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面积辽阔的草原,牧草的种类较为繁多,而且不同的草原,环境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一般而言,草原的地形地势都很复杂,要想控制草原大鼠是不容易的。对于草原生态系统而言,啮齿动物的存在对于维持生态平衡是有利的,然而草原啮齿动物的繁殖速度极快,还可以迅速适应当地环境。如果生存环境对其生存有利,在短期内啮齿动物数量就会剧增,这会严重影响牧场的生态环境。本文对草地灭鼠的方法进行探讨,为以后的灭鼠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张掖地区草原啮齿动物种类组成与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尉剑  张和平 《草业科学》1999,16(6):26-31
草原啮齿动物有36种,分录于23属、8科又4亚科,啮齿动物总种数占甘肃省啮齿动物总数的47.4%,该地区的草原啮齿动物可划分为8个群落,各群落都有其适宜的生态环境、优势种和数量组成、分布特点。就全区而言,长爪沙鼠、高原吕华鼢鼠分别半荒草原、高寒草原和 甸的优势种,它们都中群密度大、分布广、危害重的特点是该地区草原的优势害鼠,应该作为重点防治对象。  相似文献   

3.
碌曲县啮齿动物种类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2011年,在实施“碌曲县草原鼠害综合防治——县级示范点建设”项目的过程中,对该县啮齿动物种类组成与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已查明在碌曲县共有38种啮齿类动物,隶属于6科7亚科19属。碌曲县土地面积仅占甘南州土地面积的13.18%,但啮齿动物种数却占全州啮齿动物种数的74.51%,表明碌曲县的生境条件和鼠种类组成在甘南州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以草原啮齿动物(60.53%)和森林啮齿动物(26.32%)为主体是碌曲县啮齿动物种类组成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4.
阿坝县草地鼠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川西北草原的阿坝县天然草地广阔 ,草质优良 ,但啮齿动物危害日益严重。对该地啮齿动物种类 ,分布特点进行论述 ,根据危害程度估计损失 ,并提出了以生物生态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地处川西北草原的阿坝县天然草地广阔,草质优良,但啮齿动物危害日益严重.对该地啮齿动物种类,分布特点进行论述,根据危害程度估计损失,并提出了以生物生态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甘肃草原鼠害区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甘肃草原啮齿类动物区系由68种组成,占全省啮齿动物总种数的75.6%,其中,大多数种的种群密度不超过经济损害水平,有一定的生态学价值;有18~26种的种群密度几乎经常维持在经济损害水平以上,是不同草原类型的优势种害鼠。草原鼠害区划工作应遵循历史发展、生态适应和生产实践的原则。以草原啮齿动物区系组成、地带性生物气候和地带性植被为指标将甘肃草原鼠害划分为5个区;以具有一定优势的地带性草原类型,具有代表性鼠类分布型和优势种害鼠为指标,将甘肃草原鼠害划分为13个草原鼠害亚区。  相似文献   

7.
2012年7、9月及2013-2014年5、7、9月,采用标志重捕法研究了连续放牧、季节轮牧和禁牧对呼伦贝尔典型草原啮齿动物捕获率、捕获量比例、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啮齿动物捕获率表现为连续放牧季节轮牧禁牧,连续放牧区显著高于禁牧区(P0.05)。2)不同放牧方式使啮齿动物群落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连续放牧区主要以草原黄鼠(Citellus dauricus)为主,捕获量比例为38.60%;季节轮牧区以黑线仓鼠(Cricetulus barabensis)和草原黄鼠占的比例较大,捕获量比例分别为37.30%和31.50%;禁牧区以黑线仓鼠为主,捕获量比例为38.89%。3)连续放牧区啮齿动物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为最高;季节轮牧中均匀性指数为最高;禁牧中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性指数均为最低。连续放牧中的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显著高于禁牧(P0.05)。不同放牧方式明显改变了啮齿动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综上,本研究结果表明,季节轮牧方式更利于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并且能够抑制鼠害发生。  相似文献   

8.
2014~2018年,在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典型草原区,选定试验区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3个处理,即过度放牧(OG)、季节轮牧(QG)和禁牧(GE,对照样区),对不同草地利用方式人为干扰下啮齿动物群落的演替和优势种群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典型草原不同草地利用方式人为干扰下出现了啮齿动物群落在不同年度的动态演替,表现为群落组成、结构明显改变和优势种替代,共同特点是典型草原不同利用方式草地经过4~5年,啮齿动物群落的优势种均被布氏田鼠替代。  相似文献   

9.
呼盟草原啮齿动物种类分布及危害的研究。由呼盟草原站经过近十几年的定位监测普查,于1995年完成任务,该研究项目共采集制作动物种类标本25种,设定位观测点2个,1990年标本由内蒙古农牧学院有关专家进行了系统的鉴定。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国内外大数据产生背景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大数据应用于生态学研究领域的前沿性文献及研究成果,从草地啮齿动物个体与行为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以及全球变化与草地啮齿动物生态系统等方面,分析了将大数据应用于草地啮齿动物生态学研究所带来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针对草地啮齿动物生态学研究提出"生态痛点"的观点,并对把握"生态痛点"开展草地啮齿动物生态学与鼠害控制的创新性研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论青海高寒草甸草地啮齿动物的种群类型及危害损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青海省草原保护工作者多年的调查研究资料,论述了高寒草甸草地啮齿动物的种群类型,并从采食牧草、挖掘活动、环境污染等多方面论述了鼠形动物惊人的危害损失。  相似文献   

