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沙子岭猪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买生 《中国猪业》2008,3(3):37-40
沙子岭猪是一个古老的地方猪种。原产湘潭,是湖南省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优良地方品种。该品种具有性成熟早、发情明显、产仔多、耐粗饲、适应性强、瘦肉多、肉质好、杂交优势明显等优良特性,沙子岭猪保种利用群体继代选育理论,通过延长世代间隔,分层选择优秀个体组建保种核心群;交配方式采取避开全同胞的有限随机交配:世代更替采取各家系等数留种,控制近交系数上升,维持群体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平衡,确保主要遗传特性。为降低基因保种中存在的疫情、自然灾害等风险的影响,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保种方式,发挥保种场保种和产区保种优势,有效保存了沙子岭猪基因资源。保种的同时,对沙子岭猪种质特性进行了研究、制定发布了湖南省沙子岭猪标准。利用沙子岭猪资源培育出了湘白猪,筛选出“双×沙”、“双×长·沙”等适合广大农村推广的优势杂交组合,通过产业化开发,建立了一批沙子岭猪优势杂交组合生产基地及优质猪肉连锁专卖店、产品远销上海、深圳等大中城市及俄罗斯、新加坡、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2.
沙子岭猪是养猪业中的珍稀遗传资源,具有性成熟早、繁殖力强、耐粗饲、生长慢、肉质好和极具医学价值等优良种质特性。采取持续保种方式,保存了沙子岭猪基因资源。保种过程中,通过产学研合作方式,先后筛选出"双×沙"、"双×长×沙"、"巴×沙"、"杜×巴×沙"等优势杂交组合。通过杂交利用和产业化开发促进了沙子岭猪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3.
沙子岭猪保护与开发利用思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买生 《猪业科学》2009,26(11):46-48
本文介绍了沙子岭猪的优良特性及开展持续保种等方面的情况,提出了今后开展沙子岭猪保种选育、杂交利用、配套系培育、优质猪产业化开发等方面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武深树  刘靖  刘芳 《中国猪业》2014,9(11):69-72
沙子岭猪是湖南省的主要地方生猪品种,为保护这一珍稀地方猪种资源,湘潭市通过采取"集中保种与分散保种相结合、原种利用与改良利用相结合"的方式,走出了一条保护与利用相互促进的新路。  相似文献   

5.
<正>沙子岭猪的保护与利用史,就是一部沙子岭猪的科研史。沙子岭猪原产地在湘潭市城郊的沙子岭一带,是湖南的主要地方优良生猪品种之一,属华中两头乌猪的主要类群。沙子岭猪具有独特的"点头墨尾"毛色特征,产仔多(经产12.5头)、生长较快(日增重502克)、瘦肉率较高(42.5%)、肉质佳(肌内脂肪3.5%~4.5%);具有性成熟早、杂交效果好、耐粗饲、适应性广、抗病力强等优良遗传特性。沙子  相似文献   

6.
吴买生 《猪业科学》2021,38(8):117-121
文章简要介绍了沙子岭猪优良遗传特性,总结了湘潭坚持持续保种的成功经验,重点分析了利用沙子岭猪和引入品种进行杂交优势利用和新品种配套系培育所取得的种质创新成果。提出了应持续保护沙子岭猪种质资源;利用现代生物育种技术创制新品种;健全繁育推广体系,加快育种成果转化;强化疫情防控,确保育种生物安全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对沙子岭猪及其杜巴沙、巴巴沙、杜杜沙、巴杜沙、杜汉沙、巴汉沙6个杂交组合进行屠宰测定及肉品质分析。结果表明:沙子岭猪与各杂交组合的肉质正常;除杜汉沙外,沙子岭猪与杜巴沙、巴巴沙、杜杜沙、巴杜沙、巴汉沙猪肌肉总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均较高。总体而言,杜巴沙和巴杜沙的肉质优于其他杂交组合,结合肥育和胴体性能指标,作者认为用巴克夏和杜洛克作为沙子岭猪培育优质猪配套系的父本品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研究以沙子岭猪作母本,引进巴克夏、汉普夏作父本进行杂交试验,观察其生产性能。选择体重28 kg左右的纯种沙子岭猪、巴×沙猪和汉×沙猪各10头,分为三组,在前期DE 13.23 MJ、CP 14.37%;后期DE 13.30 MJ、CP 13.55%的营养水平条件下进行为期148 d的育肥饲养试验。结果表明与沙子岭猪比较,巴×沙、汉×沙组合全期日增重分别高40.64%、36.68%(P〈0.01);料肉比分别低18.68%、18.44%;每增重1 kg饲料成本分别低18.61%、18.42%;瘦肉率分别高7.02%、6.11%(P〈0.01);眼肌面积分别高55.11%、70.37%(P〈0.01),三组试验猪猪肉品质均正常。综合分析,巴×沙、汉×沙组合的日增重、饲料转化率、瘦肉率、经济效益等指标均显著优于沙子岭猪,且杂交后代毛色类似地方土猪品种,表明用巴克夏、汉普夏作为沙子岭猪开展二元杂交时的配套父本品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从湖南省湘潭市举办的"沙子岭猪特色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获悉,湖南省投入2000万元用于清退国家级核心育种场和地方优质猪保种场周边散养养猪场户的工作基本完成。据了解,湖南全省的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和国家级生猪保种场共有16个。为降低种猪场发生输入性非洲猪瘟风险,考虑到散养户防疫不到位,一旦发生非洲猪瘟,按照要  相似文献   

