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4 毫秒
1.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使得农业经济出现了飞速增长,农业种植规模有了逐年增加的趋势,同时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由农业生产带来的秸秆利用问题也随之有了较为先进的技术应用.传统形式下的农业秸秆利用程度不高,存在通过焚烧方式进行销毁的现象,不仅使得秸秆本身具有的资源作用得不到利用,还造成了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1...  相似文献   

2.
<正>秋收时节,记者在基层走访时发现,一些地区出现因秸秆还田技术缺位导致玉米减产的现象,这让农民一时间不知所措。秸秆还田本是好事,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坏结果。对此各方说法不一,农民纠结在"还与不还、烧与不烧"的两难境地中。全国每年8亿多吨的秸秆已成了农民种植的负担。如何解决好这个与农民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记者对此进行了相关采访。  相似文献   

3.
<正>秸秆是农村传统生活燃料之一,在农业经济中有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作为燃料使用,秸秆中含有丰富的养分,营养价值较高,因此还可以当做牲畜的粮食,应用前景广阔,使用价值较高,因此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提高秸秆利用率。1秸秆压块技术随着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农村已经减少了对秸秆的使用,并选择在田间焚烧的方式对秸秆进行处理。但这种方式不仅给环境造成污染,还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若管理不当以及发生火灾,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为解决秸秆应用问题,秸秆压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作物秸秆过剩的问题日益突出.由秸秆露天焚烧而带来的大气污染使机场关闭、高速公路交通受阻现象时有发生,产生了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后果.秸秆问题已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成为老百姓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5.
该文从农业生产实践角度阐述了秸秆粉碎还田和秸秆打捆技术应用的利弊及其所产生的效益,分析秸秆粉碎还田对土壤养分补充和地力提高所起的作用及其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对比分析秸秆打捆离田和粉碎还田的效益,明确秸秆综合利用的环境要求与模式,此外还介绍了秸秆综合利用的相关农艺配套技术,确保实现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6.
有机物料腐熟剂在玉米秸秆还田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玉米秸秆还田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性能,是一项经济有效的农业增产技术措施,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玉米秸秆直接还田,腐烂速度慢,影响整地质量,麦田翘虚不实,小麦出苗率低,苗黄苗弱,甚至出现烧苗及吊死苗现象,对小麦生产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为解决这一技术难题,2014年,笔者在新郑市龙湖镇小乔沟村进行了有机物料腐熟剂在玉米秸秆还田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试验,观察玉米秸秆腐熟进程、土壤养分含量变化、麦田群体结构变化及产量表现情况,检测有机物料腐熟剂在玉米秸秆还田的  相似文献   

7.
《农家致富》2007,(16):29-29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秸秆作为一种农业生产的重要副产品已不再是农村的主要燃料,一部分农民群众因为怕麻烦,就将秸秆在田间一烧了之.可露天焚烧秸秆,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污染环境,还易引发火灾和交通事故,严重影响着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据统计,江苏省每年产出的秸秆类资源约4000万吨。  相似文献   

8.
国庆前夕,由香港中电集团在宁津投资5000万元的生物发电项目通过环评论证.顺利进入立项报批。宁津县外经贸局负责人苏孝友说。利用农作物秸秆发电是国家鼓励和扶持的项目,预计年底就能开工建设了。这个项目投产后.一年就能消耗作物秸秆20万吨左右.曾经乱堆乱烧没人要还影响农村卫生的秸秆就变成钱了。按每吨秸秆100元算,一年将给农户带来2000名万元收入。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稻麦两熟地区,秸秆利用难度最大的是小麦秸秆,由于麦秸价格低,收获季节紧,同时作为水早轮作的小麦秸秆还田给稻田整地、插秧等带来很多困难,因此大多农民为了图省事,只好一把火一烧了之。小麦秸秆的焚烧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影响交通安全和造成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0.
杭州市农业生物质能源低碳利用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生态学原理,对杭州市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循环利用模式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禽畜粪污和秸秆有很多利用途径,但是实际上真正能够产业化的不多,利用"动物粪便和农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和养殖蚯蚓"这个循环利用模式,不仅能给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能产生明显的环境效益,符合低碳农业的产业循环,可以考虑在杭州市郊区推广。  相似文献   

