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种植模式、插秧密度对辽西盐碱土壤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本文采用覆膜机插秧和常规机插秧两种种植模式、3种插秧密度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覆膜能促进水稻早生快发,促进茎蘖增长,覆膜机插秧水稻的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有效穗数等产量性状均有较大幅度提高,从而促进水稻产量水平显著提升;不同插秧密度间,水稻产量及相关性状差异较大,产量和有效穗数随插秧密度增大而提高,表明在盐碱土壤适当提高插秧密度有利于产量性状优化及水稻产量提高。在辽西盐碱土壤,覆膜机插秧种植水稻密度行距30 cm时,株距以10~16 cm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
不同栽培密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插秧规格为30cmx3em产量为6788.86kg/hm2;插秧规格为30cmx17cm产量为8413.36kg,hm2;插秧规格为30cmx20cm产量为7036.24kg/hm2,由此可见30cmx17cm插秧规格产量最高。按当前水稻价格2.70元/kg计算,插秧规格为30cmx17cm的收入为22716.072元/hm2,投入为12366元/hm2,纯效益为10350.072元/hm2,建议肇东市水稻插秧规格为30cmx17cm,以后可以大面积推广此模式。  相似文献   

3.
水稻不同机插秧密度对其分蘖动态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黔生 《农技服务》2013,30(6):558-559
为了探明水稻不同机插秧密度与其分蘖动态和产量的关系,以科优21水稻品种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水稻不同机插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机插秧密度为1.71万穴/667 m2(30 cm×13 cm)时,每窝插2~3株的效果最好,其水稻群体的结构最合理,产量最高,为690.5 kg/667 m2。  相似文献   

4.
不同密度和施肥量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密度和施肥量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插秧密度对水稻每平方米穗数和结实率影响较大,插秧密度越大结实率越小,并且随着密度的增加,精米率下降,随密度和氮肥施量增加,垩白率和垩白度升高,稻米外观品质变差。就氮肥施用量来看,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水稻产量有增加的趋势,当施量增加到16kg/亩时,产量有所降低,产量最高的是氮肥施量为14kg/亩的处理;从种植密度水平上分析,株行距26.6cm×10.0cm的处理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5.
为了系统地研究插秧密度对高纬寒地水稻生长发育规律的影响,以龙粳47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了3种插秧密度,即30.0 cm×10.0 cm、30.0 cm×13.2 cm和30.0 cm×16.6 cm,研究不同插秧密度对龙粳47的茎蘖动态、干物质量积累、叶面积指数、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插秧密度下,龙粳47的茎蘖动态、干物质量积累、叶面积指数、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等指标均在插秧密度为30.0 cm×13.2 cm时达到峰值,且其千粒重、结实率和产量分别达30.4 g、92.3%和5 085.75 kg·hm-2。因此插秧密度为30.0 cm×13.2 cm时,为龙粳47在黑河市最适插秧密度。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水稻产量,改善水稻品质,以龙稻18、龙稻6014、龙稻21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插秧密度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3个品种的产量随着插秧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均在插秧密度为9 cm×4 cm时产量达到最大。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在龙稻18、龙稻21两个品种间的变化趋势相同,均在插秧密度9 cm×4 cm时产量最大;垩白粒率、垩白度均随插秧密度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各密度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直链淀粉含量在龙稻18和龙稻21两个品种间的变化趋势一致,均随着插秧密度的增加呈先下降后增加趋势,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蛋白质含量随着插秧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食味评分随着插秧密度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其中龙稻21在9 cm×4 cm和9 cm×5 cm处理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不同插秧密度对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水稻的影响,设置4个插秧密度,对产量及其构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适合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的插秧密度是30 cm×13 cm,这个插秧密度能获得高产主要因为具有最多的单位面积穗数和较多的每穗实粒数;最不适合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的插秧密度是33 cm×16 cm,因为其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实粒数在4种密度中表现均最差;千粒重是本试验中最不易受插秧密度影响的农艺性状.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优质水稻。宝农34”在机插秧生产中,不同密度和不同基本苗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2008年笔者进行了“宝农34”机插秧相同密度、不同穴本数和相同穴本数,不同密度的试验。结果表明,“宝农34”机插秧在行距固定的情况下,株距为12cm、每穴3~4株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9.
通过实验了解不同的插秧密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由于插秧密度的不同,水稻的通风透光性不同,水稻本身的光合作用能力也就不同,对水稻的干物质积累就有影响,最终影响到产量。为确定空育131在当地不同插秧规格每穴最佳株数而进行本试验,进而为广大水稻种植户提供一定的试验根据。  相似文献   