10.
沙子岭猪与巴克夏、汉普夏猪的二元杂交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以沙子岭猪作母本,引进巴克夏、汉普夏作父本进行杂交试验,观察其生产性能.选择体重28 kg左右的纯种沙子岭猪、巴×沙猪和汉×沙猪各10头,分为三组,在前期DE 13.23 MJ、CP 14.37%;后期DE 13.30 MJ、CP 13.55%的营养水平条件下进行为期148 d的育肥饲养试验.结果表明与沙子岭猪比较...  相似文献   

11.
加快沙子岭猪开发步伐 打造地方优势特色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子岭猪原产湘潭城郊沙子岭一带,是湖南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优良地方猪种之一。沙子岭猪经专家多年深入研究和对比分析,其品质优势和生物特性越来越明显和突出,具有质优、绿色、安全和独特的保健作用,市场开发潜力特别巨大。加大扶持,加速开发,走出湖南,走向全国,沙子岭猪产业开发完全可以成为"弱势"农业中的"强势"产品和湘潭地方特色品牌。  相似文献   

12.
王亚辉 《中国猪业》2014,9(9):22-25
沙子岭猪原产于湘潭城郊沙子岭一带,是湖南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优良地方猪种之一,是华中两头乌猪的主要类群。2006年,沙子岭猪被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名录》。据湘潭九华出土、现存国家博物馆的商代青铜猪樽考证,该猪种在湘潭已有四千多年的饲养历史。沙子岭猪具有产仔多(经产12.5头/胎)、肉质佳、杂交效果好、耐粗饲、抗病力强等优良特性。另外,研究还发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测定了巴杜沙、杜杜沙、杜汉沙、巴巴沙、巴汉沙和杜巴沙六个组合和沙子岭猪的肥育性能、胴体品质。结果表明,杜巴沙组合在日增重(827 g)、饲料报酬(3.11∶1)瘦肉率(57.03%)等主要指标上优于其他杂交组合,且胴体品质优良,是培育湘沙猪配套系的一个理想的配套杂交组合,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确定湘沙猪配套系最佳配套组合并为其提供试验依据,本试验选择体重30 kg左右、生长发育正常的杂交组合巴大沙、大巴沙及沙子岭猪各30头,在相同日粮营养水平条件下(前、后期消化能和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3.33 MJ、16.54%和13.53 MJ、15.14%)饲养75天进行屠宰测定。结果表明:大巴沙组合全期平均日增重为816.30 g,显著高于巴大沙组合(747.11 g)和沙子岭猪(517.50g);料重比3.01,低于巴大沙组合(3.18)和沙子岭猪(4.05);屠宰率为71.13%,高于巴大沙组合(70.48%)和沙子岭猪(68.18%);瘦肉率为61.55%,显著高于巴大沙组合(52.50%)和沙子岭猪(41.62%);肥肉率为19.87%,显著低于巴大沙组合(28.75%)和沙子岭猪(35.42%)。综上所述,大巴沙组合主要肥育性能与胴体品质指标优于巴大沙,大巴沙可作为湘沙猪配套系生产中的最佳配套组合。  相似文献   

15.
梅山猪保种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山猪是我国优良地方品种太湖猪的一个主要品系,具有繁殖力强,肉质鲜美,抗逆性强,杂交利用效果明显等优良特性,但其保种存在保种群体小,饲料针对性不高,保种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保护工作难度大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对梅山猪实施保种及开发利用,应采取积极的应对对策,包括成立强有力的专门领导机构,建设全能型的人才队伍;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政策扶持力度;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市场体系;打造特色品牌,树立开发式保种理念等。  相似文献   

