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西省彭泽县湖西乡是个老棉区,也是一个典型的丘陵棉区。棉地土层浅薄,水肥条件较差,全乡507 ha棉花,历年皮棉单产多在1000 kg/ha左右徘徊。近数年来,我们根据丘陵棉地的生态特点推广了棉花争早防衰模式栽培技术。1991年,皮棉单产达1524 kg/ha,较80年代翻了一番,比大丰收的1987年增长  相似文献   

2.
乐港镇地处江西省乐平县城郊。由于该地人均只有耕地300~400m~2,既要以市场为导向提高经济效益,又要完成棉花生产任务,因此,许多干群都在探索棉花与其他经济作物间作套种实现爱国发家的新门路。乐港镇陈德周同志1991年在陈高村进行了“棉花与辣椒间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经济效益好,实现了皮棉单产1995kg/ha,产值1.70万元/ha(包括超购奖),鲜辣椒16245kg/ha,产值1.73万元/ha,两项合计每公顷产值3.43万元。如将冬季在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永修县艾城乡鹊湖村位于修河西岸,是个老棉区。1991年植棉99 ha,其中水改旱52.4 ha,占原有水田面积的72%。在科学植棉的基础上,特别狠抓了新技术应用,于棉花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全面实行化学调控,促使了全村棉花平衡高产,皮棉平均单产达1875 kg/ha,高的达2525 kg/ha,一举跃为市、县有名的植棉高产村。该村全程化学调控法是从苗床育苗开始,一直到吐絮期,均用助壮素或矮壮素等化学激素调节棉花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达  相似文献   

4.
1991年江西省都昌县在水改旱棉花上大面积使用助壮素,取得了明显效果。该县北山乡松(林山)村6.6ha水改旱棉花高产配套技术示范点,普遍在棉花全生育期使用助壮素3~4次,皮棉产量达2302.5kg/ha。现将助壮素在水改旱棉花上的效应及使用技术综述如下。 1 助壮素对棉花的效应  相似文献   

5.
都昌县万户乡塘美村棉农李咸龙,是我县丘陵红壤棉区典型的棉花高产户。植棉面积0.28ha,由于不断总结创新,大胆引用先进技术,91、92连续两年皮棉单产突破3000kg/ha 大关,创造了我县棉花高产纪录。  相似文献   

6.
棉花是一种花工多、劳动强度大、生产技术性较强的作物。一般皮棉单产500kg/ha以上,每公顷需生产用工750个左右,每个生产用工可创产值16元左右。近年来,随着生产专业化的发展,棉花布局的集中,重点产棉区人平棉花种植面积达667m~2(1亩)以上,对地多劳少的棉农压力很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棉花种植面积的落实,影响了棉花单产水平的提高和土地利用率。根据棉花生长的无限性和生长株型的可塑性特点,近年来,我们对棉花省力栽培技术进行了初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江西省高安县石脑乡闻村壕上村小组,1991年全村植棉18.7 ha,采用省力栽培技术,皮棉单产平均为2025 kg/ha。石脑乡望城村郑春根全家2个劳力植棉0.802ha。采用棉花省力栽培技术,1991年共收  相似文献   

7.
1991年江西省都昌县科委在大沙乡三里村进行了“蓄水聚肥改土耕作法在无水灌溉区棉花上应用”试验示范,平均皮棉产量1140kg/ha,较常规栽培法皮棉产量510kg/ha增长123%,品级提高1~2级,每公顷增加产值3780元。  相似文献   

8.
1991年,江西省九江县在“稳定粮食,大上棉花”战略思想指导下,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一年的实践检验证明这个战略思想是对的,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全县植棉面积由1990年的5973 ha扩大到9300 ha,皮棉总产达12.5 kt,比1990年增长43%。全县呈现出老棉区高产更高产、新棉区当年夺丰收的景象,皮棉产量1500 kg/ha的乡、1875 kg/ha的村、2250 kg/ha的户之高产典型成批涌现,许多农户发自内心地说:“种好棉花,确实能富县、富乡、富民,这一着棋,把农村经济搞活了。”  相似文献   

