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适宜在我国北方干旱地区公路绿化的乔木树种比较少,而公路绿化在树种选择、栽植方式、养护管理方式等方面与城市园林绿化有较大的差别,文章针对刺槐在公路绿化中的应用和刺槐的种植养护模式,对我国北方干旱地区公路绿化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花生不同种植方式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吉林省花生单产低、种植方式落后等生产问题,进行了不同种植方式试验,筛选出适宜花生高产高效的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3.
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不同种植方式效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出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的最佳种植方式,为马铃薯的优质高产提供技术指导,对马铃薯不同种植方式效益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马铃薯产量差异较大,全膜双垄覆盖膜侧种植产量最高,平覆膜、起垄覆膜和垄沟种植次之,可在宁夏南部山区推广应用。垄作不覆膜种植产量最低,不提倡在宁夏南部山区旱作田应用。  相似文献   

4.
不同的种植方式和种植密度对油菜机械化收割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该文通过开展不同种植方式与不同种植密度对比试验研究,总结适宜芜湖地区机械化收割油菜的种植方式和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5.
为了考察陕西省神木县糜子不同种植方式对其生物特性和产量特性的影响,布置不同种植方式试验,结论为:不同种植方式间株高、主穗长、分枝数等的差异较小;条播茎粗比穴播较高,宽窄行条播和常规穴播穗重、粒種较高;由产量数据看出常规穴播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研究广西山区玉米不同单行种植模式对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找出最佳单行种植模式,为广西山区玉米合理和高效种植提供科学依据。以广西玉米主推品种正大999、正大619和宜单105为供试材料,于2011年在广西3个有代表性的玉米产区进行玉米不同双行种植模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重复间产量差异不显著,试验所用三个玉米品种产量之间的差异、品种和种植方式的互作差异和不同种植方式之间的差异都达极显著水平。单行单株种植方式平均产出投入比最低,仅为6.18;单行三株种植方式平均产出投入比最高,其值为8.61;单行双株种植方式的平均产出投入比介于这两者之间,其值为7.64。单行三株的种植方式产出投入比最高,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品种不同种植方式高产栽培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3年对马铃薯本地米拉品种和威芋3号新品种进行了不同种植方式、不同管理水平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本地米拉和威芋3号在不同种植方式、不同田问管理条件下,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最佳种植方式为宽窄行和加强田间管理,产量可这3740~4152.5kg/667m^2,比常规种植的对照处理增产50.3%~110.5%。在中、上等肥力土壤、施氮量达一定水平的情况下,影响马铃薯产量及其经济性状的主要因素是种植方式和田间管理水平。马铃薯生产上可采用的适宜种植方式是宽窄行种植,同时要加强田间管理。  相似文献   

8.
以杂交油菜新品种宁杂21号为材料,采用大面积生产上常见的3种移栽种植和2种直播种植方式,在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不同种植方式的产量水平和经济效益,分析比较不同种植方式的用工、农资和农机成本,探索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结果表明,5种种植方式都能取得高产,平均产量达到3 282.30 kg/hm2,变幅为2 899.50~3 642.00kg/hm2,虽然移栽种植的产量水平和总产值分别高于直播种植429.25和2 189.18元/hm2,但直播种植的生产成本低于移栽种植2 098.81元/hm2,经济效益基本持平。试验结果还表明在油菜生产成本中,人工成本占60%以上,其中收获用工成本又占人工成本的50%左右。因此,在目前生产条件下,应用直播种植、机械收获,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油菜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李丙军 《北京农业》2012,(21):16-17
不同的种植方式得到玉米的产量是不同的,合理的种植方式能大幅度提高玉米的产量,实验证明合理密植是最好的种植方式,对此进行讨论和验证。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四棱豆种子发芽试验和种植方式的比较试验,得出不同浸种时间对四棱豆的发芽有一定影响,其中浸种16h的处理发芽率和发芽势均较好于其他处理;不同催芽温度处理中,以26℃的发芽情况最为理想;不同种植方式比较中,单株种植的植株长势、豆荚性状、单荚重以及小区产量均优于双株种植。  相似文献   

