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4 毫秒
1.
以马尾松异龄林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异龄林林木资产评估择伐收益法的基本原理,并针对择伐收益法存在的关键技术瓶颈,采用哑变量方法建立了以立地质量等级为哑变量、以蓄积量和间隔期为辅助变量的蓄积生长率模型,利用204块固定样地的多次观测数据和采用蚁群算法求解模型参数。通过32块样地观测数据进行适用性检验,表明模型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为8.08%,平均系统误差为2.17%;在此基础上,结合择伐收益法,探讨了马尾松异龄林林木资产的评估技术,分析了不同择伐强度和利率对资产评估值的影响,指出了天然马尾松择伐强度在30%~40%之间更合理,以及在天然异龄林林木资产评估实践中应注意的技术要点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完善异龄林林木资产评估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天然异龄林林分平均生长率可拓聚类预测的建模机制,构建出可拓聚类预测的物元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林分平均生长率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预测精度较高,用于天然异龄林林分生长率的确定是可行的。天然异龄林资产评估的收益现值法应用中,运用该可拓聚类预测法的生长率结果来确定择伐周期指标,可进一步改进完善收益现值法。  相似文献   

3.
以材积收获量最大为目标,建立了线性规划模型,以确定最优直径分布、最优立木度、最优择伐周期以及最优采伐决策等异龄林经营所必须解决的问题。用动态优化模型解决了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现实林调整到最优异龄林分结构的问题。根据洮河林区的现实情况,用实际调查的材料,通过模型,对该林区冷杉异龄林提出了最优收获调整目标和最优收获调整决策。  相似文献   

4.
异龄林生长动态是林分生长和收获预估模型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更是树种组成优化、择伐周期优化、林分直径分布优化及最优蓄积生长量等经营决策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异龄林生长动态研究,主要包括直径分布、生长模型和经营方式等方面进展,讨论了异龄林生长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基于间隔期的福建柏人工林动态生长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理查德方程为原型,采用哑变量的方式将林分调查因子生长的最大值作为立地质量的函数,构建以间隔期和立地质量等级为辅助变量的林分动态生长模型,运用混合蛙跳算法(SFLA)估计模型参数,并建立相容性林分出材率模型和林分平均木材价格模型,从而形成了福建柏人工林动态生长模型。文中探讨了该模型在森林资源林木资产评估中的应用,为森林经营经济效益最大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异龄林生长动态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应用系统分析的方法,针对异龄林收获调整的特点,建立了描述异龄林生长的矩阵模型,并对甘肃省洮河林区冷杉异龄林的生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7.
天然异龄林市场比较法可比案例的可拓优度评价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天然异龄林价值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树种结构、径级结构、蓄积水平和地利等级。在考察上述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天然异龄林市场比较法可比案例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率先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引入可拓优度评价法进行可比案例选择的研究。实例应用表明,采用该法进行可比案例选择是合理可行的,对建立和完善天然异龄林评估理论体系与技术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非线性状态方程模拟异龄林分径阶动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该文用状态空间法建立描述异龄林分径阶动态的非线性状态方程,将林分状态依赖的定期各径阶平均直径净生长量模型、各径阶的桔损率模型、进界生长量模型作为三个子模型.具体应用到长白山林区云冷杉为主的混交异龄林的径阶动态模拟,短期和长期模拟效果都较好.此模型对研究现实异龄林分合理择伐问题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9.
从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资产核查的角度出发,为准确表述林分质量、客观反映出材情况和有效降低外业工作量,运用可拓数据挖掘方法,选择林分蓄积量减幅、商品材出材量减幅以及株数减幅3个评价特征,计算不同起测直径水平下的关联函数值,分析提高起测直径带来的样地调查影响和变化规律,进而确定天然异龄林合理起测直径水平.结果表明,将天然异龄林起测直径从5 cm提高到9 cm,即将起测径阶从6径阶调整为10径阶,可以满足森林资源资产核查调查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经验收获表及其在用材林资产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采用 Schumacher方程描述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的生长过程 ,并用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建立株数预估模型 ,在此基础上 ,结合林分收获模型及有关公式编制了杉木人工林经验收获表 ,该表经检验证明适用 .文中进一步探讨了经验收获表在生长收获预测和林木资产评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以马尾松Piuns massoniana人工林间伐试验林为研究对象,用单木生长神经网络模型与林分表法的转移概率矩阵模型构建了林分直径分布的动态转移模型,再与径阶材积向量或材种材积向量构成林分生长与收获预测模型。预测检验结果显示,高、中、低密度的林分断面积预测精度依次为94%、95%、97%,蓄积量预测精度依次为92%、94%、96%,表明不计枯损(或采伐)的转移概率矩阵模型对低密度林分的预测比对高密度林分的预测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天然阔叶林标准收获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利用福建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所布设的郁闭度0.7以上、生长正常的天然阔叶林固定样地,选择理查德方程分别立地类型建立林分平均胸径、平均高、断面积生长模型,以理查德方程中的最大生长速率参数作为确定标准林分的依据,结合形高模型编制了天然阔叶林标准收获表.同时探讨了应用标准收获表配合未来林分疏密度预估模型,对天然阔叶林小班蓄积量进行动态更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利用可拓共存度分析法与线性约束分析法,探讨天然异龄林评估资产核查起测直径提高的理论可能性。结果表明:只要能保证平均每厘米起测直径升幅的蓄积量平均误差足够小,就存在提高起测直径的可能;并以丰富的样地数据资料证实了天然异龄林因其直径分布结构特点而具有提高起测直径的现实可能。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分析林分结构调控影响林地土壤水文动态过程,以浙西钱江源上游地区开化县林场城关分场施业区为研究对象,应用2010—2014年杉木纯林实测土壤水分数据对基于物理基础的一维水热耦合(SHAW)模型进行参数测定和验证,并分析杉木复层异龄林土壤水分变化和水量平衡特征。结果表明:杉木纯林土壤水分模拟值略高于实测值,两者的均方根误差、平均偏差和相对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041、0.009和15.4%,模型总体上模拟精度较高。杉木复层异龄林比纯林年均土壤储水量(0~60 cm)增加9.4 mm,年均蒸散量增加36.4 mm,土壤水分深层渗漏量减少115.6 mm;纯林和复层林土壤水分的年变化量与地表径流量差异较小,分别为0.7、0.2 mm。因此,构建杉木复层异龄林可以增加土壤水库容量,更好地发挥森林水源涵养功能。  相似文献   