9.
氮磷钾是棉花正常生长发育和获取高产丰收的3要素。设计本研究是为了探讨滨海涂地地膜棉花棉株对氮磷钾的吸收和分配规律以及高产优质高效益栽培的氮磷钾合理用量和配比。1987年在浙江慈溪市五洞闸乡滨海涂地棉田中进行了本试验,采用3因子4水平饱和D——最优回归设计,参试因子的氮磷钾用量水平分别为:N——0、66.5 kg/ha、111.9 kg/ha、187.5 kg/ha;P_2O_5——0、53.3 kg/ha、89.6 kg/ha、150.0 kg/ha;K_2O——0、53.3 kg/ha、89.6 kg/ha、150.0 kg/ba。结果表明:①供试土壤供氮能力较差,供钾能力较强,供磷能力中等。②不施氮处理经济系数最高而产量最低;最高施氮处理虽干物质积累较多,但因经济系数较低而表现产量不高。③磷或钾效应在很大程度上受氮素供应量的制约而表现为不规则。④氮肥的增产作用是直接的,而磷钾肥则是通过增强营养体的生理功能间接地表现增产。⑤在不施有机肥或偏施氮肥情况下,必须强调钾肥的施用。⑥虽然土壤有一定的供肥能力,但增施适量氮磷钾可激发土壤的供肥能力。因此,根据土壤供肥能力和皮棉产量要求来确定氮磷钾的绝对施用量和配比,本研究或许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地处赣北、长江中下游中心的江西省著名产棉乡——彭泽棉船乡,1991年计划种植的2279 ha(34 180亩)棉花,战胜了苗期久雨低温、中期洪涝和后期干旱及暴发性虫害等一系列自然灾害的侵袭,终于夺得超计划、超历史的好收成。皮棉总产突破5.5 kt,平均单产达2400 kg/ha(160 kg/亩)以上。总产比计划4.2 kt增长28.2%,比历史最高的1990年5.3 kt增长2.2%,单产比1990年增长  相似文献   

11.
我县以产粮为主,当然也有着植棉的悠久历史,1992年县委县政府为搞活农村经济,决定大幅度调整产业结构,“水改旱”发展棉花。当年拿出水田植棉12kha,集中分布在4个接壤乡镇。首次水改旱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总产148.6万 kg,平均1235kg/ha,  相似文献   

12.
1991年3月,江西省棉花研究所将本所培育的耐旱新棉种——赣棉8号送交九江县城门乡百合村扩大繁殖。50 kg良种全部分配在第24小组20个农户集中连片种植,面积为1.60ha,全部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平均密度为4.5万株/ha(3000株/亩)。栽培管理同一般大田。该村属丘陵红壤棉区,土壤贫瘠,无灌溉条件。  相似文献   

13.
棉花配方施肥有一定的复杂性,针对性和科学性都较强,工作面较广,如何大面积推广棉花配方施肥,将复杂的配方施用技术加以简化,成为广大棉区干群一看就懂,容易掌握的实用技术,我棉办于1991年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讨,推广面积占江西省高安县石脑乡全乡棉田的90%以上,取得了经验,获得了增产增收、低成本的好效益,全乡1149.6ha棉花,在用肥成本比上年增加不多的情况下,皮棉总产比1990年增675t,增长90%,单产增536.25 kg/ha,增长76.2%。主要采取了如下作法。  相似文献   

