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对引入西藏东南部的加里福尼亚兔、青紫兰兔和中国白兔进行了12项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除青紫兰兔的血沉较高外(P<0.05),其它各项指标的测值均差异不显著(P>0.05).这说明,三个引入家兔品种对高原缺氧生态环境有相似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
将高原鼠兔的日常行为划分为采食、警戒、嬉戏和洞内滞留4个类型,选取植被高度、盖度和地上生物量3个代表性指标反映草地植被性状的变化,探讨了植被性状与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行为模式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植被高度、盖度和生物量的增加可导致高原鼠兔洞内滞留和警戒时间增加,采食和嬉戏时间减少;高原鼠兔的某些行为对植被性状各主要指标变化应对反映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或临界范围,在此临界点或临界范围之前和之后,高原鼠兔对植被环境的感受会发生质的改变;采食时间与洞内滞留时间的比值(G/H)越小,表明植被环境的胁迫压力越大,反之则越小;植被高度对高原鼠兔生境的影响力大于盖度和生物量。  相似文献   

3.
高原鼠兔的经济损害水平及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2008年在肃南县大河乡大岔村的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对高原鼠兔的经济损害水平及防治指标研究的结果表明,高原鼠兔种群数量与其危害所造成草原牧草减产量(地上植物)及经济损失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r=0.9765;高原鼠兔的有效洞口数(X)与牧草减产量(M)的线性回归方程为:M=-16.9603+0.9180X在1330hm 范围内用C 型肉毒梭菌生物毒素进行防治,核算单位面积防治成本为25.05元/hm;试验期间,高原鼠兔的实际鼠密度高达510有效洞口/hm,经济损害水平为130有效洞口/hm;实际经济损失率高达32.9%,而经济允许损失率只有11.2%。根据经济允许损失率测算的有效防治指标为185有效洞口/hm。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高原应激对马里努阿犬血液皮质醇含量、生理生化指标和血气指标的影响,为警犬的高原引种、高原疾病防治和高原应激的预防提供基础资料,试验将30只体况良好、体重相近、10~18月龄的成年马里努阿犬从昆明运输到拉萨,分别于运输前(进入高原前,试验地点在昆明)和到达高原后(进入高原后,试验地点在拉萨)静脉采集试验犬血液,检测血液皮质醇含量、生理生化指标和血气指标。结果表明:马里努阿犬进入高原后,血液皮质醇含量显著升高(P<0.05);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血细胞比容和淋巴细胞数显著升高(P<0.05);碱性磷酸酶活性、血糖浓度、尿素氮浓度、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肌酐浓度显著降低(P<0.05);二氧化碳分压、二氧化碳总量、碳酸氢根浓度显著降低(P<0.05),钠离子浓度、钾离子浓度和氯离子浓度显著升高(P<0.05);其余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说明高原应激能够提高马里努阿犬的血液皮质醇含量,并对部分生理生化指标及血气指标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藏东南地区三个家兔引入品种的血液生化指标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洪云 《家畜生态》2002,23(3):24-26
对引入西藏东南部的加里福尼亚兔、青紫兰兔和中国白兔进行了12项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除青紫兰兔的血沉较高外(P<0.05),其它各项指标的测值均差异不显著(P>0.05)。这说明,三个引入家兔品种对高原缺氧生态环境有相似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引进的法系獭兔及其在柴达木地区所产仔兔及成年兔的适应性能、生产性能、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发现引进的獭兔能适应本地高寒气候条件。成年母兔妊娠期28~30d,窝产仔兔6~8只,年产2~3胎,繁殖成活率达88.91%;初生仔兔平均重102g。  相似文献   

