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棉花枯萎病常年只在棉花现蕾前后始见发病。近年来,在江西彭泽县发现少数棉田棉株在花铃期感染枯萎病。棉田起初出现少量的萎蔫黄化型的棉株,引起蕾铃大量脱落,造成严重减产。该病易与黄萎病和黄叶枯死病混淆。为识别此病,弄清花铃期枯萎病对棉花生育及产量的影响,1989~1991年我们进行了大田实地考察,结如果下。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由于种子、病株残体、田间耕作、雨水交叉传播病菌,土壤带菌量逐年增加,导致棉花枯、黄萎病(简称“两萎病”)的发生逐年加重并暴发,表现为“发病早(苗期子叶开始)、发病广(新老棉田普遍发生)、发病重(缺苗断垄,成片枯死)和混合发生(两萎病发生在同一棉株上)”的四大特点。当前,“两萎病”已是棉花生产的巨大障碍因子。  相似文献   

3.
棉花枯萎病是棉花生产上一种危害性大的病害,已列为国内外植物检疫对象之一。该病发生后,危害严重,根治困难,既影响棉花的产量,又影响棉花品质。棉花感病后,轻则落花、落蕾、铃小、质劣,重则枯死,造成缺株断垄,一般可减产20~30%,重的减产60~70%,甚至无收。一、发生蔓延情况棉枯萎病是一九六四年首次在我省原彭泽棉花试验站发现,病株仅百株左右,面积半亩。当即封锁病田,用氯化苦对病土进行消毒处理,并挖除病土,烧毁残株,期望一举根治,但未完全见效。至一九六五年发病面积扩大到五亩左右,病株九百余株。同年在芙蓉农场一大队,也发生零星病株。一九六六年又在彭泽棉船公社复排大队,发现零星病株。时隔八年后,于一九七四年在彭泽县  相似文献   

4.
新农药棉隆含量97%,是沈阳化工研究院的产品,纯品为白色结晶体,对皮肤无刺激作用,对土壤真菌、土壤线虫、土壤昆虫及杂草等有毒杀作用。工业产品剂型为原药粉剂,一公斤袋装,可以铲除棉花枯、黄萎病在土壤中的病菌,表现效果良好,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一、试验方法在荣圹棉种场,棉花枯萎病零星发病田进行,面积6至7分田,品种为沪棉204,六月七日发病,六月八至九日用棉隆每平方米70克原药粉剂撒于畦面上,然后松土拌匀埋下,共用去棉隆12斤,病株在土壤处理前拔  相似文献   

5.
2007年长江流域棉花枯萎病严重发生的原因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龚平  李秀珍 《中国棉花》2008,35(1):40-41
2007年长江流域棉花枯萎病发病早、发病重。在6月初开始零星发现。6月中下旬,各地严重发生,发病株率在5%~75%不等,少数发病重的棉田死苗率达50%以上。表现特点为老病地、早发棉发病重;露地棉比地膜棉发病重;常年单施化肥的地块比常施有机肥的地块发病重。不同品种间发病程度有些差异。2007年枯萎病以黄化型为主,表现为叶片黄化、皱缩、枯萎,伴有茎芯维管束发褐、发黑,部分棉花还混有茎枯病、角斑病、黑根病等病害。表1各品种枯萎病发病率调查(6月21-26日,%)地点湘杂棉X号湘杂棉Y号中棉所XHRX楚杂X太X鄂X杂号棉泗X杂号棉鲁X棉号研冀杂X…  相似文献   

6.
棉株插棍对枯萎病株生育及产量影响的分析桑俊民,王赐芳,赵爱民河北永年县农业局057150根据棉花枯萎病插棍可防治的报道,于1987~1992年进行了棉花枯萎病病株插棍试验,并已取得明显增产效果,试验结果报告于后,供各地参考。1试验地概况试验在永年县苗...  相似文献   

