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把绵羊夏伯特线虫虫卵置于消毒粪便培养基内,于25℃温箱内及及室内进行培养。结果表明:在25℃下经40-44h第一期幼虫逸出卵壳,62-69h完成第一次蜕皮成为第二期幼虫,162-189h完成第二次蜕皮成为第三期幼虫,第三期幼虫肠细胞呈矩 ,共32个,尾鞘长0.175-0.220mm,生殖原基距头端0.345-0.381mm;在室内培养的虫卵发育缓慢,经经10d才发育为第三期幼虫。  相似文献   

2.
对鹅裂口线虫生活史进行了研究。虫卵在26~28℃条件下,经12-16小。时在卵壳内发育为第一期幼虫,再经24-36小时进行两次蜕皮,发育为第三期幼虫,随即孵出。不同成熟度的第三期幼虫,在宿主体内发育率不同。第三期幼虫经口感染小鹅,4天后在腺胃蜕皮1次,形成第四期幼虫,并向肌胃移行。7天后在肌胃又蜕1次皮,发育不第五期幼虫,14天后在肌胃检得成虫。不同年龄的宿主感染其虫卵在开放前期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对分离、培养的毛圆线虫三期幼虫,用0.08%次氯酸钠37℃脱鞘30分钟,幼虫脱鞘率可达95%以上。采用慢速致冷法冷冻后三期幼虫的存活率平均为63.3%,最高可达67%。当加入6%兔血清作为冷冻保护剂时,三期幼虫的存活性不受损害。用正常三期幼虫感染试验羊后第17天即可查到虫卵,剖杀后回收率为1.9%。冷冻保藏后的三期幼虫感染后虫卵出现较晚,成虫回收率为0.64%。尽管冷冻保存后的三期幼虫能感染试验动物,但其在体内的发育受阻,排卵推迟,并且每克粪便中虫卵含量低于正常三期幼虫感染后的粪便虫卵数。  相似文献   

4.
用人工感染捻转血矛线虫单一种试验羊粪便培养收集感染性幼虫。经0.06%和0.08%次氯酸钠脱鞘,脱鞘率可达90%以上,慢速致冷后幼虫的存活率为64.5%。加入冷冻保护剂不能提高冷冻感染性幼虫的存活率。用正常的感染性幼虫感染试验羊后第17d即可查到虫卵,剖杀后成虫的回收率为2.6%,而相同数量的冷冻保藏的感染性幼虫感染后第21d才查到虫卵,成虫回收率为0.8%。表明冷冻保藏后的感染性幼虫发育受阻,成  相似文献   

5.
用Rintal片进行了驱除绵羊消化道线虫试验。结果表明当5mg/kg体重剂量时对捻转血矛线虫、哥伦比亚线虫、羊仰口线虫、细预属线虫和奥斯特线虫等绵羊消化道线虫的虫卵减少率,虫卵转阴率、虫卵孵化第三期幼虫减少率和第三期幼虫转阴率均可达到100%,且安全,无任何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奥斯特线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绵羊和牛的寄生虫病.该病多呈现隐形感染,根据临床症状很难诊断,多数圆线虫虫卵形态相似,通过粪便虫卵检测仅能够初步诊断该病.笔者通过饱和蔗糖水漂浮法优化奥斯特线虫虫卵检测方法,虫卵检出率100%,单次虫卵的检出数量为30个左右;收集奥斯特线虫虫卵,研究其虫卵形态和体外发育情况,根据幼虫形态准确诊...  相似文献   

7.
在呼和浩特地区,散布于模拟草场的细颈线虫卵。显示了对不衣环境条件的强大抵抗力。虫卵从4月初至10月底均可发育,并在4月底、5月初有少量感染性幼虫形成,主要取决于温度与湿度条件的合适与否,赵冬试验表明,细颈线虫虫卵于12-3月不能发育,但能生存;在冬季的羊舍内,细颈线虫可持续发育并形成感染性幼虫,且成为感染新生羊只与其它羊只的重要来源,改进驱虫计划,切断舍内感染途径,是防治细颈线虫感染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叶氏夏柏特线虫,从侵袭性幼虫感染无虫羔羊到成虫产卵需要98~154天,虫卵散播期可持续260天;描述了虫卵和各期幼虫的形态;该种与相近种羊夏柏特线虫的生活史比较,主要区别点是1、该种侵袭性幼虫鞘尾(0.106~0.160毫米)短于羊夏柏特线虫侵袭性幼虫鞘尾(0.172~0.22毫米)长度。2、该种第四期中期幼虫的发育持续时间在61天以上,而羊夏柏特线虫的第四期中期幼虫发育持续时间为12天,前者比后者长49天;从侵袭性幼虫感染到成虫产卵,前者需要98~154天,后者需要48~54天,前者比后者长50~100天。 根据生活史研究结果,作者认为叶氏夏柏特线虫作为一个独立虫种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9.
捻转血矛线虫纯净3期幼虫制备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自然感染羊体内获得捻转血矛线虫雌虫后,收集其子宫中的虫卵进行培养,再将纯净的第3期幼虫感染保种山羊,于虫卵排出高峰期大量收集粪便,进行幼虫培养,可获得大量纯净的捻转血矛线虫第3期幼虫。  相似文献   

