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生长、生物量及土壤养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10年生马尾松+马褂木、马尾松+光皮桦和马尾松+乳源木莲混交林生长、生物量及土壤养分特征.结果表明:马尾松+马褂木、马尾松+光皮桦和马尾松+乳源木莲总蓄积量分别比马尾松纯林增加了103.6%、51.5%和1.5%,总生物量分别比纯林增加了122.0%、39.7%和5.0%.马尾松混交林与纯林生物量空间分布模式类似,均为干>根>枝>叶.马尾松混交林的营建有效改善了土壤肥力状况,其中马尾松+马褂木效果最佳,尤其是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  相似文献   

2.
对相同经营措施、同一坡面、不同坡位30年生马尾松人工林进行林分生长情况、林地概况、生物量及养分现存量等的调查结果表明:坡位对林分的平均树高、胸径、材积、生物量积累和养分现存量的影响显著。材积、地上部分生物量和养分现存量,下坡林分分别是上坡林分的3.0倍、3.3倍和4.0倍,中坡林分分别是上坡林分的2.4倍、2.6倍和3.0倍。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马尾松—火力楠混交林的土壤养分和生物空间分布,结果表明:马尾松混交林的总生物量要高于两者的纯林生物量,但营养元素无论是在于马尾松纯林、火力楠纯林或者是马尾松-火力楠混交林的树干中含量都是最小,在叶中的含量最大。并且马尾松根系中的部分元素(等)要大于火力楠,而在叶中马尾松养分含量要小于火力楠。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湿地松温床移芽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湿地松与马尾松松脂混合煮炼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比量的湿地松松脂和马尾松松脂混合煮炼的试验结果表明: 随着湿地松松脂比量的增加,松香颜色逐渐变浅,软化点逐渐下降,结晶量逐渐减少。作者认为在马尾松松脂中加入30~40%的湿地松松脂混合煮炼,即可提高马尾松松香的质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湿地松,火炬松与马尾松生长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松、火炬松与马尾松生长对比试验陈文友,张习耕,陈志(夹江县林业局)湿地松和火炬松属松科植物,原产美国东南部,水平分布从北纬28°附近可天然分布到北纬39°~21′,垂直分布一般在海拔600米以下,为亚热带速生树种,喜温暖湿润气候,常绿高大乔木,树...  相似文献   

7.
对引进美国的湿地松(Pinus taeda)和火炬松(Pinus elliottii)的生长状况,与当地马尾松(Pinus smassoniana)进行对比分析。第15年试验测定结果表明:在同样的立地和抚育条件下,马尾松在生长量方面表现最好,而湿地松在通直度、分枝角度等树形指标方面表现最优。综合各因子,选出了火炬松、湿地松各1个优良家系和3个马尾松优良家系作为育种和推广材料。  相似文献   

8.
比较了沱江流域低山区马尾松和湿地松人工林在小气候因子上的差异。结果表明,湿地松林内夜间气温高于马尾松林,而午后气温则低于马尾松林;湿地松林内的相对湿度高于马尾松林,而风速则低于马尾松林;湿地松林内的月均土壤表面温度低于马尾松林;距地面0.5 m高处的光照强度和风速在2种人工针叶林中无明显差异,但在距地面2 m高处却是马尾松林高于湿地松林。2种人工针叶林内小气候因子的差异主要与2种林分的林冠郁闭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马尾松生物量的生长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马尾松单木生物量随年龄的变化过程,提出了马尾松生物量的生长数学模型,确定了它的数量成熟龄,进一步分析了各组份生物量比率的年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马尾松、湿地松菌根育苗和造林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菌根对提高苗木的产量和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世界上一些国家已把菌根化苗木的培养作为林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应用菌根对马尾松、湿地松育苗大大提高了菌根化效果,充分发挥了菌根作用,大幅度降低了苗木的成本,提高了苗木的抗病性和抗逆性,减少肥料和农药的使用。造林后能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林木快速生长。  相似文献   

11.
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对马尾松各器官生物量及营养元素含量、积累量和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5a生和8.5a生马尾松不同器官营养元素总含量大小顺序分别为树叶树根树枝树干、树叶树枝树根树干,各器官营养元素含量大小顺序分别为NKCaPMgMnFeBZnCu和NCaKMgPFeMnZnBCu;2)2.5a生和8.5a生马尾松树体营养元素总积累量分别为180.69,617.46g/株。2.5a生和8.5a生各器官营养元素积累量大小次序分别为树叶树枝树干树根、树干树枝树叶树根。2.5a生和8.5a生马尾松树体各种营养元素积累量大小次序分别为NCaKPMgMnFeZnBCu和NCaKMgPFeMnZnBCu。马尾松幼林不同器官营养元素积累量随林龄增长而增加。树体各营养元素的分配与各器官生物量不成正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12.
马尾松林分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多模型选优法,确定了马尾松单木树干、树枝、树叶和树根的生物量预测模型,编制了二元生物量表.同时提出了马尾松林分生物量的预测方法和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3.
生物膜化生物肥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一种生物肥,因不同的植物所需的微生物种类不同,在其应用到实际生产之前需进行相应的实验,为了更好地培育马尾松幼苗,本研究利用一种自制的生物膜化生物肥,将其应用到马尾松幼苗的培育上,以期检验其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生物膜化生物肥的使用可以显著地增加马尾松幼苗的净光合速率,而显著地降低其胞间二氧化碳浓度,但显著降低光能和水分利用效率。生物膜化生物肥可以显著地增大Y(II)、ETR和Fv/Fm,而对qP和qN没有显著的影响。光合速率的增大导致马尾松幼苗的根、地上部分以及总生物量地显著增加。这些结果表明,本生物膜化生物肥能够应用到马尾松幼苗的培育。  相似文献   