10.
不同插秧密度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明不同插秧密度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并提出最佳的插秧密度,以‘空育131’为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插秧密度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为10 cm、每穴插3株处理的产量最高,为10353.26 kg/hm2。显著高于行距为16 cm、每穴插2株的处理,此处理主要是通过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来增加产量,产量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与结实率也存在较小的正相关关系、与每穴着粒数和每穴穗数呈负相关。结实率与每穴着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每穴着粒数与每穴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3。本试验条件下,行距为10 cm、每穴插3株处理的插秧密度最好,是水稻实现高产的理想密度。  相似文献   

11.
综合贵州各地区水稻机插秧种植技术,选取惠水、西秀、遵义开展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惠水、西秀、遵义的水稻产量分别达625.40、591.40、630.00 kg/667 m2,与人工种植相比,节约成本80元/667 m2。不同机插秧密度的试验数据表明,株距为18 cm的产量较高。机插秧省工、省时,保障大田栽插的基本苗数,避免人工插秧随意性造成的秧苗密度"稀大窝"而导致基本苗数普遍偏低且水稻产量下降的现象。机插秧适宜贵州不同海拔地区水稻种植,选用不同大小的插秧机可适应不同大小田块的机械作业。  相似文献   

12.
为避免建三江地区水稻栽培品种的单一性,七星农场分公司进行了龙粳46的试验示范,研究不同密度对其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本地通用插秧机30 cm×12 cm的插秧规格下,每穴插秧株数为7株时龙粳46产量最佳,为9 251.0 kg/hm~2。  相似文献   

13.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法,进行德宏州热区籼型杂交水稻不同机插秧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德宏州热区籼型杂交水稻机械插秧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产量有随之增加的趋势,但综合考虑种子、农药成本投入及保护生态环境等因素,栽插规格以30 cm×16~18 cm、栽插密度以18.5万~20.3万穴/h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4.
通过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不同插秧密度的试验,探索其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秸秆还田技术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插秧密度对叶龄动态无明显影响;随着插秧密度的增加,分蘖数变少,株高变低,结实率和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15.
水稻品种嘉优中科3号矮秆抗倒适合机械插秧,经不同机插密度试验得出,该品种机械插秧的最佳密度是25 cm×17.2 cm,产量13.35 t·hm-2。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通过不同插秧规格和不同插秧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进行研究,筛选出最适宜插秧密度。研究结果表明:在四种插秧规格中以每穴6株产量最高、产量达631.3kg/亩。  相似文献   

17.
机插秧促早栽培和早稻插秧密度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机插秧促早栽培和早稻插秧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气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机插秧早播早插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提前成熟,给双晚生产留有相对充裕的时间;早稻常规品种机插秧密度必须控制在30cm×(12~14)cm,早稻杂交品种机插秧密度必须控制在30cm×(12~16)cm之间。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农村耕地由分散经营向集约化经营发展。八步区逐年开展机械化插秧多个影响水稻产量的关键技术试验研究,八步区2018年3—7月进行了杂交稻机械化插秧,不同栽插密度对水稻分蘖消长及产量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大田单位面积用种量相同的前提下,水稻机械化插秧的几个不同栽插密度,对水稻产量没有影响,生产上都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机插秧不同株行距配置生产力对比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选出机插秧适宜的株行距,以"淮稻5号"为供试水稻品种,研究了机插秧不同株行距配置生产力对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栽插行株距25cm×14.4cm和30cm×12cm,种植密度1.85万穴/667m2的有效穗数最多,单产最高。从获取高产重演性的几率方面考虑,行距以25cm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20.
通过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不同插秧密度的试验,初步探索了水稻生育及产量的影响,为秸秆还田技术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对叶龄动态影响无明显差异,但促进水稻生长中后期的分蘖数,而插秧密度的增加分蘖数变少,株高也变低。对经济性状来看,插秧密度的增加,提高结实率和产量。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