15.
应用BP神经网络模型、PPR神经网络模型以及多元逐步回归模型,依据林分因子预测了金沟岭林场云冷杉天然林林分年龄。对比分析了人工神经网络计算模型算法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模型预测结果的精度以及稳定性。结果表明:3种模型均可用于天然林林分年龄的预测,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为0.04,模型稳定性差;PPR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相对误差为0.06,模型稳定性好;多元逐步回归模型的预测相对误差为0.08,模型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6.
异龄林动态系统与最优控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以矩阵模型作基础,利用进界生长、径阶向上生长和枯损量的材料,拟合了异龄林动态系统模型,并建立了最优控制模型。以新疆天山云杉异龄林为研究对象,分析现实异龄林的生长动态并对最优调整策略进行探讨,有关结果可作为生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异龄林既是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又是一个复杂的森林经营系统。一个经营工作者要对异龄林进行高效率的经营,就必须掌握现实林的动态变化规律,以便有目的地制定经营措施。异龄林系统从经营角度出发,可以划分成如下三个组成单元:进界生长量、向上生长量和枯损量。上述三个单元的相互作用构成了异龄林系统的动态变化规律。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上述三个生长单元的动态进行模拟,寻找出异龄林的动态变化规律,所用方法是对每个生长单元用多个数学模型进行拟合,再通过统计量分析和实际验证从中选出最理想的模型,并据此对现实异龄林的动态进行预测。证明了以曲线形式反映异龄林的动态变化远优于线性形式。所用材料取自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和牡丹江林区的冷杉(Abies nephrolepis)为主的异龄针阔混交林。  相似文献   

18.
异龄林既是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又是一个复杂的森林经营系统。一个经营工作者要对异龄林进行高效率的经营,就必须掌握现实林的动态变化规律,以便有目的地制定经营措施。异龄林系统从经营角度出发,可以划分成如下三个组成单元:进界生长量、向上生长量和枯损量。上述三个单元的相互作用构成了异龄林系统的动态变化规律。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上述三个生长单元的动态进行模拟,寻找出异龄林的动态变化规律,所用方法是对每个生长单元用多个数学模型进行拟合,再通过统计量分析和实际验证从中选出最理想的模型,并据此对现实异龄林的动态进行预测。证明了以曲线形式反映异龄林的动态变化远优于线性形式。所用材料取自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和牡丹江林区的冷杉(Abies nephrolepis)为主的异龄针阔混交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林木资产经济价值核算方法,解决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科学、合理、公正地计算林木资产价格,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杉木人工林、马尾松人工林、马尾松天然林、硬阔叶树人工林、天然硬阔叶树林和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收获现值法和科夫蓄积量生长方程构建一种乔木林可变利率林木价格评估模型,采用实测样地数据经Matlab软件估算模型参数,用剩余标准差(SEE)、总相对误差(TRE)、平均系统误差(MSE)、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MPSE)、平均预估精度(MPE)等指标评价模型的适用性,在固定利率4%下与重置成本法、收获现值法、市场价倒算法等传统评估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① 建立的6种树种(组)科夫蓄积量生长模型的适用性评价指标SEE和MPSE均小于10%,TRE和MSE均在±10%范围内,MPE均小于3%,表明模型精度较高,可用于森林资源资产的评估。② 乔木林可变利率林木价格评估模型经迭代计算后,得到杉木人工林、马尾松人工林、马尾松天然林、硬阔叶树人工林、天然硬阔叶树林、桉树人工林的利率分别为7.5%,6.6%,5.7%,5.8%,5.3%和7.9%。③ 与传统评估方法相比,采用乔木林可变利率林木价格评估模型计算的6种树种(组)的林木价格均随林分年龄增大而增加,符合林木价格与年龄之间的正常关系。④ 6种树种(组)各龄组采用可变利率模型计算的林木价格均表现为高龄组大于低龄组,而各龄组采用固定利率模型计算的林木价格仅在森林成熟龄较小的杉木和桉树人工林2种林分中未出现倒挂现象,其他树种(组)均出现不合理的倒挂问题。【结论】乔木林可变利率林木价格评估模型解决了林木资产评估过程中各龄组林木因评估方法不同造成的评估结果不衔接问题,实现了与重置成本法、收获现值法和市场价倒算法估价结果的相容。  相似文献   

20.
以吉林省金沟岭林场云冷杉针阔混交异龄林26块检查法样地的5次观测数据为基础,建立转移矩阵模型对一定周期的林分径级分布进行预测。分别利用经典统计学方法和贝叶斯方法对转移矩阵模型的参数进行估计,建立了固定参数的矩阵模型和贝叶斯矩阵模型,并对两种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固定参数的转移矩阵模型对林分径级分布的预测值比实际值偏高,贝叶斯模型的预测结果更接近林分的实际径级分布,证明了贝叶斯参数估计方法比固定参数平均的方法所建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