16.
1 前言 保种就是要保存一切与特定生态条件相联系的基因及基因组合体系.现有地方家畜品种的保种方法都是以群体遗传学理论为基础,尽量控制群体近交增量为原则,通过增大群体有效含量,确定合适的公母畜比例和留种方式,避免近亲交配及延长世代间隔来实现的.根据群体遗传学理论虽然可以指导地方畜禽品种的保种,对基因是否丢失及丢失的可能性作出估计,但无法知道其真实情况,加上保种资金投入有限,群体有效含量低,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优良基因的丢失.所以,现有的地方畜禽品种保种方法并不能有效地保存好已有的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17.
用沙子岭公猪回交"双×沙"组合二元母猪,F2代中选择8头白毛、8头花毛共16头仔猪,分成F2花、F2白两个试验组,同时选择8头纯种沙子岭仔猪作为对照组,三组猪饲喂相同能量蛋白水平的日粮,进行为期147d的育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F2白组日增重、料肉比瘦内率(580.36g,3.96,45.64%)与F2花组(568.79g,3.98,46.12%)基本相同,但二组均高于沙子岭猪纯种组(510.63g,4.20,40.86%).与正交"双沙"组合比较,F2代回交猪日增重与正交"双×沙,'组合基本相同,而料肉比高8.17%,瘦肉率低8.66个百分点,说明养猪生产中,不宜使用地方品种公猪的回交方式.同时用地方品种公猪回交会产生毛色"分离返祖"现象,不利于地方猪种保存.  相似文献   

18.
湘沙猪配套系组合巴大沙和大巴沙肉质特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进一步确定湘沙猪配套系最佳配套组合并为其选育提供试验依据,本试验对沙子岭猪及两个杂交组合巴大沙、大巴沙猪的肌肉品质、氨基酸含量、长链脂肪酸、微量元素等多项指标进行了测定。肉质性状测定结果表明:沙子岭猪、巴大沙、大巴沙3个组的肉色、大理石纹评分、pH_1、pH_(24)、熟肉率、贮存损失、系水力、肌内脂肪、嫩度等指标处于正常范围,3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肌内脂肪,沙子岭猪、巴大沙、大巴沙分别为3.21%、3.20%、2.91%,3个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氨基酸含量测定结果表明:3个组均含17种氨基酸,其中分别含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和12种风味氨基酸,每100 g肌肉中氨基酸总量,沙子岭猪、巴大沙、大巴沙分别为25.29 g、25.31 g、25.26 g,3个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长链脂肪酸含量测定结果表明:3个组中均含有多种长链脂肪酸,沙子岭猪、巴大沙、大巴沙含饱和脂肪酸40.89%、42.66%、41.74%,分别含不饱和脂肪酸59.11%、57.94%、58.26%,3个组之间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微量元素测定结果表明:3个组合均含有多种有益微量元素,汞、砷、镉、铅等重金属残留量远低于农业部无公害食品猪肉标准。除了钠、铜元素含量,巴大沙与大巴沙差异显著外(P0.05),其他钾、钙、镁、锌4种微量元素两个组合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巴大沙与大巴沙两个组合的主要肉质指标之间并无显著差异,两个组合均拥有优良的肉质特性。结合考虑两个杂交组合的肥育性能、胴体品质和毛色一致性等因素,作者认为把大巴沙作为湘沙猪配套系最佳配套组合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9.
《养猪》2021,(3)
为了解湘岭猪一世代的肉质特性,研究对湘岭猪、巴沙沙猪、沙巴沙猪及沙子岭猪肌肉中肌苷酸、部分肌肉营养化学成分、脂肪酸、氨基酸、矿物元素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试验选择体重分别为95 kg、90 kg、90 kg、85 kg左右的湘岭猪、巴沙沙猪、沙巴沙猪及沙子岭猪6头、4头、4头、4头,按品种组合分为4组,进行屠宰测定和取样检测。结果表明:1)4组的肌苷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以湘岭猪含量最高,湘岭猪的粗蛋白质显著低于沙子岭猪和巴沙沙猪(P0.05),湘岭猪的粗脂肪显著低于沙子岭猪和沙巴沙猪(P0.05);2)湘岭猪的风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巴沙沙猪比例最小;湘岭猪的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湘岭猪必需氨基酸得分与沙子岭猪和沙巴沙猪基本上一致;3)湘岭猪的亚油酸含量显著高于沙巴沙猪和沙子岭猪(P0.05);饱和脂肪酸以湘岭猪的含量最低,显著低于沙巴沙猪和沙子岭猪(P0.05);4组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以湘岭猪含量最高,湘岭猪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沙巴沙猪和沙子岭猪(P0.05);4)湘岭猪、沙子岭猪背最长肌中钠、钾、镁、钙、铜、锌、锰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4组的背最长肌中重金属砷、汞、镉、铅的残留量很低。综合分析表明,从肉质上看,湘岭猪大部分肉质指标与沙子岭猪相近,湘岭猪猪肉在风味和营养品质上保留了绝大部分沙子岭猪的优良肉质特性。建议进一步开展湘岭猪选育,为推动高端猪肉开发和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育种经验。  相似文献   

20.
<正>在湖南省湘潭市举办的"沙子岭猪特色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湖南省畜牧水产局总工程师邱伯根透露,湖南省投入2 000万元用于清退国家级核心育种场和地方优质猪保种场周边散养养猪场(户)的工作基本完成。种猪是猪场的重资产,更是生猪产业的关键与核心,在当前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下其安全与稳定显得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