7.
高原鼠兔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小型啮齿动物,是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关键种。科学合理防控高原鼠兔危害,对其危害程度开展监测和评价十分必要。通过无人机空中遥感平台并结合地面调查,以甘肃省玛曲县高原鼠兔危害草地为研究对象,选择不同危害程度的典型样地,采用自主设计的软件提取无人机影像中高原鼠兔洞口数、地上生物量、草地盖度等指标;构建了由洞口数、地上生物量、盖度和可食牧草比例组成的高原鼠兔危害等级综合指标体系,并对研究区样地进行危害等级划分。最终形成一套适用于高原鼠兔危害的低空遥感监测方法,可为后期高效、准确监测高原鼠兔危害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主要结果如下:1)经实地人工调查结果验证,无人机影像洞口数量和植被盖度解译精度分别达到95%和93%。2)筛选了可见光波段差值植被指数VDVI作为估测地上生物量的最佳植被指数,并构建了估测模型。经实地调查验证平均精度为86.54%。3)构建了综合危害指数DRI,并提出了划分危害级别的各指标量化值。通过聚类分析将研究区鼠害地划分为5个等级,即I-无危害草地,Ⅱ-轻度危害草地,Ⅲ-中度危害草地,Ⅳ-重度危害草地,V-极度危害草地。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对高寒草地的影响,2016年在三江源高寒草原选取4个不同高原鼠兔密度梯度的采样点取样,分别对植被群落特征、地上地下生物量、土壤理化性质与高原鼠兔密度梯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植被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整体上随鼠兔密度的增加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但适量的高原鼠兔能够改变草甸植物群落的组成。2)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都随着高原鼠兔密度的增加而减少,但其根茎比整体随高原鼠兔种群密度梯度呈逐渐升高的趋势。3)不同土壤属性及其在不同土壤深度上对鼠兔种群密度梯度的响应差异显著,在0–20 cm的土壤中,多数土壤属性值随鼠兔种群密度梯度的增加呈现波动状递减趋势;无鼠兔采样点与高密度和低密度鼠兔采样点的土壤属性整体上差异显著,而与中密度鼠兔采样点的土壤属性值趋于近似。4)通过对所有采集的土壤性质指标与根茎比做热度图分析,发现土壤因子是影响植物根茎比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适度的高原鼠兔密度能够改变草原的植物群落结构,改善土壤营养,为草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气候、地貌、草场类型、经济效益等特点对夏河县天然草地上主要危害鼠种及其分布情况和危害情况进行了简单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夏河县天然草场上主要危害鼠为仓鼠科鼢鼠亚科的高原鼢鼠和鼠兔科的高原鼠兔,危害面积达16.42万hm2,占全县草场总面积的32.75%,并针对鼠害发生情况,提出了一些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基于无人机的青藏高原鼠兔潜在栖息地环境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是青藏高原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种之一,其栖息地环境特征对其空间分布的影响一直是重要的研究内容。由于传统地面观测方法耗时耗力,而卫星遥感分辨率低没法识别,因而对高原鼠兔栖息地的研究多为定性且缺少大范围量化研究。无人机航拍为研究高原鼠兔栖息地提供了新的可能,本研究于2015年6月-8月在青藏高原进行了定点定高航拍,共布设了约300个工作地点,获取了约1 800张航拍照片;每张照片覆盖地面26 m×35 m,每个像元覆盖地面约为1 cm~2;通过自主开发的照片处理软件对鼠洞进行自动识别和人工校正,并结合样地的地表温度、植被、土壤水分等信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高原鼠兔洞口密度在不同草地类型中的分布显著不同(P0.05),高寒草甸高原鼠兔洞口密度显著高于其它草地类型,荒漠高原鼠兔洞口密度最小;2)高原鼠兔最适宜的栖息地环境:NDVI值为0.5~0.6,土壤含水量为20%~25%,生长季陆地表面温度为28.5~29℃;3)高原鼠兔洞口密度与NDVI和土壤水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但与陆地表面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以上结果说明,植被和土壤水热是影响高原鼠兔选择栖息地的主要因子,高原鼠兔偏向于选择植被条件较好、土壤含水量较高,生长季陆地表面温度较低的区域。  相似文献   

11.
藏猪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地方物种,为了解石河子地区引入的藏猪对本地区的环境适应性,本研究利用全自动血球计数仪和全自动生化仪对2~3月龄引入藏猪血液的部分生理和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并与原产地饲养的高原藏猪血液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引入藏猪的血小板、葡萄糖水平远高于高原藏猪;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白细胞数、红细胞比容、谷丙转氨酶、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高于高原藏猪;引入藏猪谷草转氨酶远低于高原藏猪;尿素氮、肌酐、三酰甘油略低于高原藏猪,引入藏猪已经基本适应本地区的环境。  相似文献   

12.
常明  周雨阳  张卫国 《草业科学》2022,38(9):1831-1840
生境适合度是包括气候、食物和风险等诸多环境因素的综合性概念,对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的自然分布格局及种群动态具有决定性影响.本研究以高原鼠兔对栖息环境基本表征的选择偏好为依据,通过对不同植被斑块间鼠群特征的对比分析,对高原鼠兔栖息地适合度与降雪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雪被消融速率与鼠群密度、裸地面积和土丘数量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植被高度则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降雪后鼠兔能否在最短时间内获得食物是高原鼠兔栖息地适合度的重要指征,也是高原鼠兔行为导向的基本动因.植被性状是影响雪被消融速率的重要因素,其斑块状的分异特征是决定高原鼠兔种群分布格局以及预测其动态趋势的重要指征.  相似文献   

13.
高原鼠兔的栖息地选择与降雪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境适合度是包括气候、食物和风险等诸多环境因素的综合性概念,对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的自然分布格局及种群动态具有决定性影响。本研究以高原鼠兔对栖息环境基本表征的选择偏好为依据,通过对不同植被斑块间鼠群特征的对比分析,对高原鼠兔栖息地适合度与降雪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雪被消融速率与鼠群密度、裸地面积和土丘数量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5),与植被高度则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降雪后鼠兔能否在最短时间内获得食物是高原鼠兔栖息地适合度的重要指征,也是高原鼠兔行为导向的基本动因。植被性状是影响雪被消融速率的重要因素,其斑块状的分异特征是决定高原鼠兔种群分布格局以及预测其动态趋势的重要指征。  相似文献   

