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松萝属地衣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药用植物,但对其化学成分及活性作用的研究少、起步晚、基础资料积淀薄弱,限制了对其进一步的开发与利用。在综述了松萝属植物的初生代谢产物多糖(地衣多糖、异地衣多糖、半乳甘露聚糖、地衣杂多糖)和脂肪酸类化合物,以及次生代谢产物地衣酸(单苯环衍生物、缩酚酸类、缩酚酸环醚类、二苯并呋喃类等)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松萝属地衣植物的主要化学成分地衣多糖、地衣酸活性作用的研究进展,其中,地衣多糖具有抗肿瘤、抗氧化作用;地衣酸具有抗菌杀虫,抗癌、抗肿瘤,抗氧化、抗病毒、消炎、保肝解毒以及一定的酶抑制性。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松萝属地衣植物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其化学成分主要为地衣酸和地衣多糖,地衣酸类物质具有很强的抗菌、抗辐射、抗氧化、抗肿瘤和抗病毒等作用,地衣多糖具有提高免疫力、抗氧化、抗肿瘤和抗病毒等作用.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采自河北省地衣5新记录属:孔文衣属(Opegrapha Humb.)、袋衣属(Hypogymnia(Nyl.)Nyl.)、黄茶渍属(Candelariella Muell.Arg.)、黄烛衣属(Candelaria Massal.)和盾衣属(Peltula Nyl.)。文中对5属地衣的生境、识别特征和地理分布特点进行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4.
5.
山茶属植物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综述了山茶属植物的研究概况 ,并对以后的工作进行了初步展望。  相似文献   

6.
松萝与小孢发都是高山森林中常见的物种,它们生于树枝或树干表面,或悬垂如发丝,或直立如嫩枝。在横断山脉地区的森林中,人们都能觅到它们的踪迹。两者都是梅衣科的地衣,有着比较近的亲缘关系,不过仍有很多不同。松萝,也被很多人称作“树胡子”,最大的特征是地衣体中间具有软骨质中轴。如果用手把松萝轻轻拉断,就能看到中间有一条白色的类似于橡皮筋的结构,具有一定弹性,这一结构就是中轴。也因为这一特性,使得松萝可以长得很长而不至于断掉。松萝的另一大特征就是皮层含有松萝酸,这使得松萝的表面通常都是浅黄色或者淡黄绿色的,在森林里非常显眼。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衣资源进行调查,发现湖北省地衣1个新记录属,即癞屑衣属,对应3个湖北省地衣新记录种,分别为膜癞屑衣、灰白癞屑衣、淡蓝癞屑衣并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简要描述,为湖北省地衣资源研究和利用提供新资料。  相似文献   

8.
周婧  杨琦  李钢  徐静 《林业科学》2019,(1):89-102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潮间带河口地带的耐盐植物群落,分布在南纬30°与北纬30°之间,具有盐胁迫、高矿物组成、强还原性、频繁的潮汐等特征,也使植物对营养、空间的竞争异常激烈,特殊生境使红树林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丰富,必然会造成不同于其他生态系统的良好生物活性、独特化学结构的活性功能分子。红树属是红树林植物中分布较广泛的一个属,包括8个种,分别是红海榄、红树、红茄苳、美洲红树、Rhizophora harrisonii、R.racemosa、树冬红树和萨摩红树。迄今为止,从红树属分离出内生真菌类群已达23目41科64属,其中对拟盘多毛孢属、青霉属和毛霉属的内生真菌代谢产物研究的最为广泛;从红树属内生真菌中分离鉴定出195种天然产物,包括生物碱类、萜类化合物、香豆素类、色酮类化合物、醌类化合物、杂氧蒽醌类化合物、肽类、酚酸类化合物、内酯类等化合物,从红树属植物中发现许多结构新颖的次生代谢产物,从中国南海红树林红茄苳内生拟盘多毛孢真菌中发现一系列罕见的具有亲脂性取代基的新色酮类化合物pestalotiopsones A-F (107—112),从拟盘多毛孢属JCM2A4中发现2个具有柔性结构的补身烷型倍半萜-环青霉醛酸的新骨架化合物pestalotiopens A和B (83, 84)。此外,许多化合物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抗菌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如化合物pestalpolyol 1(119)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小鼠淋巴瘤L5178Y细胞的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值为4.10μmol·L-1。从内生真菌毛霉QEN-189中分离到的吲哚生物碱rhizovarins A,B和F(46, 47, 50)对肺癌细胞A549抑制作用强,IC50值分别为11.5、6.3和9.2μmol·L-1,对白血病细胞HL-60有强抑制作用,IC50值为9.6、5和7μmol·L-1。  相似文献   