11.
蒙城县是种粮大县,也是秸秆产出大县。焚烧秸秆给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为解决这一难题,通过对当地秸秆禁烧情况进行调查,提出了"堵"、"疏"结合、综合利用小麦秸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宋谨 《农家致富》2012,(22):20-21
"秸秆能肥双孢菇,菇渣能作蔬菜肥,现在哪还舍得烧啊!"在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镇双孢菇种植户的眼中,以往农户丢弃的大部分秸秆成了一笔不小的财富。当地农民回收秸秆用作双孢菇肥料,待双孢菇收获后,菇渣还田为果蔬肥料,这一循环农业模式不仅肥了土地,更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早在2002年,廊下镇就开始思考解决大面积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  相似文献   

13.
锦州地区一直以来都是以种植农作物为主,是人们心中公认的农业大市。农作物不仅可以给农民带来较好的收益,而且丰收后产生的废弃秸秆还可以作为可利用资源进行秸秆还田,进一步给农民节省了一部分肥料上的开支。但是,通过近几年的研究发现,我市的秸秆利用率还不足50%,所以,为了改善这一现状,笔者通过本文,主要对秸秆还田技术进行研究和分析,并且在以提高秸秆还田利用率为目的的基础上,简单讲述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及方法。  相似文献   

14.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废弃物中比重较大的一部分,产量大、种类多,长期以来一直是农民生活、生产和农业发展的宝贵资源,但随着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增多,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和农村生活条件改善,秸秆随意抛弃,焚烧现象日益严重,浪费资源的同时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实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引导群众通过秸秆饲料化、肥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原料化及其他方式,开展综合利用,不仅能变废为宝,增加效益,解决政府禁烧之难,还能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良性循环、建设美丽乡村做贡献,二者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5.
沅陵县农业标准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以下称"秸秆")产量大、分布广、种类多,长期以来一直是农民生活和农业发展的宝贵资源。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强农惠农政策支持下,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秸秆产生量逐年增多;近些年随着农作物生产水平和复种指数的提高以及农民生活质量的改善,秸秆绝对过剩现象更加突出。秸秆随意抛弃、焚烧现象严重,带来污染大气环境、严重浪费资源、破坏土壤结构,危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对于提高农业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蒲城县秸秆焚烧现象屡禁不止,不仅污染环境、严重威胁交通运输安全,还浪费资源。农作物秸秆属于农业生态系统中十分宝贵的生物质能源,通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可以有效解决焚烧造成的农村污染问题,同时通过秸秆综合利用对促进农民增收、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以及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就蒲城县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现状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产量大、分布广、种类多,长期以来一直是农民生活和农业发展的宝贵资源。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强农惠农政策支持下,农业连年丰收,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增多,然而秸秆随意抛弃、焚烧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对于维护农业生态平衡、减轻环境压力、缓解资源约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秸秆富含氮、磷、钾、镁和有机质等,随着我国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农业秸秆数量也不断增多,带来的环境问题也引起了高度关注。目前,农业秸秆大部分是作为燃料燃烧了,而秸秆燃烧会污染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加大秸秆的综合利用也越来越迫切和重要。秸秆还田机械化耕作技术是解决秸秆出路的重要技术措施,加大秸秆还田机械化耕作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农业产量,同时还能保护生态环境。本文就秸秆还田机械化耕作技术应用作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9.
秸秆还田是我国正在大力提倡的一项农业技术,秸秆还田不仅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成分,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性能,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能够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农产品品质,改善农田生态环境,还能杜绝因秸秆焚烧而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是保证农业稳产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一、秸秆还田的好处(一)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肥地力。秸秆中含有氮、磷、钾、镁、钙及硫等元素,这些正是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秸秆是丰富而又经济的肥料资源,含有农作物必需的多种营养元素。  相似文献   

20.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农作物秸秆属于一种十分珍贵的自然资源。并且农作物秸秆对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以及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这几个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当前我国农作物的发展长期处于低收益、低产出、高污染等现象,本文针对我国农业发展情况主要探讨了农作物秸秆在畜牧饲料、肥料还田、生活能源方面的有效利用,同时也针对于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技术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应对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相关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