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索水稻主要病虫害对二晚产量的影响和防治效益,2011年武宁县在“粮食高产万亩示范片”水稻上进行了二晚水稻主要病虫为害损失和防治效益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张茂文  谢彦  刘许生  孔凡武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8):119-119,147
2008年峡江县晚稻稻飞虱、纹枯病和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偏重发生,通过试验分析为害损失和防治效益,结果表明:晚稻主要病虫害对产量影响大,完全不打药防治区损失率达88.88%,常规防治区防治效益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3.
通过进行晚稻主要病虫防治与不防治的对比试验,了解晚稻主要病虫防治与不防治对产量影响及其防治效益。试验结果表明,全程不防治稻谷损失可达24.11%,总体投入防治效益比为1∶3.25。  相似文献   

4.
进行水稻主要病虫害施药防治的试验,结果表明,在防冶病虫害区水稻亩产量743 kg,对照区水稻亩产量605.9kg,亩损失稻谷137.1 kg,损失率18.5%;防治病害区亩损失稻谷80.5 kg,损失率10.8%;防治虫害区亩损失稻谷96.7 kg,损失率13%.由此可见,在水稻生产中,加强病虫害监测,科学指导农民加强病虫害的防治,是减少粮食损失,促进粮食增产增收,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系统调查了免耕直播--再生稻、免耕抛秧--再生稻田主要病虫害(二化螟、纹枯病、纵卷叶螟、飞虱)的发生为害情况,并与翻耕直播、移栽晚稻田的调查结果作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免耕栽培中稻--再生稻田二化螟、纹枯病、纵卷叶螟等的发生为害具有明显的特点:(1)二化螟。头季稻一代二化螟发生较轻,二代二化螟发生、为害较一代重;再生季三代二化螟发生轻,没有为害。(2)纹枯病。免耕栽培田重于翻耕栽培田。(3)稻纵卷叶螟。免耕栽培田轻于翻耕栽培田。因此,防治重点是头季稻的二代二化和纹枯病。  相似文献   

6.
1990年-1992年在南宁两县一郊共测试12个品种65块田水稻主要病虫复合损失率,建立了早、晚稻多病虫为害产量损失的多元二次模型,经卡方测验,两模型精度较镐,基本反映了多种主要病虫与产量损失的真实关系,利用建立的早、晚稻多病虫的为害产量损失模型,研究稻纵卷叶暝,稻飞虱,稻瘿蚊,稻蝽类,纹枯病复合防治指标,通过计算机模拟寻优,得到并修订这四虫一病的防治指标,经过1993年在南宁市131.29万亩水  相似文献   

7.
2013年峡江县晚稻第四、五代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偏重发生,纹枯病重发生,对晚稻产量影响很大,防治效益非常明显,常规防治区比完全不防治区增产280kg/667m2,投入产出比为1:7.06。  相似文献   

8.
油菜蚜虫种群消长和为害损失及药剂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观察、试验表明,太湖地区蚜虫的主要发生种类有萝卜蚜和桃赤蚜。主要为害期有:苗期和果荚期,苗期以萝卜蚜为主,果荚期则以桃赤蚜为主。控制苗期和果荚期蚜虫的为害是确保油菜不爱损失的关键。损失率测定表明,油菜后期遭受蚜虫危害乒,会引起千粒重的明显下降,最高达44.29%。试验还表明,乙早脒防治没菜蚜虫药效高,残效长,且对 菜安全。  相似文献   

9.
10.
11.
为了探索二晚几种主要病虫害在防治与不防治的情况下对产量影响的差异性,为指导农户搞好病虫害提供科学依据,武宁县农业局2009年二晚生产期间,在武宁县横路乡儒庄村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进行了水稻主要病虫防治与不防治试验示范,现将试验示范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早稻不防治时一代二化螟可造成27.37%的产量损失;晚稻不防治时稻飞虱、纵卷叶螟和螟虫为害的产量损失分别达47.03%、41.53%和38.56%;与完全不防治区比较,完全防治区早稻、晚稻分别增加收益2936.6、3710.6元/hm2。  相似文献   