9.
利用薄层层析(TLC)和微量结晶(MCT)方法,对新疆5属34种叶状地衣的化学成份进行了检测,报道了所含的主要地衣化学成分,并依据检测结果,首次对所检测种类地衣进行了聚类分析,对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作了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0.
栝楼属植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国内外的文献为依据,对栝楼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了较深入的综述,并对该属植物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班克木属(Banksia)植物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因其花美果奇,可用作园林植物配置,其花、球果还能用于室内观赏装饰,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文章概述班克木在生物学特性、栽培繁育技术、切花和园林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及在我国推广发展的可行性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珍珠梅属植物具有耐寒、耐阴、适应性好的特性,是我国北方地区的重要观花灌木,同时也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珍珠梅属植物在园林绿化、育种技术、化学成分分离提取与分析、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珍珠梅属植物在品种培育、药用成分研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该属植物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氮沉降对长松萝生长、存活的影响及其生理响应特征,为理解氮沉降增加背景下神农架地区树生地衣群落的演替趋势、科学管理川金丝猴的地衣食物供应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在野外对长松萝个体和繁殖体模拟施加不同强度的氮沉降,测定其个体生长速率和繁殖体存活率;同时开展室内试验,测定地衣体对铵态氮和硝酸盐氮吸收速率、地衣体的氮磷含量及其比值以及氮磷代谢关键酶(谷氨酰胺合成酶、硝酸还原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等指标,综合分析氮沉降影响长松萝生长、存活的规律及其生理学指标响应机制。【结果】低强度氮沉降(<20.94 kgN ·hm -2 a -1 )能促进长松萝个体生长,高强度氮沉降(>32.99 kgN ·hm -2 a -1 )则对长松萝生长与繁殖体存活均有显著不利影响( P ≤0.05);与硝态氮相比,长松萝偏向于吸收铵态氮,且吸收量随氮沉降强度增加而增加;长松萝地衣体氮磷比、酸性磷酸酶活性与氮沉降强度显著正相关( P ≤0.05);随氮沉降强度增加,长松萝谷氨酰胺合成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结论】低强度氮沉降(<20.94 kgN ·hm -2 a -1 )促进长松萝生长和存活,而高强度氮沉降(>32.99 kgN ·hm -2 a -1 )抑制长松萝生长和存活。过量氮沉降损伤长松萝地衣健康是多种生理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选择性吸收铵态氮导致的长松萝体内铵态氮的积累、铵态氮积累引起谷氨酰胺合成酶和硝酸还原酶的活性下降以及铵态氮积累导致地衣磷限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概述了左旋海松酸的单离工艺及化学性质,综述了近几年来左旋海松酸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左旋海松酸的单离提纯主要采用胺化、重结晶及毛细管柱分离等方法。根据左旋海松酸的结构特点,通过对其单离纯品进行羧基酯化、双烯加成等,可合成一系列用途广泛的精细化学品,如耐热导电材料、表面活性剂等,也可以被作为一种很好的手性原料用于选择性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李雯  王秀华 《森林工程》2013,(2):41-43,125
综述近年来榆属几种常见树种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包括材料的选取与处理、培养基的选择与调节、影响榆树组织培养的物理因素、化学因素以及生根问题等,展望今后其组织培养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6.
生物廊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生物廊道的概念与内涵; 从廊道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功能出发, 总结了国内外关于位置、宽度、连通性等生物廊道结构和功能指标的研究进展; 分析了生物廊道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具体应用; 提出生物廊道的设计需要长期的科研监测, 要综合考虑生物和非生物等多种因素等问题, 并给出了对策; 最后对生物廊道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云斑天牛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云斑天牛是重要的蛀干害虫。文章从其生物学特性、补充营养、生态学特性和发生规律以及综合防治措施4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混交林的研究进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晨  韩冰  康君 《森林工程》2009,25(2):18-21
从4个方面对混交林的研究概况进行论述和分析:混交林研究的历史;从生态学角度研究混交林中的种间关系;树种间相互作用的主要方式;树种间生理生态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蚱蝉(Cryptotympana atrata)在我国分布极为广泛、危害严重,是重要的农林业害虫,也是重要的食用昆虫资源,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根据国内外蚱蝉相关研究,对蚱蝉的生物学特性、综合防治技术以及蚱蝉的营养价值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并对蚱蝉的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蚱蝉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