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钢筋混凝土喷锚支护在加固水闸箱涵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茅苔舍岭水闸闸身箱涵溶蚀破坏的问题,提出用钢筋混凝土喷锚支护技术进行混凝土补强加固,并介绍了对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的要求及其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2.
浙东海塘上水闸病害成因分析及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浙东海塘1261座水闸安全普查成果,分析了241座三类、四类闸的病害成因,认为深厚软基和高含氯度海区环境是造成水闸病害的主要根源,水闸病害主要表现为地基稳定性不够引起的地基渗透破坏、结构过大变形、结构破坏,高含氯度海区环境引起的混凝土老化。并提出了相应解决水闸病害对策。  相似文献   

3.
安庆市枞阳闸的检测与加固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闸经过一定的使用年限后常常发生裂缝、冲刷、磨损、钢筋混凝土碳化和钢筋腐蚀等破坏。要保证水闸安全和正常使用必须定期对其检测和加固。以安庆市枞阳水闸为例,阐述了水闸老化病害检测内容和方法,并结合该闸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粘钢加固等若干整险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宁车沽防潮闸基础抗滑稳定不足的问题,采用了土层锚杆加固防潮闸基础。为了验证基础加固方案的可行性,对防潮闸6号、7号闸孔进行了土层锚杆加固试验,并对6号闸孔进行了长期观测,获得了土层锚杆承载力曲线和长期工作下土层锚杆承载力变化曲线,试验证明采用土层锚杆加固防潮闸基础能够解决闸室抗滑稳定不足的问题。为了研究长期工作下土层锚杆的承载能力,以粘弹性力学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土层锚杆的蠕变力学模型,通过对锚杆现场拉拔蠕变试验数据的多项式回归分析,建立了回归方程与蠕变方程间的间接联系,求解出了蠕变方程中的流变力学参数,由此计算出了锚杆的长期承载力。结果表明,理论分析结果与锚杆长期工作的试验观测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5.
1 基本情况根据 2 0 0 0年 12月温州市水闸安全普查鉴定的结果 ,温州市现有孔径 3m以上的中小型水闸中一类水闸 5 4座 (其中大多数为近几年新建成 ) ,二类水闸 111座 ,三类水闸 2 2座 ,四类水闸 6座 ,也就是说 72 %以上的水闸都是带病运行。根据调查的情况来看 ,存在比较普遍的问题主要有 :( 1)不均匀沉降造成水闸底板开裂 ,闸身倾斜 ,闸门启闭困难。( 2 )水闸下游冲刷严重 ,部分水闸已危及消力池和闸身底板 ,造成二岸冀墙倾斜倒塌 ,消力池及闸身底板开裂。( 3)闸下和闸侧均存在不同程度渗漏 ,尤其是闸侧渗漏 ,有个别闸左右岸和堤塘连接段…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固海扬黄灌区深挖方高地下水位渠道基土的冻胀融沉,导致混凝土板隆起滑塌等破坏问题。从渠道混凝土衬砌板破坏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渠道衬砌混凝土板破坏的主要原因是渠道基土含水量过大,造成混凝土板的冻胀破坏;降低和排除基土中的含水量是解决和预防渠道冻胀破坏的主要措施。采用毛细透排水带与排水管相结合方式排除基土中的地下水,降低渠堤土体中的含水量,解决渠道混凝土板冻胀破坏问题。结果表明:采用毛细透排水带与排水暗管相结合的排水措施与没有排水措施的渠道段落基土含水量的平均值相对比,含水量在冻结初期、冻结期和春季融化后最大值比较分别降低了21.4%、14.7%和27.9%;渠道阳坡、阴坡和渠底的最大法向冻胀量分别降低了74%、79%和50%。说明采用毛细透排水带和排水暗管相结合的排水方式能有效降低和防止渠道冻胀破坏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溶蚀条件下纳米SiO2混凝土微观特性和宏观性能的规律,采用2M NH4Cl溶液加速溶蚀试验,通过核磁共振技术、场发射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研究孔隙特征、微观形貌及微结构的演变规律,同时采用灰熵法分析研究不同溶蚀龄期与不同NS掺量下混凝土的孔隙结构参数和孔隙半径分布对溶蚀损伤的影响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混凝土孔隙特征与抵抗溶蚀度的关系模型.在该试验中,水胶比为0.29,纳米SiO2掺量分别为0,1%,3%和6%.结果表明:纳米SiO2的掺入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在经过溶蚀循环后,<100 nm孔径占比对混凝土抗溶蚀度影响程度最大,灰熵关联度均大于0.999;相对于基准组,纳米SiO2混凝土溶蚀后有向外辐射的纤维状C-S-H生成,填充因溶蚀作用产生的裂隙,使其抗溶蚀性提高,延缓混凝土的劣化损伤;建立了混凝土抗溶蚀度与孔径占比为<100 nm,100~1000 nm和孔隙度的灰色模型,4组混凝土GM(1,4)模型预测值与试验值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8.18%,7.03%,7.83%和7.90%.该研究可为纳米SiO2混凝土在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现阶段大跨度连续刚构桥遇到的常见病害,即跨中下挠、梁开裂,并分析了病害产生的原因,同时对此提出了目前较成熟的加固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内河排水动力不足、建设用地困难等问题,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的一体化闸门泵受到广泛关注,其中较大口径的一体化泵闸在国内应用时间较短、实例较少。以盐河泵闸工程为背景,采用三维参数化计算模型,进行门叶厚度、板厚度等参数设计优化分析,以及穿墙管、腹板薄弱处的加固分析;同时针对闸门泵振动、防腐等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证。研究得出,门叶厚度不宜增加过大,应同时对区隔较大的面板、腹板结构进行适当加固,以控制共振频域;当闸门宽高比小于0.6且泵外径与闸门宽之比接近0.5时,宜采用12~16 mm范围内的板厚组合;穿墙管加固应横、纵、斜肋同时考虑;通过动态模拟分析,盐河泵闸设计能够避免一体化泵闸发生共振,且有一定的安全余量。  相似文献   

10.
以某水库多闸孔溢流坝为例,利用Flow-3D软件建立数学模型研究小流量下闸孔优化调度运行。通过分析正常运行水位小流量(Q=300 m~3/s)下多闸孔闸门不同的组合开启方式下的堰面流态、挑流特性、坝下河道流速、河底压强、消能率水力要素,总结了多闸孔溢流坝调度运行的水力学规律,给出了小流量下该工程的优化调度方式。结果表明:在6种开启方式下,连续开2~3号闸孔相比其他开启方式进行泄洪消能较优,水力条件较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