14.
5种密度的湿地松人工林标准木平均生物量为44.32~94.92 kg,单株材积为0.083~0.161 m3。无论0~20 cm土层,还是20~40 cm土层,pH值和放线菌含量都和林木的材积、生物量有显著的相关性。土壤容重、水分含量与林木材积、生物量等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保证林地土壤充足的水分和定期翻土有利于林木的生长。下层土壤中的过氧化酶、脲酶活性和湿地松的材积、生物量、树干生物量均有显著负相关关系,而蔗糖酶活性却与湿地松针叶生物量有显著正相关关系。氮、磷、钾养分含量与湿地松材积、生物量、树干、树枝相关性不显著,全磷含量与针叶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速效磷与针叶生物量为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其中的深层次原因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选择了高海拔和低海拔2种立地条件,研究了不同立地对马尾松和湿地松生长和产脂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海拔地区的湿地松胸径和树高均显著低于低海拔,高海拔地区湿地松平均胸径为7.65cm,平均树高为4.23m;低海拔湿地松平均胸径为10.69cm,平均树高为6.93cm。无论是高海拔地区还是低海拔区上,湿地松的单株日产脂量均显著大于马尾松,高海拔地区湿地松的单株日产脂量为1.33g,马尾松为0.41g,低海拔区湿地松的单株日产脂量为3.96g,马尾松为2.36g;在不同海拔高度上,两树种的产脂量均为低海拔区大于高海拔地区。  相似文献   

16.
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表层土壤养分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养分特征。结果表明:除了土壤pH值之外,不同林龄土壤理化指标均有显著差异,其中成熟林土壤容重最低为1.16 g/cm3,成熟林土壤含水量、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最高,分别为167mg/cm3,20.17%和19.38 g/kg;近熟林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全钾含量最高,分别为18.01 mg/cm3,67.86 mg/cm3,1.33 g/kg,0.67 g/kg和28.18 g/kg;不同肥力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根据研究结果计算,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土壤肥力由高到低为近熟林﹥成熟林﹥中龄林﹥幼龄林。  相似文献   

17.
《湖北林业科技》2015,(5):20-23
将荧光假单胞菌Q2-87和1M1-96两菌株施用于1 a生、2 a生和3 a生的湿地松幼林;一个湿地松生长高峰期后,分析自然状态下幼林的生长规律,同时进行施菌前和施菌后苗高和地径的比较。结果表明:13片自然状态下生长的幼林生长情况符合前人总结的规律;2所有施菌的湿地松幼林经过一个生长高峰期后,高增长率均未得到显著提高;3施菌的1 a生幼林地径增长率提高极显著,施菌的2 a生幼林地径增长率提高显著,而施菌的3 a生幼林地径增长率提高不显著。通过分析,认为施菌的3 a生湿地松的地径增长率未提高不显著,原因是该龄期的湿地松对2,4-DAPG已经不敏感。因此,本文的结论是荧光假单胞菌Q2-87和1M1-96通过其产生的2,4-DAPG主要作用于低龄(2 a生以下)的湿地松,并导致其产生类似于生长素作用产生的促生效应,从而使湿地松地径明显地增长。  相似文献   

18.
分别对湿地松峨掌揪人工混交林的乔木生物量及其养分,枯落物及其养分的生物循环等方面作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生物量各营养元素的积累和分配各异,N、P、K、Ca、Fe、Zn元素的现存量均是混交林的大,Ca和Fe分别比松纯林高274.9%和102.5%.两种林分各元素分布顺序是N>K>P>Mg>Fe>Zn,混交林中Ca>P>Mg,湿地松纯林P>Mg>Ca;混交林与松纯林相比各元素的吸收量(除Mg外),均以混交林为大.混交林各元素的归还总量为132.0kg·hm-2,纯松林仅为65.4kg·hm-2;不同林分生产t干物质所需消耗各元素的量不同,除Ca、K外,元素的利用量以松纯林稍大.说明混交林地可较好的满足N、P、 Mg元素的需求,其归还的量较多,表明混交林既能满足林木生产对养分的需求,又能培肥地力.  相似文献   

19.
桂西北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生长规律及其分配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桂西北马尾松人工林的单木生物量相对生长模型、林分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1)马尾松树干、树皮、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以及总生物量以方程W=a×(D2H)b的拟合效果为好,树枝和树叶以方程W=a×Db的拟合效果为好。(2)不同林龄马尾松林分标准木各器官的生物量所占总生物量的百分比出现明显的变化。在不同的马尾松林龄中,各器官的生物量均以树干为最高,同时随着林龄的增加,其所占百分比例出现明显的升高,随着林龄的继续增大,其所占百分比逐渐趋于稳定。与树干的变化趋势相反,树皮、树枝、树叶和树根的所占总生物量百分比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呈现下降。(3)林分生物量随着林龄的增大而出现明显的增加。林分树干和树枝的总生物量和所占百分比均出现明显的上升;树皮和树叶的总生物量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但其所占乔木层总生物量的百分比则随着林龄的增加而下降;地下生物量随林龄的增大而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