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藏自治区那曲县草地退化的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1994年和2001年的TM图像作为原始数据,在GIS技术支持下,对西藏自治区那曲县的草地资源利用和草地退化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草地退化强度变化和草地型动态演替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那曲县草地资源处于低效利用状态,草地退化现象明显;草地退化强度呈现出从无明显、轻度退化向中、重度退化演替的趋势,主要体现为无明显、轻度退化草地面积比重下降,中、重度退化草地面积比重上升;草地型呈现出从高质量型向低质量型演替的趋势,主要体现为藏北嵩草草地型——高山嵩草草地型、高山嵩草草地型——紫花针茅草地型、藏北嵩草草地型——紫花针茅草地型的转移。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17地市农业现代化水平分类及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依据相关文献建立了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对人工神经网络的SOFM方法的原理进行了介绍。基于SFOM方法,把山东省17地市农业现代化水平分为发达型、较发达型、发展型和欠发达型4类。把山东省17地市分为4个农业经济区,提出了各经济区相关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3.
不同植被下降雨类型对红壤坡地土壤侵蚀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武汉市蔡甸区西湖流域径流小区记录的146场次降雨资料,研究了植被类型和降雨类型对红壤坡面产流量与土壤侵蚀量的影响。基于K均值分类,将当地降雨划分为A型降雨(中雨量、弱雨强、长历时和高频次)、B型降雨(极大雨量、极强雨强、短历时和低频次)、C型降雨(大雨量,强雨强、中等历时和低频次)和D型降雨(小雨量,弱雨强、短历时和高频次)四种雨型。发现裸地与果林地的产流输沙量大,水沙关系稳定,水土保持能力在各类侵蚀性降雨下均较弱,A雨型和C雨型是导致此类坡面土壤侵蚀的主要雨型。阔叶林、针叶林、牧草地和草坪地坡面的产流输沙量小,水沙关系不稳定,植被的水土保持能力总体较强,但是在B雨型下偏弱,B雨型和C雨型是导致此类坡面土壤侵蚀的主要雨型。  相似文献   

4.
降水年型对黑土区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黑土区不同降水年型下荒地、裸地和农田土壤水分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降水年型能够影响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水分的季节性动态变化和垂直变化.丰水年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含水量均呈"v"型曲线变化,最低值出现在7月份,观测期内裸地较高;平水年呈"W"型曲线变化,分别在6月份和8月份出现两个低值,不同植被类型表现为裸地>荒地>农田;枯水年除裸地在观测后期土壤含水量略有增加外,荒地和农田均持续下降.降水年型对土壤水分变异系数的影响表现为枯水年>平水年>丰水年.其中荒地土壤水分变化最为剧烈,表现在枯水年出现了速变层,而在丰水分内次活跃层也较农田向土壤深层延伸,其次为农田和裸地.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吉林省耕地质量评价基础上,分析了低等级耕地(七等地、八等地、九等地、十等地)的分布情况,并采用分类汇总的方法,对各障碍因素的概念型评价指标和数值型评价指标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吉林省低等级耕地面积为157.7万hm2,主要障碍因素是盐碱、酸化、瘠薄、障碍层次和渍潜.其中,盐碱面积最大,占低等级耕地面积的54.34%...  相似文献   

6.
基于景观功能分区的山地旅游地水土保持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地旅游地在我国旅游目的地构成中具有重要地位.以景观生态协调发展,空间格局差异性和资源合理利用为原则,把山地旅游地分为旅游景观、生态环境保护景观、旅游引景空间景观、山地混合景观等功能区.基于景观功能分区,提出了山地旅游地的旅游景区型、农旅结合型、自然生态型、农业经济型等水土保持模式,为山地旅游地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景观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揭示泥石流小流域降雨和土地利用对流域内坡面侵蚀的影响和作用,为泥石流的生态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白龙江流域一级支沟——甘家沟泥石流小流域为研究区,基于该流域已建的5个径流小区(裸地、坡耕地、草地、土坎梯田、经济林地)连续5年的观测资料,利用K-均值聚类法,选择降雨量(P)、降雨历时(D)和最大30 min降雨强度(I30)3个降雨指标,将该流域46次侵蚀性降雨事件划分为3类雨型(Ⅰ型、Ⅱ型、Ⅲ型),以平均径流系数和平均土壤流失量为主要指标,定量化分析了不同降雨雨型和土地利用类型对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和作用。[结果]径流和土壤流失对降雨的响应存在差异,平均径流系数为Ⅰ型降雨最高,其次为Ⅲ型和Ⅱ型降雨;土壤流失量为Ⅱ型降雨>Ⅰ型降雨>Ⅲ型降雨。最大30 min降雨强度与5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径流系数和土壤流失量的正相关性最高,其次为降雨量、降雨历时。5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平均径流系数为裸地>经济林地>坡耕地>草地>土坎梯田,土壤流失量为裸地>坡耕地>经济林地>草地>土坎梯田。降雨和土地利用相互作用下,径流...  相似文献   

8.
怀来县未利用地多目标开发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发展的需要与土地资源的稀缺导致用地矛盾不断激化。未利用地资源作为补充土地利用的重要后备资源,其合理的开发利用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为更好地引导未利用地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文章以河北省怀来县为例,以Arc GIS空间分析技术与空间叠加功能为支撑,将shefold限制性定律与综合指数法相结合,评价了未利用地资源开发的单宜性与多宜性研究,结合未利用地资源的不同利用目标,对其多目标开发利用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宜农、宜建、宜生态未利用地资源面积分别为14119.20 hm~2、22075.88 hm~2、13505.13 hm~2,占研究区未利用地面积的比例分别为24.70%、38.62%、23.63%;(2)综合来看,单宜区面积为26700.88 hm~2,多宜区面积14288.13 hm~2。为体现未利用地多宜区利用的弹性空间,文章设计了经济效益型、社会效益型、生态效益型三种利用方式,对比分析了不同利用目标下各类用地面积的差异,且shefold限制性定律与综合指数法相结合能够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为怀来县未利用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紫色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抗蚀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紫色土丘陵区4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抗蚀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主成分分析,>0.25 mm和>0.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结构体破坏率能较好地衡量紫色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抗蚀性能;(2)>0.25 mm和>0.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均为竹林地>园地>传统农耕地>农林混作型耕地,结构体破坏率则表现为竹林地<园地<传统农耕地<农林混作型耕地;(3)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水稳性指数差别明显,其中竹林地为0.868,其次是园地、农林混作型耕地,分别为0.704,0.627,传统农耕地为0.469.  相似文献   

10.
天水市藉河示范区,是黄河水利委员会1998年底立项实施的大型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工程。经过六年的实践和探索,创建出了生态旅游型、科技示范型、生态修复型、综合开发型、产业开发型等各具特色的小流域治理开发模式,成功地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调动了全社会力量参与水土流失治理,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的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