7.
据各地资料反映,今年棉花枯萎病是一个暴发年。河南安阳、山东惠民、河北晋县、山西运城调查表明,发病程度均较历年为重;四川简阳报告,即使是抗病或耐病品种发病株率亦较高;浙江慈溪前期考查,感病品种发病株率较去年成倍增加。本所试验地发病株率由去年的20~30%,增到70~90%,死苗率从10%增到40%。探讨棉花枯萎病暴发的规律,如何防止暴发和减少大暴发给棉花生产带来的损失,在科研和生产上引起了大家十分关注。现就孔见所及,谈谈有关选种、引种方面的问题。一、转害为利,从病区大搞选种根据多年育种实践分析,在任何一个感病品种的群体中,个体之间的抗性是有差异的,加上棉花是遗传基础复杂的常异花授粉作物,因此,绝对纯的棉花品种是没有的。通过枯萎病大暴发的严酷考验,在一个品种中必有少数“优胜者”,相对地较耐病或抗病。因此,不能“埋没人才”,要把那些抗病和耐病的单株选拔出来,混收种于种子田或  相似文献   

8.
棉花枯萎病是世界产棉国家棉花的重要病害。我国早在三十年代引起美国陆地棉而传入此病。嗣后逐渐扩展蔓延,危害日益加剧。据一九七九年十七个重点产棉省不完全统计,发病面积达858万亩,占全国总棉田的12%,因枯萎病损失的皮棉估计在100万担以上。我所(原为彭泽县棉花原种场)植棉历史较久,品种变更比较频繁,引种试验亦多,加上1963年后,由附近社队的病区来所换种,忽视了检疫,将枯萎病随同棉籽、棉饼,带入棉地。1966年开始发现96棵病株,因为当时危害不重,损失也小,未引起我们的注意,没有采取果断措施加以根除。到  相似文献   

9.
杜红  路红卫 《江西棉花》2008,30(1):15-16
棉花苗期发病由多种病菌引起,主要为真菌性病害,病菌随种子所附病残体传播,对棉苗具有严重的危害。为确保棉田齐苗,健苗,早发,应重视对棉花种子的健康检测,砂床法是检测棉花苗期种传病害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棉花苗期的病害主要有立枯病、炭疽病、角斑病等,4片真叶后有枯萎病,统称为棉苗病,发病原因主要是土壤带菌,为土传病害,遇低温高湿天气发病重。对于棉花苗期病害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相似文献   

11.
1 棉花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近年来 ,随着当地棉花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重茬时间延长、品种更换和一些耕作制度的改变等 ,目前威胁当地棉花生产的主要病虫害是枯萎病、黄萎病、棉铃虫、棉蚜、棉叶螨。1 .1 枯、黄萎病。危害面积迅速扩大 ,日益严重 ,已严重威胁棉花生产。棉花枯萎病从 60年代初在南疆个别棉田发现零星病株后 ,现已扩展到 9个地州31个县 (市 )的 2 0 2个植棉乡和兵团 5个农业师 2 2个团场。 1 995年统计发病面积 4万~ 4.7万公顷 ,估计绝产面积 2 667公顷以上 ,仅莎车县因枯萎病绝产 667公顷 ,损失皮棉近 1 0 0 0吨。1 996…  相似文献   

12.
1984~1986年,把全国棉花抗病攻关品种(系)及有关单位的抗枯萎病育种材料109个,分为两份。一份种植在供种单位的病圃,调查苗、蕾期枯萎病发病株率及病情指数,另一份做室内棉种浸提液对晃血球的凝集力测定。试验结果,田间病情指数低的材料,棉种浸提液对晃血球的凝集力强,表现抗枯萎病能力也强,反之,田间病情指数高的材料,室内棉种浸提液对晃血球的凝集力则差,棉株抗枯萎病能力亦弱,田间和室内测定结果,两者基本一致,相关性测定达到极显著水准。  相似文献   