10.
笔者采用虫体取卵和孵化后感染性幼虫直接在培养瓶瓶盖内收集的方法,获得了大量纯净单一的感染性幼虫,并且感染绵羊成功。再对感染绵羊直肠采粪收集虫卵,就可收集到大量纯种单一虫卵,进行三期幼虫的大量孵化。该试验解决了在寄生性线虫分子生物学研究中需要大量单一虫种的纯化分离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丝状网尾线虫在羔羊体内发育形态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人工孵育的丝状网尾线虫侵袭性幼虫,按每只羊500条经口感染6月龄无虫羔羊13只。以3只无虫羔羊同群饲养作为对照。试验组羊于感染后不同天数分别宰杀剖检,以水浴法同收幼虫。并定期俭查粪便幼虫。观察结果:侵袭性幼虫感染羔羊后,17—113小时陆续通过小肠、血液、脾、肝脏、肠系膜淋巴结完成第三次蜕鞘进入肺脏;第7天发育到可辨认性别的第四期后期幼虫,7—10天在肺脏、小支气管内进行第四次蜕鞘发育为第五期前期幼虫。35—108天以上发育到成虫。还描述了三,四、五期幼虫的形态,并列出了感染后32—105天内宿主粪便排出第一期幼虫的变化曲线。  相似文献   

12.
嗜线虫真菌捕食绵羊粪便中捻转血矛线虫幼虫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感染捻转血柔线虫等胃肠道线虫绵羊粪便培养、分离三期幼虫,加入嗜线虫真菌纯培养物中,72h后84%的幼虫被真菌丝绕和捕获;将该真菌培养物与感染捻转向矛线虫等胃肠道线虫的绵羊粪便便混合后共同培养10d,粪便培养物中的三期幼虫减少82%。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自然条件下温度、湿度对奥斯特线虫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幼虫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发育规律及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在高寒湿润的甘南州尕海地区,奥斯特线虫的虫卵在平均温度分别为-8,-11.4,-4.7,-2.2℃的12,1,2,3月不能发育;4月下旬少数虫卵发育成1~2期幼虫,进入5月后个别发育成3期幼虫,这时的最高/最低气温是22.2℃/-4.5℃;6~10月,3期幼虫大量形成,是感染牛羊的主要季节;11月上半月虫卵发育缓慢,后半月发育停止。虫卵和幼虫的发育与温度、湿度的变化有直接关系,幼虫在草地上的移行分布与空气湿度密切相关。据此,该区可将12~4月作为放牧安全期,5~11月作为放牧危险期。  相似文献   

14.
为初步探讨苦楝对捻转血矛线虫的作用,本试验通过观察苦楝提取物对虫卵和幼虫活性及形态变化的影响,评估其对捻转血矛线虫的驱虫活性,以期为家畜捻转血矛线虫病的防控及植物驱虫药物的研发奠定基础。试验对苦楝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设置5个浓度(25、12.5、6.25、3.125、1.562 mg/mL)进行虫卵孵化试验和幼虫活性试验,对不同浓度药物处理的虫卵及幼虫进行计数,并观察药物作用后虫卵和幼虫的孵化状态及形态变化。结果显示,正常孵育的虫卵和幼虫活力良好,苦楝提取物作用48 h后,虫卵呈未孵化、半孵化状态,发育至桑葚期、蝌蚪期及幼虫期死亡,并且各浓度苦楝水提物和醇提物对虫卵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苦楝皮醇提物对虫卵孵化的抑制效果最佳,在浓度25 mg/mL时,对虫卵孵化的抑制率高达98.2%,在12.5 mg/mL时,苦楝子醇提物对虫卵的抑制率极显著高于苦楝皮醇提取物(P0.01)。苦楝子提取物对感染性三期幼虫的致死效果较差,在50 mg/mL时对幼虫有较高致死率(82.6%)。苦楝皮水提取物在浓度为50 mg/mL时对幼虫的致死效果尤为突出,幼虫死亡率为97.0%,死亡的幼虫呈"直线型"或"弓型"。经方差分析,在12.5~50 mg/mL浓度范围内,相同浓度苦楝水提取物之间的致死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P0.01),同浓度苦楝醇提取物对幼虫的致死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综上所述,苦楝提取物对体外的捻转血矛线虫卵和感染性三期幼虫的活性均有抑制作用,其中25 mg/mL苦楝皮醇提物对虫卵孵化的抑制效果最佳,50 mg/mL苦楝皮水提物对感染性三期幼虫的致死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15.
将有细颈线虫(NematodirusSP.)混合感染的绵羊粪便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收集混合虫卵,用200目网筛分离纯化细颈线虫卵,在26℃条件下培养3周后,获得细颈线虫感染性幼虫。给经过丙硫咪唑驱虫后的无虫羔羊一次口服1万条该幼虫,于感染后第16天试验羊粪便检查到纯细颈线虫卵,49天达到产卵高峰,EPG=275,在保持感染羊不受污染条件下,建立了单一种细颈线虫感染羊模型。  相似文献   

