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河西绿洲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农业建设的策略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环境的原生不稳定与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用加剧了河西绿洲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使得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严重受阻,本文提出了通过发展以节水型、日光型为根本出发点、以产业化为基本经营模式、以绿色营销为基本管理过程的绿洲生态农业,促使河西绿洲生态环境防、治、用科学结合,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双向协调的环境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宁南旱区生态农业建设与农业产业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宁南旱区目前面临被退缩,水土流失加剧、荒漠化扩大、自然灾害频繁等生态环境问题,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此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农业建设的关键技术包括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种植制度,强化基本农田建设,推行节水农业技术,加强水土综合治理等。在生态农业建设工程中,应注重发挥地域资源优势,培育苜蓿草产业、草食畜牧业、杂粮杂豆产业、优质淀粉产业、优质油料产业、特色林果产业、绿色农业等新型农业产业,促进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甘肃河西地区盐碱地野生药用植物资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甘肃河西地区盐碱地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主要有50种,隶属于21科40属。针对当地农业生产状况,应合理开发利用盐生药用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4.
甘肃河西地区是我国西北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地区之一 ,但近几年由于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人口增加对土地的持久压力 ,河西地区土地质量不断下降 ,要实现新世纪河西地区经济腾飞 ,实现可持续的长远发展 ,河西土地可垦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就成为重要议题 ,深入探讨河西荒地宜垦潜力也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基于 GIS技术 ,分析了河西可垦荒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 ,回答了荒地资源的沙漠化速率问题 ,讨论了在水分与土地利用模式两大限制因子的影响可能变化下河西荒地的动态垦殖潜力 ,为荒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甘肃农业地域分异及其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认为甘肃自然环境、农业生产条件都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甘肃农业地域分异是设计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的主要依据,根据甘肃农业地域分异特征,设计了6种不同的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体现了农业因地制宜的基本发展原则,对指导甘肃各地生态农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河西地区为研究区,采用1975年MSS影像及1990年、2000年、2007年的TM和ETM+影像为数据源,提取了4期盐碱地现状信息和3期盐碱地时空变化信息,对研究区近30年来的盐碱地现状与动态变化进行统计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盐碱地总面积整体上经历了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2000年其分布面积达到峰值,为10554...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地杂草疫情监测,对甘肃河西地区口岸入侵杂草的种类、原产地、生活型、引入途径、入侵性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发现口岸地区常见杂草29科107种,菊科、豆科、禾本科、藜科杂草为4个优势科;其中88种为外来入侵杂草,主要集中在菊科和禾本科,原产地亚洲和欧洲为主,主要的入侵方式为无意引入。尚未发现检疫性入侵杂草分布。另外针对加强检疫监管及进境粮谷及矿砂携带杂草撒漏扩散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河西地区灌漠土养分限制因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实验室分析及温室盆栽,研究了甘肃省河西地区张掖、武威、金昌及民勤等四地灌漠土的土壤养分状况。结果表明:张掖九公里土壤主要缺N,其次缺Cu,从最佳处理(OPT)中减N、Cu处理,盆栽试验植株干物重分别下降了45.81%、17.44%;武威五爱村土壤养分限制因子为N、P、S、Cu,减N、P、S、Cu处理与最佳处理相比相对产量分别下降31.13%、28.87%、20.82%、16.69%;民勤羊路灌漠土缺N、P、Cu、Fe、Zn,不施N、P、Cu、Fe、Zn的相对产量分别为47.38%、68.77%、70.91%、78.40%和80.21%;金昌小井子农场土壤主要缺P、N、Mn、Zn,从最佳处理中减P、N、Mn、Zn处理,植株干物重分别下降了31.79%、14.53%、22.31%、21.77%。可见河西地区灌漠土氮、磷普遍缺乏;张掖和武威等地的微量元素铜,金昌和民勤等地的微量元素锌分别表现缺乏,铁、锰、硫个别表现不足。通过实验室测定结果与盆栽试验植株干物重关系的对照分析,发现实验室测定结果与盆栽试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尤其在土壤养分含量低于对应的养分亏缺临界值的元素上,表现出很好的对应关系,即测得土壤养分缺乏时,盆栽试验中不施该元素的植株干物重均显著低于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9.
甘肃河西山地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简要叙述河西山地土壤的成土环境条件、土壤类型及其退化状况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河西山地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应1退耕还林草、获复植被,2以草定畜,合理放牧,3植树种草,建立可持续发展山区林牧业,4控制人口,减轻土地压力。合理利用资源方面应统筹安排,不仅要考虑山区自身的经济发展,还要照顾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0.
根据河西地区15个地面气象站近55年沙尘暴观测资料,运用线性拟合、Mann-Kendall方法进行趋势和突变分析。分析表明:近55年河西地区沙尘暴季、年递减趋势显著。年沙尘暴日数空间分布特征明显,年最大值出现在民勤(25.5d)。河西各区域沙尘暴日数在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了减少突变。沙尘暴日数与大风日数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与平均气温存在显著负相关。气候变暖,大风日数减少,是造成沙尘暴日数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河西走廊地下水资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利用已有的水文地质资料 ,广泛收集、系统整理了河西走廊地区内最新的水资源利用、水利化现状、勘探实验及水文气象资料 ,在此基础上采用基流分割法、径流模数法、大气降水入渗法、和水均衡法对河西走廊不同区段的地下水天然资源量进行了最新的计算评价。经计算 1 999年河西走廊地下水资源总量为 5 5 8395 .5 5万 m3 /a,其中祁连山 -阿尔金山2 3840 0万 m3 /a,走廊区 2 4 670 2 .74万 m3 /a(已扣除重复量 ) ,北山 -阿拉善中低山区 (包括腾格里、巴丹吉林沙漠 ) 732 92 .81万 m3 /a。  相似文献   