14.
鼠兔是高寒草甸的危害因素之一。采用样方调查法和堵洞封洞法于2018年8月中旬对西藏那曲市色尼区那曲镇14村高寒草甸植被类型与高原鼠兔密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研究区草甸植被类型主要有西藏蒿草、矮生蒿草、高山蒿草、杂类草以及高山蒿草-紫花针茅5类草地型;不同草地植被类型下高原鼠兔密度排序为:杂类草草地型>矮生蒿草草地型>高山蒿草草地型>高山蒿草-紫花针茅草地型>西藏蒿草草地型;高原鼠兔密度与草甸植被高度、盖度均有显著的线形相关(y=-0.028 8x+106,R2=0.938 1;y=-93.713x+1 268.3,R2=0.242 2)。高原鼠兔更喜欢选择坡中位、植被稀疏、珠丛低矮、植物纤维含量低的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准确掌握青海玉树市天然草场高原鼠兔,在怀孕期危害程度及其繁殖性能,了解鼠害动态局势,及时开展灭鼠工作,提高草原生产力,方法是从2020~2021年对玉树市高原鼠兔全面进行了野外实地调查、动态监测,样方面积为1/15 hm2,捕捉、解剖、观察测定和统计。结果表明:高原鼠兔在玉树高海拔地区,气候严寒,一年只能繁殖一次,每胎产仔1~9只,3~6只者居多,占孕鼠的91%,平均产仔3.58只。雄鼠体重158 g,体长147 mm,雌鼠体重176 g,体长150 mm,雌鼠在种群中占52.5%,生殖能力与种群性别比例有着一定的相关性。经833例剖胃测定日食量为77.3 g,是其体重的50%左右,1只成鼠在牧草生长季节4个月可食牧草9.5 kg,52只成年鼠兔日消耗牧草量相对于1头藏系绵羊的日食量,而高原鼠兔混合种群的采食量每只每天66.0 g,食量大,繁殖率高,破坏力强。  相似文献   

16.
《畜牧与兽医》2017,(4):54-57
探讨薄荷油颗粒剂对高原鼠兔的抗生育作用,为高原鼠兔种群数量的控制提供依据。用不同薄荷油含量的颗粒剂对高原鼠兔进行摄食系数研究,筛选出适口性良好的剂量进一步研究其对高原鼠兔怀孕率及生殖器官临床剖检和病理学的影响。结果表明:薄荷油含量为0.54、0.27和0.135 m L/kg的颗粒剂摄食系数分别为1.03、0.97和0.84。0.54 m L/kg的薄荷油颗粒剂对高原鼠兔的抗生育率达66%,经剖检,可见雄性高原鼠兔睾丸和输精管充血,雌性高原鼠兔出现子宫充血、胎儿吸收等现象;进一步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雄性高原鼠兔的睾丸和附睾内间质和精子均不同程度的减少,雌性高原鼠兔的卵巢和子宫可见细胞核碎裂等现象。结果提示,薄荷油颗粒剂对雌雄高原鼠兔均有良好的抗生育作用,主要作用器官为生殖器官,说明薄荷油颗粒剂具有应用于草原鼠害的防治潜力。  相似文献   

17.
植被均匀度与高原鼠兔种群数量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通过在高原鼠兔不同密度区对植被地上生物量、盖度、高度三项指标分布均匀度的测定与分析,对高原鼠兔种群密度与植被均匀度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凡高原鼠兔分布地,植被三项指标均表现为不均匀性分布,在一定范围内,鼠群密度随植被均匀度的下降而增加,两者间存在极显著线性相关关系。植被的斑块状极度破坏是诱使高原鼠兔迁入的重要因素,尤以斑块状裸地的诱迁作用为甚。  相似文献   

18.
<正> 为了探索高原鼠兔和东北鼢鼠(以下简称鼠兔和鼢鼠)在同一地区气候条件下,对不同草场植被、土壤的危害,以便控制鼠害,保护草场。我们于1980年6~9月有在若尔盖县黑河牧场对鼠兔和鼢鼠进行了初步调查,现将结果汇报于后。  相似文献   

19.
果洛地区高原鼠兔繁殖特性种群数量和对天然草地的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果洛州3县5个样点2000—2004年的实验和调查结果表明:果洛地区鼠害区高原鼠兔5年的平均密度达908只/hm2,属极严重的鼠害区;高原鼠兔的性别比并非1∶1,5年的性别比平均为1.25∶1,高原鼠兔每年只怀孕一次,在5年的调查研究中没发现高原鼠兔有第二次的怀胎情况。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区域内草原植被与生态环境状况,划分出草原鼠害的适生范围,是草原鼠害监测的新方法。本文以石渠县高原鼠兔为例,结合地面调查数据和3S技术,通过对草原类型、海拔高度、坡度、坡向、植被指数等5个影响因子与高原鼠兔分布的相关性分析,计算出石渠县高原鼠兔宜生指数、宜生区分布及其分布图。结果显示:宜生区与实际发生区基本吻合,草原技术推广部门勾绘的高原鼠兔分布区与宜生区重叠率57. 9%;经计算,石渠县高原鼠兔宜生区面积1041885. 0hm~2,比统计面积少17. 1%;本文提供了一种可以通过计算获取高原鼠兔分布区域和面积的方法,可用于草原鼠害的监测工作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