14.
柯兴盛  张近光 《江西棉花》1992,(1):35-35,45
赣棉6号是江西省棉花研究所培育出的棉花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耐旱、耐病等特点,苗期表现出很强的抗逆性、抗病力;主茎粗壮,根系发达;结铃性强,有效结铃期长。如果栽培管理得当,皮棉单产可达2250 kg/ha(亩产150 kg)以上,该品种可作为我省及南方棉区的接班当家品种。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不同氮肥运筹处理对华北平原限水灌溉条件下冬小麦产量、水分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在中国农业大学吴桥试验站限水灌溉(播种前灌充足底墒水,春浇拔节水和开花水)条件下,开展了6个不同氮肥运筹处理(157.5 kg N/ha全部做基肥;基肥88.5 kg N/ha 追肥69 kg N/ha;基肥157.5 kg N/ha 追肥69 kg N/ha;基施88.5 kg N/ha 追施138 kg/ha;226.5 kg N/ha全部做基肥;基肥157.5 kg N/ha 追肥138 kg N/ha)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限水灌溉条件下,不同氮肥运筹处理的冬小麦经济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间无显著差异。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1.78~1.87 kg/m3)和氮素生理利用效率(39.65~44.42 kg/kgN)随氮肥施用量加大呈下降趋势,而氮肥生产力则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降低。冬小麦氮素转运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均表现为叶片>茎鞘>穗颖。氮肥一次性基施处理的氮素转运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在各氮肥运筹处理中均较高。在华北平原地区,施氮水平在157.5 kg N/ha且一次性基施,是限水灌溉冬小麦高产、高效、简化的适宜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6.
吕忠贵  熊桂云 《玉米科学》1993,1(4):065-068
在湖北省西北部岗地上,于1991~1992年进行了杂交玉米氮、磷、钾单因子和氮、磷、钾三因子共12个肥料试验,研究氮、磷、钾经济施肥量及配比,建立了氮、磷、钾单因子和氮、磷、钾三因子数学模型。试验结果表明,1991年黄褐土杂交玉米经济施N、P2O5、K2O量分别为163~168.5kg/ha、113.7kg/ha和74~97kg/ha,1992年分别为213.4kg/ha、114.7kg/ha和112.6kg/ha。1992年潮土杂交玉米经济施N、P2O5和K2O量分别为167.gkg/ha、108.6kg/ha和163.6kg/ha。作者认为,在黄褐土上N:P2O5:K2O比例以1:0.55~O.65:0.55为宜,在潮土上N、P、K三因子试验中,NK、PK呈正交互作用,NP呈负交互作用,在交互作用情况下,潮土类土壤适当考虑加大N肥用量,减少磷肥投入。所有试验均超过国际粮农组织规定的产投比大于2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1992~1993年两年系杂交小麦E优102播种期试验和施肥量试验的结果。指出E优102在长沙9月初至10月上旬播种,均在4月中旬抽穗,5月20日前后两天成熟,可在我省作麦稻两热栽培。采用免耕密点播,播种前施复合肥376~450kg/ha,齐苗后和6~7叶期分别追施尿素和75~120kg/ha,可获得3750kg/ha以上产量。  相似文献   

18.
陈维佳 《作物研究》1993,7(2):47-47
几年来,在湖南农学院的指导下,江永县大力推广了玉米避旱高产栽培技术,开展了杂交玉米地膜方块育苗移栽示范。1992年全县育苗移栽种植580ha杂交玉米,取得了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 据测产验收,全县杂交玉米地膜方块育苗每ha产量4657.5kg,总产270.14万kg,比露地直播每ha增产1170kg,共增产67.86万kg,增加产值54.29万元。其中173 ha示范田,平均产量达到6075kg/ha。经济效益计算结果,地膜育苗移栽比直播玉米每ha净产值增加801元,纯收入增加351元(表1)。  相似文献   

19.
在大平原南部地区,雨量不足和分布不均是限制作物生产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单种或复种的夏季作物尤为如此.本研究是于1976-1987年在俄克拉何马的Bixby植物研究站进行的,试验地为粉砂壤土(Gumulic Haplaquclls).目的是测定雨养条件下同一块地里小麦、大豆和粒用高粱长期复种对维持籽粒产量的效应.12年的单作小麦平均产量为3050kg/ha,而与大豆和粒用高粱复种的小麦产量分别为2510kg/ha和2450kg/ha.12年中有11年,采取常规耕作单种大豆和粒用高粱及麦后免耕复种大豆和粒用高梁.单种大豆的平均产量为2470kg/ha,而免耕复种的产量为1930kg/ha;单种粒用高粱的平均产量为5130kg/ha,而免耕复种的产量为4200kg/ha.在降雨量接近30年平均雨量及其分布的那些年份(11年中有5年),复种大豆和粒用高粱的产量与单种产量不相上下.这些结果表明,小麦、大豆和粒用高粱复种的产量可以长期维持.在俄克拉何马东部地区,中等质地土壤中复种比单种能更有效地利用气候、土地、劳力和设备等资源,从而获得更高的籽粒总产量.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红壤地区土壤肥力水平较低、质地较差和习惯重视基肥等特点,对影响中绿1号产量的密度、基肥、追肥、根外肥和各批采收相隔天数五个因素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通过对栽培因素的合理调控,可获产量3000kg/ha以上。其中以密度27万株/ha,基肥过磷酸钙225kg/ha、氯化钾75kg/ha,追肥尿素150kg/ha,根外肥喷施4次,每隔6d采收一批为本研究的最高产量方案和最佳方案,在这种高产优化栽培方案的实施下可获得产量3250kg/ha左右,为大面积提高绿豆单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