12.
甘肃河西冬季平均冻土深度对春小麦生育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甘肃河西分布较为均匀的11个站点冬季平均冻土资料,分析冻土的年际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冻土深度对春小麦生育期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近45年来,甘肃河西冬季冻土深度的变化呈现出波动中逐年减小的趋势,其减小速率为5.5 cm/10a;甘肃河西西部、中部和东部的春小麦生育期均有提前趋势,中部提前趋势最为明显;冬季冻土深度与东部和西部春小麦生育期相关性显著,与中部的酒泉站春小麦生育期相关性较差,仅与出苗和三叶期相关性较好;春小麦生育期随冻土深度的增加而推迟,西部的敦煌推迟速率为1.8~2.4 d/10cm,中部的酒泉推迟速率为1.9~2.1 d/10cm,东部的武威推迟速率为1.3~3.0 d/10cm,变化范围较大.  相似文献   

13.
河西走廊荒漠化区域景观动态及变化机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马尔科夫模型法 ,对河西走廊荒漠化区域景观动态及变化机理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河西走廊的景观基质以沙漠和戈壁为主 ,在过去近半个世纪里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各景观要素的斑块大小及变化特点是戈壁、流动沙地和半固定沙地等类型的平均斑块面积较大 ,且呈增大态势。而林地、固定沙地、水域和耕地等类型的平均斑块面积较小 ,并且呈减小态势 ;1 949~ 1 995年 ,景观要素转化速率较高的类型主要为耕地、草地、林地、固定沙地和半固定沙地 ,主要的转化形式有流动沙地与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间的相互转化 ,盐碱地、耕地、草地、固定沙地、水域等向半固定沙地的转化 ,草地和水域向固定沙地的转化 ,各种不同土地类型向潜在沙化土地转化 ,以及耕地、林地、草地三者之间的相互转化。景观动态表明 ,该区域土地退化极易发生 ,而生态恢复则相对困难 ,区域景观格局总体上呈现向荒漠化方向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4.
河西走廓绿洲生态系统及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文扼要论述了河西走廓荒漠绿洲景观及生态系统的态势,分析了河西走廓绿洲生态系统及对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针对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明确提出了河西走廓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设想与开发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河西走廊生态脆弱性评价及其恢复与重建   总被引:15,自引:18,他引:15  
河西走廊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建设区域之一,其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在分析河西走廊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建立了生态脆弱性评价的相关指标体系,对全区19个县市进行了生态脆弱的量化评价,并提出了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6.
河西灌区马铃薯茎基腐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报道马铃薯茎基腐病在田间表现为立枯型、萎蔫型、根腐型、黄化型4种症状类型,一般在苗期至现蕾期、开花期至结薯期为发病高峰期;明确了河西灌区种植的大多数品种对茎基腐病无明显抗性;发病程度与多种因素有关,灰钙土发病较重,其次为壤土,沙土发病较轻;土壤pH与含水量较高发病重;植株密度较高发病重;连作年限越长发病越重;与油菜、茄科蔬菜连作发病较重;高温有利于该病发生;经药剂种薯、土壤、灌根处理表明:以代森锰锌、菌核净和敌磺钠种薯和土壤处理,代森锰锌、井•1亿活枯草芽孢菌、菌核净灌根处理,防效达50.3%~65.9%。  相似文献   

17.
河西走廊东部高温天气成因分析及预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河西走廊东部武威市5个气象站1971-2005年逐日极端最高气温≥35℃资料,使用数值预报产品,应用诊断预报和统计预报方法,分析了高温天气气候特征、形成原因及预报着眼点。结果表明:河西走廊东部高温天气主要发生在中部平原和北部荒漠地带;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动力抬升、青藏高压热力加强是造成极端高温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并系统分析了高温天气发生的主要环流形势,总结出武威市高温诊断预报指标和高温定量预报方程,开发出高温预报业务系统,投入业务使用,预报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现代城市地理学理论的指导下,利用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对清代河西走廊城镇体系、城镇规模以及结构做了初步探讨。清代河西走廊城镇体系为府(州)城、县城(厅城、县丞城)、市镇三级;城镇规模呈若首位分布。  相似文献   

19.
河西走廊蔬菜作物钾肥肥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化验分析,2005年河西走廊主要土类速效钾平均含量为K2O 122.31 mg/kg,与1985年土壤普查时的164.83 mg/kg比较,下降了27.05%;经钾肥田间肥效试验研究得出:马铃薯、甜椒、西葫芦、番茄、黄瓜、芹菜、甜菜K2O经济效益最佳施肥量分别为239.70、299.85、296.10、225.00、428.10、119.95、355.51 kg/hm2,K2O最佳施肥量时的理论产量分别为63.45、68.38、75.52、113.53、94.67、90.17、112.48 t/hm2。作物施钾利润是:黄瓜>马铃薯>西葫芦>甜椒>芹菜>番茄>甜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