.6吨,全村户均养蚕收入超千元,种桑养蚕已成为该村经济收入最大的生产项目。仅11年,现在河边已是桑园连片,郁郁葱葱,坡脚蚕房成排,美丽的蚕乡,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相似文献   

11.
<正> 古堰乡黄荆坝村六组社员主理德,全家7口人,两个半劳力,实行责任制前是队上缺粮缺钱的困难户,从1981年开始兴桑养蚕,自栽桑园3亩,承包队上幼令桑园5亩,1982年养蚕七张产茧411斤,收入770元,加上育良桑苗收入550元,全年蚕桑收入一千三百多元,成为全县名列前矛的养蚕专业户之一,受到县委和县政府的奖励。路子走对了,付业收入多,粮食也增产,困难户的帽子也丢掉了,今年他干劲更大,养了四次蚕,九张种,产茧660.7斤,平均张产73.4斤,收入1157.87元,春季共育小蚕七张收入  相似文献   

12.
<正> 西昌市兴胜乡德胜村在该乡东测,与喜德县李子乡接壤,是无水源保证的贫瘠地水稻亩产700市左右,玉米亩产300市左右,无工付业,收入低,属乡内贫困村。 为改变贫困面貌,八十年代起,利用无水源保证的旱地低产田栽桑,到1994年全村435户中,有405户已栽桑1300亩,户均3.33亩其中320户,有投产桑850亩,产茧1250担,产值82万元。户均投产桑2.65亩,产茧3.9担,产值2570元。亩产茧1.47担,产值970元。全村11个组2个组超10万(九组18万居全村之首)2个组9万以上,2个组超5万,余均超万元,有30亩桑园产茧超4担。年蚕桑收入上千元221户。其中超五千不足万元的25户,超万元10户。2户产茧一吨以上。  相似文献   

13.
象山县泗洲头乡泗洲头村沈光球,承接县林业局试验项目,1984年春种桑树1500株,计面积0.75亩,当年利用秋叶养蚕1.7张、产茧120.3斤,收入茧款282.94元,计亩产收入377.25元,预计1985年亩产茧收入可达600元,沈光球的主要经验是狠抓桑园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4.
<正> 泰县蒋垛乡许乔村养蚕专业户申太宝全家6人,有劳力3人(其中1人在乡农机厂工作)。承包桑园9.98亩(成林桑1.5亩,1~2年桑8.48亩),85年共养蚕20.5张,产茧595公斤,茧款收入2180元,桑园间作收入1400多元,炕房、桑园养鸡收入3712元,蚕沙、残桑养猪养羊收入315元,全年收入7607元,人均收入1268元。申太宝致富的经验主要有三条:(一)靠科学,综合利用:85年他在加强肥培管理不影响桑树生长的前提下,桑园内冬春间作蚕豆,收豆500多公斤,产值250多元;夏秋间作黄豆,收豆500多公斤,产值450多元;还利用部分老  相似文献   

15.
黄亮永 《四川蚕业》2006,34(1):58-58
邛崃市大同乡干塘村,全村总人口1444人,480户。2005年全村出外打工人数达150人。由于地处山区,经济不发达。在成都市重点龙头企业———邛崃市大同丝绸有限人走上栽桑养蚕道路。全村发展桑园600亩(1亩≈667m2,下同),养蚕1924·2张,平均单产超过40kg/张,2005年全村养蚕收入达到1  相似文献   

16.
东台市富安镇九灶村501户,1503人,集体耕地面积2422亩,其中桑园面积466亩,占耕地面积的19.3%.1991年全村饲养蚕种2401亩,亩平均发种4.96盒,亩产茧161公斤.亩产值1771元,总产量75.2吨.全年平均盒产32.5公斤,户平产量228公斤,全村蚕茧收入85.7万元.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始终把栽桑养蚕作为带领群众治穷致富奔小康的一项骨干项目来抓,为了促进质  相似文献   

17.
<正> 邛崃县宝林乡一村二组蚕桑专业户杨学义1982年秋利用沙地和荒河坎种植了8亩带型桑园,采用县蚕桑协会研制成功的新式带型桑园,以养蚕为主体发展复合经营,经过4年的辛勤劳动,1986年采叶养蚕30张(盒),产茧1.224吨(亩桑产茧153公斤),收茧款4124元。桑园间种小麦、蔬菜、花生和出售桑枝等又收入2622元。8亩桑园共收入6646元。全家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建立,桑园已全部承包到户.但如何搞好夏、秋季桑园害虫的防治工作,防止农药中毒,以达到蚕桑稳产高产,提高经济效益.新联乡蒋家村(土斗)郎生产组的经验是实行四个统一,即:1.统一地块,对全村桑园先进行划分,为尔后的分片治虫打下基础.2.统一时间,  相似文献   

19.
我队近年来.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种桑养蚕,蚕桑生产逐年发展,一九八○年,全大队桑园面积二百二十亩一分七厘,养蚕一千一百四十六张,产茧四万四千九百四十斤,收入六万七千一百零六元,去年又扩种桑一百三十九亩三分三厘,新老桑园面积达三百五十九亩五分,养蚕二千五百张,产茧八万五千八百一十八斤,收入一十三万一千四百六十八元.产量产值都比八○年翻一番.去冬今春落实了生产责任制水田包干到户,生产队也把集体桑园包干到户,这样不但不挖桑,而且社员还利用自留地种植桑园五十三亩七分,种一亩桑以上的就有六十户,全大队桑园面积目前已达四百一十三亩二分,种桑养蚕达六百户.  相似文献   

20.
段羽朵是我县远近闻名的蚕桑重点户,他家住永新里田镇瓦滩村。这里依山傍水,濒河成滩,土壤肥沃。他家六口,两个劳力,共有责任田七亩四分,其中桑园面积四亩二分。1984年全家共收谷4000斤;养蚕13张,产茧976斤,收入1632元,养蚕收入占全家总收入的6O%,仅养蚕一项人平收入272元,在全村是一家富裕户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