16.
为初步探讨苦楝对捻转血矛线虫的作用,本试验通过观察苦楝提取物对虫卵和幼虫活性及形态变化的影响,评估其对捻转血矛线虫的驱虫活性,以期为家畜捻转血矛线虫病的防控及植物驱虫药物的研发奠定基础。试验对苦楝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设置5个浓度(25、12.5、6.25、3.125、1.562 mg/mL)进行虫卵孵化试验和幼虫活性试验,对不同浓度药物处理的虫卵及幼虫进行计数,并观察药物作用后虫卵和幼虫的孵化状态及形态变化。结果显示,正常孵育的虫卵和幼虫活力良好,苦楝提取物作用48 h后,虫卵呈未孵化、半孵化状态,发育至桑葚期、蝌蚪期及幼虫期死亡,并且各浓度苦楝水提物和醇提物对虫卵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苦楝皮醇提物对虫卵孵化的抑制效果最佳,在浓度25 mg/mL时,对虫卵孵化的抑制率高达98.2%,在12.5 mg/mL时,苦楝子醇提物对虫卵的抑制率极显著高于苦楝皮醇提取物(P<0.01)。苦楝子提取物对感染性三期幼虫的致死效果较差,在50 mg/mL时对幼虫有较高致死率(82.6%)。苦楝皮水提取物在浓度为50 mg/mL时对幼虫的致死效果尤为突出,幼虫死亡率为97.0%,死亡的幼虫呈"直线型"或"弓型"。经方差分析,在12.5~50 mg/mL浓度范围内,相同浓度苦楝水提取物之间的致死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P<0.01),同浓度苦楝醇提取物对幼虫的致死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综上所述,苦楝提取物对体外的捻转血矛线虫卵和感染性三期幼虫的活性均有抑制作用,其中25 mg/mL苦楝皮醇提物对虫卵孵化的抑制效果最佳,50 mg/mL苦楝皮水提物对感染性三期幼虫的致死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17.
培养捻转血矛线虫卵及幼虫的常用方法是以粪便为培养基,孵化的第三期幼虫含在粪便内。这种方法在培养中途不易观察培养情况,收获第三期幼虫必须经过特殊处理才能获得较洁净的虫体,费时费力。据Ko-  相似文献   

18.
从人工感染捻转血矛线虫山羊的直肠内取出粪便,在25℃温箱中培养7d,用贝尔曼法分离出第三期幼虫,将它们加入含苏云金芽孢杆菌以色列亚种伴孢晶体毒素的培养液中,置25℃下培养。当伴孢晶体蛋白含量为400g/ml时,幼虫的死亡率24h后为94.7%,48h后为97.3%。毒素对幼虫作用24h与48h,其毒力无显著差异(P〉0.05),并且作用24h与48h,其LD50值伴孢晶体蛋白含量分别为84.05μ  相似文献   

19.
毛园线虫等四种线虫为我市牛羊的优势寄生虫。目前国内对其虫卵发育至3期侵袭幼虫的启始温度,环境条件研究较多,但对虫卵对低温的耐受力报导甚少。为了探索它们在我市自然条件下的越冬情况,为有效控制和预测该类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我们采用人工冷冻方法,在冷冻的不同时间,不同温度了解其对低温的耐受力,现将结果报道于后: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来源。随机直肠采取自然感染的牛羊粪样25份,每份10g。12 方法 分别用集卵法收集毛园线虫,捻转胃虫,古柏线虫,食道线虫虫卵,在光学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大小、颜色等,并作好记录,然后分别置于3℃、1℃…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甘肃结节虫的体外发育史及其成虫的一些形态特征。所述成虫形态有的不同于其他作者的报道,或修正了他们之间的差别。 虫卵88.5~120.9×49.2~66μm,8~32个胚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29~30小时孵化出第一期幼虫。第一期幼虫采食15~18小时,在孵化后24~28小时脱掉鞘膜。第二期幼虫经过类似第一期幼虫的运动和脱皮过程后,运动6~10小时,然后静置15~20小时并变态成为第三期幼虫。第三期幼虫具有13~16对三角形肠细胞和丝状型食道,包括鞘膜长709μm,宽31.5μ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