12.
草原鼠类,属哺乳类啮齿动物,广泛存在各大草原草场,破坏草原生态系统,制约草原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针对日益猖獗的草原鼠害,我们有必要:加强民众思想教育,树立科学化灭鼠观,确保草原生态的平衡;重视发展生态畜牧业,减轻草原草场压力,确保草场充足的恢复时间,得到休养生息;发挥中草药的优势,研制环保可靠的灭鼠药剂,更好的保护草原;逐步提升牧民综合素质,注认清维护和保护草原的重要性,同时改变放牧制度,确保草原生态保护与草原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13.
啮齿动物对人类是有害的。它盗吃粮食、咬坏家俱,破坏草原,危害森林更新,传染疾病。由于它们适应性强,分布广,繁殖力高,数量增殖快,所以对人类的危害程度日趋严重。已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2003年5月以来,美国在人群中首次发生猴痘感染,在1个多月里蔓延到6个州,81人受感染,其中40%(32例)为经实验室检验的确诊病例。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美国的猴痘可能是由于从非洲加纳进口了一批包括冈比亚巨鼠在内的野生啮齿类动物而传入,并通过本土宠物草原大鼠在国内传播。本文对美国的人类猴痘事件进行了综述,认为我国很有必要对潜在携带和传播猴痘病毒危险的草原犬鼠、松鼠、冈比亚巨鼠等野生啮齿动物采取适当的进口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草原保护学》是全国高等农业院校草原专业试用教材。全书有三个分册:第一分册《草原啮齿动物学》,由甘肃农业大学主编,内蒙古农牧学院、新疆八一农学院参加编写。本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啮齿动物的分类与分布、生态学、调查方法、鼠害防治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我国主要鼠害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方法。第二分册《牧草昆虫学》,由甘肃农业大学编。本  相似文献   

16.
啮齿动物实验标准化包括啮齿动物的标准化和啮齿动物实验的标准化两个方面,本文主要从啮齿动物生产环境设施标准化、质量标准化和饲养管理标准化三方面阐述了啮齿动物的标准化,并从选择标准化的实验动物、实验环境标准化和实验操作技术的标准化几方面探讨了啮齿动物实验的标准化问题。  相似文献   

17.
营地下生活的啮齿动物被誉为陆地生态系统的工程师,但其长期栖居于地下的生活习性难以被人们直接观察,给动物行为学和生态生物学等研究带来了挑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无线电技术的小型化和轻量化为地下啮齿动物研究提供了可行性。国外学者已成功将无线电追踪技术应用于对地下啮齿动物洞道系统、活动节律、巢域面积变化以及社群制度等的研究。但国内将其应用于地下啮齿动物研究的较少。本文根据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无线追踪技术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地下啮齿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刘勇 《内蒙古草业》2004,16(3):42-43,51
贫困和人口压力给草原带来的渐进式持续性的损害;乱开乱建乱挖带来的短时间根本性的破坏,以及草原执法、农业技术服务和草原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工作的欠缺,是当前农村牧区草原保护实践中的突出问题,解决现实中的不足是实施草原保护、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草原啮齿动物、昆虫和毒害草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对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等发挥着重要功能。然而,当其种群密度激增超过环境容纳量,并对草地生态、畜牧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等构成威胁时演变为有害生物。因此,科学防控有害生物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系草地生态动态平衡和促进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制定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指标是科学防控草原有害生物的前提,更是草原有害生物防治管理系统科学决策的依据。害鼠防治指标主要依据不同鼠种单位面积有效洞口数或新鼠丘数及秃斑占比制定;害虫防治指标主要依据不同害虫的种群密度制定;毒害草防治指标主要依据不同害草类型的植被盖度制定。本研究概述了我国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指标制定的历史和现状,解读了新制定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指标的思路,展望了未来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指标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0.
研究啮齿动物的食性及其营养生态位特征不仅可以了解高寒草甸环境变化下物种的食性适应特征,还可探讨多种啮齿动物的种间关系。本研究采用粪便显微组织观察法,分析了甘南草原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和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3种啮齿动物的食性及营养生态位特征。结果发现:3种啮齿动物所采食的植物种类基本相同,但其比例各异;高原鼢鼠所采食的植物主要是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和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等杂类草,且对莎草科(Cyperaceae)植物的采食量显著高于其它两种动物,高原鼠兔主要采食禾本科(Poaceae)植物,喜马拉雅旱獭则主要采食禾本科和菊科(Asteraceae)植物;营养生态位宽度依次为喜马拉雅旱獭>高原鼢鼠>高原鼠兔,其中高原鼠兔与喜马拉雅旱獭的营养生态位重叠最大(0.52)。3种啮齿动物在食物上存在分化,营养生态位分离,是其共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