11.
研究广西山区玉米不同双行种植模式对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找出最佳双行种植模式,为广西山区玉米合理和高效种植提供科学依据。以广西玉米主推品种正大999、正大619和玉美头105为供试材料,于2011年在广西3个有代表性的玉米产区进行玉米不同双行种植模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用三个玉米品种产量之间的差异不显著,但不同地点间产量差异显著,品种和种植方式的互作差异不显著,但不同种植方式之间差异极显著。双行双株种植方式产出投入比最低,仅为5.84;双行三株种植方式产出投入比最高。其值为6.23;双行单株种植方式的产出投入比介于这两者之间,其值为6.06,双行三株的种植方式产出投入比最高,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2.
不同种植方式和密度对玉米子粒灌浆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紧凑型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在2种不同种植形式(传统小垄、大垄双行)和不同播种方式(一穴单株和一穴双株)及4种种植密度(6.0万、7.5万、9.0万、10.5万株/hm2)条件下,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和密度对玉米(Zea may L.)光合特性、子粒干重及灌浆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垄双行比传统小垄更能创建有利的群体结构,改善植株间的竞争关系,提高子粒灌浆速率.一穴双株在低密度下表现较好.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光合特性、子粒干重及灌浆速率的影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种植方式和密度间的互作达极显著水平,说明在适宜的种植密度下,合理的种植方式可以改善群体结构,合理分配光资源.其中,低密度条件下种植方式C表现较好,高密度条件下种植方式E的光合能力保持较高水平,对提高子粒的干重和灌浆速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和密度对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选用玉米品种兴垦3和丰禾1为试验材料,采用3种行距配置和4个种植密度,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和密度下玉米的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的变化。[结果]不同种植方式下,2个株型品种在R2种植方式下的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产量等均高于其他处理;不同种植密度下,兴垦3和丰禾1在M1和M2密度下较好。[结论]不同株型玉米在合理的种植密度下采用R2种植方式能够显著改善玉米群体结构,减少株间竞争,提高群体光合性能,从而提高玉米的产量。在玉米种植上,种植方式R2优势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4.
江西双季稻主要种植方式及其配套栽培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就江西双季水稻的发展、种植方式的演变与现状,不同种植方式下的双季水稻产量与效益进行了分析。基于江西双季水稻种植方式多样化的现状,针对手插,抛秧,机插,免耕抛秧,直播和再生稻等不同种植方式,分别提出了适宜不同稻区的双季超级稻品种及高产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粳41为试种品种,分别采用机械直播、人工栽秧、机械插秧的方式进行种植,探究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的水稻品种在不同的种植方式下,其产量、生育期和叶片叶绿素含量等都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为探寻枣棉间作下不同种植方式对棉花光合特性的影响并筛选出适合南疆阿拉尔垦区枣棉间作适宜的棉花种植密度提供理论依据,在枣棉间作条件下,设置m_1、m_2、m_3 3种不同的种植方式,分别距离红枣1.5、1.0、0.5 m种植棉花,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对棉花光合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m_3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都有较强的优势,在日变化中蒸腾速率最低值出现的时间比较晚,水分利用率相对较高。在南疆阿拉尔垦区,枣棉间作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光合特征具有很大的影响,选择头年嫁接灰枣与高密度棉花种植方式能有效改善这种立体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7.
研究露地、覆膜和大棚3种不同种植方式对红花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确定红花适宜的种植方式。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对红花的产量、株高、分枝数、种子产量等均有影响。露地种植、覆膜种植、大棚种植的红花产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露地种植与覆膜种植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在云南昆明地区覆膜种植的红花表现的性状较好,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为确定志丹县地膜玉米的适宜种植方式,2012年安排了地膜玉米不同种植方式增产情况对比试验.通过试验田玉米的长势及产量分析结果来看,玉米采用膜上种植方式产量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不同种植方式对贵州地产玄参种植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寻求贵州玄参中药材最适宜的种植方式,比较了不同种植方式下贵州地产玄参种植土壤p H值及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并探讨了不同种植方式下土壤C∶N、C∶P及N∶P化学计量比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下土壤均呈弱酸性,土壤p H值表现为连作套作轮作,轮作与连作、套作差异显著;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表现为轮作套作连作,其中轮作与连作的全氮含量差异显著;土壤全磷含量表现为连作套作轮作,轮作与连作差异显著。不同种植方式下土壤C∶N表现为套作轮作连作,其中套作分别是连作、轮作的2.3、2.2倍,表明套作下土壤有机质分解速率较慢;N∶P均很小,且彼此间差异很小,表现为轮作套作连作;C∶P表现为套作轮作连作,其中套作分别是连作、轮作的2.8、1.9倍。  相似文献   

20.
根据1995-1996年在黑龙江垦区10个不同生态条件农场进行的大豆种植方式的联合试验结果,对大豆不同种植方式的群体特性进行了分析,并探讨性提出了各种种植方式的应用条件和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