13.
水稻主要病虫不防治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早稻不防治时一代二化螟可造成27.37%的产量损失;晚稻不防治时稻飞虱、纵卷叶螟和螟虫为害的产量损失分别达47.03%、41.53%和38.56%;与完全不防治区比较,完全防治区早稻、晚稻分别增加收益2936.6、3710.6元/hm2。  相似文献   

14.
枣步曲枣步曲又名枣尺蠖、弓腰虫,是为害枣树的“头号敌人”。根据枣步曲的生长史,可采取李连昌教授发明的五道防线防治。具体做法是:一绑、二堆、三挖、四撒、五涂。3月15~20日完成前三道防线。五道防线:即在树干基部周围33厘米范围的地面上采用一绑、二堆、三挖、四撒、五涂等5项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介绍组合用药方案防治水稻主要病虫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合理、优秀,其组合用药中福戈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优秀;顶峰防治稻飞虱效果优秀;爱苗防治纹枯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秋季大豆豆荚螟为害损失与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田间豆荚螟的发生情况,在同一块田,随机拔取不同蛀荚率的大豆植株,并对蛀荚率相近的植株产量进行相加,分析其蛀荚率与产量损失率关系为y=-12.559 8 1.081 0x,进而测算出经济允许损失率为4.56%,经济允许密度为15.84%,大豆初荚期防治指标为蛀荚率6%~7%.  相似文献   

17.
水稻病虫害的发生为害直接影响广东粮食生产安全,本文运用大量的历史数据对2011-2018年广东近8年的水稻病虫发生危害、损失情况进行了客观的统计和分析,阐述了病虫防治在粮食生产中的作用及病虫暴发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是中后期的主要病害,通过对碧叶以及目前市场上较新的杀菌剂在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的使用试验,比较几种药剂的效果和应用技术。结果表明:50%嘧酯·噻唑锌225~375g·ai/hm2、32.5%苯甲·嘧菌酯195g·ai/hm2,分蘖期、破口前2次使用,对水稻纹枯病防效好,可达80%以上。32.5%苯甲·嘧菌酯195g·ai/hm2、30%戊唑·噻唑锌315g·ai/hm2、30%苯甲·丙环唑67.5g·ai/hm2、75%肟酯·戊唑醇112.5g·ai/hm2,破口前使用对稻曲病病穗防效65%、病粒率防效75%以上。50%嘧酯·噻唑锌225g·ai/hm2破口前、齐穗期2次用药比仅在破口前用药1次,对稻曲病防效可提高70%以上;50%嘧酯·噻唑锌、32.5%苯甲·嘧菌酯对水稻纹枯病防效好;32.5%苯甲·嘧菌酯、30%戊唑·噻唑锌、30%苯甲·丙环唑、75%肟酯·戊唑醇等对稻曲病病穗防效好;破口前、齐穗期2次用药比仅在破口前用药1次,可明显提高对稻曲病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万良珍 《农技服务》2011,28(7):993+995-993,995
总结了6种水稻害虫(稻蛀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蓟马、稻象甲和稻叶蝉)的识别与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中、晚粳稻区白背飞虱为害损失及其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五(2)代白背飞虱对粳稻的为害损失,确定合理的防治指标, 作者于1996~1997 年在中、晚粳水稻品种武育粳 3 号和 So15 上,通过接虫笼罩法结合小区、大田试验,研究不同虫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以及五(2)代白背飞虱的增殖规律、为害损失和防治指标⒚结果表明,中、晚粳稻不同生育期,不同虫口密度的白背飞虱的增长速度不一样⒚同一生育期,低密度的增殖速度要大于高密度,但总虫量高密度处理显著高于低密度区⒚五(2)代白背飞虱百丛虫量与水稻产量损失呈极显著正相关⒚因此,当五(2)代白背飞虱早发或中等以上发生时,必须用药防治⒚控制其危害,防治指标为 180~250 头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