13.
秦久刚 《中国棉花》2004,31(8):33-33
病害名称枯萎病黄萎病凋枯病渍害病因由病原镰刀菌从根部侵入 ,适宜条件 ,病菌存活 6年以上 ,淹水使病菌失去存活力由病原镰刀菌从根部侵入 ,适宜条件 ,病菌存活 6年以上 ,淹水使病菌失去存活力缺钾棉田排水不良 ,影响根的吸收活动发生期苗期即可发病 ,现蕾期盛发 ;秋季多雨 ,气温下降出现第二次发病高峰3~ 5片真叶期开始发病 ,7- 8月多雨、高温会大发生一般在棉花中后期发生涝渍后         危害性可造成死株。仅危害棉花、秋葵等几种植物一般不造成死株。能危害棉花、瓜、豆等一般不造成死株严重时造成死株传播途径带菌种子、病…  相似文献   

14.
 棉花萎蔫综合症是山西地区发现的新病害。本文归纳了该病害的发生期和病株分布、株型、顶部叶片、幼蕾脱落、开花结铃,病铃色泽、硬度、吐絮、纤维品质、种子等的特征,初步研究,病株和病子分离不到致病性真菌,且播种病株种子不一定引发该病害。与棉花其他主要病害如枯萎病、黄萎病、铃病类及红叶茎枯病症状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1982~1984年的试验结果,棉花种子粗提液对兔血红细胞的凝集力和棉花品种抗枯萎病的能力存在一定的相关现象;提出了棉籽粗提液对兔血红细胞的凝集力可作为预测棉花对枯萎病抗性的一项指标。为了探讨在抗病棉中,引起红细胞凝集的组分能否抑制  相似文献   

16.
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病害,在江西发生甚少,研究报道不多,在江西省樟树市曾有发生。2006年此病在赣北棉花上首次发现,并对棉花造成了一定的危害。为此作者进行了初步观察。1发生危害情况此病在赣北棉区的沙性土壤发生较重,一般发病株率0.2%~2.5  相似文献   

17.
芒果可可球二孢蒂腐病菌生物学培养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芒果可可球二孢蒂腐病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的生物学培养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丝生长最适温度30℃;孢子萌发最适温度30℃;菌丝生长最适pH值5~6,孢子萌发最适pH值7~10;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是棉子糖、葡萄糖,最佳氮源是牛肉浸膏、蛋白胨:光照及振荡培养对菌丝生长无显著影响;菌丝的致死温度为60℃,30 min或65℃,10 min,孢子的致死温度50℃,15min.  相似文献   

18.
由江西省一位棉农告知,在棉花枯萎病地种过一年薄荷之后再种棉花,连续八年棉枯萎病几乎未发生、发展,而没有改种薄荷的连作棉田,枯萎病则不断加重、扩大。为探讨薄荷根泌物对土壤棉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进行了初步观察。采用薄荷土和无菌土接菌播种棉花感病  相似文献   

19.
一、乐平县棉花枯萎病的发生和防治概况乐平县子1976年7月间,遵照省农业厅指示,对全县棉花枯萎病,进行了第一次普查,发现港口乡陈家大队是个重点病区。到1981年,五年内,枯萎病逐步扩展到全县15个社(场),共104个大队,棉花发病面积达33,630亩,占当年棉地总面积51.4%,其中重病棉田达16,020亩,成为江西省棉花枯萎病的重灾县。这一年全县因枯萎病造成的皮棉损失达1550担。  相似文献   

20.
 结果表明:转双价抗病基因棉无枯萎病株,比受体对照中棉所24病株率低1.32百分点,病指低0.33;病株率低于非转基因棉对照赣棉11号1.25百分点,病指低0.94。与2个对照相比,转双价抗病基因棉有不显著的抗枯萎病竞争力。黄萎病发病中前期,转双价抗病基因棉、受体对照中棉所24和非转基因棉赣棉11号的黄萎病株率、病指差异不显著,但前者低于后两者;发病后期,转双价抗病基因棉发病株率和病指仍低于受体棉对照和非转基因棉赣棉11号,但与受体对照差异不显著,而与非转基因棉的差异显著。抗黄萎病产量,转双价抗病基因棉与受体对照中棉所24相比,子棉、皮棉产量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而与非转基因棉对照赣棉11号比,子棉增产显著,皮棉增产不显著。试验可为创制转双价抗病基因棉环境安全技术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